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寶典:一本書與百年武林史》第一章 百年前的竊書案

二、無奈的笨賊

第一章 百年前的竊書案

二、無奈的笨賊

「竊書」在金庸大神筆下的江湖中司空見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幾乎每本書里都會湧現一兩個竊書賊,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書中甚至還出現了竊書賊扎堆,同行業激烈競爭的現象。
竊書最常見也最省事的方法是順手牽羊將書拿走,但是華山派為何要特點選出兩個人來,用默記這一種費心費時的方法來竊書?還不是因為少林勢力龐大,華山派惹不起,所以選擇這種不露形跡的方式竊書,不至於公開得罪少林。
不過也有例外,倘若有關注武林史的有心人,應該還記得發生在南宋中期的《九陰真經》失竊案、發生在南宋末年的《九陽真經》失竊案,都是由兩人組成團伙作案的。
反面教材則是《九陽真經》失竊案。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原因在於作案團伙的兩個成員各懷鬼胎,互不信任。這兩人一個是湖南九頭鳥,自稱瀟湘子,另一個是波斯商人,取了個漢人名字叫尹克西。本案的受害方是大名鼎鼎的嵩山少林藏經閣,直接負責人是一對師徒,師父法名覺遠,徒弟帶髮修行,名叫張君寶,若干年後,他改名為張三丰。
我們可以管中窺豹,推想出整個竊書計劃是如何出籠的:
這是什麼道理?
此外,黃藥師夫婦都長著天使外表惡魔肚腸,又都極有表演天賦,因此有很強欺騙性,使受害者被賣了還替你數錢。《九陰真經》在受害人周伯通的眼皮底下被偷走,但他卻渾然不覺,直到數年之後得到師侄丘處機冒死打探來的情報,這才恍然大悟。事後周伯通總結教訓,提醒後人除了不要隨意教別人點穴在別人身上摸來摸去,更不要隨隨便便與別人打彈子玩,千萬不能隨隨便便借書給朋友的老婆。
方證和尚說岳、蔡師兄弟二人「親逾同胞骨肉」,事實上這對「同胞骨肉」各懷肚皮、彼此猜忌,都怕對方獨吞了寶典,自己分不到一杯羹。因此,索性抱成團齊死齊活,「一人讀一半」,如果我得不到,你也別想獨美……這種操蛋心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
對於意圖合夥盜竊《葵花寶典》的岳、蔡二人而言,以上案例都有借鑒作用,而且正好一個是正面教材,另一個是反面教材。
「氣宗」與「劍宗」確實是始於岳、蔡二人,但華山派內部的勾心鬥角卻早已有之,只是到了岳、蔡二人的時代,這內鬥披上了「氣劍之爭」的外衣變得公開化表面化,愈演愈烈,最終釀成慘烈內戰。後人記住了最激烈殘酷的那一段,卻忽視了早已潛伏于地底的那段暗流。
本案例的作案手法毫無新意,主要分三步:一、混入少林,二、順手牢羊,三、遠走高飛。由於覺遠和尚是個頂極老宅男,秉承少林寺宅男一族迂腐天真的傳統,所以兩人很輕易地完成了前兩步,只是在遠走高飛時,兩人遭遇覺遠師徒的追趕。不過瀟、尹兩人都是閱人無數的老江湖,對付覺遠、張君寶一老一少兩枚宅男根本不在話下,他們將經書藏到一個猿猴的肚子里,輕易躲過了搜查……此二人如果生在明、清,必能中舉;如果生在當下,可以做毒梟。
對於任何人而言,情緒起伏會影響其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靈敏程度,試想當時岳、蔡二人高度緊張,每有風吹草動背上都是一陣冷汗,神經緊崩到差點崩潰。以這樣的精神狀態作任何事都會事倍功半,更別說是在凝神默記大段詰牙聱口的技術性文章了。往常一個時辰能記住的內容,現在也許兩個時辰都記不全,所以「節省時間」這個說法純粹是扯淡。
岳、蔡二人顯然在模仿當年的黃藥師夫婦,連作案手法也是一樣的,不竊紙頁只竊內容,用當今的一個名詞,這叫「高智商犯罪」。然而岳、蔡二人又學得不徹底,畫虎不成反類犬。
當時的華山派就像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宅院,表面一團和氣,實際已分成大房、二房兩股勢力,彼此明爭暗鬥卻又不撕破臉。兩房實力不相上下,誰也不能壓誰一頭,膠著中雙方都想方設法要擴充實力。
非也,非也。
於是就發生了那起拙劣無比的竊書案,掀起江湖百年血雨腥風。
正面教材即是《九陰真經》失竊案。這也許是金庸作品中最成功最經典的一起竊書案,一直以來都被人津津樂道。作案者是一對高智商夫婦,丈夫叫黃藥師妻子叫馮蘅,此案的受害者是一個患有多動症的老年人,名叫周伯通。
人比人氣死人,看完黃藥師夫婦,再來看岳、蔡二人的配合,簡直讓人吐血。他們的特點就是沒有配合,一百年後有歷史愛好者方證和尚向華山派的棄徒令狐沖記述這一段歷史,他如此描述岳、蔡當時的行為:「……其實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遍閱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個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笑傲江湖》第三十章)
