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第八卷 南洋變化

第一一〇一章 叩闕請命

第八卷 南洋變化

第一一〇一章 叩闕請命

這簡直是割袍斷義、劃地絕交的架勢了,王用汲、余懋學既羞愧難言,又感動于耿定向的浩然正氣,暗自思忖果然要他來,才對付得了一干奸佞之輩。
船隻靠岸,隨從上前攙扶,耿定向輕輕甩開,邁開大步走上棧橋,但見他青袍方巾,鶴髮童顏,面容凜然顧盼生威,大袖飄飄而來,望之真如雲端上人,眾官心頭立馬喝一聲彩:好一位天台先生,端的是朝廷柱石!
「不,不好了!」小太監跑得滿頭大汗地進來,急匆匆地報告:「午門外,文武百官叩闕請命,說、說的話大逆不道,小的、小的萬不敢在老祖宗面前說。」
此刻冬去春來冰消雪化,兩岸垂柳漸有新綠,眾官看到這位耿大先生,心情便如時令一般,果真是冰雪化盡,春日融融。
「伯父,伯父切不可如此!」張尊堯突然猛地撲到張鯨膝下,抱著他膝蓋頭嗷嗷大哭:「咱們張家全仗著伯父,萬不可就此放棄啊!陛下對伯父信任有加,伯父快去哀告,或有一線轉機……」
小太監只得硬著頭皮回答:「老先生說在閣中辦理機要,始終推脫不出,他兩個門生陳尚象和任讓,倒是、倒是站在午門外頭。」
司禮監,初春的天氣,衙門裡還是陰沉沉冷冰冰的,張鯨的心情也跟這天氣完全相同,他坐在自己的房間里,直愣愣的盯著桌子上擺的一杯茶,半晌沒有動彈,好像能從那杯茶里看出朵花兒。
劉守有頹然跌坐,剎那間面如死灰。
現在定國公、武清侯等國朝武勛貴戚們紛紛上奏,說成國公是永樂爺所封的頭等勛貴,金書鐵券上永樂爺親筆寫著承諾,「如違此誓,天不蓋,地不載,國祚傾危」,還請陛下履行承諾,從嚴懲治權閹及其黨羽,還朱應楨一個公道。
京郊十里長亭冠蓋雲集,既有刑部尚書王用汲、禮部侍郎余懋學、大理寺少卿趙應元、翰林編修吳中行、吏部郎中顧憲成、監察御史江東之等舊黨清流,亦有兵部主事宋應昌、給事中陳與郊、監察御史周希旦等心學門人,還有申時行的門生御史陳尚象、給事中任讓,新任僉都御史王象乾,以及許多的武官。
申時行往日和張鯨一直維持著基本關係,現在就變得愛理不理,次輔許國和三輔王賜爵也差不多,更聽說申時行的得意門生陳尚象和任讓出席了清流的聚會。
此時此刻,連往日殷勤奔走的小太監都不怎麼進來了,張鯨面前擺的那杯茶,以前時時會換新沏好的、不冷不熱的,可現在都冰冷了,也沒人來換。
船頭挑著只發黃的燈籠,不書官銜名號,僅寫著「天台攬勝」四個筆鋒蒼勁的大字,底下一員青袍方巾的老先生負手而立,身材高大精神矍鑠,國字臉相貌堂堂,鬚髮雪白如經霜染,雙目顧盼凜然有威,臉上帶著三分憂國憂民之色,正是眾官等待已久的天台先生耿定向!
此刻的氣氛卻不盡如人意,瀰漫著一種壓抑,人們談話間帶著憤懣,常常說著說著聲音就激越起來,直到同伴提醒才再次降低調門,然後就不由自主地往東南方向看看。
眾官全都迎上幾步,衝著船頭遙拜:「老友門生,在此迎候天台先生久矣!」
天台先生此來,眾正盈朝,清流一脈必然氣勢大振,將滿朝奸佞一掃而空!
時至今日,天台先生耿定向已是清流之中的泰山北斗,像王用汲、余懋學,是他當年彈劾嚴黨的親密戰友,趙用賢、吳中行,是他的後生晚輩,僉都御史劉體道等人則是他的門生故吏,真正舉朝仰望。
劉守有兀自不甘心,抓住最後那一點希望,站起來叫住小太監:「內閣那邊,申老先生怎麼說?」
還廷杖呢?張鯨苦澀無比地笑笑,有氣無力地揮了揮手,讓這小太監自己退下去。
少許幾句之後,王用汲便面露愧疚之色:「聞得天台先生謬讚,實在愧不敢當。如今朝中奸佞橫行,閹黨肆無忌憚,吾輩袖手而已,還說什麼眾正盈朝?」
咦,張司禮莫不是瘋了?
