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372章 真的去打北京?

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372章 真的去打北京?

和楊秀清一起走上望樓的成天侯張樂行恭恭敬敬地給東王行了個禮,開口請戰了。
另外,道光皇帝本人還有幾個阿哥仍然滯留在北京城!太平軍眼見就要兵臨城下了,道光皇帝是走,還是不走呢?
這一次試探,果然也沒有探出什麼究竟,不過僧格林沁等人才回到汲縣的大營,道光皇帝催促出陣的聖旨就到了!
大清朝的天,要塌了……
白沙鎮一戰算是讓他見識到了太平軍的厲害,既然太平軍如此善戰,那天下沒準真是太平天國的了!張樂行也開始把自己的侯爵當回事情了……跟著太平天國當個開國功臣,想來也是不錯的吧?
「對,把訥爾經額調來北京,北京可千萬不能丟,要不就全完了!」耆英剛剛從天津過來,他是押送大清銀行的1000萬元寶鈔去天津的,這些寶鈔會用怡和洋行的船運往上海和煙台的——大清銀行的寶鈔現在有江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幾個市場。其中江南和山東是由大清銀行直接負責的,其餘幾個省的市場都承包給了晉商。2000萬寶鈔就要了晉商800萬兩銀子,這寶鈔還沒到民間,就已經貶值一多半了!
馬隊,跑得快啊!僧格林沁可不就是這個主意嗎?探個虛實,如果太平軍大隊蜂擁而出,那就趕緊扭頭逃命——這就說明太平軍的主力就在淇縣。如果太平軍縮在大營裏面不出來……
八旗新軍雖然注重洋槍洋炮,但並沒有把騎兵馬隊給丟了,新軍建制內依然有大批馬隊存在。每一旗新軍之下都有三協步隊、兩協馬隊、一協炮隊、一協輜重兵。步協、馬協、輜重協的人數是一樣的,都是4000人,炮協的人數較少,只有700左右,配備36門9磅或12磅大炮。6旗新軍總共有馬隊48000人,大炮216門,在裝備上絕對不算差了。不管拼大炮還是拼騎兵,都不怕太平軍,唯一不如對方的,大概就是拚命了吧?
「打什麼?」僧格林沁哼了一聲,「要打就大打,打決戰,要麼就不打……可不能再打白沙鎮那樣的仗了!」
不出來就等於是空營?
「貝勒爺,粵匪的大隊人馬在50裡外的淇縣下寨了!」
……
是啊,現在曾國藩把炮灰兵帶去濟南了,再要試探就得拿八旗新軍主力出來了。至於那兩萬多湊數的綠營兵,沒有望風而逃已經對得起朝廷的軍餉了。
原本對河南會戰還抱有幻想的道光皇帝和滿朝文武重臣,這下是人人目瞪口呆,驚恐異常。
「要不調步隊過來打一下?」肅順咂了下嘴,皺著眉頭建議道。現在這仗打得真是既糊塗又窩囊!算上湘軍和黃河北岸的各支綠營的損失,清軍已經沒了三萬多,還讓太平軍在黃河兩岸打破十幾座城池!
「僧格林沁在幹什麼!為什麼不在河南和粵匪會戰?為什麼把粵匪放到北京城下?他到底是怎麼打仗的……」
「貝勒爺,您看……要不要派兵去試探一下?」稟報的探馬剛一離開,傅方就提出建議道。
楊秀清笑著擺擺手:「僧妖頭不會和你打的,你的捻軍一出去,他保管帶著馬隊灰溜溜跑回汲縣大營。」他一指外面氣勢洶洶的清軍馬隊,「旗人的那點骨血都在這裏了,拼光了滿洲的地裏面可長不出來!如果僧妖頭真想和咱們打,就不光帶馬隊來了。」
在太平軍新立的營盤之中,在靠近外側的一個望樓之上,太平天國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正舉著望遠鏡笑呵呵遙望著不到2里地外,鋪天蓋地的6旗馬隊。
幾萬馬隊,在大營前面的曠野上展開,目之所極都是穿著正紅、鑲紅、正白、鑲白、正藍、鑲藍六色棉甲的騎兵!
探馬又一次送來急報,卻讓僧格林沁的如意算盤落了口。現在不過是公曆10月19日的中午,還沒到安營紮寨睡大覺的時候,怎麼就下寨了呢?
