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紅星傳奇》第三卷 燃燒的中國

第四百九十一章 武漢上空的鷹(八)

第三卷 燃燒的中國

第四百九十一章 武漢上空的鷹(八)

血,流淌在武漢三鎮的街道上。
武昌辛亥首義、滿清謝幕後,漢口成了中華民國特別市,武昌成了湖北省會,漢陽也變成了漢陽市。一直到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至武漢,將武漢三鎮合併,成立京兆區,總稱武漢。
日軍轟炸機在機場沒有撈到什麼大油水,就準備再去轟炸武漢其它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這一見街道上觀戰的老百姓,小鬼子喪心病狂,直接就朝人群丟開了炸彈、打開了機槍。
一見日軍轟炸機逃出地面防空火力的火網,去轟炸清晨的大武漢,陳瑞鈿的眼都紅了,急忙命令四架戰鬥機去追擊日軍轟炸機,自己帶著剩下的六架戰機與日軍戰鬥機纏鬥。
這個時候,陳瑞鈿已經是空軍26中隊中校隊長了。
早上5點半,日軍第一批機群抵達武漢上空。
陳瑞鈿沒有數量優勢,也沒有了先機優勢,和日軍戰鬥機打的很艱苦,這個時候他最盼望的是援軍趕快趕到,圍剿這些偷襲的鬼子戰機。結果,援軍沒有盼來,日軍第二波機群又到了。
現在的情況對陳瑞鈿他們很有利,日軍以為偷襲十拿九穩,不但沒有發現已佔據有利位置的中國戰機,而且護航的戰鬥機高度也不夠,陳瑞鈿他們只要出手,就一定有戰果。
還別說,小鬼子還是很警覺的。轟炸機即將降低高度投彈的時候,發現漢口機場上竟然沒有停放飛機,這一下讓帶隊的日軍指揮官大吃一驚,以為偷襲的秘密泄露,中國軍隊在武漢布置了個陷阱,馬上下令戰鬥機準備戰鬥,轟炸機快速轟炸機場設施。
陳瑞鈿知道已經沒有機會再突出包圍圈了,血一下子就涌了上來,架著戰機直接那架鬼子97式戰鬥機撞了過去。
首戰告捷,陳瑞鈿豪氣頓生,帶著僚機轉身就撲向了鬼子的那架僚機。
上了戰場人人都會高度警惕的,被陳瑞鈿瞄準的鬼子飛行員又不是菜鳥,在發現機場沒有發現飛機時,這個飛行員馬上就開始準備拉升,等日軍指揮官下達散開搶佔有利位置的命令時,這個鬼子飛行員猛踩左舵,飛機向左一滑,與其它飛機拉開距離,然後一拉操縱桿,機頭就向上昂起,眼見就要爬升了。說時遲那時快,陳瑞鈿帶著僚機從高處撲了下來,機槍噴吐著火舌,直接打在了鬼子飛機的正中間,硬生生地把小鬼子打成了一團火球。
第一波攻擊中,陳瑞鈿和他的戰友們擊落四架日機、擊傷一架日機,戰績驕人。但是接下來日機就反應過來,剩下的七架日軍戰鬥機拚死纏鬥,拖住陳瑞鈿他們不能去追擊日軍轟炸機。而日軍轟炸機在發現漢口機場沒有油水后,只對漢口機場進行了一波轟炸,把為八路軍航空大隊加油裝彈后沒有來得及運走的殘餘的油桶、彈藥炸得彈片四下橫飛,火光衝天,然後日軍轟炸機在機場地面防空火力猛烈開火中順利逃逸,開始去轟炸武漢其它目標。
雖然日軍轟炸機已完成編隊,馬上就要開始降低高度開始投彈,但陳瑞鈿還是指揮全中隊撲向了日軍的戰鬥機,他的意圖很明顯,先敲掉幾架日軍戰鬥機,然後再攻擊日軍轟炸機。
鴉片戰爭爆發后,漢口開埠,英國率先在漢口開設租界,隨後德國、法國、俄國、日本都在漢口開設租界,把漢口變成了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形成了現代意義的武漢三鎮。加上張之洞在漢陽興辦工廠,武漢又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到清末的1908年,僅漢口一鎮,貿易額就高達一億三千萬兩白銀,被外國人稱為東方芝加哥。
