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華》第三卷 一統之路

第二章 安蒙軍北上

第三卷 一統之路

第二章 安蒙軍北上

聽到底下人吵成一團,每人的意見都不同。袁世凱心裏更加的煩悶,他大聲道:「好了好了!你們都下去,寫個條陳給我,這麼亂紛紛的能議出什麼東西來?打還是不打總要有個準定的主意!外蒙古也不是馬上就要丟了,咱們還有點時間再看看!」
他向北望去,外蒙的廣闊大草原上,為國事捐軀。也許才是軍人的真正歸宿吧。希望安蒙軍,能夠如願成行,早日北上。
而雨辰的調子一次比一次高,天天都有催促陸軍部發兵的電報。各地的民族情緒都被雨辰的電報煽惑起來,每天都責問為什麼中央還不做出決斷。就算不用雨辰的兵,中央在北方那麼多部隊,就不能調出一師到外蒙平亂?
袁世凱嘆了口氣:「杏村因為堅持要和平交涉,已經被參議院叫去質詢過了。說他不過是交通部的次長,為什麼要干涉這種應該是外交陸軍兩部的事情?而且言論跡近賣國。雖然大家都不把參議院當回事情。但是這個輿論壓力,讓杏村也很是難過了幾天……他和我商量的,這個姿態,咱們是不能不做啦。但是抽那些兵去,卻很為難。打到哪種程度,也非常為難。但是既然被雨辰架到了爐火上烤著,這個局面,咱們也只有咬牙撐下來啦。」
袁世凱站起來,在室內走來走去,一眼又看到桌上的那堆公文和電報,突然覺得厭惡已極,狠狠的就把它們都掃下了桌子:「雨辰,哼,雨辰。總有一日會有你的好看!」
他看了一眼段祺瑞,苦笑道:「現在臨時參議院不是已經打算彈劾芝泉兄了么?說他掌握陸軍部務,在外蒙軍事上卻無一建白,只放一個團在那麼廣大的地方。也不知道做的什麼事情。這個陸軍部長不如換人……等到參議院提出正式的動議了。到時候政府該怎麼辦?」
蒙疆安危,關聯我華北東北局勢。二十師袍澤。托克托血戰競日,我南方軍人,咸表欽佩。然士雖用命,一團寡兵無奈數萬蒙古亂賊烏合何!雨等不才,願以麾下健兒,組成安蒙軍北上。軍資糧餉,概由南方自辦。願向大總統中央諸公及我最親愛的國民同胞謹誓,願以三月為期,耀我民國軍威于唐努烏梁海之極北疆!鞏我民國金甌,完我軍人責任!
就連在北京的公使團也極大的關注這個事情。俄國公使自然是叫囂著不支持袁世凱派兵去外蒙。不然就要在大借款上杯葛,而且隱隱還有武力威脅的意思。而英國因為有個西藏問題在那裡,也希望外蒙的事情能夠和平解決。潛意思就是不要動兵,該滿足俄國人的胃口就滿足一些。日本倒是幾次密會袁世凱,表示支持他在蒙古用兵,也不過是不願俄國的勢力深入蒙疆,威脅他們在東北的勢力範圍。
今天段祺瑞和陸軍部的一群隨員,匆匆的趕到鐵獅子衚衕的時候,承啟官果然不敢怠慢。一邊讓人穿先通報,一邊就引著段祺瑞他們朝里行去。一進袁世凱議事的大書房,就看見楊士琦,還有久不見面的楊度都在那裡。參謀本部的陳宦,還有第3師的師長曹錕都在。袁世凱坐在最中間的椅子上,不住的摸自己的頭皮。表情又是惱怒又是煩惱。
段祺瑞有些不高興,這公文全在他手上。誰又搶了陸軍部的職權先通報了袁世凱?雖然他悶在心裡沒有說,但是那神色就變得難看起來了。
這些話看來楊度是考慮了許久的,他娓娓的朝袁世凱道:「雨辰在南方姿態擺得如此之高,無非就是現在壓力全是政府承擔著。他叫囂著板子也打不到他的身上。所以他樂得口舌便宜,還換個好名聲。咱們既然在北方抽調兵力有些為難,現在餉項也不大湊手,乾脆就讓他編組的安蒙軍北上吧。咱們給他的命令,就是安蒙軍駐守在內外蒙交界之處,受陸軍部直接指揮。餉項軍械,劃定一個數額,讓雨辰報解款項到中央,咱們來對安蒙軍進行補充!
