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十八史略(肆):大漢天威〔前漢〕》目錄

〇八一 天下重歸劉氏

〇八一 天下重歸劉氏

代王劉恆卻拒絕此議。
中國歷代皇帝皆於即位的同時,就開始營造自己的陵墓。文帝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他絕不以金銀銅錫等豪華金屬裝飾陵墓,他使用的儘是瓦器。
結果,薄氏因這一次寵幸懷孕,生下了恆。她在這之後就絕少再見到高祖。
景帝做了父皇未能做到的事情。那是——將各地封王的領地慢慢削減,漸次編入中央的直轄領土。
文帝死後,其子劉啟即位。
兩人正在聊天時,被剛好經過的劉邦聽到。
因此,文帝之墓灞陵在漢朝歷代皇帝的陵墓中最為樸素。
之後成為趙王的就是呂祿,實際上,在這之前曾經有過以代王劉恆為趙王之議。代地與匈奴接近,即所謂的「邊境」。而趙則在離現今北京甚遠的南方,是以邯鄲為國都的一帶地區。因此,由代移封至趙,不能不謂是殊遇。
這位傀儡皇帝當然被廢。然則,現在該推何人就皇帝位呢?
——我們兩個人早就受到漢王寵愛,得以居住河南宮,她卻到現在還,沒有這個機會……
也有人提此意見。
齊王身邊有一個名叫駟鈞的實力強大的外戚。齊王頗受這位母舅支配——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
代王的母親為薄氏。
後來,吉祥玉杯果然出現,文帝為了紀念這件事情,於是宣佈:
皇帝劉弘,表面上是惠帝之子,實際上是呂氏家族的一名女子所生,這一點無人不曉。
——齊王一旦成為皇帝,駟鈞一族有得勢而成為呂氏第二之虞。
呂氏被滅,天下再度成為劉氏之漢。
到了文帝之子景帝時代,由於皇帝是由皇太子踐祚的,因而對各地之王沒有如父皇所持的同情心。
父親文帝,由於是在呂氏滅亡後被皇族以及重臣推選而就帝位的,所以對討滅呂氏有功人士,非給予恩賞不可。
齊王劉側於在位十四年後去世,死後無嗣。依據規定,這時候領地應由中央收回,但心地善良的文帝卻沒有這麼做。
齊王當然期望琅邪王能履行他的承諾。琅邪王劉澤在這個會議上做了重要發言,其內容卻對齊王大大不利。
——黃金百兩等於十家中等家庭的財產。這樣的東西不建造也罷。
(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讓齊王就帝位的!)
飲恨失去帝位的齊王劉襄於文帝即位之年去世,文帝將呂太后奪去的琅邪以及濟南等領地還給他,並且使其子劉側繼任王位。
——你們說沒有女人味的女人,指的是哪個?
呂氏被滅,天下再度成為劉氏之漢。皇帝劉弘,表面上是惠帝之子,實際上是呂氏家族的一名女子所生,這一點無人不曉。這位傀儡皇帝當然被廢。然則,現在該推何人就皇帝位呢?
漢的建國理想依舊為中央集權制,為了避免重蹈秦朝覆轍,因而刻意減少藩屏之數。
凡有生者必然有死,此乃天地之理,萬物之自然,絲毫不值得哀傷。
——我來說服族人領袖和重臣使齊王就帝位吧!
