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之夢》第十一部 厭武崇文亡天下,圖強求富人心亂

第1509章 內需才是根本

第十一部 厭武崇文亡天下,圖強求富人心亂

第1509章 內需才是根本

「兒臣見過國衛了,國衛現在頗有佛性,據達賴喇嘛的奏章上稱,國衛弟很有可能是玄奘大師轉世……」
十一世達賴喇嘛打小就在應天長大,也沒有什麼大事要他操心,純粹就是個享福人,平身最大愛好就是聽戲。應天大昭寺裏面還養著徽班建著戲台,平時最愛看的就是《西遊記》題材的戲碼,據說還喜歡親自上台票戲演唐僧。
20億中華人如果想要過得和後世3億美國人一樣浪費,半個地球的資源的確不夠,不過這也不是朱濟世眼下需要操心的事情。
朱國衛不會當王是肯定的,要不然也不會把大理王的位子丟了。
難道是花花綠綠的紙?
有半個地球的土地、資源,自然就有半個地球需要建設。真不知道要砸多少億噸的鋼鐵、水泥下去,才能把半個地球建設起來。現在考慮生產過剩,的確有些為時過早。
「唐僧?」朱濟世撲哧一笑,搖搖頭,「達賴喇嘛是《西遊記》的戲碼看多了吧?」
「那就像曾克·奧巴哈皇帝學習,讓華人農場主進去,把爪哇島上的土地按照10000畝為單位低價出租大明的農業公司經營,附帶條件是雇傭土著進行農業生產,一家農場分配300戶土著……」
「不容易也要去做,真神教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難道做不到嗎?」朱濟世停了一下,喝了口水,繼續說道,「我大中華不僅有儒有佛,還有刺刀還有槍炮,還要在爪哇島上駐兵30萬……無論如何都能將3500萬土著管理得服服帖帖!昔日荷蘭人在整個荷屬東印度都未必有3萬駐軍吧?」
朱國雄皺著眉,「不過國衛弟似乎也有點相信……據說他對那爛陀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和兒臣見面的時候還提出想在大明各地募捐些錢去重修那爛陀寺。」
「父皇的意思是英國將來可以通過內部需求支撐起產業?英國革命委員會能用社會主義解決生產過剩的難題?」朱國雄微微皺眉,生產過剩的理論早在19世紀上半葉就出現了,現在更是成了馬克思、恩格斯這些社會主義理論家們研究的一個重點。
「父皇,這是不是說,我們大中華帝國的工業也只能立足於內部市場?」朱國雄的經濟學水平明顯高於軍事外交,稍一思考就發現了問題。
「已經說過了,不過國衛好像不是很感興趣,他說自己不會當王,恐怕會令父皇失望。」
朱國衛是被芭伊女王帶回應天的,因為在印度打了敗仗,自然有點灰溜溜,不僅丟掉了國王寶座,連原先的侯爵都沒有了,現在正在家裡思過。而且還有些看破紅塵的意思,整天往應天大昭寺里跑和長駐應天的第十一世達賴喇嘛凱珠嘉措混成了忘年交。據說還想在應天大昭寺出家當和尚,呃,是活佛……
「父皇說的是,看來將來我大中華帝國的工業品也只能靠內部市場消化。」朱國雄並沒有露出什麼憂慮煩惱的表情,「好在我大中華諸國需要建設的地方還有許多,數十年之內是不會有過剩之虞的。」
同時,他們也將生產過剩現象是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經濟基礎,不再適合經濟基礎現狀的體現。是低層次的生產關係不再適應更高水平的生產力的證據。
「嗯,」朱濟世低聲,「社會主義的辦法應當是能解決生產過剩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倒也誠實。不過爪哇王還是要他去當的……不會當也沒有關係,因為爪哇的大政需要由大明朝廷指導,他這個王只管傳播佛教、儒學就可以了。這他總幹得了吧?」
所以,理論上社會主義國家是不應該有大量的工業品可以用於出口,也不可能累積起大量的黃金外匯儲備,對於國際市場的需要也僅限於互通有無——畢竟一個國家很難擁有所有的工業原材料、生產所有的產品,總是需要通過國際貿易得到一些東西的,但是主要作為財富象徵品的金銀和外國紙幣,肯定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大量收集儲存的……至少這個時空的恩格斯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他提出的新型外貿關心是不以獲取貿易順差為目的的。
「不過恩格斯在社會主義英國實行的辦法,咱們還是要留心觀察,必要的話還需借鑒一二。」朱濟世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茶盞抿了一口,「朕要看看,他能用什麼辦法,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讓3000萬甚至是4000萬英國人過上均富的生活。」
「父皇是覺得半個地球對於7億5000萬或者是將來的15億、20億華夏子民還是不夠大?」
