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軍》第二卷 血火北京 第四章 山東

第一節 自治委員會

第二卷 血火北京 第四章 山東

第一節 自治委員會

蒙山軍的留守部隊仍在,但龍謙走了,陳超覺得蒙山軍就走了。
陳超當然明了侄女的心思,「淑兒,你知道嗎?他們做的這一套,幾乎全是朝廷所不容的。儘管他們歸順了朝廷,但還是自行其是。而且,朝廷也不會將他們真當自己人看。」
在陳超等人看來,蒙山軍一走便杳無音訊了。
自治委員會並未因蒙山軍主力離開而削弱,相反它加強了力量。主要標誌是蒙山軍後勤總管宋晉國的加盟。應陳超與蕭觀魚的邀請,宋晉國出任了自治委員會的副主任,成了陳超的第一助手。
還是陳淑一句話擊垮了老宋。一直靜靜地站在門邊聽老宋高談闊論的陳淑問,「宋大哥,這些東西,是司令教你的吧?」
魯西南山區還有一種極為不好的風氣。那就是地主肆意凌辱佃戶的妻女。兩種情況,一種是仗勢欺人,公開施暴。另一種是用妻女的身體抵頂債務。陳超對此也是深惡痛絕的。但情況普遍存在,地位極低的佃戶們基本上是敢怒不敢言。蒙山軍進駐后,由於他們對地主的打擊,特別是對頭號地主鄭經的打擊,這種風氣有所收斂,但隨著蒙山軍主力的出走,今年又有所抬頭了。趙家樓便發生了血案,一個佃戶回家,發現地主凌辱他十五歲的女兒,氣憤不過,用鐮刀砍死了地主。蒙山軍駐軍及時控制了局勢,因傷未能跟主力北上的盛光連長驅散了地主家前來尋仇的家屬,將那名佃戶保護了起來。案子還是由自治委員會處理的。周毅、宋晉國、封國柱都堅定地站在盛光一邊,認為佃戶殺人之舉有情可原,決定對佃戶實施罰役的處罰。但地主家裡不幹,將案子捅到了費縣。費縣的趙縣令還派人來了一次,調查了案情回去了,現在還沒有結果。這件事震動很大,蕭觀魚、申無病還找陳超專門談此事,認為如果不承辦兇手,他們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而窮苦百姓們則揚眉吐氣。申訴的倒沒有。即使是吃過虧的,也不願意揭開傷疤再疼一次,而且,還有家人的名聲問題。
「可是,如果蒙山軍完了,這一切都完了。而且,官府一定會報復的,比如趙家樓的事……」陳超憂慮地說。
陳超深為贊同,說今年下來,我看就沒人餓肚子了。老宋說,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土地就那麼多,只會減少,不會增加。而人口卻因為社會的穩定及糧食的豐收而不斷增加,解決糧食問題可不是引進幾種高產作物就可以辦到的。
陳超是真心真意的。而在酒後有些醉意的宋晉國講了一大堆道理出來,他說,不搞好農村,中國是沒有希望的。而搞好農村,首要的就是解決吃飯問題。肚子吃不飽,什麼也談不上了。
這些曾被龍謙在軍中大力推行的事物引起了百姓們的議論,但總體上反映很好,認為村裡乾淨多了,人也精神多了。村人們理解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儘管有些不習慣。
由於水利設施的上馬、土地的重新分配(主要是鄭家莊)以及地租的下降,村民們作務莊稼的積極性高了許多。很少見地,今年在「根據地」內種植小麥的人家多了許多,結果也確實不錯。夏天,也就是在蒙山軍主力北征京畿后,小麥獲得了豐收。而秋糧(以玉米為主)的長勢更是喜人,自治委員會下的糧食組測算,今年根據地人均糧食會突破400斤!這是從未有過的好年景了!而土豆、番薯等耐旱抗鹼高產作物的推廣種植,基本上可以斷定,大家今年是不用擔心挨餓了。
陳淑撲哧笑了,一把抓過小冊子,「我就說嘛,除了他,你們怕是沒這份見識。」
是,確實是陳超所希望的。龍謙指明,由宋晉國實施的各項措施,在陳超看來都是功德無量的善事。識字,建醫院,提倡衛生,禁止鴉片,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哪件事不是利國利民的?
