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十八史略(陸):三國群英〔後漢~晉〕》目錄

一五〇 赤壁一戰驚天地

一五〇 赤壁一戰驚天地

「思考未來……!?」
——媾和派為張昭,抗戰派為魯肅和周瑜。抗戰派中的魯肅親劉備,周瑜則反劉備。
「不可打長期戰……」
眼前頓時變成一片火海。
原來,諸葛孔明派出的間諜突破曹操的情報封鎖網,早已得悉這一點了。
由於對疫病的恐懼感,使大半將兵完全喪失鬥志。在這個情形下,還有機會攻克孫權嗎?
「真要命!怎樣挑釁,對方都不打過來……有什麼良策?」
曹操大聲喊叫。
「不管怎樣,咱們試試再說。我們總不能打長期戰啊!」
風從東邊吹過來。
雖然惱怒萬分,但劉備自知此刻處於劣勢的處境。過去,自己也曾向呂布、曹操以及袁紹等人低過頭。該忍的時候,非忍到底不可!思量到這一點,劉備遂前往周瑜所在的船上拜訪。
將兵一個個因瘟疫而病倒。曹操再怎麼厲害,對疫病還是束手無策的。
周瑜發愣地盯著黃蓋的臉。黃蓋是曾在千軍萬馬之中出生入死的部將,對如何打仗之事,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得多。數十艘火船一靠近,鐵定會受到曹軍攻擊而在江上被殲滅,黃蓋這麼一個老將,怎麼說出這等形同送死的計策?
黃蓋在這封「乞降書」中,如此稱呼曹操。曹操就是於這一年成為丞相的。書面內容如下:
「是的。天下三分之計現在才要開始。三分之計的基礎已經有了……」
他讓使者傳達了如此意思的書信。
「什麼方法?」
於是,黃蓋寫了一封準備送給曹操的「乞降書」。他是隸屬於主張媾和的張昭派系之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這樣的人悄悄投降,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唔……」
周瑜本是反劉備派人物。但他的主君孫權決定了與曹操交戰並且與劉備結盟之方針,作為部下的他,自然非遵從這個決策不可。而周瑜的本意是:
「周都督說,由於軍務繁忙,不便離開部署,因此,倘若將軍認為有此必要,他請將軍親自前去拜訪。」
「這……」
劉備道。曹操艦隊的船隻,船首和船尾都以鐵鏈和僚艦連在一起,用以構成水上要塞,但遭受火攻時,這樣的船隊當然容易燃燒。
黃蓋將率領前來的數艘戰艦放火後,讓它們衝向曹操艦隊。燒成一團烈焰的「火攻船隊」,船上幾乎無人搭乘,幾個舵手都在最後的剎那,紛紛跳入水裡,游泳歸來。
劉備露出不愉快的表情。這是因為孔明先前派回來的急使曾向他報告:
機警過人的他,畢竟沒有忘記叮嚀部屬。
「我們獲得勝利了。但赤壁的勝利已成過去,希望主上一邊眺望著紅色火焰,一邊思考未來……」孔明道。
「這倒是一個好計策,可是……」
「周瑜……」
「曹公是經驗豐富的戰將,與他為敵,非有充分的準備不可。請問,你這次率領多少將兵前來?」劉備問道。
「由旗幟看來,前來的好像是周瑜的艦隊。」
「有一個方法可以不受攻擊而接近對方……」
——孫權水師得知黃蓋向敵人投誠時,一定會發生動搖,屆時發動總攻擊,將之一舉殲滅……
「可是,登陸後的戰爭將會如何?曹操的青州兵打起陸戰可是所向披靡……」
「他們駛向風頭……」
黑煙瀰漫半邊天。
「哈!哈!哈!」
「船在尚未靠近之前就被擊沉——將軍是在想這件事吧?」黃蓋道。
「詐降!他們是詐降的!這是黃蓋的詭計!快!全員快進入戰鬥位置!」
周瑜咋舌說道。
原來,軍中正流行瘟疫。
——倘若將軍認為有此必要,請將軍親自前來。
「大約三萬——」周瑜回答。
