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華》第五卷 新世界

第四十章 戰

第五卷 新世界

第四十章 戰

但是青島在三天之內就被國防軍攻克的消息傳來之後,舉國頓時沸騰了起來。他們不了解攻擊青島國防軍所付出的慘重犧牲。他們只是知道,被稱為可以堅守三個月的青島要塞,還有裏面六千人的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軍隊。在七十二個小時裏面,他們的指揮官就向蔡鍔將軍交出了他的指揮刀!那張瓦德克低頭遞上軍刀的照片,被每張報紙都放在頭版頭條。讓國人積弱已久的心理,一下又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我們也是如此的強大!連日本人逼近海邊,兵壓在國門之前都覺得是小菜一碟。輿論中甚至當天在德軍投降的那張相片和文章的下面,還有一篇文章是在問:「我們的海軍在哪裡?」認為陸軍已經擊敗了世界第一強國的陸軍,海軍為什麼不能給予有侵犯我國土威脅的日本海軍以沉重的打擊?文章最後還豪邁的說:「……德國陸軍據守最堅固的要塞,擁有遠遠多過我軍的重炮和機關槍,但是卻在我中華勇士三天的攻擊下,這個號稱永不陷落的要塞就已經飄揚著中華民國的旗幟了。而這時在海上,日軍艦隊已經逼近國門。我們的海軍這時在哪裡?就算日本艦隊擁有優勢,但是這個實力對比也不過是德軍和我們陸軍的差距比例罷了。以必勝的精神發起攻擊,未必沒有取勝的可能。陸軍官兵珠玉在前,薪餉比陸軍官兵平均高過10%以上的海軍將士,現在又在何方?國家養兵,在日軍軍艦橫行於前之時卻遍尋不著,使陸軍獨立面對敵海陸聯合威脅之勢,雖我仍有必勝之信心,但是海軍將士當此,寧不自愧?」
新建起來的國會四層洋式大樓裏面,還散發著油漆的氣味。在會議廳裏面。所有議員都神色緊張的坐在那裡,看著空無一人的講台。今天記者和團體代表也得到允許,可以進場旁聽和採訪記錄。國會大樓外面,神情嚴肅,武裝整齊的軍警們布置了警戒線。檢查著每一個進入會場人員的證件。國家的轉折關頭,就在今天。每個穿著制服的人的臉上,都有了一種叫做使命感的東西。
雨辰的眼睛這個時候射出了懾人的光芒,似乎就在宣告著他的決心:「我們國民政府,這個時候也只能斷然維護我們國家,我們民族的根本利益。抵抗到底!他們挑起了這場戰事,我們就奉陪到底,直到我們的對手認輸為止!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光復以來最終建立的政府是不會再對外軟弱的政府。我們擁有堅強的軍隊,愛國的民眾,還有祖宗遺傳下來,維繫我華夏民族千年不絕的那一絲血氣!現在的世界,是弱肉強食的世界,我們只能戰鬥到底,恢復我們民族的榮譽,贏得世界的尊重,確立我們的地位!
他凜然立正行禮,環視全場。歷史就定格在這一刻了。
對青島德軍作戰的勝利,同樣也是驚動了列強的眼光。他們腦海中由來已久的對華的陳見甚至偏見也受到了劇烈的振蕩。列強的遠東戰略專家們第一次開始認真評估中國的力量,還有他們的舉動對遠東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不得不說,這些列強專家們的分析和評估,比國內一些只有愛國熱情的人士要科學得多了。青島德軍要塞的防禦力量,他們早就有所考察。一個軍港,它真正的實力在於在港內停泊的戰艦,還有它支撐這些戰艦持續作戰的力量。在德國遠東的巡洋艦分艦隊離開之後,青島這塊地方已經成了瘸了一條腿的死地,沒有太大的威脅。也是可以攻陷的。對於青島的要塞工事,那是足夠堅固的了,雖然不如歐洲一些出名的要塞。但是這種堅固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日俄戰爭當中的旅順。還有六千德國軍人守備。英國曾經做過攻擊青島的計劃。認為在三萬左右的一個日軍加強師團的配合下,加上三到四個營的英軍士兵,還有一定的海軍力量,估計可以在半個月內拿下青島。這還是比較樂觀的估計。
