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於康熙末年》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1099章 跪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1099章 跪

世家庶齣子弟,沒有受家族助力,科舉晉身,功成名就,這就是那些人的相似點。
他的身後,是在平定青海叛亂中建立功勛的十幾個武將,武將身後,是大將軍帳下六百親軍。
曹顒的眉頭皺成一團,倒霉催的,怎麼郊迎年羹堯的文武大臣里,就有自己的名字……
「噠噠……」
而且,兩人還有私交。
范時捷只覺得心中堵得慌,低著頭移步到官道左側空地跪下。
……
場上,只剩下范時捷還有那十來個陝西官員還站著。
不管是什麼緣故使得年大將軍如此高調,既是他使人吩咐眾人跪迎,再有人站著,就是對他的忤逆。
他這一停,後邊的將士,自是隨之停下。
李維鈞只覺得後背冷汗直流,腦子裡亂成一團,不知自己出了紕漏,硬著頭皮抬頭道:「本撫在此,敢問這位大人……」
李維鈞聽了,臉上的笑容立時僵住,半晌方應了一聲。
任了巡撫后,他與年羹堯接觸更多。
雖說年羹堯在他面前,並沒有像對旁的屬官那樣斥罵隨心,可是范時捷也曉得,那不過是看在他是范家子弟的份上。
在他的駕馭下,胯下馬匹走得極為穩健。
兩人一邊吃茶,一邊閑話幾句,時而順著官道望望西邊的方向。
李維鈞一愣,扭頭與范時捷對視一眼,都覺得詫異。按照年羹堯現下的品級,騎馬近前,先接受他們行禮再下馬回禮。
他騎在馬上,看著遠處烏壓壓地補服,視線落在站在眾人前的李維鈞身上,臉上沒有「衣錦還鄉」的得意與歡喜,反而滿是壓抑與憤怒。
朝廷早已旨意下來,大將軍年羹堯率平青海的有功之臣進京陛見,沿途地方官員要「恭迎禮送」。
年羹堯勒住馬韁,卻沒有下馬的意思。
為了這個,李維鈞大張旗鼓地率百官出城。
年羹堯以一人之力,將陝西官場攪合得翻天覆地。范時捷當時是武官,沒有收受到波及,卻是冷眼旁觀,見識到年羹堯的狂傲與犀利。
眾人還沒醒過神來,李維鈞已經先前一步,走到官道左邊,雙膝跪下。
李維鈞僵硬地轉過身體,臉色沉得能滴出水來,目光冷冷地看像兩個大嗓門官員。
這次出京數百禮相迎,他就是專程為了給大將軍面前添光。
身為官員,養優處尊,有幾個是能吃苦的?站了一上午,大家都覺得雙股打顫,要是再站下去,即便是在上官面前失態也顧不得了。
看著前面幾百鐵騎,再看著眼前跪下這一百多官員,范時捷不由生出幾分焦躁,總覺得哪裡錯了。隨即,他只覺得周身一寒。
李維鈞擠出幾分笑,道:「是本撫失禮,理當跪迎大將軍。」
八旗漢軍,沒有人敢、也沒有人會去怠慢范家人。
見他如此,其他陝西官員也呼啦啦跟過去,跪在他身後。
早在任陝西巡撫前,他就在陝西為官,任陝甘提督。
就在李維鈞看著馬隊近前,臉上堆了笑,邁出腳步,想要上前恭迎時,年羹堯卻是勒住馬韁,停在六、七丈外。
這個時候,他腦子木木的,已是忘了去讓范時捷。就算神智清明,他也不可能讓范時捷先跪。
年大將軍,何時這樣謙讓有禮過?
李維鈞還以為是看在范時捷的面子,年羹堯才會如此;范時捷則是想著,年羹堯如此,是不是在直隸官員前,給自己的心腹體面。
即便年羹堯身上有御賜之物,也不當如此託大,要一省巡撫跪迎。又是在一省官員前,當眾使人吩咐李維鈞。與其說他招搖,更像是故意落李維鈞顏面。
看著他大喇喇騎馬上前,當著自己面,像是不認識似的,連官職帶姓名一起叫,李維鈞心裏一抖,曉得不對勁。
李維鈞不肯,兩人謙讓兩回,遠處已經出現人影,才並肩出了接官亭,帶領眾人出迎。
從接官亭到清苑西門十里官道,已經灑了清水,道路兩側,早有官兵佇立,將打算從西門進城的百姓驅開。
見本省巡撫都跪了,那些隨行官員,才明白剛才那一句吩咐的意思,渾渾噩噩地跪了官道兩邊。
身為世家子弟,他看人更通透些。年羹堯這樣的倨傲性子,並非只是年大將軍身上獨有,他早年也碰到過類似的人。
可是年羹堯手中握著的,腰間系的,確實是「紫韁」與「黃帶子」這兩樣御賜之物。
那年輕武官瞥了他一眼,冷聲道:「大將軍問,紫韁黃帶在此,爾等為何不跪迎,藐視天恩否?
