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十八史略(伍):遍地皆皇帝〔後漢〕》目錄

一〇八 王莽出仕

一〇八 王莽出仕

王莽企圖「廣受人們好評」,這樣的做法不是唯獨他而已,這類偽善者在當時多得很。他過的日子極為節儉。他的堂兄弟們生活越是奢華,他儉樸的生活越受世人注目。
事實上,王莽是皇太后眾多外甥當中資質最佳的一個。如同漢王朝歷代皇帝中,以經歷過庶民生活的宣帝評價最高,嘗過人世辛酸的人在素質上確實與眾不同。
「倘若將軍有三長兩短,朕會讓平阿侯繼你的位。」
由於元帝非常重視儒家,因此,這個用人之法相當時興,之後的成帝時代,情形亦復相同。
但慎重考慮之下,發現這個措置似乎有些不妥。皇太子時代的自己,由於父皇極端厭惡儒教,曾經差一點被剝奪皇太子之地位,為淮陽王所替代。
陽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倒,病情已相當嚴重。成帝親自到病床之前探望母舅王鳳,流著眼淚道:
皇太后的異母弟有六個,其中的王曼很早就死去。剩下的五人於同日被封為侯,即:
而王鳳卻淚水滂沱地對成帝說:
王莽的妻子說。畢竟是多年的夫妻,她祇聽這幾句話,就知道自己的丈夫所想的是什麼。
「那妳就不能干涉我善待光。為自己的孩子花再多的錢,這是應該的事情,沒有人會為此而稱讚妳。為了出人頭地,我非先得到人們的好評不可,妳想過這一點嗎?」
「那政權應該讓什麼人擔任呢?」成帝問道。
王鳳死後,王莽好不容易得到官職。成為黃門郎的他,後來晉陞為射聲校尉。
——他是當今難得一見的賢人。這一點,世人皆有同感……
皇太后共有八個兄弟。其中的長兄王鳳已是大司馬大將軍,並且承襲父位為陽平侯。皇太后的胞弟王崇被封為安成侯,死後,則由其子王奉世繼位。
——同樣的境遇我在皇太子時代已經歷過。不要再考慮廢立皇太子之事了,這會使他的母親傷心……
王譚為平阿侯
平阿侯王譚是王鳳的弟弟。你死後,我會讓你的弟弟繼任大司馬大將軍這個國家最高之職,你大可以瞑目。你建立起來的路線,絕對不會有人加以變更的——成帝為使瀕死的王鳳安心,便說了這樣的話。
「以臣之見,應該是御史大夫最為適宜。」
皇太后開始為薄命弟弟的兒子莽留意。
王立為紅陽侯
「有田蚡之前例可援引,應該不成問題吧?」
「你對宇和獲也沒有這麼好……」
「我現在可以吁一口氣了……」
「好,朕知道了。朕會任王音為大司馬,你放心吧!」成帝頷首道。
大司馬是漢王朝政權的最高職權。這個位置通常不是傳給兒子或弟弟,而是由高一輩的叔叔繼承。雖然如此,也同樣是王氏一族的政權。
人們稱此事為「一日五侯」,不過,這句話並沒有尊敬之意,而是一種嘲諷。
王莽是王曼的次子。他的哥哥王永出仕後不久就病死。這位哥哥有個兒子名叫王光,王莽把王光視同己出般地養育。並非諸侯家庭子弟的王莽,由於未領食邑,所以生活不如堂兄弟們那樣的寬裕。雖然如此,他卻讓哥哥的兒子接受較佳的教育。他還時常以禮物饋贈王光的老師和同學們。
——我以後再也不必處處收斂、忍氣吞聲過日子了。我真正的人生現在才要開始……
何況王氏子息大半都是庸碌之輩,常有為非作歹之事,更是人們詬病的對象,因此,王莽的存在更加顯得耀眼。
一次,父親宣帝於酒後對他說出真心話:因為你的母親於庶民時代曾經與我同甘共苦,所以不忍把你廢掉——父親的想法原來如此。
他們異口同聲說了這樣的讚詞。
長安住民莫不以此稱讚王莽。
