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十八史略(肆):大漢天威〔前漢〕》目錄

〇九六 貳師將軍征西

〇九六 貳師將軍征西

阻攔漢使者團於歸途,將其人員殺害,並且奪其財物!
漢軍第二次遠征大宛,以切斷敵人水源之手法,而奏效。大宛城內無井,飲用水由城外引進。漢軍搗毀水源,並使水路改道。
「大宛兵力甚為微弱,派三千精兵已足夠。」
為了如此,最好的方法是派出軍隊從不同的方向攻擊,以引開匈奴主力軍。
漢軍解除包圍離去大約一年,大宛一些有志之士殺害新王,擁立前王之侄子為王。
難怪李廣利會嘆息。經過達四年之久的遠征大宛,他對戈壁灘算是嘗盡苦頭的了。好不容易凱旋回國,受封為侯,結果,還不到兩年又要到戈壁去!
(早知道會如此,我應潛心學習音樂才對。以音樂專長出仕就不會如此受苦啊!)
這個時代的戰爭,勝敗完全繫於馬匹的腳力,對匈奴的戰爭證明了這一點。軍隊的機動力在於馬匹,擁有較多駿馬的一方戰力較佳,同時也是獲得勝利的主因。
誤以為是老虎而將箭射入岩石裡的猛將李廣,與武威不揚的李廣利雖然姓名有些相似,卻是性格迥異的剛烈武人。
大宛官員以訕笑口吻說。
李廣利遂被任命為遠征軍統帥,並且以討伐之地大宛貳師城之地名,授予「貳師將軍」稱號。
其中,尤以大宛貳師城為最著名的名駒產地。漢無論如何都想得到貳師城名馬,因而派遣使者前往。
新王將自己的兒子送至漢作為人質,以證明這一點。
途中處處可見沙漠綠洲國家,遠征軍每到一地就徵收糧食。對方若不乖乖提供糧食,便立即揮兵攻打。不過,於攻打數日後仍無法攻陷,就放棄作戰,繼續前進。就是這般吊兒郎當式的進軍。
漢使者激怒之餘,將運來的金馬像用鐵錘敲碎了。
李廣利甚至如此想。
其間有過長官虐待兵卒、逃兵層出不窮的情形。因為士官之中大部分是獲得赦免的囚犯,其品質之差可想而知。
一般人以為「戈壁」是固有名詞,實際上這是指滿地石頭的沙漠,也就是沙礫之原。與之相較,遍地細砂之處才稱為「沙丘」或「沙漠」。
雖然率領三萬騎,但,一旦遭受匈奴集中攻擊,他是絲毫沒有克敵自信的。
由於張騫的旅行,西域之事在漢已廣為人知。
對漢而言,在軍事以及外交方面的最大敵人是匈奴。只要得到名馬,大宛這等小國的國內問題,根本不值一哂。
——讓我們購得一些貳師城名馬。
如此敘述,貳師將軍的遠征看來好像戰果輝煌。實際上,回到敦煌接受點名的遠征軍,顯示出令人難以理解的數字。
使者進行交涉時,甚至運去與實物同等大小的純金馬像。
他率領的是屬國都尉之下的六千騎兵以及諸國不良少年數萬人。「派三千精兵就已足夠」的遠征,卻動員如此大軍,這個戰爭當然必勝無疑。所以武帝才用已故愛人的哥哥為這場戰爭的主將。
李廣的長子李當戶也是一名硬漢,曾經毆打過武帝的寵臣韓嫣,此事已如前述。當戶英年早逝,遺腹子就是李陵。
「為了牽制匈奴,希望你能率領五千人出擊居延之北千餘里。」
貳師將軍李廣利前赴大宛的這一年,是大將軍衛青死後的第二年。
李廣利深深嘆息。
武帝想到這一點。
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後,雖然有過一些局部戰爭,卻未曾大規模動員對匈奴作戰,這是由於匈奴勢力減弱的緣故。總之,這個地方保持安定狀態達二十年之久。
大宛長老遂殺害國王,向漢軍表示降服。
大宛被漢軍包圍達四十日之久,加上水源斷絕,而陷入絕境。
貳師將軍李廣利將過去優遇漢使的一個名叫昧蔡的大宛貴族,立為大宛王,得名馬數十頭及中馬三千頭凱旋。