「就在今天,政府的外交努力終於宣告失敗。日軍的艦隊開始進犯膠州灣。我軍在青島的炮兵加以還擊。兩國之間的一場戰爭,看來是無法避免的了。
如果讓日本佔領了膠州灣,整個華北,都將是他們下一個戰利品。野心更加膨脹的他們,將不會放棄任何的機會繼續蠶食我們。直到將我們整個國家變成他們的殖民地。整個中華民族成為他們的奴隸!在這一刻,如果我們退讓,將徹底喪失我們民族復興的機會,將會讓日本這個國家不受遏制的壯大。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民族將付出十倍的努力,百倍的犧牲,才能重新涅槃!」在這一刻,他似乎想起了另外一個時空八年的血火,三千五百萬人的犧牲。語氣也變得加倍的深沉起來。
因為青島的戰事勝利,國際上面的局勢又為之一變。但是日本軍隊這個已經開始運轉起來的戰爭機器,並不是那樣容易停止下來的。他們同樣被眼前巨大的利益燒得眼睛通紅。花費了巨量金錢動員起來的陸軍,並沒有因為列強心理的微妙變化而有停頓下來的必要!大正時代遇到的這樣一個機會,怎樣就能這麼輕易放棄?而中國,也還需要繼續展示他們現在擁有的實力和嶄新的面貌,才能贏得更多的尊敬還有可能的和平。局勢仍然在朝著發生戰爭的方向走去。巨大的兩國政策的慣性,是不因為某些情況的變化而能夠停止的。
會場的側門一下打開了,然後就看見穿著軍服,眉頭緊鎖的雨辰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裏面。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站了起來。掌聲從他踏進大廳的第一刻就開始響起。一直到這位年輕的總統和軍人走上了講台還沒有平息下來。有些對雨辰一直不以為然的議員先生們。這個時候也都忘形的用力鼓著掌,在這個時刻。雨辰是大家的希望,也是大家的依靠,更是民族精神不屈的代表。在這一刻,所有人的心思都凝聚在了一處,那就是團結禦侮。
這場戰爭,完全是日本為了他們將來吞併中國的野心而發起的,在我英勇國防軍三日攻佔青島之後。日軍已經完全沒有了出兵的借口。現在青島已經是置於政府法權之下的國土。而不是德國的軍事基地,所有的德國軍人,現在都已經解除了武裝!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大隈內閣還是悍然的堅持他們要將膠州灣置於他們的掌握之下。今天大隈首相本人發布的公告,居然將他們本次行動,稱為履行袁世凱臨時政府非法簽訂的十九條賣國密約的抵押品。稱為對剛剛和同盟國軍隊血戰一場,保衛了祖國權益,恢復了祖國國土的中國政府的監視行動。這就是他們的強盜邏輯!」
他們並不知道,青島是國防軍用十倍的兵力,略佔優勢的炮兵,還有遠遠超過德軍的步兵火力,在付出了德國三倍的傷亡代價才拿下來的。海軍和日本海軍的實力對比,更是天差地遠。戰爭不是靠口號就能打贏的。但是國家的民氣,在壓抑自卑了上百年之後,這個時候一場並不算大的對列強的勝利,就一下讓舉國不少人都有些癲狂了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雨辰和他的班底,卻仍然要維持著對局勢冷靜的判斷。
「本總統將臨危受命,親自趕赴山東統帥全軍,進行此次抵抗禦侮戰爭。軒轅華族先祖,國家民族英靈在上。本次戰事,本大總統誓當於敵寇周旋到底,直到取得最後勝利!國家當此危難之際,我國民亦當團結一心,共御外侮!諸君還有親愛的國民同胞們,就請等待我回來向各位通報我軍取得最後勝利的消息吧!謹此告聞!」
