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三部 大明山現 日月旗揚

第224章 人才的競爭

第三部 大明山現 日月旗揚

第224章 人才的競爭

「明公,明子小姐的八十八個陪臣我都一一同他們見過面了,的確都文武兼備,其中有幾個真是可大用之材。」左宗棠搖著紙扇子建議道,「應該讓他們為我所用。」
朱默也建議道:「明公,屬下建議將橫濱奉行的差事委給后藤家和大黑常家,以補償他們失去鑄幣職役的損失,橫濱奉行的俸祿可以安排500石。」
「是有不少漁民。」
發展日本的捕鯨業,收購日本硫磺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設法替日本創造貿易收入,免得出現大量白銀外流加劇日本國內的社會矛盾。要不然德川家這個腐朽政權可管不住幾十萬匹「一刀一命」的惡狼武士。
七月的陽光,透過敞開的窗戶,照射進了一間鋪滿榻榻米的和室當中,屋子裡面坐著幾個人,卻都是青布斜領寬袖長衣,頭戴四方平定巾,都是明朝儒生的打扮。
「唔,可以把他安排到蘭芳去和貝色麥學習些時日,將來可以去管理兵工廠。」朱濟世斟酌著道。現在他手下的武將並不缺,文官可以延攬些儒生先湊合著用。最缺少的就是管理企業的經理人和工程師,雖然已經讓人去歐洲聘請了,但是那些人到底不屬於中國。而這個叫勝義舟的……怎麼都算是自己的家臣吧?如果真是人才,還是讓他到中國來為自己管理工廠,省得在日本同什麼倒幕志士混在一起學壞了。
「再設造船奉行一職,也給他們兩家的人擔任,橫濱是咱們太平洋貿易航線的中轉站,會有許多造船和修船業務可以做的。」
山之手(地名)的水戶藩邸,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日本楓樹上,夏蟬兒正吱吱呀呀叫個不停。
「那個西鄉隆永也脫藩加入了德川宗家,這次也以陪臣的身份投到明公旗下了。」左宗棠又道,「另外后藤家和大黑常家各出了十個子弟擔任明子小姐的陪臣,他們都是亦商亦士,還精通鑄造技術,都是可用之才。」
「都有些什麼人啊?」朱濟世做出一副感興趣的模樣。這六十八個陪臣他是一個都沒有見過,這幾天他的應酬多的要死。不僅德川家的人要和他見面,就連居住在江戶的各個藩的藩主都蜂擁著來拜訪。
朱濟世想了想,又道:「另外還要在琉球開設個商館,就用滙豐行的名義,商館的管事也讓他們兩家的人輪流擔任。對了,橫濱原來是個漁村?是不是有不少漁民啊?」
的確比只會寫八股文章的中國儒生和只會「賣藝」的中國武官強太多了!
很快就要成為德川家姑爺,被普通日本人稱為「朱聖人」的朱濟世,盤腿坐在榻榻米上面,看著地圖,極認真地點了點頭,心裏卻在琢磨著:明子小蘿莉的臉蛋、皮膚都沒話說,就是矮了一些,還不到一米五,不知道還能不能長高?而且還是張娃娃臉,怎麼看著都像個小女孩,這就成了自己的姬妾?真是太邪惡了!
「明公請看,這個地方叫做『橫濱』,是江戶城西南的一個小漁村,德川宗家的領地,算上周圍的幾個村子,名義上的石高大約有三千三百石。」未來朱系四大洋行駐日本的總管朱默,指著一幅地圖說道,「都是明子小姐的嫁妝。雖然石高有限,不過地盤卻不小,有好幾萬畝的樣子,大多是海灘,用來修建港口是非常合適的,另外還可以修建一個町,就是城鎮的意思,那裡將來會非常繁榮的。」
后藤家和大黑常家是替幕府鑄造貨幣的,雖然有武士的身份,但實際上是御用商人。
之所以穿成這樣,是為了向日本人顯示朱明所代表的中華正朔,在日本的這些天,朱濟世就沒有再穿過西式服裝。
「明公,橫濱奉行我可做不了。」朱默忙擺擺手笑道,「因為這橫濱雖然是明子小姐的陪嫁,但不會轉給明公,還是要留在明子小姐名下,將來由明子小姐的孩子繼承。而且德川家族還為明子小姐準備了八十八個陪臣,大多文武兼備,非常能幹,奉行一職該從他們當中選擇。」
