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四當官》目錄

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

第三百六十六章 知恩圖報

「可是……」
「不光你韓叔,還有湖南的江忠源,還有現而今總攬江南軍務的欽差大臣向榮。」
「後來呢?」
「我是你老子,不聽我難不成聽別人的?」張德堅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他一眼,隨即一邊收拾著書桌,一邊提醒道:「士衡,你在三老爺這兒當差,就是三老爺的家人,以後別再一口一個韓叔,不然人家會誤以為你胳膊肘往外拐,會以為你吃裡扒外。」
「這些廢引和漏引又是哪來的?」張士衡不解地問。
「怎麼了?」
「爸,你別生氣,我錯怪你了。」
「這要看轉手給誰了,要是轉手給專做私鹽泛濫州縣買賣的鹽商,也就值兩三千兩。要是轉手給私鹽侵灌不多的州縣鹽商,少說也能賺萬把兩。不過相比欠韓志行的人情,這點廢引實在算不上什麼。」
吳文錫不但公務繁忙,應酬也多。昨晚是川東道宴請的,今晚是前來拜見的璧山知縣設宴,並且邀請府台、江北同知和巴縣正堂作陪。
「好的,我這就寫。」
張士衡反應過來,不禁笑道:「要不是賊匪作亂,韓叔也不會在短短兩個月內,從九品巡檢變成從五品的運副!」
想到兒子今後要在吳文錫這兒當差,不能什麼都不懂,張德堅示意他坐下,耐心地解釋道:「早在雍正年之前,四川跟兩淮一樣是『給票行鹽』,一樣有場商、運商,各地一樣有賣鹽的坐商,課稅也容易,每年少說也能上交戶部兩百萬兩。
張德堅滿意的點點頭,隨即指著書桌道:「士衡,既然曉得你韓叔待你不薄,你現而今已經到了巴縣,已經找著了我,不能不給他去信報個平安。趕緊寫吧,寫好明天一併帶給段吉慶,段吉慶一定有辦法幫著捎給你韓叔的。」
不考校不曉得,一考校失望無比。
「我就你這麼一個兒子,能讓你跟我一道去涉險?」張德堅擺擺手,想想又說道:「何況我們父子要是全走了,三老爺一定不會高興。聽我的,你在三老爺這兒當差,我去大老爺那兒效力。」
張德堅解釋道:「不是還有不少州縣沒施行攤鹽入畝嗎,有部引就可以去鹽場買鹽,買到鹽就可以販賣給那些沒施行攤鹽入畝的州縣。段吉慶八成不會去販鹽,但可以把這些漏引廢引轉手給那些鹽商。」
「你爸我要是連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都不曉得,還能在三老爺這兒干到今天?」張德堅反問了一句,接著道:「只是我們父子不但人微言輕,想報答都報答不了這份恩情,而且還寄人籬下,只能先記在心裏。」
「川鹽怎麼就跟淮鹽不一樣?」
「曉得就好,」張德堅不想讓兒子覺得他忘恩負義,想想又拍拍兒子肩膀:「士衡,我曉得韓志行對你不錯,真把你當子侄對待,不但有恩於你,而且有恩於我們張家。要不是他把你帶在身邊,要不是他及時把你姐姐姐夫接角斜場去,我恐怕真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對他而言或許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我張家卻是天大的恩情,這份恩情我們一定是要銘記於心的,但用不著總掛在嘴上。」
「你不想來找我?」
張德堅點點頭,想想又緊攥著拳頭道:「他施恩不圖報,但這份恩情我們不能不報!我要是報答不了就只能靠你了,你要是也報答不了,那就讓我們張家的子孫後代去報答,我就不信我張家沒有翻身的那一天!」
「爸,你該不會也打算去從軍平亂吧?」
吳文鎔就不一樣了,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張德堅是一個幕友,不在受邀之列。何況兒子千里迢迢從儀真老家找到了這兒,就算人家邀請他也不會去。陪兒子吃完晚飯,又問了一會兒老家的事,便跟換了個人似的板著臉考校起兒子的學業。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乾隆五十七年,井枯水涸,灶戶、商人家產盡絕,無力納課。有些州縣為了完課就稟明道府,議定將鹽課銀兩攤入里下,隨同地丁徵收,而鹽呢歸民間自販自食。」
張士衡想想又問道:「爸,這些鹽引要是轉手給那些鹽商,段老爺能賺多少銀子?」
「剛才不是說過嗎,各州縣攤鹽入畝不但沒有得到戶部和聖上的同意而廢止,反倒變得愈演愈烈。可朝廷的鹽法還在,所以那些州縣一邊施行攤鹽入畝,一邊還得每年請領鹽引,假造鹽商名冊報部,接著維持面子上的專商引岸規矩。」張德堅笑了笑,接著道:「你現在看到的這些廢引漏引也就是這麼來的。」
