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九部 欲成一代天驕,先建萬世之基

第995章 只有強迫的奴役,沒有強迫的解放

第九部 欲成一代天驕,先建萬世之基

第995章 只有強迫的奴役,沒有強迫的解放

按照皇帝現在的說法,既然西藏人民農奴當得挺歡樂的,那就讓他們繼續為奴吧,這個強迫他人得解放的事情,皇帝是不做的。可是同樣的事情,朱大皇帝在漢地做得還少么?滿清朝廷和漢人士紳共治的天下,不是硬生生給朱皇帝搞成現在這個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模樣了。
「呵呵呵……」朱濟世笑道,「難道不能用教化之法使他們轉化么?所謂美教化,移風俗不就是這個意思么?」
不過朱濟世對這兩種制度都不大滿意,前者就是自認為救世主,去解放根本不想被解放的西藏農奴,而且大明現在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然不可能將西藏領主的土地平分給農奴。這些農奴被解放以後,必定淪為佃戶,和原先也無多大區別。而西藏的僧俗領主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巨大,如果不將他們徹底消滅,西藏的佃戶仍然會以這些人為尊,成為西藏領主貴族對抗流官,反對大明中央的工具。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朱濟世是沒有興趣去做的。
常大淳皺眉,覺得朱皇帝的話聽似有理,但其實又有點在推卸責任。
常大淳還是搖頭:「豈會有此一日?」
看到常大淳有些發愣,朱濟世接著又道:「朕不會強加恩惠於人,但是朕的封臣必須履行一個封臣的義務,否則朕就會出兵討伐,奪其土地,滅其家門!」
朕要讓他們喜歡上漢地繁華舒適的生活,習慣漢地的風俗,仰慕漢家的文化。還要讓他們融入南京的貴族圈子,久而久之,這些人便會和漢人無二,也不會再想回老家去治理封地,到時候就會用封地交換年金,子子孫孫都呆在南京當貴族了。」
「朕不是說過了,什麼時候封臣願意將土地人民交付給朝廷,以換取一筆固定的年金,那麼他們所交出的土地上就將實行大明憲法,那裡的人民就是大明公民了。」朱濟世笑吟吟地道。
常老頭捋著白鬍子緩緩地說道。《封臣法》其實就是一個將封建割據合法化的法律,自然違背大明憲法精神,大明憲法是要維持一個大一統的集權國家,不是保護封建割據的。
他目光炯炯地看著自己的幾個重臣,「卿等可明白朕的意思?」幾人都點點頭,皇帝的意思很清楚,君君臣臣嘛!倒是頗符合聖人的道理,實在難得。朱皇帝點點頭,「那麼,誰可以去擔當駐藏大臣,代表朕去西藏整治那裡的僧俗領主呢?」
左宗棠等人頷首表示了解。
「常卿,朕讓立憲議會制定的《封臣法》什麼時候可以交到朕這裏?」朱濟世忽然又將話頭轉向了《封臣法》的制定。現在大明立憲議會當然是沒有立法權的,但是卻有討論建議之權。大明的各項法律,都要有立憲議會反覆討論磋商,再結合內閣和皇帝本人的意見,拿出一部具體的法律提交給皇帝,並且建議批准。
常大淳聽了朱皇帝的提問,只是欠了欠身,並沒有從綉墩上起身——他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功勞,但卻是大明朝廷中的「老前輩」,是大明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後代,今年已經快七十歲了,爵位提到了開平郡王,還是朱皇帝的貴妃常淑珍的爺爺,自然被朱皇帝當成個吉祥物供著。