這個理由就是內訌。岳肅、蔡子峰被後世認為是華山派「氣宗」與「劍宗」的鼻祖,是此後華山派百年內鬥的根源。在《笑傲江湖》第三十章里,史學達人方證老和尚說:「華山派岳肅、蔡子峰二人……所見寶典經文不同,在武學上重氣、重劍的偏歧,卻已分別跟門人弟子詳細講論過,華山派後來分為氣劍兩宗,同門相殘,便種因於此。」
如果回答「人多」,那就太低級了。盜竊又不是搶劫,人多勢眾不僅無用,反而可能因為目標過大而誤事,所以正確答案是「有分工、有配合」。當年黃藥師夫婦的分工就十分明確,黃藥師負責與周伯通扯淡、打彈子,吸引其注意力,給馮蘅創造心無旁騖的作案環境,進行速記。如此默契的配合,是周伯通一敗塗地的重要原因。
不過話又說回來,岳、蔡二人後來各自開宗立派,被尊為宗師鼻祖,應該不是那種不分輕重緩急,因為私怨壞大事的人。二人之間的猜忌看來不是私怨,而是各為其主不得不然,他倆在莆田少林寺里勾心鬥角,卻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一刻靈魂附體的是個一分為二的華山派。
恰在此時,《葵花寶典》重現江湖。其中一房或者是兩房同時心動了,大房開始訓練得意弟子岳肅(或者蔡子峰)練習福建話,這些異常舉動被時刻窺視著的二房覺察。就如當年巴基斯坦不能容忍印度獨有核武器一樣,二房也很沒有安全感,於是要求大房資源共享,否則就撕破臉皮開打,大不了同歸於盡。
此案的作案手法極為高明,非常人所為,主要原理是運用妻子馮蘅大腦驚人的快閃記憶體功能快速複製文本,然後粘貼到別處。這個作案方法在如今這個擁有電腦這一個邪惡的發明的時代已經大行其道,成為許多大學教授、知名學者、知名作家、網路寫手欺世盜名安身立命牟取利益的必要手段,但是在科技落後的南宋,這一手法是不可思議的。
這一案例教訓後人,寧願單幹,也不要搭夥不可靠的隊友。
結果岳、蔡二個人卻像低劣賭徒一樣,進行孤注一擲地冒險。
這個理由實際根本站不住腳。但凡在受過初等教育、受過語文課荼毒的國人,在「背誦」這個技術性問題上都有發言權,試問,你在教室里自己座位上默記記得快,還是被拉到老師辦公室里記得快?
《易筋經》、《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神照經》等等等,這些武功秘笈無一例外都遭過賊惦記。惦記它們從大俠梟雄一方霸主到雞鳴狗盜丫環奴僕,形形色色都有,其中有巧賊也有笨蛋,手段有明搶的也有暗偷的,結果有成功的也有失手的。一代又一代的竊書賊前仆後繼地奔赴第一線,留下不少經典案例,極大豐富了多姿多彩的江湖歷史。
但是事實真是如此么?
其實分工配合一點都不難,只要在路邊隨手抓兩個小毛賊不恥下問一下,他們就能教會華山派的大俠們一個傳統而實用的技巧:一人翻牆入室,另一人在外望風,就可以使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變得從容不迫。況且,他們只偷書的內容,並沒有露出破綻,一次不行,可以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何必非得畢其功於一役?
有理由相信,岳、蔡二人是華山派千挑萬選出來的人才,日後這兩人更是被尊奉為「氣宗」與「劍宗」之祖,兩人的才智必定有過人之處。而且,不像黃藥師路遇周伯通是個偶然事件,黃藥師夫婦作案那是臨時起意,岳、蔡二人應該早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前就開始策劃這一行動,按說每一個細節都該經過反覆推敲,以求萬無一失。
試問,團伙作案的優勢是什麼?
「一人讀一半」卻完全違背了這一方針,兩人湊在一起背書實則就是冒險,賭的就是那段時間沒人撞進來,否則就是人臟俱獲,華山、少林徹底交惡。
為什麼沒有分工?方證和尚的理解是作案時間很不充裕,兩人生怕默記了一半有人闖進來撞見,來不及閱完全書,所以「一人讀一半」,節省一半時間。
根據某些陰謀家的理論,兩個人知道的事就不是秘密。所以一般來講,像偷武功秘笈這種高風險且十分注意隱密性(偷到了也不能張揚)的工作都是單獨行動,少有團伙作案。
可見他們根本沒有分工,正式上場時這兩人就像撞在一起的沒頭蒼蠅,頭貼頭臉對臉,湊在一塊一齊動手。
而如果進一步推敲此事,更覺得岳、蔡似乎蠢不可及。
聰明人作傻事,必有其不得不作的理由。
但是兩人最終一無所獲,原因在於內訌,都想吃獨食,結果雙雙斃命于昆崙山上,白白便宜了一個沒車沒房父母雙亡,身患絕症沒有醫保,然後又被女人欺騙感情,墜崖輕生的名叫張無忌的倒霉孩子。
在多方斡旋之下,經過一番博弈,大房妥協,與二房共同開發《葵花寶典》。兩房各派一人組成「華山派竊書二人組」,既為夥伴,又互為中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