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四當官》目錄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另起爐灶

第四百七十五章 另起爐灶

「這是遇上您的,換作別人肯定沒好果子吃,就算能躲過一頓板子也得大出血,沒個三五千兩銀子這一關別想過。」
「找順天府要錢糧的事不急,當務之急是募兵。」韓秀峰摸著下巴,沉吟道:「我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光靠我們不行,募兵的事還得仰仗地方。」
「找他們沒用,就算去找,他們也只會幫著張貼幾張告示,派些衙役去十里八鄉一邊敲鑼一邊幫著吆喝幾嗓子,百姓躲都來不及,誰會願意來當兵。要不這樣,等把原來的那些丘八打發去靜海,我們就一道去拜訪附近那些德高望重的士紳,到時候備上點薄禮,給足人家面子,人家應該會幫這個忙。」
沒想到剛走進書房,就見吉大拿著兩份履歷跑來稟報。
「德忠兄,你是說應該見見那兩個武官?」
韓秀峰接過履歷湊到蠟燭下看了一眼,又順手還給了他:「不見,就說本官一路鞍馬勞頓,已經歇下了。要是有啥公務,讓他們明兒個來大堂上說。」
「不用他們不意味著要裁撤遣散,靜海戰事正緊,僧格林沁和勝保三天兩頭上摺子奏請朝廷給他們調援兵,我們大可借這個機會打發原來的那幫丘八去勝保大人麾下效力。老老實實去自然好,要是不老實不想去那就違抗軍令!」
「那原來的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等武官呢?」
韓秀峰不想給他添亂,跟著他的家人徑直步進內宅,先在一間小書房歇息。大頭、陳虎等老泰勇營的兄弟頓時忙碌起來,先是把洋槍火藥和鉛子卸下車往庫房搬,搬完再搬行李。翠花和任鈺兒幫著收拾屋子,幫著鋪床單被褥。
「你是當局者迷。」韓秀峰解開手邊的乾糧袋,取出中午打尖時買的火燒,一邊招呼二人就著茶吃,一邊接著道:「直隸民風彪悍,百姓尚武,這兵應該沒那麼難招募,關鍵是招齊之後怎麼帶好這一千五百兵。陳虎和吉大吉二他們自然是信得過的,但最多只能校拔兩個千總,就算能多校拔幾個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全去領兵。」
「你以為呢?」
「可您身邊不能沒幾個聽用的!」
「學生呢,學生要不要搬?」
南岸廳衙署在祖家場村的村口,門口一樣有個大校場,一樣坐北朝南,一樣是裡外三進的大宅院,門口一樣架著一面用來讓百姓鳴冤的大鼓,唯一與道署不同的是,規模沒那麼大,只有一道儀門,大堂兩側的配房加起來也只有十二間。
「也是,讓一幫莊稼漢上陣哪打得了仗,現而今還真是只能靠火器。」王千里深以為然。
「為何不能?」王千里不解地問。
「學生不怕吃苦,學生不委屈!」
「別說他們頂多能湊五六百,就算能湊一千五百兵,我一樣是一個也不會要。」想到他既然問到這些,韓秀峰乾脆放下茶杯道:「我們要的是敢用命能打仗的兵,不是湊人頭。所以接下來一個月得讓你和千里受點累,帶上陳虎他們去十里八鄉招募青壯,刁奸耍滑的不要,只要身家清白老實可靠的。」
「我們不是有四十多桿洋槍嗎,要是讓他們全去領兵,那些洋槍讓誰去使?」韓秀峰反問了一句,接著道:「別人不曉得,你是曉得的。就算糧餉充裕,別說半年時間,就算給我一年也練不出一千五百能真正上陣殺賊的兵,只有上過陣、見過血的才勉強算得上精兵。想在這麼短時間內,練出一支勉強能打仗的兵,還是得靠火器。所以我打算讓陳崇砥去採辦幾十桿鳥槍抬槍,連同從上海帶來的洋槍,設一個火器營。」
吉大接過履歷一走,王千里便好奇地問:「四爺,誰啊?」
幫辦營務雖算不上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但至少是個正兒八經的差事,河營要是練成了,將來要是能打一兩場勝仗,皇上一高興,肯定會賞個一官半職。崔浩越想越激動,急忙起身道:「謝韓老爺提攜,謝韓老爺提攜!」
「遵命!」
王千里一個幕友竟幫著韓老爺作這麼多主,崔浩更是不敢相信,見王千里大大咧咧地坐了下來,又說起什麼時候去順天府要錢糧的事,他才意識到王千里跟韓老爺的關係不一般,真能幫韓老爺作一半主。