《漢書》如此記載王莽當時的情形。他伺候病人的忠誠程度由此可見。
王鳳於這一年的八月去世。從頭至尾伺候在病床邊的,是難得一見的儒家倫理實踐者——他的侄兒王莽。同樣為「從父」,但其中排行最長的伯伯或叔叔,特別以「世父」稱之。依照規矩,對「世父」必須特別尊敬。對王莽而言,王鳳是父執輩中的長兄,所以是名副其實的世父。
皇太后本來就對王莽甚為關懷,因此,對封他為侯之事當然沒有異議。王莽當時三十歲。
當時被起用除了靠門閥關係以外,一般人都得經過這樣的程序。
建始元年是公元前三二年。新帝之生母王政君當然成為皇太后。
王莽的長子和次子分別叫做宇和獲。他照顧這個侄子猶勝於照顧自己的孩子。
族人越是發跡,她對其中際遇不佳的人憐憫之情也越強。
王氏是個大家族。當時的人對伯伯及叔叔,一般稱之為「從父」。侄兒一輩對從父必須恭敬如父親,從父對侄兒同樣視如己出。不過,這祇是儒教倫理的規矩,實際社會的情形倒不盡如此。
成帝無奈,遂將耇參任命為侍中,授予水衡都尉之官職。
其實,好酒的社交家不見得是十惡不赦的壞人。但浸淫於儒家教條主義下的元帝,卻非常厭惡皇太子的這種性格。
元帝去世時,皇后王氏大大鬆了一口氣。
王莽反問他的妻子。
皇太子不但嗜酒,更喜歡舉行酒宴。
兒子是二十五歲的成年人,當然不會處處對母親唯唯諾諾。他知道為了「一日五侯」之事,自己成了世人竊笑的對象。連封五名舅舅為諸侯都被人們譏為窩囊,他怎麼好意思再把關係複雜的異姓舅舅也封為侯呢!
——我之所以讓你繼續保留皇太子之位,為的是要紀念你已故的母親……
王莽企圖「廣受人們好評」,這樣的做法不是唯獨他而已,這類偽善者在當時多得很。
這樣的風聲傳出去後,總有一天會上達天聽,皇帝因而會召見他。
實際上,皇太后還有一個異父弟弟。皇太后的母親李氏與王禁仳離後,曾與河內一個名叫耇賓的人再婚,並且生下一子,名叫耇參。皇太后意圖將耇參也封為侯。
王商為成都侯
成帝對這一點表示歉難照辦。
她之所以格外謹慎,為的不祇是保住皇后之位,此外,更有為兒子劉驁保住皇太子地位的目的。
「曼這個孩子實在運氣不好。他等不到我成為皇太后有權為他作安排就死去,實在太可憐了……」
留意週遭的一切,已成了她的習性。接著,她又呢喃道:
身邊無人時,她往往如此呢喃著,然後兀地一凜,趕快探看四周。
倘若王莽是個無名小卒,他或許不容易成為人們稱讚的對象而嶄露頭角吧?他有皇太后外戚的身份,卻際遇不佳——光憑這一點,就成為人們注目的對象。
王逢時為高平侯
王氏兒子驁即位時是二十歲。王鳳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將軍。王鳳是皇太后王氏之胞兄。其餘兄弟,祇有關內侯成為名目上之「侯」,但到河平二年(公元前二七年)時,皇太后的五名弟弟同時被封為諸侯。
「我當然明白。」
漢王室有此前例。景帝皇后的異父弟田蚡,曾經被封為侯。
——幸好沒有人在。
這也難怪。被立為皇后的十六年來,她從未過一天愜意的日子。為了要博取皇上的同情和歡心,她誠可謂用心良苦。也就是說,她從來沒有心情輕鬆的時候。
「封田蚡為侯之事,曾經引起頗多爭議。因此,此事暫緩為宜。」
徹底遵守規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王莽待兄長之子猶勝於自己的孩子,自然贏得了人們的好評。
他不但穿著樸素,生活也極為節儉。他的堂兄弟們生活越是奢華,他儉樸的生活越受世人注目。
(對,我就為曼的兒子想想辦法吧!)
