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舊石器時代》第二卷 發展與繁榮

第二百五十三章 野望

第二卷 發展與繁榮

第二百五十三章 野望

王揚立刻抹殺了這個念頭,對眾人說明。澆水確實有助於成長,也有可能會提升小麥的收成,但作用肯定不大。
在旱季,可能一月個都下不了一場雨,對植物的生長無疑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是有些特定的植物就是喜歡生存在這樣的氣候。
真要在乎質量,那得等以後每年的收成可以填飽所有人一年的肚子再說。
而三號地則是每兩天澆一次水。
小紅點點頭,那就立刻尋找新的吧。
東邊,同樣如此,神秘而未知,不知道有哪些危險而驚喜。
而在這一天,第二天的木炭送到了,但這一次,前來的三個大人眼中一片驚慌,嗚嗚的對王揚大叫。
而每天都要澆灌幾萬平方米的土地,所浪費的人力物力定然極多,估計眾人每天啥都幹不了,只能澆水。
這一畝地,是第一片發芽的地,這就說明,每天澆一次水的辦法,可以起到加速發芽的作用。
那乾乾的糞便,估計營養不多,可能狗都不吃。
就消化系統,這個時期的人類可比後世強了不少,根本就是天差地別。
而這一天,三個大人騎著神獸,將木炭運回來了。
幾個人來回往返兩個月的時間,留在黏土礦開採的眾人早就裝了不知多少的黏土,根本帶不回來。
他看向北方,那裡是他們遷徙的路,可以通到黏土,還有烏龍的部落,對自己而言,沒有任何秘密。
而南方便是原始森林的區域,相信在張三的不斷探索下,也沒有秘密。
而他,則開始關注小麥的培育。
王揚又搖了搖頭,還是沒同意,黏土雖然很好,但不是眾人最需要的,如果把這二十人花在其他方面,說不定會更好。
王揚搖頭,沒有同意,他對小紅表示,這種作法沒有用,張三那邊可以這麼做,是因為兩地距離很短,木炭加工需要時間,兩三個人來回一次,可以把好幾天的木炭全部運過來。
不過看著乾乾的糞便,他不禁懷疑有沒有用。
而這些都不是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不管怎麼開採,來回都要兩個月,時間是最大的問題!
至於小紅等人嘛,安排他們先去幫忙開墾麥地。
在明白澆水有助於小麥的生長后,眾人便起了澆灌的念頭,想要澆灌。
這個念頭打消了以後,眾人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狀態,瘋狂的開田闢地,播種小麥。
如果沒有猜錯,河流應該是往東南流去,就是不知道它會不會發生轉折,轉道往南。
他拿出三畝地來做試驗,分別標註一二三,然後以不同的對待方式來培育。
眾人不懂他在幹什麼,但也沒敢問。得虧他們沒問,問了王揚也很難解釋。
他們紛紛圍住王揚,要他傳授秘訣,王揚咧嘴一笑,哪有什麼秘訣,只不過把種小麥當成種花。
其他人看到這一幕紛紛傻眼,那些比這塊地更早種下的小麥都沒有發芽,它卻先發芽了,這簡直顛覆了他們早種早發芽的觀點
讓他稍微有點兒詫異的是,那些被澆灌了糞便的地,至今還沒出現什麼苗頭,多少有些失望,看來糞便不夠肥啊。
但是黏土礦不同,就開採的工程來說,黏土礦非常簡單,只需要將黏土裝進袋子就可以運回來。
於是乎,他開闢出了第四號地,也不澆水,專門用收集起來的糞便澆灌,看看此時的糞便能不能提供充足的養料,值不值得在這方面花力氣。
王揚很想順著河流繼續往下探索,說不定這條小河會匯入大江之中,最後奔湧入海。
他將一號地里的小麥每天澆兩次水,早一次,晚一次。
「哈哈!」王揚笑出聲來,果然啊,花點兒心思就會有收穫,正所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產。
與其在這上面浪費時間,還不如尋找一處新的,更近的黏土礦。
王揚過去問了下情況,然後叫守倉帶他們去取食物。
思考了一陣,他決定先休息幾天,理清思緒,看看還有什麼東西更值得自己關注
到時候也絕不能幹澆水的傻事兒,得用引水入渠的先進辦法。
又過了三天,二號地率先有了成果,那畝地紛紛冒出了嫩綠的芽尖兒,在這單調的金黃世界中,增添了幾分色彩。
小紅突然對他提議,乾脆她也學張三,直接搬到黏土礦那裡居住,每天差人運送黏土礦。
可惜世界太大,能夠選擇的方向太多,他不知道該往哪裡探索。
王揚摸著下巴,雙目閃爍不定。
同時也明白了王揚這幾天的怪異舉動是在幹什麼。
王揚不知道小麥喜不喜歡這樣澆水,只好進一步的嘗試,如果能夠有效,自然是好的,如果沒有效果,或者效果更差,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目光落在了西方,西邊的區域,他從來都沒有探索過,他沒有那麼多的人手播散出去,誰都不知道西邊的世界里,有什麼能夠幫到眾人的材料。
這一點沒有辦法,人類這時候的消化系統是針對生食的,連生食都得消化乾淨,熟食自然是消化得更加徹底。
就像那猴麵包樹,你要是給它天天澆水,反而長得不好,甚至連芽都發不出來。
爬上屋頂,王揚瞭望四周。金色的世界中,吹過一陣陣的微風,草原起起伏伏。
真是這樣子做,就不只需要二十個人了,需要更多的人來運送。
眾所周知,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某些方面在進化,某些方面在退化。
二號地里的則是每天澆一次水,中午一次。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河面上,這條河應該是往南流去的,不過不是正南方,因為那處是森林,而他到了森林的時候,卻已經遠離了小河。
與此同時,他思考著是不是要拿糞便來澆灌,這些可是天然的養料啊,貫穿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可謂是精華中的精華。
這不是王揚的初衷,目前最能夠提高小麥收成的辦法,不是質量,而是數量,開闢的人手越多,播種的面積越大,收成就越大。
三天過去了,王揚天天守著這四畝地,在上面花心思,下功夫。
起碼比每天在那裡傻乎乎澆水的收成大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