朱國雄皺起眉,「父皇,只怕也不容易……現在菲律賓、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各處的土著正被一船一船的運往爪哇島,加上爪哇島上原有的土著,可能會聚集起3500多萬人口。其中大部分是信奉真神的,小部分是信基督的,相信佛教的幾乎沒有。至於儒學就更難在爪哇島推廣了,因為這個島上連認得中文的人都不多,何況儒家經典?」
而這個時代的社會主義理論還沒有發展到後世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只是單純的主張或提倡整個社會作為整體,由社會擁有和控制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簡而言之,就是由社會(政府)控制生產資料和產品分配,從而讓生產和分配更加合理,讓勞動者可以擁有更多的產品同時付出較少的勞動。這樣一來,生產過剩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目前大中華帝國的工業總量雖然穩居世界第一,但是被7億5000萬人口一平均,人均數字就不是那麼多了——當然,在擁有了半個地球之後,各種各樣的資源人均一下也不是那麼少了。所以未來的大中華帝國實際上也不需要通過外貿獲得多少外部的資源,出口工業品的意義除了積累沒有什麼大用的金銀和外國紙幣,也就是讓國內的資本家發財了。
朱國雄想了一陣,對朱濟世搖搖頭,「父皇,南洋土著生性疏懶,管治倒是不難,但是要他們做事情也不易。」
「皇兒,你國衛弟從印度回來了,你可曾見過他?」朱濟世放下茶盞問道。
朱濟世雖然不是學經濟出身,但是也知道後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沒有經濟過剩問題存在的。
「呃……」朱濟世想了一想,「你和他說過讓他當爪哇王的事情了?」
3000人口的市場說大不大,說小其實也不小了。雖然不能和擁有7億5000萬人口的大中華帝國市場相比,但是相應的,在英國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口也遠遠比不上將來完全實現工業化后的大中華。如果幾百萬英國工人的產出不能在3000萬人口的英國市場中消化。那麼將來1億或是2億勞工支撐起來的生產,又如何在大中華市場中消化?
朱濟世輕輕轉動著茶盞,點頭道:「目前社會主義的理論只講過剩而很少觸及不足……工業生產是會過剩的,但是資源、土地從長遠來說還是不夠的。」
按照他們的理論,資本家為降低生產成本,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利潤,他們在使用相對剩餘價值榨取手段時,為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自身的個別必要勞動時間,不可避免的導致了生產力的進步,從而導致社會上的商品在數量上和種類上都得到增加,而由於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必然導致商品銷售市場的相對縮小,即導致了生產過剩的出現。
「除了立足於內部,我大中華的工業還有別的出路嗎?」朱濟世淡淡地道,「現在是7億5000萬人,將來早晚是15億甚至20億人……如果按照英國的城市化率,至少有10億以上的城市人口,工商之繁盛將是現在難以想象的。如果不能依靠內部市場,全世界哪裡還有市場可以消化?而且我們把商品賣給外國之後,打算換取些什麼呢?我大中華帝國都已經佔了半個地球,什麼資源沒有?而且還擁有北美的天選之國,農產品也不可能短缺。我們還需要有什麼呢?」
「的確如此。」朱濟世微笑著點頭。
朱濟世說著自己心中的打算。爪哇島一共有十二萬六千平方公里土地,而且相當平坦和肥沃,開墾出一億畝以上的耕地或種植園是毫無問題的。如果建立起10000畝為單位的大型農場,差不多可以有一萬多家。如果每家大型農場分配300戶土著,至少400萬戶土著的生活就有了著落,也有人可以對他們進行管束,教會他們如何耕種土地。按照每戶土著有5口人計算,400萬戶就是2000萬人,佔到了爪哇島上土著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而剩下的1500萬土著自然也有活兒安排給他們——主要是從事建築業,造橋修路興建佛寺城市。
總之就是要通過嚴格管束的勞動,讓他們逐步建立起紀律和勞動的習慣。同時用宗教和儒學對新一代土著洗腦,再用儒學和佛學考試挑選出土著精英,逐步讓他們接管爪哇島的管理。這樣數十年後,爪哇或許就能變成一個經濟發達的富庶國家了……這也是朱濟世對於所有大明藩屬國的期望——用較少的資源和土地支撐起較為發達富裕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