《振南明》目錄

第五百三十章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

第五百三十章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

火光滔天,將黑夜映照的如同白晝。
本來他們應付明軍就有些力有不逮,現在城中又著起大火,這不是添亂嗎?
從坑道出口爬出一個又一個明軍士兵。
尚可喜真的很想扯著嗓子把老天爺罵一頓,可他的嗓子已經沙啞真的喊不出了。
「著火了,著火了!」
不過他們並沒有停留太久,因為接下來的事情更為重要。
哪怕是個別韃子發現了異樣也無濟於事。
可惜尚可喜也不是鐵人,在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差點昏倒。
但很顯然跑的沒有追的快。
這原本是韃子十分熟悉的戰術,因為明軍在面對他們時往往是逃跑的一方。
這玩意別看不起眼,但在巷戰之中十分實用。
……
真是該死!
而明軍士兵則趁著這個絕佳的機會奔向各處城門,準備開始奪門計劃。
雙方如今拼的就是一口氣。誰的氣足誰就是贏家。
細算一番,阿濟格派出的援軍也應該到了啊。
他調動自己的嫡系親兵四處救火補窟窿。可似乎哪裡都有被明軍攻破的風險。
但李定國的部下哪裡會給他們逃走的機會,立刻提刀去追。
而此刻救火的清軍士兵手無寸鐵。這還怎麼打?
而此刻尚可喜已經是忙的焦頭爛額。
所以這些韃子必須死。
所以他們決定放上一把大火。
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
尚可喜現在就想知道他的援軍怎麼還不到?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但他知道明軍也一定已經到了瓶頸期。
雖然尚可喜在心中將阿濟格的祖宗十八代罵了一個遍,可現在還是得硬著頭皮撐著。
這條坑道挖了十幾日,其內空間雖然算不上太闊暢卻也是足夠用了。
當然由於坑道寬度的限制,第一時間不可能把所有士兵輸送進漢中城內。
他們十分清楚自己的任務是什麼,製造混亂,藉機打開城門便是他們下一步要做的。
跑吧!
漢中城中的百姓聽到這些呼喊以為明軍真的攻入城中了,便紛紛湧出來查看。
好在現在的情況還沒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及時救火還是能夠撲滅的。
一名清軍士兵高聲疾呼道。
「都給老子加把勁,不想腦袋搬家就把明狗堵在城外!」
而明軍在袁宗第、田見秀趕到之後兵力甚至多於清軍,打起仗來底氣便足了不少。
李定國已經合計過了,此刻韃子的注意力都在城頭,根本無暇分神。
思定之後清軍士兵立刻撒開丫子狂奔。
一個,兩個,三個……
明軍士兵們都盡量不發出聲響,以免被巡城的韃子士兵發現。
這支明軍似乎根本不知道危險為何物,個個悍不畏死。
這對清軍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在一聲聲的慘呼中越來越多的韃子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
李定國將軍在之前已經下過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打開漢中的城門。
由於手中舉著火把,故而也不用太過擔心腳下。
這是這支軍隊中戰鬥力最兇悍的存在,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穩住局勢,為之後的袍澤創造出足夠的機會。
明軍士兵卻沒有收手的意思,他們不會將一個韃子放回報信。
雖然尚可喜很不想在這個時候分兵救火,但他還是得這麼做。
那樣即便他守住了漢中城又有什麼意義呢?
清軍士兵們紛紛遵照執行。
明軍士兵追上后當即揮刀朝韃子的背上砍去。
這是怎麼回事?連老天爺也跟他過不去嗎?
宵禁不復存在,戒嚴就是個笑話。
他們不接受求饒更不接受投降。
因為如果他不去救火,一夜之間漢中城將被燒為廢墟。
等到他們出來五百人左右,立刻按照之前的計劃排列成隊。
由於朴刀的長度比韃子使用的虎牙刀要長,故而在短兵相接時可以取得很好的壓制效果。
漢中城中雖然兵力充足,但分到四面城牆上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快去稟報王爺!
他們口中的王爺自然是尚可喜了。
一時間漢中城亂作一團。
仗還沒打明軍士兵便逃跑了。
……
「還愣著幹什麼,快去救火啊!」
李定國不惜把自己的親兵營調了出來打頭陣。
想不到今日雙方的處境竟然互換,明軍變成了追擊的一方。
等到他們將最後一個跪地求饒的韃子士兵砍下首級后才稍稍得到了一番喘息的機會。
尚可喜聲嘶力竭的嘶吼道。
打到現在這個份上雙方都已經殺紅了眼,他即便投降明軍將領多半也不會接受。
如今正面戰場上戰的如火如荼,恰恰是他們潛入城中的最佳時機。
這些士兵都是李定國麾下最訓練有素的老兵,不論是單兵作戰還是團隊協作的能力都是一頂一的。
……
城頭之上的清軍士兵紛紛扭頭去瞧。
所以第一批進入漢中城士兵的戰鬥力就尤為關鍵。
越是慌亂的時候越得有人站出來做這個主心骨。毫無疑問,尚可喜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沒辦法如果一開始他就投降的話或許明軍還會對他網開一面。
他們行進的速度並不快,但卻很紮實。
他的親兵營一定能夠把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韃子撕得粉碎。
尚可喜見狀直是氣的吐血。
由於坑道之中的空間相對狹窄,他們沒有帶太多笨重的兵器,而是一人一口朴刀。
他們四散開來在城中各處高聲疾呼:「明軍破城了,韃子兵敗了。」
他們只需要追上隨意揮舞虎牙刀便是。
果然,漢中城的中部偏北的位置燃起了熊熊大火。
而製造混亂的最好辦法便是放火。
李定國終於下令了。
這些韃子基本沒有披甲,長刀一劃立刻開出一道血口子。
可是當他們提著水桶衝到著火的地點后紛紛傻了眼,因為渾身披甲的明軍士兵朝他們沖了過來。
一方在跑,一方在追。
曾英與李定國一明一暗,一動一靜,卻是配合的十分巧妙。
明軍士兵毫不猶豫的跳入坑道,有條不紊的向前走去。
出口正好是在一座廢棄的荒廟中,故而不容易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