凱旋的兵員數只剩一萬多名。
「我的天!又得到戈壁灘去……」
當時的酒泉,有由楚地選拔的五千軍兵在那裡接受對匈奴的作戰訓練。而在當地擔任訓練職責的騎都尉正是李陵。
李廣利對李陵道:
大宛官員挖苦地說。
遠征軍在大宛國首都貴山城所做的事情,只有包圍和切斷水路而已,根本沒有正式交戰。況且由敦煌出發時,攜帶的糧食非常豐富。
李夫人有兩位兄長。其一是有天才音樂家之稱的李延年。妹妹死後,李延年受拔擢為協律都尉。這個職位是宮廷樂隊之長,在派任上可謂相當適合。另一位就是貳師將軍李廣利。
如前所述,漢遠征大宛,目的在於求得名馬,而求得名馬的動機在於增強漢軍機動力,以預備對匈奴作戰。
這件事情倒使康居感到為難,漢之遠征軍勢如破竹,為了庇護郁成王而被攻打,這是划不來的。因此,康居將逃亡前來的郁成王捆綁,送到貳師將軍處。郁成王被斬。
成為戰爭直接原因的殺害漢使一事,乃是大宛屬國郁成王所為。漢軍當然派兵攻打郁成,郁成王畏懼而逃至康居。
遠征軍經過鹽水,往西前進。沙漠多鹹湖,或許因而有此名。這樣的水不能供作飲用。
郁成國果然依令行事。
貳師是一個地名,在今日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之菲爾迦那地區,以當時的國名來看,它應是大宛的一個城。
——路遠食乏,士卒不以交戰為患,卻以飢餓為憂。此外更因兵員不多,甚難攻陷大宛。尚盼停止作戰計劃,准予退兵。
「春秋時代,齊襄公曾經為九代前的祖先報過仇!」
筆者曾經多次坐吉普車經過這樣的戈壁,每次的感想都是:在這樣的地方作戰一定很辛苦。
何況他根本不是真正的將材,而是靠亡妹李夫人的庇蔭被任命為將軍的。李夫人原本是個舞姬,而他的哥哥李延年則是作曲家兼歌者。他的一家人都擅長才藝表演,與武事根本沾不上邊。
武帝為使所愛女人的家人能夠發跡,常給予立功機會。衛皇后的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被任命為將軍,也是由於這個緣故。結果,衛青和霍去病都沒使武帝失望。
此外,出征時的六萬兵員數,很有可能是官員為了領取餉銀虛報數目。
而知道漢軍作戰態勢兇猛的大宛人,極力向漢解釋更換國王純粹是國內情勢使然,在外交方針(親漢路線)上絕無任何變化。
「是的,遵命。」
不過,武帝並沒有做深入調查。急欲將已故愛人之兄長封侯的他,認為既已降伏大宛並且獲得名馬,乃大功一件。因此,貳師將軍李廣利受封「海西侯」。
李陵立即率領楚(今湖北)之健兒五千,由酒泉出發。
(對,利用這個機會讓李夫人的哥哥立功吧!)
皇帝使節被殺!
這是太初元年(公元前一〇四年)之事。
曾經以使者身份到過大宛,對該地情形極為熟悉的姚定漢奏言道:
震懾不已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只好將部隊停留於敦煌。但由郁成退卻到此地的兵員數只有總人數的十分之一二。李廣利是根本無法與衛青或霍去病相提並論的凡庸之將。
天漢二年(公元前九九年),武帝二十年來第一次派遠征軍攻打匈奴。他任命甫自大宛凱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為遠征軍統帥。
——我們之所以遭受這麼大的苦難,完全在於國王不將良馬售給漢之使節,甚至將之殺害。如果我們呈獻國王首級,並且提供良馬,漢軍一定會停止作戰吧?
