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軍》第七卷 白甲歸周

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為何戰

第七卷 白甲歸周

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為何戰

祁紅年皺眉問道:「周主是英明之主么?若是英主,去年為何還會縱兵殺掠?」
徐皓月來自後世,自然知道歷史走向,而且現在的大周也和歷史上一樣的強大,白甲軍之前一系列的勝利是改變不了大周強盛這個事實的,白甲軍歸周其實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且徐皓月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只是那時候的民心還不在大周,柴榮也還不明白懷柔民心的作用,但好在他知錯能改,真不愧是五代第一英主。
「虎頭曾今問過我,什麼時候天下才會太平,才不用打戰。」徐皓月緩緩的說道:「亂世百年,軍閥割據,天子無種,唯兵強馬壯者居之,各方豪強相互攻伐,受苦的只有百姓。周主柴榮若是英明之主,能統一天下,結束亂世,自然是天下百姓的幸事,我等以一己之私怨引兵抗拒,便會逆天下大勢,天下百姓也不會支持我等。昔年武王英布起兵反漢,便是出於私怨,起初雖然兵鋒所向能無往不利,但最後終究難免敗亡,他便是過於篤信武力,而看不清天下大勢。天下亂世已久,人心思定,若真有英主現世能統一天下,我等順大勢而動,便是最好的出路!」
諸將聞言面面相覷,看著淮河水道到了楚州之後,和大運河連同,便可沿水路直下揚州、泰州,進入長江了。跟著徐皓月又說道:「周主派了李重進攻打廬州,卻派了韓令坤、郭令圖分別攻打蘄州、舒州。他明明知道攻打蘄州、舒州必要先打我白甲軍所在的盛唐縣,部署的兵力和戰將卻不是最強的,難道他不怕又在我白甲軍面前吃敗仗么?」
白甲軍水軍戰船逆水而上,槳手們奮力的划著船槳,逆流爭楫而上。船艙內,徐皓月望著桌上的地圖沉默不語,一旁白甲軍諸將都在,徐皓月不出聲,他們也都是靜悄悄的,沒人說話。
劉逸軒搖搖頭說道:「英山乃山地,出產有限,而且缺鹽,只消周軍斷我鹽路,我軍久而必被所困。」
徐皓月嗯了一聲,沒有抬頭又問道:「那他們的作戰目的呢?」徐皓月和諸將討論軍事的時候,喜歡代入一些後世的術語,久而久之白甲軍諸將都已經明白其意。
聽完徐皓月的話,諸將都明白了,白甲軍最好的出路便是看清大勢,順勢而動,否則便會沒有出路。而最後徐皓月說的,也是讓諸將大為認同,人性終究是自私的,起兵搏殺一場,起初是為了報仇,但作惡的司超、王彥升部周兵差不多被他們殺光,可以說是大仇已報,後面的征戰各人心中的確都想謀一場富貴,什麼大仁大義的虛假之話都是用來誆騙士卒的,最為現實的便是大家最後都能博個大富大貴、封妻蔭子,說白了就是為利益而戰,但要博得個人的好出路,首先白甲軍便要能有好出路,否則到最後,失去仇恨動力的兵卒又沒了新的動力,是沒辦法戰勝任何敵人的。
此言一出,諸將紛紛叫好起來,唯獨劉逸軒眉頭緊皺,默然不語。徐皓月可是笑不出來,看到劉逸軒如此神情便問道:「逸軒,看你沉默不語,可是另有他想?」
諸將互相看了看,劉逸軒道:「自然是張永德、趙匡胤部周軍最強,水陸兩軍有五萬多人,而且大多都是殿前軍的精銳軍馬,還有新編練的水軍襄助,自然最強。」
祁紅年介面道:「如此,就算我等守住盛唐、英山,屏障蘄州、舒州,淮東之地盡散,朝廷一定會盡割淮南之地以求罷兵,那時候我們怎麼辦?」
徐皓月從壽州的陷落看到柴榮的心思開始轉變,沒有殺害城內任何一人,又借貸糧食給百姓,清淮軍既往不咎改為忠正軍,加入周軍的序列,這一切都預示著柴榮知道了民心向背能左右戰局這個道理,如果接下來他開始以懷柔政策征伐淮南,又東進直接威脅金陵,唐廷一旦服軟,民心又靠向大周,白甲軍再強,他徐皓月再詭計多端、兵法神妙也是無用,最後只會落得和英布一個下場,跟隨他的人也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徐皓月早早的將這個概念傳輸給諸將,讓他們明白今後是為何而戰。
