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後記

之二 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

後記

之二 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

但這也不能完全怪萬曆,因為他接受了最優秀的帝王教育,張居正幾乎披肝瀝膽,為帝國培養了一位高深莫測的君王,當這種能力與極端自私的個性結合在一起,不僅令張居正自食其果,還給大明敲響了喪鐘。
但是——人不能散,因為新書六月十六到十八號之間,就要問世了,諸位看官,諸位衣食父母到時候可一定捧場啊,咱們不見不散!不然我天天半夜十二點,到你家找你去……
其實我想在沈默和若菡喝茶的那個場景結束,然而感覺這樣太不負,因此才有了沈默回上海平定金融危機,並在碼頭上講了那樣一番話……在這裏結尾,還能稱得上漂亮。
關於劇情,不少讀者感到意猶未盡,其實從故事性講,萬曆登基,沈默成為首輔,這本書便可以結束。但穿越歷史小說,不能單純以文學性而論,而要看它的立意,是否已經得到完整的體現。
學習邊思考邊寫作,我想三年之後,我有了一定發言權。明朝確實是自取滅亡,根子在朱元璋和朱棣已經種下了,就像書中說的,商稅、宗室、衛所、漕運、驛遞,乃至更深層的土地兼并、貧富差距,南方離心主義。這個國家就像百病纏身,如沒有逆天的領袖和強大的執行力,敗亡自是必然。
曹公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謹以此,作為本書的曲終。
當然希望中的未來大明,就如沈默所講,它應該是王在法下,政府理性、民眾不順從的。只要我們的國家有了這樣的內核,國富民強,稱雄民族之林,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我記得似乎在寫權柄時,便說過「主角無敵了,書也就該結束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沒有活生生的強大對手,主角再厲害,也不過就是在玩單機版。當然大家會說,新局面、新時代下,會有新的對手湧現出來。但一來,對手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二來沈默只有十年的任期,大大抑制了對手對付他的衝動,可以預見的是,他當政的十年裡,反對的力量肯定會有,但能對他造成真正威脅的,沒有——皇帝朱常洛太小,遼東李成梁深受沈默恩典,天下皆知,沒有造反的借口。
這又回到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推演那個時代的華夏民族,到底是必然會墜入地獄,還是只是運氣不佳。
所以,萬曆皇帝必須要為明朝的滅亡負總責,他發動無底線的政治鬥爭,秉承著傳統的「只要是敵人堅持的,就必須要摧毀」的原則,廢除了張居正的「考成法」,恢復了張居正得罪士林才削減下去的冗官。到了後期,更是為了賭氣,奏章不批、缺官不補,使這個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令不行、人浮於事,皇帝只能管太監,中央地方沒人管」的徹底行政缺位。
不能將天下的興衰,繫於一人之身,帝王思想是要不得的。
但是編輯對我說,國家分裂的狀態,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這才有了後面幾百字的統一過程。像個補丁一樣,完整了,卻也刺眼了。
政府有了執行力,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從這一點上說,高拱和張居正,足以令千年以降的帝王將相汗顏。
我承認歷史上的萬曆,要比本書中優秀的多,他取得了三大征的勝利,他二十多年深居內宮,依然牢牢握住權柄,這都是能力的體現。然而對於一位帝王來說,如果他不能以江山社稷為重,而是只看重自己的權威,或者為了讓寵妃的兒子當上太子,就跟大臣對抗二十年不上朝,那麼我只能說,這種能力越強,對國家造成的傷害也就越深。所以他和他那個能力極強的爺爺,遠不如他那個平庸的爹爹稱職。
但總之,這是個令我感到驕傲的故事,我理出來一個時代的完整脈絡,並基本靠譜的推導出了加入一個變數后的新狀況。
領袖是有的,高拱、張居正,都是經世致用的卓越政治家,其能力放眼千年,無出其右。明朝在這兩位偉人的推動下,竟漸漸擺脫了危機——兩人最成功之處,不是經濟、軍事上的改革,而是奇迹般解決了,官員尸位素餐,政府低效無能的千古痼疾。
書寫完了,但書中的故事還在繼續,讀者很想讓我講講,十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後的大明,會是個什麼樣子?我只能說,我也不知道,因為哪怕最簡單的推理,也需要做變數分析,難度不啻于再寫一本官居一品。
故事性與目的性,並非不能兼容。在本書中期以前,還是很漂亮的將兩者結合起來。然而到了後期,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沈默在朝野,已經是無敵的存在了,他的敵人,從有形轉向無形,從一個個帝王將相,變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心天道……要是玄幻和仙俠小說,完全可以幻化出一個鴻鈞之類的超級boss,掀起一波接一波的高潮。但是歷史小說,哪怕是穿越類的,要受到邏輯的限制,不符合邏輯的事情,寫出來書就完蛋了。
將來肯定會有強大的敵人誕生,亦會有反覆出現,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的範疇了。
然而兩人再強大,也無法與他們的權力來源抗爭。就像書里說的「內閣是雲,宮裡是風,雲可以遮天蔽日,卻抵不過一陣風」。所以權勢滔天如高拱,被孤兒寡母一道旨意就貶為庶民。張居正要厲害些,但那是他仗著和馮保的私誼,以及與李太后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形成了皇帝也無可奈何的鐵三角。但是他一死,鐵三角轟然崩塌,萬曆立即展開清算,大明就在那一刻,斷絕了生還的可能,這也是皇權社會的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