時間走到了八月十日,英國的駐華大使克勞福德曾經以私人的名義發起了一次斡旋。但是在1950年公布的英國文件當中。卻發現這次斡旋是得到了英國外交大臣格雷的訓令。電報底稿格雷親自寫下的潦草字體上面說:「……馬克先生,在中日迎頭撞上之前,我們是不是能做點什麼?要是在兩個國家大打出手並且筋疲力盡之後,我們再表示自己的意見,那就太愚蠢了。必須要讓他們知道,大英帝國是一直在關注著他們的……這樣在雙方都感到沒有取得決定性成果的時候,第一時間的反應,大概就是尋找帝國的善意吧。當然,您知道,因為某些原因,現在我們不能(在這裏不能的單詞下面劃了著重線)觸犯日本帝國敏感的自尊,我們還需要他們。請您以私人的名義進行這一切,我相信您的能力……」
雨辰站在講台上面,靜靜的等候著掌聲的平息。在這一刻,他的神情似乎很平靜。只有濃黑的眉毛下面如電一般的眼神,才透露出他內心中的滔天巨浪。掌聲持續了很長時間,終於漸漸的平息了下來。雨辰看著所有的人,終於開口說話了。
一種論調幾乎馬上就提了出來,協約國強行調停兩國之間的爭端。利用兩國都有求于協約國。而且還需要互相牽制,可以很方便的將他們綁上協約國的戰車!中國可以提供部分陸軍,加上他們的資源。而日本的海軍,同樣是協約國非常需要的!這時他們還不能預見歐洲大戰中的可怕傷亡。前線戰壕對步兵的巨大需要,那時中國的軍人在他們心目當中那樣重要的地位。不過在這一刻,他們已經隱約的預見到這個可能了。
這個被稱為大隈1914年對華宣言的公告,等於就是給現在已經陸續抵達膠州灣外的日本艦隊還有第一批遣華日軍,裝載熊本第六師團三萬日軍的陸軍船團下達了可以行動的命令。日本艦隊,立即開始了膠州灣外的航道清掃工作。而接手了德軍的海防炮台的中國軍隊的炮兵,也立即用二百一十毫米的克虜伯要塞重炮向日本派出的魚雷驅逐艦發射。兩國之間的戰事,就在雙方都沒有宣戰的情況下開始了。在1914年夏天的中國,雨辰政府面臨的考驗,是一場接著一場。終於迎來了這個最後的,也是最險惡的考驗。
但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只有三天,僅僅三天。華軍就在沒有海軍炮火的支援下完全掃蕩平了青島要塞基地的步兵堡壘,直逼對步兵已經沒有抵抗能力的炮台。就算把大英帝國國內那幾個出名精銳的高地師調過來,也不敢說對於德國人守備的這種要塞工事打出這樣的戰果啊!華軍的九師、十八師、安蒙軍所屬的一、二、二十一師,加上教導師等骨幹部隊,已經完全有歐洲列強水準的裝備和戰鬥力了。因為擁有這樣的實力,中國在遠東政治版圖上面的地位一夜之間似乎就變得比以往重要一些了。這些研究者甚至驚恐的發現,原來他們只是用來平衡日本野心,讓他們能在遠東安靜下來的那個貧弱中國。完全有能力抵抗日軍的入侵!日本本次動員的三個師團,首先從法理上,因為青島德軍解除武裝,租借地被中國強行收回之後,已經沒有了繼續進兵的借口。其次他們就算繼續頑固的推行他們的武力政策,也並不可能很快得到勝利,很有可能就演變成一種長期而持久的兩國之間的戰爭!
想到歐洲在大戰開始之時,遠東會爆發劇烈而長久的衝突。而這兩個國家不僅都是協約國可以利用的對象。而且兩國當中協約國的利益也會受到根本影響。最重要的是太平洋上這樣的局勢,非常可能會吸引美國將注意力部分轉向亞洲而忽略了舊大陸!對於他們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潮,協約國非常了解。對舊大陸的爭端他們是極力避免,對於太平洋上的商業利益,他們倒是相當的看重呢。最主要的是,他們在那裡還有個菲律賓。這種局面如果真的發生了,對於協約國來說,真的是一場噩夢!
