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352章 就是毒藥也要喝啊!

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352章 就是毒藥也要喝啊!

「給八旗新軍的餉呢?」
他看著穆彰阿:「真的沒有別的法子?祁寯藻不是去山西賣官了?該籌集到一些銀子救急了吧?」
關元寶苦苦一笑:「現在就是毒藥也得喝啊!介公,沒有辦法了,洋人不肯借債,武器彈藥又賒購不來,下面當兵的又要軍餉,除了發鈔票,朝廷還有什麼辦法?」
穆彰阿嗯咳一聲,臉色有些不好看:「皇上,祁寯藻剛剛差人來報,已經在山西籌了250萬兩。山西的商人現在大多不敢買江南的官……林則徐的名頭太嚇人了,不過四川的官還好賣。另外揚州鹽商的周轉一時有些困難,林則徐也上摺子幫這些鹽商說話了……」
「這一次不會了。介公,您看這個。」關元寶走到耆英身邊坐了下來,遞給他一份《大公報》。
「介公(耆英字介春),洋債還是借不成。」
「如今朱逆那頭也開始用紙鈔籌餉,顯然也遇到才用不足的情況,咱們的財用比朱逆那邊還困難,有什麼理由不用紙鈔救急呢?或許熬過這一陣,南北間就該罷兵休戰各自整頓財政了。」
「那是滙豐銀行,不是朝廷的銀行!」
1000萬?恐怕3000萬都不止!關元寶心下一嘆,這個滙豐銀行現在已經把信譽建立起來了。不僅朱明地盤上的老百姓都認它,就連上海的洋商也認滙豐銀行!朝廷要辦個什麼發鈔行,準保比不過滙豐,可是現在朝廷還有別的辦法籌餉嗎?
穆彰阿說了一大堆,道光皇帝卻只問一句話。
所以阿禮國和巴夏禮只能幫助聯絡遠東的英國洋行借錢給滿清,而遠東的英國洋行又以濟世行和南洋行為首,而且絕大多數英國洋行都和滙豐行有密切的業務往來,他們誰也不願意得罪這個東方第一大銀行啊……
「介公,只有發行寶鈔和鑄造大錢了。」關元寶苦著臉道,「阿禮國和巴夏禮也說了,成立發鈔銀行,發行紙幣是咱們唯一的出路,我看不能再猶豫了,干吧!」
耆英默然無語,過來半晌才道:「也是……就是毒藥也要喝啊!」
「朱逆能辦到,朝廷就能辦到嗎?」耆英輕輕嘆了口氣,「而且朱逆的滙豐銀行是什麼實力啊?光是道光26年、道光27年吸儲廣州白銀和發行銀元的收益大概就有1000萬元吧?」
耆英搖搖頭:「點紙成金?真有這麼好的事兒?元寶啊,前明、元朝還有宋朝都發過紙鈔的,最後可都弄成廢紙了!」
「這紙鈔之法雖然有竭澤而漁之嫌,但是用好了一樣可以保衛社稷的。如南宋就在臨安行在設會子務,發行會子以彌補國用之需。南宋和大金還有元朝的幾次大戰,都使用會子籌集軍費的,如今我大清也可用紙鈔之法救急的。」
「就是發寶鈔的銀行唄,大英帝國的英格蘭銀行就是發鈔行,可是能點紙成金的。」
「可是這個鈔票發出來洋人肯接受?八旗新軍的兵丁能接受?」
養心殿東暖閣,這裏名為暖閣,自然適合冬天居住。在以往的太平年景里,道光皇帝每到春夏之交就會離開這裏,前往圓明園居住,直到秋末才會返回。不過道光27年和道光28年的夏季,這滿清第八代君王都是在養心殿裏面度過的。
「皇上,紙鈔並非本朝所創,往日的宋、元、明三朝都是有紙鈔的,獨本朝不用紙鈔,只用白銀、銅錢。」
「想來也差不多吧!」關元寶跺跺腳,「介公,現在管不了那麼多了,無論如何要籌出一筆餉,哪怕就是廢紙也要印,總比沒有要強……這個紙鈔只能硬著頭皮發,發完之後再去找京城和山西的票號兌銀子吧,八旗新軍的餉只能用現銀,洋人的武器多半也得用真金白銀買的。」
……
山西是綠營的布防重點,光是一個大同鎮就有18000餘人,總兵力多達五萬餘人。之前因為太平軍佔了洛陽,和山西只隔一河,所以山西綠營並未調到奉命大將軍帳下。而現在,八旗新軍並河南、山東等地綠營已經集中到了開封,和太平軍的決戰即將爆發。道光覺得山西安全問題不大,因而調山西綠營主力往開封,集中全力預備決戰了!