段祺瑞沉默的翻看著電報,這次不是雨辰單獨發出的了,署名的還有贛督李烈鈞、蘇督庄蘊寬、浙督朱瑞、粵督陳炯明、閩督孫道仁、湘督譚畏三。還有南方的師旅長一長串。雨辰名列其首,隱隱就是南方軍政勢力盟主的意思。光看這個架勢,北方軍人就是有氣。
內外的局勢牽扯得如此之亂,而民間征蒙的呼聲又如此之高。讓袁世凱一時實在是下不了決心。而他在這件事情上遲遲不能決斷,也損害了他本來很高的名望。這些日子來,袁世凱頗有些茶飯不思的感覺,本來就是歲數已經不小的老人了。眼看著就有些委頓下來。
英國雖然也要求和平解決,但是英國主要關心的還是西藏。咱們在西藏談判上給點英國人含糊的承諾讓步,他們自然也就對咱們應該有所支持了。西藏畢竟遙遠,可以以後再打算,而蒙疆就在我們背後,一日不平,我們一日就不得安枕!萬一滿洲勢力和蒙疆勢力聯合起來,再有一強有力的外國插手,那些地方,就真非中國所有矣!」
他看看袁世凱在那裡情緒低落的只搖頭不說話。他又問道:「杏村過來,是不是還是在說外蒙古的事情?杏村先生還是那個意見,不可輕動?」
而雨辰在南方,這些日子倒是精神抖擻,除了每天的電報往還,就是整頓配備他那支安蒙軍。
看他一臉忐忑的樣子,當真是害怕打不上這場仗。雨辰一笑道:「這事情我也沒有把握。不過現在輿論在我這邊。咱們就佔了主動。灼然,就算這次使用不上你們。以後邊疆有事,你還是我派出去的第一大將!」
他再看看左右,指點著幾個人道:「杏村卻是堅決不讓雨辰部隊北上的,而且讓咱們也不要發兵。我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現在還在辦交涉。貿然出兵,那就是大局破裂。俄國也是大借款的銀團重要成員,到時候杯葛大借款怎麼辦?而且兵者是國家大事,不能地方上一個都督叫兩聲,咱們就去打仗,這成什麼國家了?」
袁世凱苦笑道:「這小子已經通電全國了,咱們再不發兵外蒙,那不就成了罪人?我把二庵叫來,就是想問問在哪裡能抽調出三團兵來。咱們也組個混成旅北上。二庵說津浦路上可以把二十師抽調出一個團出來,第六師抽一個團,第一師抽一個團。但是餉卻沒辦法措手。現在光是開拔費咱們就沒錢支付……而且在備補軍沒有組建好的時候,咱們抽三個團出去。北方的形式,那可就空虛了不少啊。」
何燧陪著雨辰在安蒙軍在徐州的營地檢閱,他現在把安徽那邊的職務暫時交卸給了雨辰身邊調出去的張志鶴。那可是雨辰最親信的軍官之一。自己全部心思都撲在了安蒙軍上面。安蒙軍全軍由三個團組成,從安徽陸軍第一師抽調的第二團,從江蘇陸軍第二師抽調的第八團,還有教導旅騎兵團。加上配屬的一個七五施奈德山炮營,一個八十毫米的迫擊炮營。加上輜重營、特務連、野戰醫院等等。全部兵力達到了九千人。武器都是揀最好的換裝,軍官也是挑得力的配備。步兵們都裝備了才購入的毛瑟1898式步槍。
何燧默默點頭,終於還是問道:「司令,您怎麼就能確定我們這支部隊一定使用得上呢?我這些日子想想,我們全軍當然都是極願意北上的。哪怕死在蒙疆也心甘。但是北方會讓我們南軍北上么?現在和戰都還未定,而且北方也有兵力。真怕咱們安蒙軍組建了,卻白白承擔了這個名義。那真是羞見江東父老了。」
楊士琦本來一直沒有說話,聽到段祺瑞說得激昂,冷笑道:「要是外蒙的事情這麼好辦,大總統早就派兵過去啦,還等到這個時候?現在北方的局面你又不是不知道,南邊兒山頭林立,中央還有民黨的議員搗亂。只有先把國內的這些勢力收拾了。真正把全國的局面掌握在手上,才談得上出兵外蒙……不然你調一個混成旅北上了,打贏還好說。打不贏,再調兵過去。放幾萬人在那裡打仗,一年要花多少錢?要用多少軍火?咱們還對付南方不對付了?攘外必先安內!」
袁世凱是再了解不過他的人了,苦笑道:「芝泉,的確沒有公文送到我這裏來。不過那小子,又發他的通電啦!」說著還拍拍桌上那份電報稿,拿起來遞給段祺瑞看。旁邊曹錕罵了一句:「他媽的,這小子拿拍通電當吃飯了。等哪天收拾他的時候,非要他把以前發的電報都吃下去!」