空軍26中隊隨著中隊長陳瑞鈿中校撞機跳傘,與日軍的搏殺也基本接近了尾聲。這個時候,魔鬼一樣的日軍轟炸機狂鳴著、肆虐著,不要說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了,小鬼子連長江邊、漢江邊停放著的小木船都不放過,不停地投彈、俯衝掃射,直把大武漢當成了修羅場。
那個年代的軍用簡易機場,很少有水泥硬化的,基本上都是把地直接平整、用碎石鋪跑道。機場雖然簡陋,但修復也快。這也是中日雙方空軍機場被炸后均能快速修復的根本原因。
陳瑞鈿瞄準的是一架95式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是由川崎公司在1935年研製成功的,硬鋁桁架雙翼型,帶風擋的開放式座艙,帶整流罩的固定式起落架,全金屬撐力蒙皮。陳瑞鈿不知道的是,這種飛機是日軍最後一款雙翼戰鬥機,到1938年底就停止了生產。
這武漢因長江、漢江穿城而過,自然分割為武昌、漢陽、漢口三鎮。不過,歷史上沒有武漢三鎮的稱呼。
陳瑞鈿剛剛從三架日機的包圍中突出來,就看到自己的僚機被日軍擊中,一架日機正追著跳傘的飛行員射擊。陳瑞鈿大怒,一按機頭就沖了下去,直接就朝著鬼子飛機開火了。那架鬼子飛機的飛行員正獰笑著追殺中國跳傘飛行員,做夢都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陳瑞鈿的戰機從他身邊掠過,子彈在他的飛機一側打出一溜彈洞,直到把他打死在飛機駕駛艙的座椅上。
等戰機依次順利升空后,陳瑞鈿指揮全中隊爬高,搶佔有利位置,準備攔截日機。
這個時候,陳瑞鈿的戰機沒有了機翼,飛機徹底失去平衡,控制不住,歪歪扭扭朝武漢西邊落去。
民國年間,武漢搞了市政改革,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洋房洋樓比比皆是。特別是上海、南京淪陷后,武漢就成了中國的中心城市,許多淪陷區青年知識分子參加抗戰提的口號就是「到武漢去」。可惜,日軍經常轟炸,國民政府為了長期抗戰又一門心思轉移武漢的工業,繁華的大武漢現在已經風光不再了。
淞滬抗戰的第二天,陳瑞鈿就和戰友們一起參加了著名的「八一四」大捷空戰,兩天後他駕駛自己的霍克雙翼戰鬥機,擊落一架日軍先進的單翼96式轟炸機,首開自己的殲敵記錄。在接下來的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陳瑞鈿越戰越勇,又擊落日機兩架,用機尾撞毀日機一架。他的座機也兩次被被擊中,幸虧跳傘得救。
駐守漢口機場的空軍28中隊隊長陳瑞鈿少校,祖籍廣東省台山縣大江村,父親是華裔,母親是秘魯人。1913年,陳瑞鈿出生於美國俄勒崗州的波特蘭市,高中畢業後進入當地華人開辦的美洲航空學校學習,畢業后取得了美國的飛行執照。「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他與來自俄勒崗州、華盛頓州、加利弗尼亞州的13位華僑愛國青年一道參加了志願軍,回國參戰。不料到上海后,國民黨空軍沒有收留他們,只好南下廣東,參加了陳濟棠的空軍,任廣東空軍第六飛行隊少尉。
要按說,陳瑞鈿的戰績應該是非常輝煌了,他的知名度應該直追中國空軍四大天王才對,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國民黨宣傳空軍英雄時總是沒有他。陳瑞鈿本人從小受的是美式教育,講究的是公平競爭,不懂得中國官場陋習,加上他一心殺敵報國,對宣傳不宣傳自己也不在意。但其他人卻看的非常清楚,原因就是陳瑞鈿出身於廣東空軍,不是中央空軍嫡系,在個別當權人看來,宣傳他會有負面效應。因此,陳瑞鈿的戰績就被雪藏起來了。