「發鈔銀行?什麼意思啊?」耆英放下手上的一卷佛經,抬頭看著關元寶。他本來就是信佛的,現在眼見著大清江河日下,又毫無辦法,也只有念經拜佛,向神明求助了。
「當然發現銀了,八旗新軍都拿現銀,向洋人購買軍火也用現銀……大清銀行裏面的1000萬本金可以挪用一下。待1000萬寶鈔發到江南以後套取些金銀也可用來發餉。」
「這個是……」耆英取過報紙看了眼,頭版上面赫然刊登著「國王陛下批准滙豐銀行發行可兌付鈔票、金幣、銅元及重鑄銅錢等事宜」。
不久前才當上洋務衙門總辦的關元寶急匆匆地走進耆英的書房,微微有點喘氣。他這些日子奉了耆英的命令,無日不在和英國領事阿禮國和巴夏禮往還商量,尋找拯救大清王朝的辦法——現在電報雖然已經發明,但卻沒有架設跨越歐亞大陸的電報線。所以他們倆還不知道大英帝國的對華政策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還在根據之前白廳的指示行事呢。
道光皇帝現在是大病未愈,臉色蒼白,眼神裏面沒有一絲精氣神:「行紙鈔之法終是引鴆止渴,南宋的會子,元朝的中統鈔,明朝的寶鈔,最後都成了廢紙,想來大清的寶鈔,最後也是這等下場吧?」
關元寶苦笑道:「就是毒藥也要喝啊!」
「介公,連朱逆那邊都開始發紙鈔了,顯然紙鈔之法是完全可行的……關鍵是這個發鈔銀行里能有一定數量的金銀儲備可以應付擠兌。」關元寶侃侃而道,將他從阿禮國和巴夏禮兩人那裡批發來的金融貨幣知識全都倒給了耆英。
「聽阿禮國和巴夏禮說,上海的洋商都對滙豐銀行發鈔票的事情表示歡迎了……」
可是當白斯文提出借洋債的時候,阿禮國和巴夏禮還是表示愛莫能助。直接向英格蘭銀行借錢是不可能的,即使英格蘭銀行肯答應,萬里迢迢的把銀子運到遠東,大清朝恐怕已經因為沒銀子發餉而滅亡了。
話說到這裏,道光皇帝已經明白怎麼回事了,四川好歹還是滿清說了算的地盤,江南那裡是滿清和林則徐共有,人家是大大的清官,你一幫奸商買了官到了江南能有好果子吃?而且林則徐現在也指著兩淮鹽商口袋裡的銀子,所以不讓朝廷來搜刮!他嘆了口氣,也知道現在拿林則徐沒有辦法,低聲自語道:「鹽商的銀子看來是挖不出來了……靠祁寯藻籌集來的250萬兩可不夠啊,看來也只有引鴆止渴了!」
「皇上,這不是引鴆止渴,這是鈔法改革。」穆彰阿陪著笑臉道,「巴夏禮已經擬定好一個章程,仿朱逆那邊的滙豐銀行開設大清銀行,本錢就讓晉幫票號出,什麼日升昌、合盛元、大德通、志成信、協成乾、蔚字五聯號什麼的都要入股,由戶部、洋務衙門、內務府派大員管理。朝廷佔8成股份,不過本金1000萬兩都由票號墊出,發寶鈔3000萬元,其中2000萬元用來償還晉商的800萬兩本金,剩下的向江南、山東發行。一元寶鈔可當一兩白銀,可繳納朝廷稅賦,票號可用寶鈔兌付儲戶,各地商家不得拒絕使用寶鈔。」
耆英又是一聲嘆息:「這是引鴆止渴!引鴆止渴啊……」
「好吧,就這樣辦理了!」道光皇帝思索了下,又補充道:「調半個旗的新軍去山西,協助祁寯藻辦差。另外,從山西調30000綠營往開封大營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