楊度微微一笑道:「杏村也被壓力所動,當真是不容易的很……總統,既然雨辰把這個爐火生好,要看咱們的笑話。現在他聯合南方勢力,這製造輿論的本事也大得很。為什麼咱們不就湯卷餅。讓他來面對這個局面呢?」
在1912年的8月初,北京的民國陸軍部終於正式行文江北巡閱使署。命令安蒙軍儘快北上,隸屬陸軍部直接指揮。雨辰對該部的補給運到天津為止,然後陸軍部再組織從京綏線轉運上去。服從此兩項安排后,津浦路當對安蒙軍開放。
袁世凱說得太多,終於搖搖頭停下來。喝了一口茶。
段祺瑞卻看著楊士琦道:「杏村這個說得不在理!咱們又不是向俄國開戰,平定咱們自己國土的叛亂。有理有法有據,再說俄國在銀團大借款中也不是重要的國家,最主要的還是英美法他們做主,我們怕他什麼了!大總統說得有道理,就咱們組個混成旅北上。也不過三兩月就能打平外蒙古的事情,我就不信俄國會為了這個和咱們開戰!」
參議院也連連發出質詢,要段祺瑞到參議院解釋。段祺瑞後來跑得也怕了,乾脆都讓次長去應付。
段祺瑞的鼻子都歪了過來,那可是他生氣的標準表現。他將自己帶的公文也放在了袁世凱面前,強壓著火氣道:「這次雨辰倒在面子上給足了我這個陸軍部長。三個團組成的安蒙軍,編製,大概裝備,部隊長名字。還有計劃北上路線,概都發來備案。他抽了大概九千人的戰鬥編製,計劃在綏遠在招募九千後勤人員……大總統,您怎麼看?」
段祺瑞上前就叫了一聲總統。袁世凱看他的陣狀,知道也是為這件事情來的。勉強笑道:「芝泉你來啦,好得很。咱們就議議這件事情吧。這雨辰,可真是會添亂!這還成一個國家么?」
楊度輕輕的走進袁世凱的小書房。他坐在那裡,似乎在閉目假寐。聽到腳步聲響,袁世凱把眼睛睜開。一看是楊度來了。他疲倦的嘆了一口氣:「皙子,你來啦,杏村剛剛才走。這些日子,你們來去個沒完。耽誤了多少應該辦的事情啊……有時真想不如讓我回到老家,不在這個位置上受這個煎熬呢。」
楊度在旁邊只是搖頭:「所以我還是覺得乾脆就讓雨辰的兵北上吧,只要他能答應咱們的條件,安蒙軍歸陸軍部直接指揮!他的後勤補給運到北京,咱們給他轉運!只要這兩點卡住他了,就算他得個好名聲又怎麼樣?實惠可是咱們落下來了。現在這個局面,對外蒙不打那是真的不成了,不然對大總統的名聲是當真有損。」
兩人並肩走著,後面跟著一大堆隨員拿著表冊。雨辰也細心的一樣樣落實準備工作。遠遠的就看見幾百個騎兵在一個軍官的率領下左衝右突,攪得操場上是灰塵連天。這些騎兵看來在抓緊時間熟練馬上動作,真有大軍一發,就要滅此朝食的感覺。
袁世凱站起身來,拍了拍楊度的肩膀:「皙子,這些日子歷練下來。你竟然是比以前見事情更明白了!這次的事情我決定聽你們的意見,就當和雨辰再交交手吧,我不信他的部隊到了北方,我還會吃他這一萬孤軍的虧!等幾天我就正式發布命令,讓雨辰的部隊北上。讓他替咱們去平亂!」
現安蒙軍三團,已束甲環兵,枕戈待旦。唯等我大總統明令一發,即行北征。種種事宜,理當通電謹聞。
幾個人都沒什麼說的,看袁世凱情緒不好,都紛紛的告辭出去,楊士琦出門的時候,也是欲言又止的樣子,最後終於嘆口氣,搖頭走了。
雨,灰。」
而雨辰立即回電,全盤答應。安蒙軍九千人,在備足了軍火彈藥,配齊了所有裝備之後。雨辰還特別批發了三個月的特別費一百萬元現款。正式準備誓師北上。
段祺瑞本來坐著,聽到楊度這個話,鼻子更歪了。一下站了起來:「不當這個陸軍部長更好,我帶曹仲三的第三師打庫倫去!」
袁世凱當真是有些怦然心動。他遲疑到:「可是交涉方面……」
「職竊聞蒙疆生變,呼克圖庫倫竊號久矣。中央仍苦苦維持局面,望其反正來歸。俾得五族共和,成其完滿民國。但此賊外引某國勢力之援,內聯黠猾思變之徒。意在分裂,國家大義,縱與其說得唇敝舌焦。終不如萬支毛瑟,方能促其醒悟!
