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二 大君有命

第125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11)

卷二 大君有命

第125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11)

朱慈烺點了點頭:「你還要傳一封家書給陳總兵,告知汝州固若金湯,請大人在前線安心殲敵。至於糧道,絕不成問題。即便要退,也只能徐徐退回,休整之後才能回援汝州。」
「是,」陳德應道,「卑職這就廣派探馬出城,儘快傳報蕭將軍那邊的消息。」
「你看。」朱慈烺指著城外新翻出的泥土,那是闖賊挖的工事。他們在攻打開封、洛陽、襄陽這些大城的時候,就發現挖壕坑圍困城中守軍是個不錯的主意。同樣想到這點的還有滿洲黃台吉,他在攻打打大凌河的時候用的也是這招。
「這回是真服,反倒拍不出口了。」陳德說完,重重咬了咬大牙:這豈非不打自招,之前那些話都成了溜須拍馬么!「之前也有真心服的,並非全都是馬屁……」陳德說完,心頭更亂了:這回好!此地無銀三百兩都冒出來了啊!蒼天啊!放雷劈我一個大嘴巴吧!
陳德尷尬笑道:「卑職的確疑惑賊人為何不攻城。莫說是殿下,就算是個巡撫、總督被圍在城裡,他們都該瘋了一樣打過來。」
陳德應聲稱諾,轉身出去安排了。
如今只是欠缺經驗罷了,未來還有的是機會。
一座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城門。有些文官守城,會因此而用土石堵門。看似不讓賊兵攻進去了,卻也斷了自己出擊之路。故而有經驗的武將非但不會堵門,更要在城門外紮下營寨,一者保護城門薄弱處;二者便於側翼襲擊攻打城牆的敵人;三者還能掩護城門開啟,放出探馬、信使,接應援兵。
懷柔啊!
而朱慈烺只能往前硬闖。
考慮到這個時代既沒有微博也沒有電話,這兩者之間抄襲借鑒的可能性並不大。只能說是官兵的作戰方式已經徹底被對手掌握,而且一直沒改。
朱慈烺望向閔展煉,又道:「攻城最忌的便是兵臨城下而一矢不發,徒然耗了銳氣。劉宗敏肯定不會犯下這種錯誤,多半會在休整之後派兵襲擾,試探我深淺虛實。先生下午可隨我去城門營,坐鎮督戰,鼓舞士氣。」
「是啊,」朱慈烺嘆了口氣,「他們間道而來,絕不會帶這麼多民夫,這些人又是哪裡來的?」
「闖賊終究是賊,」陳德生硬地轉開話題,「見了殿下黃旗,便不敢攻城了。」
「城頭風大,殿下早些下去吧。」陳德看到皇太子緊緊靠著女牆,心裏一直打著哆嗦。他本身是個善射的弓手,知道人上有人的道理,萬一闖營里出來個高手,單騎前來,重弓勁箭偷襲太子……民間固然多了一則飯後談資,但他作為朝廷的武臣,恐怕日子會非常不好過。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慈烺輕聲說著。
「不過劉宗敏還是輕敵了。」朱慈烺臉上泛起一層寒霜:「這種打法若是外無援兵,不失為一招妙手。但是我東宮侍衛營主力皆在汝州之北,若是乘勢打下來,與城中守兵夾擊,他豈能不敗?」
陳德再不敢說話了,只是拜了一拜。
蕭陌領兵在外,吳甡也去了洛陽坐鎮,調撥糧草,重新規劃出一條運糧路線,以保證前方的孫傳庭不至於一下潰敗。朱慈烺頗有種數學考試知道大題答案的感覺……只是知道答案,完全不知道其中的解題過程,以至於如今陷入如此被動之中。
所有官員面對上級,都必須站穩一個立場:反對朝廷的,只是一小撮被蠱惑的愚民;投效闖賊的,只是極少數不服王化的刁民。就大局而言,皇明仍舊是百姓效忠的對象,國家的主幹也還是忠臣孝子。