——逃亡越過玉門關者格殺勿論!
漢也表示諒解。
終於抵達大宛國,並開始攻打在其東方的郁成。殺害漢使者的是奉了大宛之命的郁成國王。但,郁成出乎預料地強韌。而且李廣利毫無軍事才能和指導能力。結果,這支部隊反而被郁成軍隊打得狼狽而逃。
貳師城名馬之交涉終歸於失敗。因為大宛早已抓住漢之弱點。
漢軍已喪失其中心人物了。
李廣利向皇帝上書道:
漢當時在黃河之西通往西域的迴廊地帶設置四個郡,即所謂的河西四郡,由東邊依序為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
依次平定南越、朝鮮和大宛後,現在已是徹底攻打匈奴的時候。
石頭沙漠一般都廣大無垠,恰似茫茫大海,因而有「灘」之稱呼。
而大宛根本不理這一套。雖然漢之商隊以及使者偶爾會來,但一般在越過沙漠時,常因短缺糧食或飲水而半途損失人馬大半。更何況北方的匈奴隨時會出擊,因此,漢斷無可能派遣大軍。
武帝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期望將匈奴從世上徹底消滅。對這曾經在平城凌辱漢王朝始祖(劉邦)以及用高壓態度對待呂太后的宿敵,武帝念念不忘要給予毀滅性的復仇。
武帝常說這句話,意思是以自己尚未能為三代祖先報仇而遺憾。
李廣利率領的遠征軍於敦煌集結,然後由該地出發。敦煌之地名出現於歷史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武帝於是下令:
勒令不得回玉門關以東之地,李廣利非繼續作戰不可。他遂在敦煌停留一年時光,準備再次作戰。
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準備到祁連山和天山攻打匈奴右賢王。
樓蘭乃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是所謂的沙漠綠洲都市國家,情形與大宛大致相似。雖然大宛略較樓蘭為大,但只是距離遠了一些,兵力應該同樣不強。
事情到這個地步,已變成情緒問題。大宛方面認為不能放過出言不遜的漢使者,於是向屬國之一的郁成國命令:
(非使匈奴軍力分散不可。)
——倘若交涉無法成立,漢皇帝將派大軍前來攻打。屆時,大宛這等小國將不堪一擊。
「三千就夠嗎?……」武帝頷首道。
「逃亡越過玉門關者格殺勿論!」震懾不已的李廣利只好將部隊留於敦煌。由兵員數所剩無幾的情形看來,李廣利是根本無法與衛青與霍去病相提並論的。
——名馬乃大宛國之國寶,豈有將己國國寶售予他國之理!
獲得優良馬匹是國家的最大利益,而人們知道西域是名馬產地。
——都是那個傢伙一味對漢拍馬屁,才弄到今天這個結果。這對前王是不公平的。
前年,樓蘭國對漢使者有所妨害時,趙破奴將軍曾經率領七百輕騎大破樓蘭,並且俘獲其國王。
在大宛,新即位的國王昧蔡風評極惡。
武帝對李廣利有同樣的期待。但李廣利的才能遠遜於衛青和霍去病。
接到報告的武帝勃然大怒。如此被挑釁,豈有不回報之理!?
——悉聽尊便,隨時攻打過來吧!
大宛並不如匈奴那樣強悍,而漢朝準備的攻擊的態勢浩大得令人瞠目。他們赦免囚犯,也把地痞流氓之類送到敦煌,人員達六萬之多。而且,這只是兵員人數,從卒以及伕役尚未包括在內。搬運輜重動用了十萬頭牛和三萬匹馬,此外更有數萬頭騾馬、驢以及駱駝等。
武帝閱畢大為震怒。這是給他立功機會,而他卻恬不知恥地說要退兵,這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