「的確是個妙計……」
對岸的火焰,這時又爆出了極大火花。
「來自上游,還是來自下游呢?」
媾和派其實就是親曹操派。他相信此次前來的孫權遠征軍中,一定也有親曹操派的將領。要拉攏這些人,不正有一個方法嗎!?鑑於軍中疫病流行,曹操遂萌起了將武力與謀略合併使用以對抗孫權的想法。
諸葛孔明以充滿自信的口吻說。
佈陣在樊口的劉備,正翹首盼望以使者身份派至孫權處的諸葛孔明回來報告交涉結果。依據彼此的約定,結盟之事成立時,孔明會隨同孫權艦隊,溯長江而來。
曹操為了不讓敵人知道疫病流行之事,盡全力加以掩飾。他下令禁止任何人出入江陵地區,以防消息走漏。
孫權有幾個弱點。孫權率領的是豪門貴族之聯合體,而這些人的利害關係卻不盡相同。以主張與曹操媾和的有力者為例,這樣的人除張昭以外,還有許多。由於間諜的報告,曹操對這些情形瞭如指掌。
——丞相閣下。
部將黃蓋道。
從上游下來的艦隊一定是曹軍,從下游溯江而上的則為孫權的艦隊。既然派出艦隊,應該表示有意與曹操交戰,也就是說同意與劉備結盟。
曹操如此思量。
以曹操這等不簡單的人物竟會接受詐降,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是平時的他,大概會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但由於疫病流行而急欲尋覓速戰速決的契機,他竟然以實八成對虛兩成的比率,相信了黃蓋所言。
——我根本不認為有和你商談的必要!
劉備氣得說不出話來。周瑜是孫權的家臣,而劉備是準備以對等立場與孫權結盟的。就身份而言,周瑜在劉備之下,所以,劉備理所當然地要叫周瑜來見他。
「佯裝投降,先以密函向曹操表示投誠之意。這樣,船隻過去時,對方不就不會攻擊了嗎?」
現在看看在江陵的曹操陣營的情形。曹操此刻的意氣非常消沉,過去,他每次戰役都是連戰皆捷,而目前卻面對了看似無法克服的敵人。
結果,使者卻空手而返,口頭報告道:
「為什麼呢?我們這一次的作戰計劃是燒燬敵人的艦隊,待其登陸再予痛擊,然後立刻折返赤壁……」
但,已經來不及了。
艨艟是以皮革裝甲的兵船,戰艦則是船上設有木柵的船。「乞降書」上註明投誠船隻以豎立藍色旗幟及藍色帷幕為標誌。柴木和枯草就藏在這帷幕之下。
在赤壁本部以手遮光眺望的諸葛孔明道。
孫權水師的先鋒艦隊居然是由反劉備派的周瑜所率領。無論如何,劉備還是立刻派了使者至周瑜處。
曹操之作戰計劃如下:
「這個數目會不會少了一點?」
「在下是張昭將軍的人,這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倘若用我的名義表示投降,曹操應該會相信吧?」
總指揮周瑜也忌於曹操的兵力龐大和陸戰之強,因而盡量迴避陸戰——這是此次作戰的方針。
由夏口溯江而上的孫權、劉備聯軍,於赤壁停住艦隊。名為聯軍的這支軍隊,實際上只是兩千劉備軍隊加上三萬孫權軍隊而已。赤壁是現在的湖北省嘉魚縣石頭關,這個地方在長江南岸,對面北岸則為烏林,曹軍就停泊船隊於烏林。
「曹操水師會全毀吧?」
「船隊來到!」
(或許,只有使用政治力量一途了。)
(這個傢伙……)
而黃蓋卻把柴木和枯草藏得非常巧妙。
「曹操有非逃不可的理由。」
曹操則佈陣於離此甚遠的上游江陵,準備討伐不奉戴他的人。
「理由是什麼呢?」
由曹操佈陣陣式以前哨戰為主的情形來推測,他們似乎想打一場持久戰爭。
周瑜是人人皆知的美丈夫,而且辯才無礙,說話的聲音更是非常悅耳。但這幾句話聽來卻彷彿字字帶刺。他說的「老遠從樊城行軍前來」,好像是在暗諷劉備「敗走而來」。