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步錯步步錯,反被逼到了牆角。
更加可怕的是,朝中清流也在醞釀著雷霆風暴,前幾天動靜比較小,但張鯨和他的黨羽們都非常清楚,清流方面的平靜並不意味著不管此事,而是等待那位有泰山北斗之望的天台先生,挾南天風雷萬里直趨京師!
完了,全完了!
何況,天台先生的名聲和威望,絕不是稻草,而是一根重重的木樑,足夠把此刻的張鯨壓得吐血三升。
眼看著張司禮要倒霉,何必上趕著來趨奉?躲都來不及呢!
張鯨把手伸得太長,侵害到內閣的權位,申時行已有反彈之意,閹黨橫行又得罪了清流文臣,本想抓住白蓮教主,借王皇后之手來個華麗轉身,既擁立朱常洛做太子,獲取擁立之功,又敷衍了外朝文官,鞏固自己權位。
「來了,天台先生來了!」不知是哪個眼尖的遙遙看見,就在人群中叫了一聲。
眾人好生敬仰,這正是不聞功名富和貴,先問朝政正與邪,拳拳赤子之心溢於言表,大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不過如此了吧。
主心骨尚且如此,他們還能好到哪兒去?人人心中都盤繞著五個字:樹倒猢猻散。
千不該萬不該,讓之前就布置在群芳閣,暗中收集隱秘的心腹死士,殺掉朱應楨來嫁禍秦林把水攪渾,誰知道秦林果真斷案如神,不僅將真兇抓獲,還揭破了他的閹奴身份。
耿定向聽到這裏,頓時勃然變色,怒髮上沖冠,將王用汲、余懋學雙手摔開:「寧有此事,寧有此事!明受、行之二賢弟須不是泥雕木塑,聞得此等大奸惡逆之事,為何不聚集吾輩正人君子,于朝堂做仗馬之鳴?尚覥顏于愚兄面前,設若稍有心肝,即不忍聞也!」
陛下,呵呵……張鯨無奈地笑了笑,忽然被侄兒提醒,眼中活泛了些,騰的一下站起來,像瘋了似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又把無翅烏紗摜在地上,將頭髮扯得稀亂。
劉守有、張尊堯、張春銳、褚泰來、邢尚智這幾個心腹也好不到哪兒去,人人面色慘然,偶爾抬頭看看張鯨,發覺這位內廷頭號權閹頭髮蕭然,神情頹喪,比以前意氣風發的時候,看起來足足老了十歲。
朝爭講究勢力盈虧消長,當某個勢力如日中天的時候,就有真憑實據也全然無用,但當這勢力樹敵過多到了舉朝皆敵的地步,那麼捕風捉影,便足夠給他致命一擊。
更何況,秦林拿到的根本就是鐵證!
看看,看看,耿老先生所乘船隻、所帶僕役,如此清寒做派,立刻就把三朝老臣的清正耿介,呈現得淋漓盡致,叫人不得不佩服。
現任的都察院掌院左都御史趙錦,心性從容,脾氣和緩,固然是正人君子,但在彈劾佞臣、誅戮姦邪上就差了不少,否則為何有錦衣武臣秦林出掌東廠,奸妃謀求廢長立幼,司禮監張鯨、錦衣衛劉守有互相勾結,橫行不法謀害成國公等等的咄咄怪事?
在場諸人袍乎套兮,胸前補子飛禽走獸彩綉燦爛,正叫做衣冠禽獸。
在場諸位官員互相交換著眼色,這個顧憲成確實有一套,怪不得近年來聲譽鵲起。
王用汲和余懋學也和耿定向傾吐衷腸,說絕非畏懼閹黨權勢,或者明哲保身,而是要等老兄你來主持大局,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耿兄振臂一呼,咱們自然群起響應。
眾閹黨正在困坐愁城,忽聽得午門方向傳來嘈雜的人聲,不禁人人心頭一凜,難道最擔心的事情,到底還是發生了?
