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410章 宗教戰爭

第四部 亂世英豪出 天下三分國

第410章 宗教戰爭

朱濟世明白林則徐的意思,北京一丟,滿清就算完了。就算保住關外地盤,也就是個北清,中原的實力派怎麼會跟北清混?因而他們只能在附明、自立、投天國三者中選擇其一了。投天國是不可能的,那是背叛名教順帶背叛地主階級。而自立嘛……他們又打不過朱明和太平天國,是取死之道。剩下就是附明了,朱濟世剛剛表態不動名教的國教地位,林則徐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了。所以現在林則徐附明的問題就在朱明這邊了。
改革名教之事,朱濟世並未明言過,但是他提出的「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主張,其實就是對名教的一種改良。在林則徐看來,「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幾乎可比程朱理學的產生和完善,朱熹將把孔孟置於正宗,同時又把董仲舒陰陽五行,把張載、周敦頤、二程的觀點,以及佛學高度一元化的哲學和道家無為的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細緻地構造出內容精深的新儒學體系。使佛、道等學說再也不會動搖它了。宋以後七百年間,理學一直被奉為正統,與宗法體制緊密結合在一起。
「難道不該恢復儒學的本來面目?」朱濟世靜靜地看著林則徐。
林則徐心道:「朱濟世的這番話是將矛頭直指理學,看來存天理、滅人慾的朱子之學快要遭殃了。」
「但是朱子理學,必須要大改。」朱濟世面無表情地說道,「守靜、務虛,存天理、滅人慾之說,都必須要從名教當中去除。孔孟之經,須由鴻儒院重新解釋,穆翁以為如何?」
「看來名教的國教地位不能變。」朱濟世思索了半晌,點點頭道。他說這話時,心中卻想:「林老頭同自己會面的目的,大概就是要替名教站台吧?」
「老夫日前讀《泰西兵略》、《泰西政略》兩書,發現『宗教戰爭』一詞,用在今日之華夏,倒是頗為合適的。」林則徐的表情凝重到了極點,「大明和太平天國將要進行的就是一場宗教戰爭,是名教同拜上帝教之戰!若名教成了學問,那陛下用什麼去抵抗拜上帝教和回教?」
「名教必須改革,」朱濟世語重心長地說著,「名教腐儒,多尋空言,不究實用,平居高談性命之際,亹亹可聽,臨事茫然,不知性命之所在,不改革,如何應對這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他所說的「教」乃是指宗教之意,儒學在早期或許是學問是思想,但是到了晚清,的確是一門宗教了。
林則徐笑著指了指腦袋:「教是用在這裏的,信了拜上帝教還有回教的人,他們這裏不一樣了!不怕死了,至少在真信的時候是不怕的……我們的名教在這方面本來就弱一些,要不也不會有拜上帝教之亂,西北也不會那樣了,甚至滿清也不會興起……」說著他搖搖頭,「平了太平天國之後,陛下千萬別忘了西北,那裡也是華夏之土,也有數千萬中華之民的。」
林則徐搖搖頭:「名教是教,同拜上帝教和回教是差不多的。」
「陛下可知名教是什麼?」林則徐不動聲色,淡淡地問道。
說的簡單一點,便是朱熹將儒學變成了半宗教半哲學的東西,儒學成了名教,並且壓制了佛、道成為中國國教,就如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般。
「拜上帝之教,一教二主,早晚必生內訌,不足為慮。」朱濟世斟酌了下,對林則徐道。
有清以來,西北一直動蕩不安,先有準格爾之亂,連綿三朝,歷經百年,准部滅亡之後,回部崛起於西域,整個新疆被迅速伊斯蘭化——漠西蒙古准格爾部所建立的准格爾汗國是以藏傳佛教為國教,在准部被滿清攻滅之前,伊斯蘭教在新疆並不佔統治地位。而在准部滅亡之後,伊斯蘭教趁機崛起,順帶著西北的回漢矛盾也開始加劇。林則徐前往新疆的前後,空前的大亂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林則徐笑著反問,而後又自言自語地道,「北京一旦被太平天國攻佔,退居關外的滿清就猶如昔日的北元,不再是中國之君了。老夫這樣的滿清封疆大吏,又是漢人,自然不能忠外國之君……在北京殉國的道光皇帝是老夫之君,在盛京即位的恭親王是外國之君,和老夫是沒有關係的。不過現在北京城破在即,陛下真的希望老夫舉山東一省,河南半省易幟附明嗎?」
宗教戰爭,沒有宗教能行嗎?廢了儒家的宗教成分,將之變為百家爭鳴的國學一支能行嗎?還有什麼宗教自由……沒有一個強大的國教做支撐,能讓五花八門的宗教在大明的土地上自由傳播?不說別的,就是洪教主的拜上帝教也不能在讓其在朱明的地盤上傳啊!真把名教這個「教」打倒了,朱明準備用什麼精神鴉片去阻擋基督教、綠教、佛教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宗教在華夏土地上大興呢?
「那陛下想不想離開北伐中原和太平天國開戰呢?」
拜上帝教當然是利器,沒有這個利器就沒有太平天國。不過朱濟世卻沒有將拜上帝教太當回事兒,因為歷史上的拜上帝教信仰在天京之變后就基本破滅了——楊秀清這個「上帝」都讓洪秀全那個「人王」砍死了,誰還能信拜上帝教?
「穆翁也是儒生,難道不想要我大明的官帽子?」朱濟世目光炯炯地看著林則徐。
「名教是學問。」朱濟世沉聲道。
「這是陛下的事情,」林則徐眯著眼睛,打量著朱濟世,臉上微微露出些笑容,「陛下想怎麼改革名教都行,只要不鏟名教的根基。須知天下信教之人多,真正懂教之道理的人少,拜上帝之會信徒千萬,幾人讀過《新約》、《舊約》,又有幾人真能讀懂?孔孟之道也是一樣的,朱子可以解釋,陛下也可以解釋……陛下手裡有官鋪子,這可是儒生最喜歡的東西了,儒生最拿手的就是考試,陛下只管出題就可以了。」
林則徐慢慢捋著山羊胡,笑著說道:「老夫不管是打著大明還是滿清的招牌,北上后總歸是和太平天國為難,平了太平天國是不想的,不過拖延上幾年還是能辦到的……陛下,有老夫這個大清忠臣在北,南朝之土,您就可以慢慢梳理了。所謂打天下難,治天下更難,陛下現在不僅要治天下,還有應付西洋列強,改革名教弊端,沒有個三五年怕是無暇北顧的。」
因為林則徐不是一個人來投靠,河南、山東還有一堆實力派看著林則徐呢。如果林老頭當了大明官兒,他們一準跟進。到時候朱明的勢力就一下擴張到黃河邊上,同太平天國之間的緩衝就不存在了。
而「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則可以理解為要將西學和名教結合,同時保留名教在中國至高無上的地位——當然這隻是潘世恩、林則徐、左宗棠等人對「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理解。
「一教二主?陛下是說洪秀全和楊秀清嗎?」林則徐捋著鬍鬚點了點頭,「一教二主確實是個隱患,但是早晚必生內訌……陛下,恕老夫直言,大明可不能將戰勝太平天國的希望寄託於他們的內訌!」
「陛下,老夫還聽聞陛下準備成立鴻儒院,是打算要改革名教嗎?」林則徐見朱濟世沉默不語,忽然又將話題轉到了鴻儒院和名教改革上來。
朱濟世一怔,細想一下,覺得林則徐的提醒很有些道理。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太平天國的內訌或許終不可免,但是什麼時候上天京之變這場大戲可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