「自個兒人,有啥好謝的,」韓秀峰一邊示意他坐下,一邊微笑著道:「在馬車裡跟你說過,在這兒想發財難,但想建功立業容易,只不過要吃點苦,受點委屈。」
「一個候補千總和一個把總,這麼晚了,有啥好見的。」韓秀峰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輕描淡寫地說:「千里,你出去跟陳崇砥說一聲,原來的那些雜役有一個算一個也全遣散掉,今兒晚上吃乾糧,不用置辦啥子酒席,也不用人燒飯。」
「再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初來乍到不能兩眼一抹黑,永定河兩岸的地形和附近州縣的賊情得趕緊弄清楚。一起來的這些老兄弟中數陳虎最機靈,我準備招些熟悉附近州縣情形的青壯,編一支斥候隊,讓陳虎統領。再挑幾十個老實可靠的,編一支親衛隊,讓大頭統領。」
「皇上命我來固安是做啥子的,難道皇上不曉得河營是啥情形?實不相瞞,在覲見時我就跟皇上說過,原來的那些武官和兵勇能用則用,不能用的一個也不留!」韓秀峰笑了笑,接著道:「至於把南岸廳原來的那些胥吏衙役打發去北岸廳,讓陳崇砥把外頭的那些雜役遣散掉,一是我跟之前的南岸同知不一樣,我只管練兵不管地方上的賦稅錢糧和刑名詞訟。二是因為我們本就沒多少錢糧,得把本就不富裕的錢糧用在刀刃上,沒那麼多錢糧養閑人。」
「帶銀子來的,看樣子是沒少吃空餉,現在曉得怕了。」
「另起爐灶重新招募編練,原來的兵一個也不要?」
崔浩話音剛落,王千里傳完話回來了,一進門就笑道:「四爺,剛才跟陳崇砥去道署迎您的那幾個武官追過來了,一個帶了履歷,一個沒帶,想請吉家兄弟幫著通報,看著應該是帶著銀子來的,我曉得您不會見他們,就做主打發他們回去了。」
王千里和崔浩都沒帶家人,不過他倆行李也不多,找了兩間屋放下行李,自個兒動手鋪了下床,便不約而同趕到書房聽用。
「不整飭河營,兵從哪兒來?東翁,學生曉得河營一定沒一千五百兵,但就算那些丘八吃空餉,只要湊湊怎麼也能湊五六百人,有五六百人總比一個都沒有的好。」
看著崔浩小心翼翼的樣子,韓秀峰不禁笑道:「德忠兄,看來你對綠營的情形不太熟悉。這麼說吧,我從來沒指望過河營能整飭好,既然指望不上又何必耽誤那功夫,所以不見也罷。」
做官做成這樣,崔浩還是頭一次見。
「東翁,學生曉得另起爐灶重新招募好,畢竟自個兒招募的人用起來順手,可原來的那些官兵不是想裁撤就能裁撤,想遣散便能遣散掉的。尤其那些個武官,不管怎麼說他們也全是朝廷命官!」
見王千里起身就要去傳話,崔浩忍不住提醒道:「韓老爺,這麼做不合適吧?再說您初來乍到,河營究竟什麼情形總得找人問問,不問清楚接下來怎麼整飭?」
崔浩大吃一驚,怎麼也沒想到面前的東家竟如此狠,愣了好一會兒才小心翼翼地問:「東翁,朝廷能同意嗎?」
「你和千里就不用了,等把原來的那些丘八打發去靜海平亂,我就去找吳大人,請吳大人奏請朝廷委你個幫辦營務的差事。等拿到幫辦營務的公文,你便能名正言順地跟陳崇砥一道幫我辦理河營的糧餉。」
「學生以為還是見一下好。」
「我雖是文官,但辦的卻是武官的差事,從今往後這南岸廳衙門就是河營的中軍大帳,頒的軍令,行的是軍法,用不著那麼多人伺候。」韓秀峰想了想,又說道:「今兒個太晚了,只能讓舍妹和大頭兩口子住衙門,明天一早就讓覺明去村子里租幾間民宅,讓女眷全搬出去。」
「也不要。」
「三五千兩,你也太瞧得起他們了。」韓秀峰笑了笑,想想有問道:「還有啥事嗎?」
院子里燈火通明,先一步趕回來的陳崇砥正忙得焦頭爛額。
想到韓老爺在泰州就是靠士紳幫助拉起一千多鄉勇的,王千里忍俊不禁地說:「這麼簡單的事,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這主作的好,吃人家的嘴軟,我可不想占他便宜。」
「對了,還真有,固安縣丞竟讓家人去城裡辦了一桌酒席,打著燈籠提著食盒來求見。我見對面守備署派了十幾個兵守在衙門外警戒,就做主幫您把他送來的酒菜賞給了那些兵勇。」
「好,我這就去。」
「找附近州縣正堂?」王千里下意識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