頓時群情激奮,如打了雞血似的吵成一片,人人敬仰萬般的看著耿定向,大有「天台不出,奈江山何」的架勢。
耿定向左手大袖一揮負于身後,右手駢起食中二指往紫禁城方向一指,語帶金石之聲鏗鏘有力:「國朝養士二百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
是以前,張鯨並不需要太把耿定向放在眼裡,可現在,天台先生抵京,必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人抬頭東望,但見剛剛解凍不久的運河之上,一艘老舊的河船緩緩行來,船側站著三五從人,盡皆青衣小帽,臉上頗見風霜之色,衣服猶帶補丁,絲毫沒有達官顯貴家僕那種飛揚跋扈的神態。
這番話說下來,耿定向神色轉和,抬眼把顧憲成看了看,笑道:「無錫顧叔時,言之有理。」
小太監又磕了個頭才跑出去,剛才一番對答,已唬得他面色如土,最後回頭看了看司禮監,心想大概今天之後,再不必進來這裏,向張司禮回報什麼了罷?
顧憲成極會長袖善舞,連忙上前打圓場:「天台先生!請聽小子一言。朝堂大事,關係匪淺,非一朝一夕可決也,吾輩為正道固然粉身碎骨渾不怕,然而要誅戮奸佞匡扶正道,則須存留有用之身。如今閹黨氣焰囂張,又有奸妃相助,是以王先生、余先生少停數日,以待天台先生入京主持大局。如今先生挾南天風雷北行萬里入京,正氣大伸,邪道潛消,如何行事唯先生一言而決,吾輩敢不馬首是瞻耶?」
張鯨耷拉著眼皮,竟然是一副聽之任之的神色。
這位天台先生非同小可,嘉靖三十五年進士的老前輩,為官清正鐵面無私,早在奸相嚴嵩煊赫之時,曾經不畏艱險毅然上書彈劾嚴黨,后嚴嵩被罷,萬曆年間升為南京右副都御史,眾官多阿附張居正,唯獨他屢次去信勸諫,語多直率,絲毫不畏江陵相公權勢——張居正死後遺下文集,張懋修集結出版,世人見文集上字句,越發推崇耿天台志節高遠。
……
數年前耿定向出任福建巡撫,任上鼓勵農桑、發展海貿、抑制豪強、撫育生民,時人譽為南天一柱;又學富五車,著《冰玉堂語錄》、《天台文集》二十卷及《碩輔寶鑒要覽》,《四庫總目》等書,皆大行於世。
耿定向也在船頭回拜,聲若洪鐘:「老夫去國數載,于南海邊陲常挂念諸君,今日得見諸君容顏,知眾正盈朝,姦邪輩縱然一時跳梁,終究不成氣候,朝綱有諸君維持,大明幸甚,天下幸甚!」
余懋學也臉皮微紅:「秦賊擾亂朝綱,奸妃意圖廢長立幼,此二人倒也罷了,司禮監權閹張鯨罪惡昭彰,內結好奸妃蠱惑聖聰,外則勾結錦衣都督劉守有,緹騎四齣、張牙舞爪,成國公以勛貴而心向吾輩、不肯阿附閹黨,前日逆賊竟遣閹人死士在群芳閣施毒手謀害……」
牆倒眾人推。
劉守有還存著幾分希望,忙問道:「有多少人,誰是為首的?」
而且他弟弟耿定力正在薊遼總督任上,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薊鎮、遼東、昌平、保定四總兵,同樣是手握重權的封疆大吏,可作為他在朝堂的一大助力。
王用汲、余懋學上前,一左一右與耿定向把臂言歡。
小太監慌慌張張地稟道:「有、有一百多號,烏壓壓站了一大片,為首的是什麼天台先生姓耿的,左邊刑部尚書王用汲,右邊禮部侍郎余懋學,什麼顧憲成、江東之都在裡頭,來勢洶洶啊!還請、還請老祖宗早早拿定主意,是請皇爺下旨廷杖,還是推出去……」
人群中,宋應昌率先振臂高呼:「耿老先生舉朝仰望,天子亦素來敬仰,如今挾海雨天風之勢,發風雲雷電之威,吾輩正可趁勢奮起,將閹豎張鯨及其黨羽一舉擊破!」
張鯨不理不睬,口中長嘆一聲,頹然往後靠在椅背上。
江東之、羊可立、李植見顧憲成和宋應昌都出了風頭,紛紛挺身而出,伏地拜曰:「只等天台先生一聲號令,吾輩誓死響應,扶正祛邪何惜一身!」
可知道又有什麼用呢,張鯨此刻唯有瞑目等死而已。
哪怕閹奴死士已經自殺身亡,對局勢也沒有絲毫改變。
張鯨像被抽掉骨頭似的癱在太師椅上,喃喃自言自語:「秦林,秦林你好狠,終究是你棋高一著,別人不知道,咱家須曉得那耿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