朕不德,未能妥善照顧人民,因而不欲死後為服喪事宜拖累人民。朕死後,人民僅行三日哭禮即可,禮畢應速卸去喪服,過後,結婚、祭拜及肉食飲酒之事悉聽自便。
——代與匈奴甚為接近,為此,微王為邊防事宜苦心經營多年,此時遽然移封,對國家而言是一大損失。因此,伏請撤銷移封之議。
文帝時代,每當有人提此意見時,皇帝總是搖搖頭說:
高祖劉邦死後,嫉妒心極強的呂太后曾經將所有丈夫寵愛過的女人關進宮殿監牢裡。其中,丈夫最寵愛的戚夫人更被弄成「人彘」。只有薄氏被允許帶其子恆前往代地。也就是說,呂太后唯獨對這位薄氏沒有起嫉妒心。薄氏這個女人何等靜默而不易為人注目,由此可見一斑。
——不管什麼人先飛黃騰達,我們約定永遠相好如故。
美人胚子的管夫人和趙子兒早就受到高祖寵愛。
眾臣及諸侯為這個問題舉行會議。擔任會議主席的是劉氏一族最大長老——琅邪王劉澤。
文帝本身就是過去的代王。曾經為王的人現在要廢別人的王位或削減其領地——文帝大概不忍心做這樣的事情吧?
劉氏以外唯一異姓王——長沙王吳著由於沒有後嗣,因而收回其領地,改以新帝之子劉發為長沙王。
新垣平因而以欺君之罪,誅殺三族。這個年號於誕生之際就有了不祥之事。
新帝即景帝。這個人就是在位五十餘年、被稱為中國的太陽王的武帝之父。
大家不免如此想著。
劉啟即位之時,發佈大赦令,減免租稅之半,並立諸子為王。
當時後宮女性穿的都是長裙,而文帝卻不准許裙長到拖地的程度。
雖然穿著長裙的目的在於顯示優雅氣質,但這的確是一種浪費。萬事講究節儉的文帝不准許這一點。
這兩個人的差異一目了然。代王恆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且為人寬厚。兩相比較,淮南王長則欠穩重,且為人甚為驕傲。倘若一定要從高祖遺子之中選擇皇帝,代王恆自然是唯一人選。
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間,宮室、庭園、衣服、日用品,以至於狗、馬之類玩賞物等,一無所增。
斬呂產而被視為討伐呂氏最大功臣的勇將劉章,被立為城陽王,其弟劉興居則被立為濟北王。
他的弟弟劉恢由梁王改封趙王,並因自己所愛的女人被妻子呂氏所殺,結果悲憤自殺之事,已如前述。
高祖劉邦的八個兒子中,尚存活的只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而已。這兩個人自然被視為候選者。
下面附帶敘述一件事。
——明年起改元為「後元」。
高祖劉邦建國之初,各地之王尚不滿十指之數,景帝即位時卻已膨脹到二十多個。
他是在這個承諾之下,被齊釋放的。但他一點也沒有遵守這個諾言的意思。他絕不會忘記上了後生小輩齊王的當,以及被扣留於齊的屈辱。
於是,大家決定以代王和齊王這兩個人做最後選擇。
齊王劉側歿後雖然無子,兄弟倒不少。所幸齊地甚廣,文王遂將這些土地分給劉側的眾兄弟,並且各封為王。過去的齊地,因而成為七王領地。
由於是這樣一個若有似無的女人,薄氏因而得以躲過呂太后的魔掌。
世界上依舊使用年號的國家,目前只有日本。「平成」是今日世界唯一的年號。韓國李氏王朝於被日本併吞的一九一〇年(明治四十三年)滅亡,其年號也在隆熙四年劃上句號。越南使用至本世紀中葉的「保大」年號,因保大帝的垮台而消滅。中國由於辛亥革命,年號於宣統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告終,迄今未見復活。
劉恆為四子,而劉長則為七子。
在這之前的年號極為單純,一律以帝王即位之年起算,例如「秦始皇三十五年」或「漢高祖九年」的方式。
——她這個人實在要命。太沒有女人味嘛!
