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鬥》第四卷 家事國事天下事

第217章 資源危機

第四卷 家事國事天下事

第217章 資源危機

眾人說笑了幾句后,兵部尚書張叔夜又對組建克虜軍和忠勇軍及擴編沙漠旅、獵騎旅、炮兵旅做了專題彙報。現在各部編製已經制定完畢,所需資金下撥,人員正在招募、選拔。武器的配發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了一個難題,尤其火炮和彈藥供應不上,因為大宋缺少銅。
「陳大人,如今燕京和大定兩路已入我手,但是那邊地廣人稀,雖有千里沃野但無人耕種,而東南、江浙、川蜀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田價飛漲,可招募無田佃戶和流民遷往兩地以充邊防!」聽完了介紹,趙檉說道,他對具體的數字不知道,但心裡有數,起碼從自己各堂櫃坊發行的交子賬目上可以看出個大概,所以並不意外,怕朝廷錢花不完,便又給他們找了個道兒。
由於宋朝冶銅鑄錢的工藝比較先進,銅錢的價值必然比外國低廉得多。反之,很多外國的特產品,如各種香料、胡椒、珍貴木材、象牙、犀角等等,其價值也必然比中國低廉得多。故海外貿易成為贏利極大事業,「每十貫之數,可以易番貨百貫之物;百貫之數,可以易番貨千貫之物」。
「臣明白,即刻下令命江南各州縣招募!」陳遘被皇帝戳破心事臉一紅說道。
這都拜大宋有個算盤打得精的皇帝,去年僅軍費一項就花掉了近一半收入,不過皇帝還算厚道,將繳獲的財物三分之二撥入國庫,三分之一進入內藏庫,兩下相抵朝廷沒花多少錢。但是皇帝又布置了修路和興修水利的任務,這兩項也都是燒錢的活兒。陳遘算計了下,這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活兒,只要分解到幾年完成,財政還能支撐,不用再跟皇帝借錢了。
「陛下,我朝礦場有限,信州鉛山場、德興興利場、韶州岑水場、潭州永興場等礦場,均全面推行其濕法煉銅技術,全國可得膽銅百萬斤,皆以儘力,若想提高也很有限!」陳遘答道。
「臣等有罪,不能為陛下分憂!」眾臣見這事兒把皇帝愁得不行連忙請罪,他們也知道宋軍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依仗的便是火器,而銅是生產火器必不可少的材料,可巧婦也難做無米之炊啊!
「陛下,大理國賀歲使節尚未離開,臣願與其會商!」禮部侍郎馬擴聽皇帝一說,馬上請命道。
宋朝是當時全世界最高度發展的帝國,也是最大的海上貿易國之一。其出口商品除茶葉、絲織品、瓷器、漆器等外,銅錢和銅器也是很多外國所珍愛的重要出口物資。但必須指出,銅錢與茶葉、絲織品、瓷器、漆器等等出口物品不同,屬於非法的走私出口物品。宋朝嚴禁銅錢出口,規定「錢出中國界及一貫文,罪處死」,還「重立賞格,使人告捕」。
「朕知大理國銅礦較多,可否與他們相商購買呢?」趙檉忽然想起雲南地區是中國重要的銅產地,可那裡現在卻是大理國的地盤。
「嗯,銅關係到我大宋命脈,此事必須儘快解決,最好是可以租買其礦場,如其答應咱們也不讓他們吃虧,若是……哼哼!」趙檉略一沉吟說道。
一種商品價值的高低,取決於生產該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從日本到非洲的很多國家,由於經濟的發展,需要貨幣;而因冶銅鑄錢技術等項困難,又暫時不能大量生產銅錢。在這種條件下,中國銅錢就成為這些國家的「鎮國之寶」,成為國際上一種很昂貴的、極受歡迎的硬通貨。
因此,大量銅錢的出口就勢不可遏了。如在三百年間每年出口十萬貫計,則為三千萬貫,約摺合九萬噸;以每年出口二十萬貫計,則為六千萬貫,約摺合十八萬噸。可實際上銅錢出口究竟有多少,已無從統計,而現在自己停止鑄造銅幣,使其成為緊俏物資更無形的抬高了銅幣的價值。趙檉相信除海商外,官員和士人、甚至水軍都會捲入以銅錢進行走私貿易之中,恐怕那些嚴禁銅幣出口的刑令在如此暴利下不過是一堆廢紙。
「臣遵旨,立刻親自去辦!」馬擴被皇帝陰沉的口氣激的打了個冷戰,急忙答道,而其他人感到了皇帝身上透出的殺氣,知道此事如不能得其所願,恐怕皇帝就要出手搶了……