「朝廷既擔心私鹽透漏到那些沒施行攤鹽入畝的州縣,更擔心川鹽透漏到淮鹽的引地,不但從未准過四川三番兩次請奏的攤鹽入畝,並且每隔兩三年就命四川總督甚至派欽差來嚴查積弊,可四川的鹽務已積重難返,不管派誰來也沒用,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張士衡喃喃地說:「攤鹽入畝?」
「說一套做一套,合夥騙皇上?」
想到在海安時個個喊自個兒「張少爺」,而在這兒只能做個跑腿打雜的家人,張士衡禁不住嘀咕道:「早曉得這樣,我還不如不來呢。」
「人貴在自知之明,我可領不了兵打不了仗,但可以去軍中效力,可以去做點別的,」張德堅不想就這麼做一輩子師爺,竟起身道:「大老爺那邊正缺人,將來要是有機會,我就去大老爺那兒效力。」
「所以說積重難返,所以說四川鹽務幾乎全綱頹廢。」
「別可是了,就這麼定,再說我都不一定去得成。」張德堅不想再聊這個話題,指指剛從箱子里取出的一疊鹽引:「幫我歸攏歸攏,歸攏好明天給段吉慶送去。」
「爸,我還以為你不曉得呢。」張士衡忍不住道。
「所以朝廷曉得之後就不許四川施行攤鹽入畝,可那些已施行攤鹽入畝州縣已經嘗到了甜頭。對那些州縣官而言攤鹽入畝不但可以完課,還能多收點彌補正賦的虧空,一個個陽奉陰違,府道乃至藩司為了完正賦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但沒能禁絕,反而跟著施行攤鹽入畝的州縣越來越多。」
「好吧,我不會再提韓叔了。」
張德堅豈能不曉得兒子是怎麼想的,不等兒子說完就打斷道:「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你來都來了,不在三老爺這兒當差還能去哪兒?就算有去處,就算有別的事可做,我也不能讓你去,不然三老爺會怎麼想,又會怎麼看。」
「爸,我不是不想來找你,我是寧願在韓叔那兒……」
「你先寫,寫完我也要寫。大恩不言謝就是一句屁話,人家對我張家有再造之恩,我張德堅怎能不修書道謝!」
「就是三老爺讓送的,他怎會不曉得。」張德堅頓了頓,又笑道:「川鹽跟淮鹽不一樣,別看這麼多引,其實全是漏引廢引,值不了多少銀子。」
「爸,我全聽你的。」
「曉得,我不會再說了。」
儀真跟揚州一樣是淮鹽集散地,被賊匪攻佔前兩淮鹽運司的批驗所就設在儀真,儀真的好多百姓靠鹽吃鹽,靠背鹽甚至販賣私鹽為生。張士衡不但是土生土長的儀真人,還跟韓秀峰一道去海安查緝過私鹽,對鹽引並不陌生,下意識問:「爸,這麼多鹽引全送給段老爺?」
「你這麼懂事,爸又怎會生氣。」張德堅坐到書桌邊,若有所思地說:「不過這件事倒是給我提了個醒,粵匪作亂對朝廷,對那些遭兵禍的地方自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對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卻也不是什麼壞事,可以說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
想到在海安的那些日子,張士衡不禁笑道:「爸,韓叔真沒想過要我們怎麼報答,韓叔真不是個施恩圖報的人。」
「罷了罷了,看來真不是塊讀書的料!」想到這兵荒馬亂的平安就是福,張德堅不想苛責兒子,一邊示意因為沒好好念書嚇得跪在地上的張士衡起來,一邊帶著幾分無奈地說:「考不上功名也沒什麼,今後就跟我一樣在三老爺這兒效力吧。」
吳文錫雖手握四川鹽茶大權,但終究只是個道台。
「不說這些了,更不許再在背後議論三老爺。」
「這就是私鹽!」張士衡脫口而出道。
張士衡越想越激動,禁不住說:「爸,上陣不離父子兵,我跟你一道去!」
「這麼多引值多少銀子,三老爺曉得嗎?」
張德堅頓了頓,接著道:「有些州縣這麼攤鹽入畝,但有些州縣的坐商還有利可圖,有餘力完課,那些州縣官也就沒理由推行攤鹽入畝。但這麼一來就亂了,那些施行攤鹽入畝州縣的商人甚至百姓,就可以想買多少鹽就去鹽場買多少鹽,再販賣到那些沒施行攤鹽入畝的州縣。」
「那段老爺要這些廢引漏引有什麼用?」張士衡追問道。
「這倒是,細想起來三老爺其實一兩銀子也沒花。」
「對,就是攤鹽入畝,那會兒的主要稅目有井課、引稅、羡余、羡截四項,在產鹽州縣比如閬中等地,四者合稱『稅課羡截銀』。在不產鹽的州縣比如安縣、巴縣,羡余、羡截與引稅合稱『稅羡截角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