新垣平被處刑後,也不便再行改元,「後元」的年號依然被使用。後元七年文帝歿故,留下的遺詔將其為人表露無遺:
「劉氏的漢帝國遭遇如此重大的橫禍,完全是因為外戚呂氏勢力過大的緣故。同樣的事情以後絕對不可以再發生!因此,於推選新皇帝之際,本人認為非慎重考慮外戚問題不可。妻子或母親娘家的人掌握大權——我們不希望新皇帝有這等情事,這次受到的教訓可說是痛徹心肺,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遭呂太后幽禁餓死的趙王劉友,雖然有子卻被廢位。文帝立劉友的遺子劉遂為趙王,並立其弟劉辟彊為河間王。
這只是以前後為別的年號,像樣的年號則要到武帝時代才告訂定。總之,文帝的「後元元年」(公元前一六三年)可以說是年號的起始。
皇帝的候選者為數當然有限。
這三個要好的姊妹老早就約定:
文帝和其子景帝之治世,可以說是人民充分得到休養生息的時代,這兩位皇帝近四十年的統治,等於是為之後的武帝黃金時代作準備。
文帝於後元七年(公元前一五七年)六月去世。
有一次文帝曾想要建造陽台,讓工匠估價的結果,知道需要花費黃金百兩。他因而立刻中止這項計劃。
當時身為代王的劉恆之所以能就帝位,端賴琅邪王劉澤的發言。文帝因而將劉澤立為比琅邪王地位更高的燕地之王,以酬報其功勞。
「外戚」問題遂成為這次會議的關鍵性考量事宜。
文帝、景帝這對父子各方面都很像,他們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對各封王的態度不同。
代王恆於是被奉迎至長安就帝位。這就是被稱為明君的文帝。
劉澤以沉重語氣表示。
漢的後宮有無數佳麗,薄夫人與其中的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人感情甚篤。
然則,現時僅殘存於日本的年號,到底是何時開始的呢?答案是漢文帝的時候。
文帝十六年(公元前一六四年)時發現一隻表示瑞兆的玉杯。這隻玉杯上刻有「人主延壽」四個吉祥文字。經常出入宮廷、名叫新垣平的占卜師在這之前就曾預言:
由於代王劉恆即位為皇帝,他的兒子劉武遂繼承為代王。
王的封立應以最低限度為佳——這是文帝時代廷臣們既有的共識。倘若依據這個見解,各地之王多數非被廢位不可。
「這的確是早晚必須處理的事情。不過,等朕死後,讓後人去處理吧!」
他的心意已決。
這一次推選新皇帝,以「外戚牽連越少越佳」為最重要條件,在這一點上,她是完全合格的。
然而,由於文帝論功行賞及心腸軟的緣故,王的數目變得越來越多。姑且不提諸王領地稅收不入國庫之事,漢帝國精神上的統一,因群王割據各地而受到阻礙,已是極嚴重的問題。
文帝與景帝這對父子的治世,表面上相似,實際上卻有一個極大的差異點。
他的理由如此。
劉邦因而得知薄氏這麼一個女人。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召見了一次這個女人。
會議場面頓時清靜得聽不到一聲聲響。沒有一個人反對這項發言。
此外,文帝也一概不准許宮殿內的窗簾施以刺繡。
景帝原本企盼蕭規曹隨,照父皇文帝所鋪的路走,但他有一個非改革不可的問題。因為這件事情非同小可。
——瑞兆玉器將於近期出現。
不料,後來才發現這隻玉杯是占卜師新垣平叫人奉贈給文帝的東西。原來這是一場騙局。
「先帝既歿,是否可以考慮高祖之孫為皇帝?」
薄氏受到高祖寵愛,相傳有個饒富趣味的故事。
依此說法,齊王劉襄是高祖嫡系長孫,似乎可以作為皇帝候選者。何況這一次因不滿呂氏專橫,諸侯當中首先起義的便是齊王。他不僅是嫡系長孫,更有功績在身。
這是他當時提出的理由。呂太后聽到此話當然大為高興。或許這是劉恆的一個保身之策。代王恆並未一看到眼前之餌便急急咬上,他因此咬到「帝位」這個不知要大上多少倍的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