要是雨辰的部隊不服從陸軍部的指揮,在外蒙局面自行其是,咱們自然就可以怪到他的頭上。要是服從指揮,那更好!我們可以慢慢消化白送上門來的一師裝備精良的部隊,也可以作為以後分化南軍的張本……雨辰不過得個虛名,而我們背後蒙疆的局勢穩定下來,還不要咱們出兵花錢。還能分化掌握雨辰一部分精銳,這種便宜事情為什麼不做?是對我們穩定北方局勢大有好處的啊!」
雨辰笑著道:「灼然,騎兵練兵抓得很緊啊。這次你們就六個連的騎兵,要在蒙古草原上縱橫決當。當真是任務很重。不過我相信你,沒有問題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南北雙方的電報往來個不停。中央先是肯定雨辰等南方各督的愛國熱情。但是此事中央一直在努力籌辦交涉,自然會有統籌安排。南方兵力調用與否,需要再等明文。要南方各督相信中央絕不會放棄外蒙。
原來兩師空缺出來的一個團,都從地方上面抽調出保安營改編補充了。安蒙軍這樣看來,已經完全不是臨時的建制,就算打完仗回來,估計也是正式編師,而且會作為主力師配備的隊伍了。
如果他遵命派兵北上,有不花錢的隊伍幫自己穩定北疆局勢。還削弱了雨辰的實力。不管如何,總是派了萬把兵和每年幾百萬的開銷吧!將來對南方動手時,他們手頭的實力少一點,就是好一點。
段祺瑞為人很是嚴肅厚重,性子也算是剛直。在袁世凱門下,和那個往往做小丑狀的干殿下段芝貴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他到總統官邸去,往往也是只談正事,談完就告辭退出。袁世凱也很尊重他這個性格,曾經關照過手下的人:「芝泉過來,必然是談重要的正事。其他客人,就讓他等等不妨,芝泉隨到隨見。」他也常常以剛正清直自許。不過識人都知道,段芝泉正和清在北洋軍人中,還算是不錯的了。但是那個剛字,更多的卻是剛愎自用吧。
曹錕卻搖頭長嘆:「芝泉,現在第三師不比往日啦。部隊分散在北京、保定、濟南幾個地方。集中起來就要花時間,咱們第三師上個月只領了七成餉,什麼時候出現過這種情況?這次本來是來向大總統請餉的。第三師是總統的命根子啊。沒有補充整頓,第三師現在是很難使用得上的。」
他大夏天的了,還穿著夾襖。坐在那裡很有些精神不濟的樣子。楊度在他身邊坐下,微笑道:「總統是要做大事的人物,一點小問題就無法開解。我們這些總統麾下和夾袋裡的人物,以後還有了什麼指望?」
現在滿洲在我手,蒙古又有何法理依據能分離出去?而且俄國無非是搞搞小動作,無大能為。他們原來在東北的勢力被日本驅逐,現在在遠東的勢力已經大衰。只要日本不支持俄國,咱們果斷對外蒙用兵,他們是不會加入戰局的!這點我敢用性命擔保的!
楊度的言辭懇切,話說得是又快又疾,袁世凱沉默的點頭不語。其實剛才楊士琦來找他。說的意思和楊度差不多。本來楊士琦是強烈反對雨辰的部隊北上的,後來想想,這個事情當真是雨辰得虛名而袁世凱獲實利。就以安蒙軍隸屬陸軍部直轄來要求雨辰出兵北上,如果他推拒得話,那他之前的一番作為可就全部成為笑柄了。
楊度斷然道:「外交事情可毋庸慮!蒙古原來就是滿蒙一體的局面。滿人將全部權力移交民國政府,這些已經為外國所公認,對蒙古法統上的統治自然也得到確認!
聽著雨辰話語里隱約透出的意思,何燧有些默然。司令看來真的是要爭天下啦。自己作為國家的軍人,到底是該為某一個人效忠賣命。還是應該為當時的大義所在獻身?民國肇造才開始,司令就真的是眾望所歸的人物嗎?他到時候爭奪天下,這道義又真的是在他這一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