朱濟世道:「現在藏地之民甘心為奴,藏人之首領凶獷悍,這都是因為教化之廢墜。若不先行教化,而貿然行漢法,想要以漢法制其君,惠其民。結果只能事與願違,藏地之民必為藏人首領所蠱惑,視我漢家為寇虜,此等事體豈不是吃力不討好?朕又何苦強使藏人受惠?」
至於如何治理西藏,左宗棠和羅澤南等人在私下也商議了數次,得出的辦法也就是兩個。一是在西藏強制推行漢法,派遣流官,解放農奴;二是維持西藏原有制度不變,效仿滿清,以宗教領袖為西藏封君,同時派出駐藏大臣監視西藏僧俗貴族。
朱皇帝接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朕的教化,就從這些封臣的子嗣開始,讓他們都到南京為質子,該上學上學,該當兵當兵,等到他們的老子死了再回去當領主。
常大淳已經有點明白朱皇帝的意思了,總之就是……好人難做,惡人好當!藏民淪為農奴皇帝不管,西藏的領主卻要給朱皇帝為奴為仆,否則就要抄家滅門,很有一點當惡霸的意思啊!
「可是《封臣法》一出,這等地方何日才能實行大明律法?」老頭兒連連搖頭。
「西藏雖是我大明帝國的一部分,但是風土人情卻和漢地迥異,若強在藏地推行漢法,只怕會激起變亂。」朱皇帝並沒有立即和幾位重臣討論駐藏大臣人選,而是說起了藏地的風俗。「藏地與我漢地迥異之處有二,一是宗教干涉政務,活佛權勢極大,儼然就是藏地君王;二是農奴制度,所謂農奴制其實不是藏地獨有,歐洲和日本也是有類似制度的,同我們漢地過去的佃租制相比,農奴不過是少些自由,日子其實是差不多的。」
西藏雖然不是朝廷直轄,但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們這些大明重臣的視線,對於西藏的各種制度,他們幾位自然是了如指掌。
幾個大臣互相看看,暗道:這個朱皇帝什麼都好,就是太認真,不大好糊弄。而且又是滿腦子的西方……資產階級封建法治思想,這回要輪到那些蠻荒之地的土司償償朱皇帝的厲害了。
當下,朱濟世就讓翁同龢和御書房大臣潘祖蔭將左右丞相和新任的立憲議會議長常大淳等人都喚到了紫禁城謹身殿。
「皇上,《封臣法》已經在議會論了好幾回,不過大傢伙總覺得此法有些……有些不利於長遠。而且還和《欽定大明憲法》不符。」
朱濟世看了看左宗棠,這位左大丞相笑了笑,道:「《封臣法》是用於大明憲法生效的區域之外的,現在僧格林沁割據西藏,七和卓作亂葉兒羌,還有一群不遵王化的西南土司,這等人和他們說憲法有何用處?」
而後者,用清朝的辦法治理西藏同樣不妥。因為沿襲清制的話,大明天子實際上不是西藏之君,而是藏王或是達賴喇嘛的君王。所謂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些藏王和達賴的附庸並不是大明皇帝的封臣,自然沒有效忠大明的義務。長此以往,達賴喇嘛就成為西藏事實上的君主,而且政教合一,權威無限,一旦達賴喇嘛有了二心,西藏就要紛亂不已了。
朱皇帝哼哼道:「朕和以往的中原之君不同,朕封的不是土司,而是封臣封爵!封的是有領地的伯爵、子爵、男爵。這些人既然是朕的封臣,就要有為臣的樣子。在朕這裏,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朕保護他們的領地,讓他們奴役領民,他們就必須要負擔兵役,還要讓子嗣到南京為質,每年還須向朕繳納貢賦,這些都必須在《封臣法》中註明,他們願意接受的就是朕的封臣,不接受……就兵戎相見吧!」
常大淳一愣,「皇上的意思是要在蠻夷之地廣設學校,教化其民?可是……」他搖搖頭,還是覺得此事有點奇形怪狀。
駐藏大臣的人選是國家大事,當然不能由朱皇帝和翁同龢兩個商量決定了。大明現在實行的是皇上領導下的內閣制,地方大員的任命自是要皇帝和丞相共議。
而這部《封臣法》則是朱皇帝在不久之前下達給立憲議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