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飇英雄的悲劇》目錄

談周瑜

談周瑜

在諸葛孔明的隆中對策裏,荊州和益州都是必爭之地,所以他才說要「跨有荊益,保其巖阻。」但是周瑜曹操對這兩地也是虎視眈眈,使得孔明進退維谷。直到周瑜死後,後路無憂,劉備孔明方得急急入川。曹操聞知,也從北方帶兵來爭,可是路遠道險,味如雞肋,最後曹公只好苦笑著說:「人心真是不知足啊,既得隴,又望蜀。」說著就帶兵去了。
米勒(Roy A. Miller)曾經說過:三國演義的主題是在描寫人類野心的本性。我認為這話是講得相當明白深刻的。羅貫中以群雄逐「鹿」做為故事的中心,就像武俠小說描寫爭奪「武林秘笈」那樣的不死不休,藉此暴露了人類無盡無窮的野心。使我們看了真是驚心動魄。像曹孟德這個人野心最大,可是到頭來竟連神醫都不敢相信,終於中風而死;周瑜滿腦子個人主義的英雄思想,最後一氣吐血而亡;孔明比較「淡泊」,卻不能不以神化的魔術家的姿態出現,以對抗那些野性的呼嘯,結果他也力竭氣虛而死。這些人物的結局,都帶有相當濃厚的諷刺性。他們的死亡帶給人的啟示,就像李義山所說的: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由周瑜和荊州的關係看來,他的見識氣度都是不凡的。只是在小說裏面,周瑜的光芒完全為孔明所掩蓋,所以才會有「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話在民間流傳,那真是氣死周瑜呀。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三國演義題材,雖然主要是來自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補注,然而羅貫中筆下的某些人物畢竟和史實相去甚遠。像周瑜、孔明等角色,都已經不是原來歷史人物的面目。如果我們能不囿於歷史小說的傳統,而把三國演義以純文學創作的眼光來重新閱讀的話,我們將會發現三國演義也和紅樓夢一樣,把人類許多不同的性格都已發揮得淋漓盡致。

附記:

從前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特別的欣賞周瑜的自負和他的小心眼兒。因此,每次,看到孔明三氣周公瑾,我就會恨恨的為周瑜抱不平。有時天真的氣了起來,就仿照周瑜的口吻罵說:諸葛村夫,安敢如此!
周瑜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蘇東坡詞云:「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此話甚好。因三國時代之所以精彩熱鬧,就是周瑜之外,還有孔明、曹公、司馬宣王等英雄,才顯出熱鬧,若只有周郎一人,那將是何等寂寞呢?
從東漢晚年到三國時期,荊州是爭取天下的第一重鎮,所以劉備的孔明,曹操的荀彧,孫權的魯肅和甘寧,都曾經為他們的主人打算獨霸荊州,做為爭取天下的資本。後來曹操乘著劉表之死,一口吞下了荊州,這使得曹孟德高興的得意忘形,他也不管樹上的烏鴉啊啊而鳴,究竟是吉是凶,就杯酒高歌「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起來。相反的是周瑜和孔明一知道曹操吞併了荊州,便焦慮燃眉,而不惜向曹公背水一戰。
因此,我認為周瑜的悲劇性格,實際上也就表示了人預愚昧自負的悲劇性。只要人類自私的野心存在一天,那麼羅貫中筆下的周瑜就將永遠不朽。
其實,就小說寫作的技巧來講,羅貫中把周瑜塑造成那樣秀麗的外型,又把他的氣量寫成那樣的狹窄,使他在孔明的面前,處處顯得那樣的愚昧自負,終於氣得箭瘡迸裂而死,他所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生動而深刻的。夏志清論三國演義時,曾經談到關羽的沒落和死亡,是由於關羽的悲劇性格,我覺得像周瑜那樣無理愚昧的自負,臨死還不知道悔悟,這也很濃厚的帶有悲劇性格的傾向。就此而論,我認為周瑜是羅貫中所描寫的極為成功的諷刺角色之一。
這句話生動的表現了羅貫中對於人類自私的野心和愚昧的自負,感到一種無可奈何的悲憤和諷刺!

周瑜和孫策同年,生得十分秀麗。在很早的時候,孫策就娶了大喬,周瑜則娶了小喬。而曹操本已取得了漢家的鹿,卻偏偏野心不死,造了一座華麗的銅雀臺,揚言要收攬江東二喬以金屋藏嬌。所以在羅貫中的小說裏,就特別誇張了赤壁之戰和江東二喬的關係,使得那一戰多少帶有搶奪「海倫」的味道。可是那倒霉的曹孟德,竟在那個大江明月、清風吹葉的晚上,遇到一隻要他老命的烏鴉。結果那個已經四十八歲的野心家,竟敗給了三十四歲的周郎,使得周瑜名揚天下。
當然,從三國志上來看,周瑜有膽識有度量,確是江東數一數二的人物,他能擊敗曹孟德絕不是偶然的。有一次,劉備就曾對孫權說:「周瑜器量廣大,是一個萬人之英。」程普也曾很感動的對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可見周瑜原非小家小器的暴躁之人。還有一次,孫權和陸遜共論江東人物,孫權竟滿口推讚周瑜,並把開拓荊州的功業歸給周瑜,這點我想只要知道三國荊州重要性的人,都不難從孫權的話裏,窺見周瑜見識的不凡。
不過,羅貫中所再塑造的周瑜愚昧內負的性格,確是給我感觸很深,尤其三國演義中寫到周瑜之死,曾說:
孫仲謀眼見曹公兵臨大江,大有提兵西湖、立馬吳山之慨,而朝中大臣如張昭顧雍都主迎降,只有魯肅主戰,一時為之徬徨不決。等到周瑜從鄱陽星夜趕回,便力勸孫權說:「英雄得志當橫行天下。」孫權大喜。於是周瑜便和孔明聯兵,一把火將赤壁燒成了灰。這一戰對中國的禍福暫且不談,但就南軍戰勝的事實而論,周瑜的功勞是首屈一指的。
周瑜痛失荊州以後,又建議先出奇兵攻佔漢中,以便和馬超結援。可是當孫權派他出兵,周瑜想回去整理行裝的時候,竟突然病死在途中。那時正是赤壁之戰後的第二年,周瑜死時只有三十六歲,其時距離劉備曹操的進兵漢中,至少要早上三四年。
赤壁戰後,周瑜坐鎮南郡,扼住了劉備的後路,因此那時的劉備雖已佔有荊州四郡之地,但仍舊是一條活在淺水的魚。劉備感到地域過於狹小,不足容身,便向孫權求借荊州南部。可是周瑜卻認為劉備是雲雨蛟龍,非是池中物,便堅決反對借地,甚至勸孫權以美人計來軟化劉備的野心。孫權不聽周瑜的話,將荊州南部借給了劉備,遂致引起後來無窮的禍患,像關羽的兵敗身亡,吳蜀的反目,都是由此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