范時捷同年羹堯的接觸,一直是恭敬客氣。
李維鈞聞言,只覺得腦子「嗡嗡」直響,一時間生出許多怨恨,年羹堯就算「衣錦還鄉」想要顯擺,也不該拿自己做筏子,眾目睽睽之下,太不給自己留情面。
李維鈞之妻拜了范時捷之妻為母,兩人是干翁婿。
范時捷先一步抵京,得了年羹堯這幾日將至的消息,帶著在京的陝西官員從京城趕到保定來迎接自己的主官。
接官亭里,在眾人的簇擁下,端坐兩人,都穿著錦雞補服,正是執掌直隸民政的巡撫李維鈞,還有回京敘職的陝西巡撫范時捷。
年羹堯是在直隸地面,要的是他這個直隸巡撫,帶領直隸官員跪迎。
畢竟,人人都以為,李維鈞是年羹堯嫡系。
「噠噠……」
年羹堯也不例外,他雖養在嫡母名下,卻是庶出。娶的髮妻,也是納蘭府養在嫡母身邊的庶女。
有兩個上了年歲的官員,已經站不住,身子直打晃,悄悄地退到後邊,倚著亭子借力,才沒有失態。
這樣的人,最是忌諱旁人對其不恭敬。
不用抬頭,他便曉得,望向自己的是誰。
他揚起下巴,冷哼一聲,搖了搖手中韁繩,騎馬向前。
眼前這人,李維鈞也認識,正是年羹堯一同年之子,投奔到年羹堯帳下。
停在十丈處,這是要提前下馬?
雖說范時捷沒有像旁的官員那樣諂媚與奉上重金,可是就因為他時時不忘「恭敬」二字,對了年羹堯的胃口,這兩年頗得他回護。
李維鈞也帶了喜意,站起身來,對跟著站起的范時捷道:「岳父大人,您先請。」
李維鈞恭敬,范時捷也叫放下世家大族的架子,兩家多有往來。
接官廳內外,站著上百地方文武官員,多是直隸地方官員,還有十來個陝西官員。在兩位頂頭上司跟前,誰也不敢交頭接耳,只有老實站著。
後邊的官員,看到這番變故,已經有不少人交頭接耳,說起此事。
保定府治地清苑城外十里,接官亭。
似乎,他們兩人都錯了。
說起來,李維鈞與范時捷都算是年羹堯的嫡系,兩人都曾在年羹堯治下為官,又都是被他舉薦,才升任到的巡撫位上。
現下,年羹堯這做派,可不像是對自己人的樣子。
直用了一刻鐘,馬蹄聲才由遠而近,又漸漸遠去……
不管頂頭上司是不是年大將軍的嫡系,想要收拾他們,還是小菜一碟。
年羹堯面前,再無一人。
雖說兩人年歲相差也就十來歲,如今又是同品級,可一個寒門出身,一個開國元輔範文肅公嫡孫,就算是認乾親,也是李家高攀。
雖說還不到十月,可是九月末的天氣也漸冷了,秋風蕭瑟,大傢伙兒又是早早就出城,灌了一肚子風,實在不好受。
這是直隸地面,在直隸地方官員前,范時捷自不會不知趣地喧賓奪主,伸手道:「還是衡石先行。」
「讓出官道……」李維鈞緩緩地說道:「左右分列,跪迎大將軍……」
官場上,向來是花花轎子大家抬。
李維鈞雖沒有為自詡「范氏姑爺」,可每次回京,不忘往范府請安,逢年過節,送禮也豐厚,待范家幾個「小舅子」也很是親近。
那些官員也被這場面鬧糊塗了,望向范時捷。
遠方揚起塵土,傳來馬蹄聲聲,不少人都歡呼起來。
那年輕武官沒有立時就走,又說了一句:「大將軍有令,不要擋了官道。」
接官接出這樣的場景,後頭的文武官員,也都摸不著頭腦,齊刷刷地望向李維鈞。
那兩人一哆嗦,立時收聲。
范時捷在旁,已是覺得不對。
范家雖在鑲黃旗,可沒有範文肅公對太宗皇帝提議,就沒有漢軍八旗建制;沒有範文肅公向世祖皇帝建議,就沒有滿漢共治的朝局。
「噠噠」馬蹄聲,落在耳中,使得原本安靜的場景,多了幾分肅穆。
李維鈞早年做過年羹堯屬下,又為年羹堯倚重,與年羹堯身邊近人多是相識。
戶部,衙門。
畢竟有個「巡撫姑爺」也體面,他嫡親的女婿,如今也不過是個三等侍衛。而他自己,勛爵出身,官場了熬了這些年,也不過是巡撫。
范時捷都如此了,被年羹堯似為心腹臂膀的李維鈞自是不肯落後,這才大張旗鼓地郊迎。
他側過頭對身邊的人吩咐了幾句,就有個年輕武官策馬近前,道:「直隸巡撫李維鈞可在?」
在眾官兵前,騎馬前行的,不是旁人,正是奉旨回京陛見的撫遠大將軍、四川、陝甘三省總督、一等公年羹堯。
要是目光如刀,李維鈞身上已經多了幾個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