雖然累,但陳超感到快樂並且充實。他認為,自治委員會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是為了鄉親們的利益。這可不是僅說在嘴上。以陳超的見識,自治委員會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如果堅持下去,家鄉的面貌真的會大變化的。陳超驚嘆于宋晉國的睿智,認為他真的有本事,每個主意拿出來都非常好。有一次陳超請宋晉國來家喝酒,聊及自治委員會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很是稱讚了老宋一番。
自治委員會在改變一些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慣上也有很大成績。比如禁止種植鴉片,禁止吸毒,禁止地主凌辱佃戶的妻女等。因為有蒙山軍的槍杆子立在後面,一些在陳超看來非常難以禁絕的事情得到了很大的進展。鴉片在根據地範圍內徹底禁絕了,這件事實際上在蒙山軍主力未走之前就取得了效果。龍謙下令槍斃了一批鴉片販子,震懾了從事鴉片交易的人們。種植鴉片的農戶被處於重罰,戶主不僅被罰錢,而且被罰作勞役,從事挖渠清掃街道等一類的公益工作。吸食鴉片成癮的傢伙們則被集中關押戒毒。蒙山軍主力走後,鴉片種植又有所抬頭,封國柱帶兵親自搗毀了鴉片苗,遏止了反覆。在抓獲並公開槍決了三個外地進入根據地的鴉片販子后,外地敢來兜售鴉片膏的基本上沒有了,畢竟腦袋比起銀子更為要緊。
為此,自治委員會針對性地頒布了條例,嚴禁各種形式的對婦女的欺凌,如果有違反,蒙山軍絕不會坐視不管。但這件事並未平息,引發的後果就是佃戶們對地主的仇視。因為有蒙山軍鎮著,矛盾並未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陳超覺著,一旦這支明顯向著窮人的軍隊離開,矛盾會大規模地爆發。
琢磨了這段話后,陳超徹底佩服老宋了。
在陳超看來,自治委員會逐漸取代了村子里的宗法勢力。在根據地的核心區域,村民們更願意找自治委員會來解決他們的麻煩。而原先則只能依靠宗族。
這句話讓陳超大為驚異。老宋進一步解釋道,「你不信?等日子好了,生的娃娃就多了。咱們調查的結果顯示,根據地每對夫婦生育五個半娃兒,夭折的孩子差不多有一半。等醫療條件好了,特別是難產問題解決后,每個家庭的人口會增加兩到三個人。糧食產量能翻一番嗎?難!」
起初陳超很擔心官軍會找鄭家莊的麻煩。周毅封國柱等人能不能守住這塊地盤,陳超心裏一點底都沒有。局勢一直平靜,沒有任何關於官府的消息,附近除了留守的蒙山軍官兵,見不到任何一個官兵的影子,陳超懸著的心也就慢慢放下了。
趙家樓事件的後果就是原先基本主宰農村事務的族長權力受到了挑戰,農戶們更相信蒙山軍以及他們所支持的自治委員會了。而士紳們的地位進一步降低了。
陳超仔細研讀了宋晉國留給他的小冊子。那是一封手寫的文稿,用炭水筆寫就,許多字是錯字,缺筆嚴重。不過大致的意思完全可以猜出來,尤其是將其放在整個句子中。陳超驚嘆龍謙對於農村問題的思考,有些想法,他聞所未聞。而且,從未聽龍謙講過。這本小冊子里的東西很雜,看得出來寫作的時候很倉促。大概真是因為部隊要開拔了,搶時間寫成的。小冊子涉及了糧食畝產的提高,文化的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的培養,農村社會關係的調整,農村經濟的培育和振興……致富農村,必須走農業、手工業、商業相結合的路子,只靠種地是萬萬不行的……
這段話說下來,陳超只有仰望的份了。
難怪龍謙將全軍的吃喝拉撒睡一大攤子事情交給這個勤勉的山西人,這傢伙確實有些道道。辦事很有條理不說,主要是他總有些好主意。比如對根據地土地的調查,人口結構的分析這些在當地鄉紳們看來很是新鮮不解的方法,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自治委員會在宋晉國的建議下成立了許多「專業」委員會,比如戶籍委員會,準確掌握根據地的人口戶籍情況;調解委員會,是解決村民間發生的矛盾的;錢莊,專門從事小額借貸,利息很低,根據地村民可以憑藉本村出具的文書,從錢莊獲取不超過五兩銀子的貸款;識字組,每村一個,負責免費教授兒童識字,凡是不讓孩子們進識字組的莊戶都會受到經濟上的處罰——秋天要向自治委員會交五斗玉米。農民夜校,是專為成年人設立的識字掃盲組織,自願參加,不做強迫;救助組,主要是針對軍屬和烈屬的,凡是軍烈屬,在地租、勞力、銀兩借貸上都有種種的優惠。老宋強調,絕不能讓一戶軍烈屬受凍受餓受人欺負,這是司令特彆強調的,涉及軍心的穩定,不能絲毫的含糊。