徐皓月輕嘆一聲說道:「英主也是人,是人都會有錯,但英主與庸主最大的區別便是能否看到自己的錯誤。」跟著徐皓月看著諸將說道:「周主在壽州城破之後,沒有再殺掠,我等便看下去,周主會如何改變。若他還是殘暴不仁,縱兵為虐,那我們就算全部戰死也不能有一人降。但若周主懷柔,民心所向,我等亦不可逆大勢!」
徐皓月看了看諸將,緩緩的說道:「如果我等守住了淮西,但唐廷服軟割地求和,放棄我等,到那時候便是我等自謀出路之時。英山也不是那麼好打的,我等要謀出路,就要打得周軍沒有辦法,與我等定城下之盟!」
劉逸軒微微頷首,轉身從書架上取出一份更大的地圖來,攤在桌上說道:「這是天下各地的大地圖,如今天下群雄之中,以周國幅員最廣,土地、人口眾多,大周立國之後,北擊契丹、殘漢,南壓荊州南平臣服,西進收服党項稱臣,前年出兵西北擊破蜀國大軍,收復秦、階、成、鳳四州,兵鋒無人可擋。如今北地、西面皆無周國敵手,如今周主起兵十五萬攻掠淮南,國中悍將精銳盡出,南下取淮南乃是周主志在必得之事。」
徐皓月點點頭示意劉逸軒分析得在理,讓他繼續說下去,諸將也是凝神傾聽,慢慢的都皺起眉頭來,只聽劉逸軒續道:「反觀我白甲軍,起兵成軍不過一年,所轄之地不過英山、盛唐兩縣,民不過十萬,兵不滿萬數,若然唐廷服軟,盡割淮南之地,再無兵馬北上牽制,周軍主力環攻我等,白甲軍如何能以一域之力抗一國之威?」
徐皓月聞報后急命水軍啟程,他要在最短時間內帶領兵馬趕回盛唐縣,李重進定是猜到自己會在正陽阻擊韓令坤和郭令圖,一早就有從廬州西進攻打盛唐的打算,看來李重進這個後周名將還真是不能笑看了他,為今之計只能比快了。
李逸搶著說道:「自然是攻取沿淮各州了。」說完后諸將紛紛出言附和。
劉逸軒看了地圖忽然明白過來,倒抽一口涼氣道:「周主是想讓韓令坤、郭令圖牽制我們,李重進、向訓打下廬州、滁州之後,鎖住我軍東進應援淮東各州的道路,讓張永德、趙匡胤能夠從容用兵。一旦周軍取下揚州、泰州,殆絕唐軍水軍,唐主一定會服軟求和的。」
劉逸軒站起身說道:「大帥說得對,壽州便是一個例子,我等可像壽州那樣,逼得周主訂城下之盟,這樣我們可為英山、盛唐等地百姓謀得活路,也為白甲軍謀得出路!」
過了片刻,徐皓月忽然說道:「周軍諸路兵馬之中,哪路兵馬最強?」
李逸嘟囔道:「這還不簡單,他割他的,我們守我們的,大帥已經是郡王了,大不了到時候扯旗自立為王!」
李逸喪氣的說道:「說來說去還是要投降大周。」此言一出諸將都是垂頭喪氣,默然不語。
徐皓月皺眉道:「不,他們的目的沒有這麼簡單,沿淮各州以陸路攻取即可,周軍水軍跟進其實是想邀擊唐軍的水軍!前番鎮海軍南撤,長江之上唐軍還有大量水軍戰船,周軍是想圍攻沿淮各州,誘使唐軍水軍北上應援,然後一舉殆絕唐軍水軍,水軍繼而沿運河南下襲取揚州、泰州,耀兵威于大江之上,唐主懦弱,以為依憑的水軍一旦覆滅,金陵便暴露在周軍的鐵蹄之下,到時候便是罷戰求和,盡割淮南之地給周國,我等就算守住西面,亦是防不住東面的。」
白甲軍戰船到了王家灣停靠休整,方刃的探子卻送來急報,李重進的三萬大軍到達廬州之後,居然留下兩萬兵馬圍城攻打,分出一萬兵馬由王彥升統帶,前來攻打盛唐縣。
李逸苦著臉道:「難道我們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跟著徐皓月緩緩的說道:「大家起兵起初是為了血仇,但我們也殺了不少周兵,以殺止殺終非了局,難道我們要打一輩子的仗么?大家也想著能得富貴、娶妻生子、安家落葉、安享太平,我們以復讎起兵,現在便是為了出路而戰!」
徐皓月緩緩說道:「白甲軍的根基在英山,沒有英山便不是白甲軍,況且到了江南,便不是我們說了算了。」
說到這裏,諸將盡皆默然,過了片刻李逸甚是不甘的說道:「我等可以退入英山,這邊十萬大山,我就不信不能和周軍周旋!」
諸將聽聞盡皆大驚失色,盛唐只有一千老弱殘兵和新招募的五千新兵,根本擋不住一萬周軍,若是盛唐被攻陷,出征的白甲軍將被截斷退往英山的道路。
祁紅年皺眉道:「那我們到時候就南渡,到江南去。」
徐皓月知道再做的大多都和周軍有血債,周軍第一次攻淮,的確殺孽太重,白甲軍起初成軍之時,也是因為周軍暴虐無道,如今擺在面前的路還是要歸降大周,諸將一時間定然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