穆彰阿急得團團轉,在軍機處的小屋子裡面大呼小叫,一眾軍機也都唉聲嘆氣。
「遮護山東?這個曾國藩他怎麼也這樣啊!他可已經自請抬旗了……」僧格林沁聽到這個消息就跳著腳罵開了。曾國藩準是不敢和剛剛佔領德州的粵匪開仗,帶著部隊去濟南避風頭了!
「貝勒爺,難道太平軍的大營是空的?」
「貝勒爺,還是去看看粵匪的大營吧,」肅順打斷了不停埋怨曾國藩的僧格林沁道,「咱們一塊去,帶上3個旗的馬隊。」
百萬粵匪已經快打到保定了!離開大清天子居停的北京城不過是二百多里地,走慢點兒十天也就能到了!到時候把城一圍,滿朝重臣還有二十万旗人百姓和不到四萬八旗兵,統統都是砧板上的肉,粵匪怎麼下刀都行!
大堂之內的諸將聞言都鬨笑起來了,可是僧格林沁卻一臉認真地看著眾人,他這話可不是玩笑!
傅方立在馬上,用單筒望遠鏡看了老半天,才放下望遠鏡,對僧格林沁說道。
不過將單筒望遠鏡拉到最長,楊秀清卻清楚地看到那些騎在馬上的「八旗勁旅」裏面,有不少老老少少的兵丁。年老的怕有五六十,年少的也就十三四——倒和太平軍的童子營有一比了。只是不知道這些八旗童子和太平童子,哪一個更加悍不畏死啊?
紫禁城隆宗門外,軍機處內的大小軍機們都在心底里這麼喊著。
「東王殿下,不如讓屬下的馬隊出去和清妖馬隊戰上一場!」
現在北京城內可沒有多少守軍,即使將直隸總督訥爾經額的5萬餘人都拉進北京城,也湊不出十萬大軍!而且遷移八旗子弟去關外的移民工程現在完成了不到一半,北京城內還有近20萬八旗老弱婦孺,要是讓太平軍打破城池……
不出所料,太平軍的馬隊遮護在他們大軍左右。
「曾國藩來報說德州一代的粵匪勢大,疑似是粵匪主力,他已經率部退往濟南,和孔伯海一起遮護住山東,以保朝廷的糧餉之道……」
「卑職不知,粵匪馬隊很多,卑職只能遠遠看上幾眼,不敢靠近……」
「要不……把訥爾經額的5萬兵調來北京?」兵部尚書徐廣縉現在連一根黑頭髮都沒有了,全是白的!真正的一夜白頭啊!
「曾國藩有消息送過來嗎?」想到曾國藩,他又問了左右一句。
「去探個營帶24000馬隊!?肅老六,咱們幾個的命也太精貴了吧?」僧格林沁被肅順的建議給逗樂了,擺擺手道:「既然如此,何不把6個旗的馬隊都帶去?」
「粵匪的營寨有多大?」僧格林沁追問一句。
僧格林沁搖搖頭不說話……至少不能確定太平軍的主力就在淇縣吧?
至於運去上海、煙台的1000萬元寶鈔,耆英要求不高,只要林則徐和孔伯海能給600萬石穀子——這裏面還包括道光28年的秋糧,然後再用洋人的商船運到旅順就行。可問題是,這些寶鈔是和大清朝廷的存亡挂鉤的,要是北京一丟,誰還認寶鈔?要是都不認寶鈔,那600萬石穀子就籌不到,遷往關外的幾十万旗人還有那麼多軍隊怎麼辦?吃什麼啊?
原來之前往聊城、德州方向而去的那一路太平軍已經攻入直隸境內,剛剛打破了防守空虛的滄州!另外還有一路太平軍自安陽北上,聲勢更為浩大,還打出了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的旗幟,正北上往正定而去,沿途打州破縣,裹挾民眾,正向滾雪球一樣在不斷壯大隊伍!直隸總督訥爾經額不敢力敵,已經率部從正定撤退去守保定了,同時還向北京接連告急。
「試探?曾國藩的湘軍不在啊!」僧格林沁現在有點後悔了,怎麼就把探路的炮灰給派出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