今年的年景不錯,這是可以肯定的了。春季很少見地下了兩場透雨,水渠的修成和引水成功,「根據地」範圍內水澆地的面積增加了兩成。受益的主要是鄭家莊、陳家崖及白魏三個村子,這也是「根據地」的核心區域。水渠的發揮作用,讓周圍的村子眼紅,於是提出繼續挖渠引水,但限於資金和地勢,繼續擴大水渠的灌溉範圍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
宋晉國立即垂下了腦袋。半晌從懷裡摸出一個磨的毛了邊的小冊子,遞給了陳超,「還是大妹子厲害。一眼就將我看穿了。這些東西,確實是司令教我的,怕我記不住,都寫在了這上面。那時他已經準備走了,熬了兩三夜,熬出這麼個東西。我覺著司令早就裝在腦子裡了,不過是覺著他來不及搞,留給我幫助陳先生……」
宋晉國對陳超講,這本書是司令留下的,現在給你吧。司令一直希望親自領導對農村的改革,對,就是改革。可惜他帶兵走了。我現在做的,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本意,就怕他回來批評我胡搞。
「那有什麼?他說了,只要有蒙山軍在,朝廷也只好忍著。而且,自治委員會做的,難道不是叔父您一直希望出現的嗎?」
大批的蒙山軍官兵被派到自治委員會工作。他們一般是臨時性的,比如識字組。也有長期性的,比如社會調查組,從事土地、人口、經濟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大力推廣高產的土豆番薯就是社會調查組的成績,他們從外地高價買來種子,低價賣給農戶,調動農戶們的積極性。最後還有醫療,針對農村看病難的問題,宋晉國高薪從費縣、鄒縣等地聘來了大夫,在鄭家莊建立了第一個農民醫院,就設在鄭家大宅中,院長便是因年紀大沒有跟蒙山軍主力遠征的鄭浩然鄭大夫。醫院的建立,得到了蒙山軍留守部隊醫護所的大力支持,實際上醫護所已經併入了這所被命名為農民醫院的診所當中了。它和傳統的診所不同的是,它不僅看病抓藥,而且還可以「住院」治療,就是將病人留在醫院治療,效果要好的多。
自治委員會將蒙山軍的一些做法搬了過來,比如講究衛生,村村都建立公共浴室和公共廁所,禁止隨地大小便,規範糞堆——以前家家都將糞堆堆在自己的家門口,臟且亂,每到下雨,街道上污水橫流。現在就乾淨多了。還有提倡洗澡,消滅虱子……
陳淑是自治委員會的成員,還是陳家崖識字組的組長,組織全村兒童的識字,陳超並未阻止侄女的拋頭露面,她與龍謙的關係,根據地早已傳遍了。宋晉國對於陳淑很是尊敬,陳淑搶奪他的小冊子,老宋只是憨憨一笑,「喂,小心些,別撕壞了。」
現在,每個村都成立了自治委員會的分會,隸屬於總會領導,分會的成員須得到總會的批准,定期參加總會召集的各類培訓。因此,陳超這個自治委員會的一把手,成為了根據地權勢最大的人。
減少農村人口,實現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這怎麼實現?離開土地進入城市,且不說官府允不允許,去了做什麼?當乞丐嗎?陳超深為不解。與陳淑談及此事——那本小冊子陳淑幾乎天天讀,幾乎背會了,陳淑說,你不知道辦法,他一定知道,就沒有他不懂的東西。
「蒙山軍不會完。他一定會回來的。」陳淑堅定地說。
「除掉解決吃飯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解決農村的愚昧了,辦法是讓大家識字,特別是讓孩子們識字。這就是我們大力開辦識字班的緣故。等下一代長大了,一些變革措施就能真正推行開了,比如消除迷信,講究衛生,提倡科學種田,以及興修水利,發展農村經濟等等。農村的面貌會大變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