「這倒不錯。」朱濟世點點頭。
所謂「陪臣」就是跟著德川明子一起到朱家,給朱濟世當家臣的意思。眼下日本的武士爆多,德川家也想盡辦法安排,所以一下就發給朱濟世八十八個——大概是知道朱濟世有錢,讓他幫著養一點。這些人大多是下級武士或是旗本家的末子,不過卻都精通劍術,還受過良好的「國學」和「蘭學」教育——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階層非常重視教育,各藩都開辦有教育武士的藩學,培養出大批「身無分文,心憂天下」的有志之士,而且大多文武兼備。
后藤家和大黑常家現在的身份有點像四大洋行的買辦,雖然失去了鑄幣的利益,但是同過擔任四大行買辦肯定能賺更多的錢,所以現在的損失只是面子上的。而四大行在日本人生地不熟,想要儘快開展業務,必須尋找日本代理人。
心裏面想著邪惡的事情,面孔上卻還是一本正經的。朱默所說的「橫濱」,他在一百多年後就聽說過,那是日本最大的商港,於是便滿意的點點頭,「橫濱港,很不錯的,少言,這個橫濱奉行就由你來做吧。」
因為武士本身就是軍人,所以他們接受的都是傳統的軍事教育,學的東西雖然過時,但是軍人素質的養成卻是極好的,大多還有相當不錯的文字和算學功底,不少人還有一定的西學知識,很容易將他們培養成優秀的軍官或是士兵。
左宗棠想了想,就給朱濟世推薦了個人才,他道:「有一位名叫勝義舟的人就很不錯,不僅精通儒學和禪學,對西學和西方軍學也十分精通,還在江戶城外開設了一個鍛造鋪,會自己設計製造洋槍!雖然不如貝色麥槍,但比起褐貝斯槍是絲毫不差的。」
歷史上的日本,能夠後來居上,一躍成為新興列強,人才濟濟便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想要阻止日本崛起,最好的辦法不是除掉幾個所謂的「英傑」,這幾個「英傑」背後還有無數個候補,根本砍不完!只有儘可能維持德川幕府,延長日本的鎖國政策。
朱濟世苦苦一笑,國際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滿清統治下的中國,有幾個人才可用?晚清的區區幾個名臣能同那麼一大堆維新英傑相比嗎?就是自己麾下的那堆文武,又有幾個能比得上朱簡煜和西鄉隆永(朱大皇爺到現在還不知道這位爺就是日本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
另外,日本的硫磺質量很好,產量也很多,可以讓蘭芳行在日本收購硫磺,將來我們的橡膠廠和火藥廠都會用得著的。」
同樣的,歷史上中國在清末的衰弱,其實是八股取士造成的儒家教育體制的失敗!實際上,宋朝和明朝的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儒家教育的失敗。想要使中華真正振興起來,還得從改革儒學,使之同西式教育和近代軍事教育相結合入手——未來大明帝國的軍官當然是要「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儒學教育絕對必要。畢竟朱濟世是要當皇帝,不是要當總書記的。如果手下軍官們不被儒家的忠君思想洗一下腦,而是信奉了馬克思主義,全都造反精神十足,我們朱大皇帝還睡得安穩嗎?
「那就再設立一個捕魚奉行吧。」朱濟世道,「據我所知,日本的鮑魚、海參是重要的出口商品,這個買賣咱們要想辦法做一下。日本以南的太平洋裏面有許多鯨魚,這幾年鯨魚油的價格上漲得很快,所以有不少洋人的捕鯨船在靠近日本的太平洋海域活動。咱們可以造些大型漁船,組織橫濱的漁民出海捕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