「現在我國防軍已集中十五萬主力陸軍于山東,揚子江上也有八萬軍隊沿江守備,在東北華北亦有十六萬大軍監視日軍關東軍朝鮮軍之動向。我毫不懷疑,在這場民族最危急的關頭當中,我們的軍隊會血戰到底,發揮他們一貫的光榮傳統。讓日軍接受慘重的教訓。我也同樣毫不懷疑,在座的諸位議員先生,團體機關代表,還有我國的民眾百姓,會全力支持國防軍的戰鬥。在這一刻,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國人!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遭受怎樣的困難。我們將獲得最後的勝利!至於什麼外交交涉,條約密約,等一切等到我軍取得勝利之後再去談吧!現在只有一個字,戰!」這聲戰字是如此的振聾發聵,在百年之後,還能聽到當時雨辰的餘響。真正走進世界,走上強大之路的國家,就在這一聲戰字之後誕生。
陸軍付出這麼慘重的犧牲拿下青島,就是為了在外交努力當中取得有力的地位。雖然做好了和日本大打出手的準備。但是最好的結果還是政治解決。中國的元氣在這個時候需要保留。一戰這四年機會是民族工業還有國家實力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如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青島如果自己不去爭取,丟給日本,就是對我國土安全,還有國家完整的巨大威脅。安全談不上,還說什麼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不表現出自強的能力,又怎麼指望列強能允許你參与國際博弈當中?但是大打出手,萬一局面不受控制,耽誤了這四年的黃金髮展時間,也是得不償失。雨辰的青島戰略就是要在這兩種不同的道路當中保持平衡,既要保證國家的利益,又要在這四年維持住遠東平靜的格局。他苦心營造出的自己強勢地位終於在這個時候派上了用場。別人的意見無法阻止他的決策,而他的決定,往往贏來的都是盲目的支持。雖然現在的他,對未來局勢究竟會發展到哪一步,都不能做到完全心中有數。但是他還是堅定的按照著自己既定的戰略走下去。
這一場戰事終於在遠東的陸地海洋上面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因此更多了一些世界性的味道。但是這場戰事,卻在一個已經是協約國國家,一個未來是協約國國家之間爆發。讓歷史更多了些諷刺的味道。這一場在遠東發生的局部戰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和最後見證一個國家民族的崛起,卻是當事人大多沒有預料到的。
斡旋毫無疑問最終宣告失敗,日本代表日置島公使提出了大隈內閣過高的要求,膠州灣轉租借給日本。袁世凱政府時期的借款還有利益的抵押必須得到新政府的承認。而雨辰政府的私人代表,他的秘書長陳群,則以一種驕傲的姿態拒絕了日本的提案。他們宣稱,中國政府的底限是歸還袁世凱政府曾經從日本那裡獲得的一千七百五十萬日元的借款,沒有利息。膠州灣的主權不容討論。滿洲的利益也不容討論。為此,日本大隈內閣在八月十號當天發表了聲明。宣稱因為日本已經對德宣戰,德國在膠州灣的基地必須在日本的掌握之下。同時作為中國政府履行袁世凱簽下的十九條得到最終執行的抵押品。而中國,作為和德國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必須受到大日本帝國的監視,防止他們在遠東破壞協約國家的利益。在聲明裡面他還確保,日本帝國的行動不會影響大英帝國在揚子江上的巨大權益。這也是日本帝國全面參与對同盟國作戰的開始。對美國他們進行了私下的交涉,保證不會進一步動搖雨辰政府的地位,美國在華的商業利益,也可以得到完全的保證。
青島獲得全勝的消息,象閃電一樣劃破了中國現在這段時間不安的空氣。除了雨辰的總統府系統和軍隊系統,出於對他近乎盲目的信任。對於在他的領導下取得勝利有著毫不動搖的信心之外。政府還有民間,雖然也是一時之間民族精神高漲。但是對於前途,卻還總是有些疑惑。面前是德軍的堅固要塞,即將來臨的還有趁火打劫的日本大軍。各國在這個時候又紛紛的對日本的行動加以默許。在列強看來,準備好的實力雄厚的日軍,一定能在山東輕鬆擊敗中國軍隊。反正日本都已經對他們保證,絕不涉及各國在華的傳統利益。在這個需要日本幫助他們穩定遠東局勢,甚至還有可能需要他們的力量參加歐洲戰事的時候。犧牲一點中國利益安撫日本,不是一種最自然的選擇么?反正中國在日本的大軍之前,應該不會有太強的抵抗能力,遠東這個時候的動蕩會很快的安定下來。既然是這樣,就不如默許日本的行動了。國內雖然民情激憤,但是大多數的人的心理,卻不是太有信心。幾乎同時要和兩個列強國家發生衝突。萬一青島要塞打不下來,而日軍以正當理由登陸,到時在山東,應該何去何從?報紙連篇累牘的東瀛消息,也讓民心更加的動蕩不安。日軍國內對山東的垂涎,軍隊的動員規模,都傳到了國內。在許多人看來,這個新政府成立了一年時間之後,現在又是烏雲壓城,前途未卜。有些人還悲觀的認為,民族的復興道路為什麼就是這麼的艱難?在列強幾乎確定的國際秩序當中,是絕對不允許後進國家挑戰他們的地位的!強國地位將永遠是那些先行一步國家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