「派出數十艘滿載澆了油之柴木及枯草的船隻,衝入曹操艦隊的風頭部分,然後引火焚船,這個主意很好吧?」
實際上,曹操擺出打長期戰的態勢,為的正是怕打長期戰。由於兵員因疫病而意氣沮喪,故曹操欲速戰速決。為人老奸巨猾的他,卻故意擺出打長期戰的陣勢,以掩飾自己軍隊的弱點。
烏林的火海正在蔓延,紅色火焰和黑色濃煙吞噬了一切,歡呼聲隨風傳送而來。
「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周瑜所率的孫權水師,好像根本沒把駐紮樊口的劉備看在眼裡,不在該地稍作停泊就一逕溯江而上。然後他在夏口讓軍隊停住,等待後續艦隊來到。後續艦隊的司令官是東吳的最年長的將領程普,親劉備派的魯肅也以贊軍校尉(參謀長)身份,跟隨前來。
「這個樣子很像你。」劉備說。
「風勢相當大。我們會獲勝已殆無疑義。」
「好像潛居水中的巨龍,騰空而上。」
於赤壁引頸以待的孫權、劉備聯軍,睹狀立即出擊。
孔明大笑。在未出仕之前,他向來被人稱為「臥龍先生」或「伏龍」。那正是未遇時節,潛居水中的一條蛟龍,只要得時和得人,蛟龍總會凌雲而起,飛翔於天際。
——為研究與曹操軍之作戰及商討其他事宜,盼能謀面。尚請登陸樊口,勞駕至敝人營中一晤。
曹操露出訝異表情時,黃蓋船隊已經接近曹操艦隊的東端。曹操這個時候終於恍然大悟。
「曹公大概會不戰而逃吧?應該這樣才對。」
聽到哨兵前來報告,劉備急急地問道:
「船上有沒有裝載柴木或枯草之類的東西?叫哨兵放亮眼睛仔細看。」
劉備當然意會到這一點。
……東吳今僅以江東六郡及山越(南方)之兵卒,企圖與丞相閣下所率領之中原百萬大軍對抗,此舉何等無謀,自不待言。本人與自己所尊敬之張昭將軍極力主張與丞相閣下媾和,但爭論卻為魯肅、周瑜等井底之蛙所否決,所以本人只得依據會議決定出陣至此。但反覆思考之下,總覺得自己不願受魯、周等愚昧者牽連而殞命於此。本人因而決定於明日率領屬下三十艘艨艟及戰艦,向丞相投降。屆時尚請准予納降,不勝感激。
果不其然,黃蓋率領數十艘戰艦,駛離孫權水師戰列了。這批艦隊靜靜地駛向曹軍所在的東端方向。
「我認為這已足夠。仁兄老遠從樊城行軍前來,相信十分勞累了吧?仁兄且一邊休養,一邊從旁觀看我周瑜如何打敗曹操。」
這句聽似有禮貌的傳言,實際上是非常不禮貌的措詞。它的弦外之音是:
劉備臉上浮出滿意的表情。
——希望獨力與曹操交戰。劉備乃一梟雄,與這樣的謀略家結盟,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是從下游來的。」哨兵回答。
周瑜從赤壁凝視對岸,搖首道。
(我不需仰仗敗退軍隊的協助——)
雖然周瑜沒有明說,剛才的話裡確實暗含如此意思,而劉備也強忍著不把憎恨之意表露出來,但他的憤怒心情可想而知。
長期抗戰,雙方會因局部作戰而逐漸消耗兵力。也就是說,佔便宜的是兵員數較多的一方。而兵員數上,曹操佔了壓倒性優勢。
「這……聽說,曹操是個疑心很重的人!」
「軍中正在流行嚴重疫病。曹操的計劃是,給予我們一擊之後立即退兵。現在反而受到我們重擊,他當然更需要退兵!」
「你為何沒有把疫病之事說出來呢!?」
對岸烏林的火海正在蔓延,紅色的火焰和黑色的濃煙吞噬了一切,歡呼聲隨風傳送而來。「我們獲得勝利了。但赤壁的勝利已成過去,希望主上一邊眺望著紅色火焰,一邊思考未來……」
「如果說出,我軍士氣不就會鬆懈了嗎?我們的軍兵那樣地奮戰,是因為不知道敵人有此弱點。」
所以他對劉備的召喚,以軍務繁忙為由不願屈駕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