同樣是外甥,父親為諸侯的年輕人,莫不得意洋洋地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與之相較,成長在沒有爵位家庭的王莽,在別人面前始終抬不起頭來。每次聽到這個消息時,皇太后都為了得趕緊替他想辦法而內心焦急不安。
元帝常說這句話,王氏不知聽過多少遍了。王氏因而有了這個想法——祇要我安分守己,驁的地位一定會安穩才對。於是,她在言行上極為收斂,盡力去獲得元帝的歡心。她的努力果然奏效,元帝後來改變他的心意了。
王氏尚為皇后時,行止並無專橫之處。王氏是對司馬良娣一片癡情的元帝,在自暴自棄心態之下隨意立為皇后的。皇帝對她並無任何愛情可言——這一點,王氏心裡十分明白。要是她有任何專橫之舉,惹怒皇上,會立即被廢除皇后之位,這是一定之事。因此,她一心一意奉承元帝,絕不敢有逾越本分之舉。
王莽的妻子為此表示不平。
期求邊境之安寧,將年號改為「竟寧」。元帝卻於這一年歿故。皇太子劉驁因而即位,年號為「建始」。
「是嗎……!?要暫緩就暫緩,不過,給他一份官職總可以吧?」皇太后說道。
——我能就帝位,都是靠已故母親的庇蔭。
——是個賢人。
——比起那些紈袴子弟,王莽這個人物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六年後的永始元年(公元前十六年),王莽終於被封為新都侯。這是少府(官職名)戴崇、侍中金涉以及中郎陳湯等當時名士一致推薦的結果。
「妳對這一點不滿嗎?」
「把皇太子廢掉,改立定陶王如何?」
(我一定要為那個可憐的孩子安排相當的地位。)
——是個有識之士。
御史大夫王音對皇太后以及王鳳兄弟而言是「從父」。因為他是他們父親王禁的弟弟。
「我明白了。你對光再怎麼好,我以後也不會多說半句話了。」
皇太后問兒子皇帝。
「也不是說不滿,祇希望你能公平一些……」妻子回答。
此外,王莽對已成為未亡人的兄嫂也執禮以待,多方照料,對於這一點,世人也對他甚為稱讚。
「雖然譚是臣之胞弟,但由於為人驕傲,所以不能委以大事。不僅譚如此,其餘弟弟也都沒有資格參與國政。」
她說這些話的聲音非常低,即使旁邊有人也不可能聽到。
這樣的他當然受世人稱讚。
元帝於即位後,寵愛一位名叫傅昭儀(昭儀為女官位階名)的女子,並將她所生的兒子立為定陶王。由於定陶王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因此,元帝有時候會興起這樣的念頭:
——是個孝子。
王莽在世父王鳳的病床邊伺候,前後達數個月之久。擔負政權的王鳳,政敵當然為數不少。因此,於病倒之際遭毒殺是大有可能之事。伺候病床邊的王莽,一定會先把醫師送來的藥一一親嘗過。此外,他片刻不離病床,也不回家洗澡更衣。
世人因而嘩然。漢帝國建國兩百年以來,這樣的事情從未有過。
皇太后始終對八個兄弟中唯一沒有成為諸侯的弟弟王曼耿耿於懷。
——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
王根為曲陽侯
「妳知道我很窮。」王莽說,「可是,總有一天我一定會發跡,讓妳享盡榮華富貴。為此,首要之務在於出人頭地——這個道理妳應該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