前一階段戰鬥中,中國空軍對付97式戰鬥機的辦法是用伊爾15纏鬥,用伊爾16配合偷襲,這樣下來日機也很少佔到便宜。但現在陳瑞鈿的26中隊是清一色的伊爾15,沒有伊爾16配合,高下立判。
就在周至柔下令拉響空襲警報、戰鬥機中隊起飛半個小時后,日軍第一波空襲機群抵達武漢。
武漢築城始於東漢末年,在今漢陽築有卻月城、魯山城。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劉表據荊州,派黃祖為江夏太守,郡治就設在漢陽龜山上的卻月城中。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在今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並在城內黃鵠磯處修築瞭望樓,取名黃鶴樓。不料,這卻月城和夏口城一築成,就顯示出了重要的戰略地位,歷朝歷代不斷加強,而且經濟交通地位也日益上升,像漢陽,在唐代就成了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東南巨鎮」之譽。大詩人李白到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優美詩句,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南宋詩人陸遊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
鬼子驚醒快,陳瑞鈿他們的攻擊來的更快。眼見著戰機上空突然鑽出來了中國戰鬥機,日軍指揮官直接就罵開了巴嘎,一邊罵一邊吼叫著命令機群散開,戰鬥機拉升,搶佔有利位置。
陳瑞鈿的兇猛嚇住了其餘兩架日機,這兩架飛機上的小鬼子竟然沒敢再來追擊,眼睜睜地看著陳瑞鈿搖晃著墜落。結果,陳瑞鈿還真的跳傘成功,後來又重上藍天,繼續與日機搏殺。
這個時候,武漢機場發生空戰的情報敵我雙方都已知道。日軍方面通訊相對先進,後續機群從第一波飛機的通話中已經知道了偷襲失敗,急於往戰場趕,想增援第一波機群。我軍方面,周至柔已經下達了死命令,武漢周邊各機場的空軍三、四、五大隊和蘇聯空軍志願隊的戰機也在往武漢趕,意圖擊退來襲的日機,保衛大武漢。雙方都在你爭我趕,馬上就要把這場空戰演化成武漢保衛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了。
日軍戰鬥機一上來吃了虧,但現在已經反應過來了,和26中隊的戰鬥機在空中翻翻滾滾,搏殺開來。
瑞鈿剛把飛機拉出來,就感覺飛機一震,抬頭一看,剛才包圍他的那三架日機圍了上來,機上的機槍噴吐著火焰,不用說,自己的座機是被這幾個小鬼子給打傷了。
日軍第二波機群一到,就形成了幾架日機打中國空軍一架戰機的局面,形勢空前惡化。
明代以前,武漢只有武昌、漢陽兩個城鎮,而漢口不過是緊連漢陽的荒洲。元代詩人詩歌中就把武漢稱為「雙城」。明代成化十年,也就是公元1474年,漢江改道從龜山北麓入江,這樣就把漢口與漢陽割裂開來,到嘉靖年間在漢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漢口鎮。這一下,商賈雲集,漢口竟然後來居上,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河最大的港口。到明末,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與燕京、蘇州和佛山並列,稱為「天下四聚」,真真是「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商人們口口相傳,「貨到漢口活」,足證當年漢口商業的發達。