「陛下所說不錯,但江南富庶,招募恐怕無人願往,不若從人口密集之地州縣整體遷移北方!」陳遘心下又是一哆嗦,招募前往那是有代價的,不但提供路費、還得無償提供房屋、耕牛、農具,花銷很大,而整體移民卻不管貧富連鍋端,能省下不少。
「陛下,臣已經儘力了!」陳遘躬身施禮苦澀地說道。
「如今大宋各個礦場能否繼續提高產量?」趙檉想了想問道,他知道要想遏制這種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產量,藉以平抑銅價。
議定了處置秦檜的事情,戶部尚書陳遘彙報了去年的財政收入支出的情況,開海通商給大宋帶來的好處已經顯現,以此相關的稅收便有四百萬兩白銀入賬,合計五千萬貫的收入,與兩稅和鹽、酒、鐵等專賣的稅收相當,再加上雜七雜八的收入朝廷財政收入已與本朝最好的年景相差不大,國庫已有剩餘,今年形勢更好有望繼續增長,他這個戶部尚書也好當了許多。
「數百年來歷朝歷代鑄幣何止萬億,如何就無人兌換呢?」趙檉算了下二萬五千宋斤,合計到現代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十五噸,都不如後世一個小作坊的產量,但鑄造銅炮動輒數百斤,相較之下這點銅少的可憐了,可這產量在此時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條件下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了。可中國的鑄幣史足以千年了,年增月積的銅錢,達幾億貫,加上前朝的銅錢,都可在市場上通行無阻,只這些回收上來,也可以用上一陣子了。
「嗯,原來如此!」趙檉點點頭道,他是做買賣出身,而且黑道白道皆通,陳遘一提便明白了其中奧妙。
「強制移民雖花費較小,但是容易引起民亂,遷到北方也是人心不穩,常常逃離結果得不償失,不要捨不得那些錢。北方只要人口增加,土地得到開發,用不了幾年就會成為新的財賦之地,眼光要看得遠一些!」趙檉知道管錢的沒有幾個不小氣的,都把自己的錢袋子捂得緊緊的,笑著說道,「不願前往,是因為條件沒有滿足,去了人人能當上地主,我就不信沒人願意應募,要好好跟百姓解說會有人願往的!」
「嗯,可還能尋找更大的銅礦開採?」趙檉知道這種膽銅是種煉銅法,採用銅鐵置換的化學方式提取銅,聽著產量可達百萬,其中卻包含著大量的鐵,重新熔煉去除雜質后就沒有那麼多了。而這種方法已經是在這個年代最為先進的方式了,限於時代的局限性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在擴面上想辦法了。
「陳大人,招募移民的事情你可以向陛下多多請教,當年河東、河中戰亂不止,人口損失嚴重,陛下平定西北后,數年間便增加了數十萬的人口,開墾了百萬頃良田,如今豐饒可比江南!」許景衡扭頭對陳遘說道,他可是當年的親歷者,對皇帝的手段佩服不已。
「臣也有所耳聞陛下經略西北之偉績,還得請陛下不吝賜教!」陳遘這才想起皇帝也曾在地方上摸爬滾打十余年,沒有點手段能在西北振臂一呼應者如雲,數日間便能聚起十萬大軍嗎,因此這話說的倒是出自真心……
「陛下,臣已經儘力了,我大宋各場監,每年產銅二萬五千余斤,鑄器用去一部分后,余者皆送往軍器監,但缺口依然巨大,只能以回收的鑄幣重煉后供應軍器監,但現在銅幣兌換者寥寥,所以一時供應不上!」陳遘看皇帝眼神不善,急忙解釋道。
趙檉聽罷將目光轉向了戶部尚書陳遘想聽聽他的解釋,因為他知道大宋金銀產量很低,相反銅的產量卻達到很高水平,他為此下詔要優先保證軍器監用銅,逐步減少鑄造銅幣,以紙質的交子和銀替代以供軍需,怎麼到頭來還這麼緊張,以致影響到了軍隊的擴建,這要是大戰再起不都『蝦米』了。
「陛下有所不知,銅幣去向概括說來,一是官庫和私人的貯藏,二是將銅錢鎔鑄銅器,三是流出我朝。」陳遘再奏道,「蕃國小邦不能鑄錢,每得中國錢,必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往來蕃舶以高大深廣之船,一船可載數萬貫文而去,而我朝舶商也廣收銅錢,以致兌換者日稀。」
「哦?!這不怪你!」趙檉看自己把陳遘這個擅於調度的戶部尚書逼的都沒有辦法了,暗自嘆氣無奈地說道,他了解中國也是缺少銅的國家,即使在現代科技下幫助發現銅礦藏稀少,別說現在幾乎全部靠人力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