當然,陳瑞鈿是老資格飛行員,和日機打仗打老了,他知道日軍飛機之所以處於3000米高度,一方面是他們自認為偷襲十拿九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日軍戰鬥機只有在3000米左右高度才能飛出最高的航速。
但是這個時候再散開隊形已經有點晚了。
在以往的戰鬥經驗中,中國空軍原來裝備的霍克2型不是它的對手,霍克3型比它略差一點,但從蘇聯引進的伊爾15和伊爾16要比它略強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飛機速度慢、靈敏度低,而且火力較弱,只裝備了兩挺7.7mm機槍。
日軍經常轟炸,武漢人已經習慣了。雖然防空警報早已拉響,警察、憲兵都在組織民眾疏散,但許多人更關心的是空戰的結果,有的乾脆就站在街道上向空中張望,任憑警報一陣陣響、警察的哨子一陣陣吹,就是不肯離去。
接到緊急起飛迎敵的命令時,陳瑞鈿和戰友們正在機艙待命。聽到廣播里喊敵機來襲、所有戰鬥機緊急升空迎敵,陳瑞鈿馬上命令自己中隊的全部十架伊爾15型戰機緊急升空,然後就點火發動飛機,滑向跑道,迅即拉起升空。
四架追趕來的中國空軍戰鬥機見日軍轟炸機屠殺平民,馬上就開火了。一架日軍轟炸機的飛行員只顧著獰笑了,沒有想到報應來的這麼快,油箱被打爆,飛機當即凌空爆炸。這一下,地面上觀戰的老百姓竟然不懼死亡威脅,衝上街道,揮動著手臂歡呼了起來。
陳瑞鈿作了個手勢,命令發起攻擊。
小鬼子多次轟炸武漢,對武漢三鎮的地形和布防情況已經很熟悉了。在他們想來,這是偷襲,中國空軍一定沒有防備,正是打掉武昌、漢口機場的最佳時機。因此,日機一上來就撲向了漢口機場。
可惜,日軍96式轟炸機性能好,遇到數量相等或數量差距不大的中國空軍戰鬥機,他們會害怕的逃命。但現在追擊的只有四架戰鬥機,日軍損失一架轟炸機還有17架呢,小鬼子竟然返身與戰鬥機纏鬥起來,企圖消滅這四架戰鬥機。
陳瑞鈿他們部署好后,日機到了漢口機場上空。
伊爾15型戰鬥機速度一般,但靈敏度較高,空中格鬥時操作比較方便。陳瑞鈿帶著自己的僚機一發起攻擊,26中隊的其它8架戰機也都兩機一組,對鬼子戰鬥機群發起了攻擊。
小鬼子見陳瑞鈿的飛機已經冒煙,知道這架動作最老練、戰果最大的中國飛機完了,正洋洋得意地追擊著,想把陳瑞鈿的飛機打成凌空爆炸,萬萬沒有想到這個中國飛行員一不跳傘、二不駕機逃跑,反而玩開了撞機拚命的遊戲。情急之下,鬼子飛行員急忙加速閃避。眼看著就要閃過去了,就在這一剎那間,陳瑞鈿左腳猛踩左舵,戰機向左一飄,機翼狠狠地撞向了日機的腰部,像一把鋒利的鋼刀,一下就把日機切割成了兩截。
1935年,陳瑞鈿被派往德國學習空戰技術。歸國后,晉陞為中尉。在「兩廣事變」中陳瑞鈿和戰友們一起駕機北上,加入中央空軍,擔任杭州筧橋中央航校戰鬥機飛行教官,后擔任17中隊少校中隊長。
當然,這些事情也是好事之徒心裏想想而已,陳瑞鈿本人沒有想過,也來不及想。成天都在緊張的戰鬥中度過,哪有時間去想這些虛名啊!
日軍第二波機群戰鬥機是一色的97式戰鬥機,這是一款與日軍96式艦載攻擊機相對應的戰鬥機,單座單發單翼,空中格鬥性能良好,是日軍針對95式戰鬥機航程短、火力弱、格鬥能力差的缺點研製的新機種,也是日軍的一線機種。
此時,天逐漸轉明,能見度提高。陳瑞鈿往下一看,下方3000米左右高度,日機黑乎乎一片,還真的和情報吻合,戰鬥機護著轟炸機,看樣子馬上就要開始轟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