「殿下,」陳德應道,「劉宗敏是闖賊的左膀右臂,統領的是中權親衛,乃是闖賊五營里最兇悍的一營。」言下之意,自然不能以「流寇」輕視。
「吳偉業,你下午辛苦些,城中多走走,看哪些坊里需要米糧衣物的,盡量調配,不要讓人民陷於凍餓之中。」朱慈烺頓了頓,道:「還要督促地方牧民官,將勸捐與糾察通賊這兩件事抓緊辦了。」
吳偉業也緊緊跟了上去,很想知道太子殿下是否還會隨口吐出什麼華章絕句。
「你這隻是猛將的思路。」朱慈烺被風吹得有些額頭髮涼,轉身往城樓里走去。陳德感覺到殿下似乎要傳授一些什麼,緊隨其後,甚至有些過於親近,讓閔展煉有些不悅。汝州被圍之後,閔展煉就成了朱慈烺的貼身侍衛,寸步不離,深怕有暗藏的姦細行刺皇太子。
陳德心中不由佩服,想起出發前父親跟他還對太子充滿了成見,不由慚愧。
「你怎麼不拍馬屁了?」朱慈烺喝了一口熱水,見陳德滿臉凝重,不由調笑道。
朱慈烺朝他笑了笑:「這話你自己信么?」
一念及此,吳偉業頓時冒出一頭冷汗,雙腿發軟。他再看那河南遊擊,尚未弱冠,卻不為所動,心中暗道:唯上智與下愚者不移,誠不我欺!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閔展煉本想勸諫殿下不要親冒矢石,但是聽到「鼓舞士氣」四個字,想想也有道理,便只道了一聲「遵命」。
當然是從賊的當地人。
「大將若是為了立功,抓了我這皇親貴胄固然是樁美事。」朱慈烺進了城樓,風聲頓時熄滅,他的聲音也顯得大了。他落座之後要了一杯熱水,繼續道:「可劉宗敏何等人物?李自成已經連自己的親衛都給他了,他還要功勞幹嘛?」
然而現在,朱慈烺開始認真地考慮起民心的問題。小範圍里的鐵血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在面對一個人口恐怕過億的泱泱大國,只靠鐵血必然會崩潰。
閔展煉突然想起自己一直跟徒弟說的:勁沒發的時候才真可怕。看來技擊之術與兵家打仗,道理都是通的。
劉宗敏就如同一把尖刀,無聲無息地刺入了官兵的軟肋。因此帶來的政治動蕩尚且難說,軍事上的被動顯而易見——運糧隊要多走上百里,避開圍攻汝州的賊兵。而且新開闢出來的糧道到底是否堪用,路況是否能行,沿途是否有從賊的土寨……種種問題織就出一個碩大的地雷陣。
陳德嘴唇動了動,好不容易才管住嘴,沒說出這等真相。
難怪先人們總是說以柔克剛。
「所以說,」朱慈烺隨手接過熱水,「人沒了貪慾,看問題便清澈了。他打下汝州或者打不下汝州,對於孫傳庭而言都是一樁好事。為何?因為安定了秦督軍心!只有汝州將下不下,欲打不打,才能讓你不知是該回兵救援還是決意銳進。也只有這樣,對於前線的作用才是最大的。秦督那邊軍心一動,只要略顯失利便會形成潰敗,這就是劉宗敏圍而不攻的緣故。」
城中已經戒嚴,沒有東宮侍衛營頒發的通行證,只能在各自的坊里走動,徹底隔絕了城中有人開門的可能性。從流寇的戰果來看,彷彿攻無不克,實際上主要是靠了當地士紳開門迎賊。
吳偉業聽得頭皮發麻,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要隨行。雖然他在詩詞中也常用些「刀劍」「兵馬」之類的字詞,但見到真傢伙還是渾身寒毛盡豎。
吳偉業聽了有些遲疑。他心中暗道:勸捐和糾察通賊的確都是緊要事,為此殿下也見過了那些官吏,但殿下連著一起說出來,怎麼聽著還有弦外之音?
陳德暗道:那是,還有功高不賞這一說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由衷不虛。
朱慈烺沒有經驗,但手下招募來的老兵參謀卻是見過豬跑的。正好之前為收攏孫傳庭潰兵而在城外扎立了營寨,此時加以改建便成了城門營。
所以他輕敵了。」朱慈烺笑道:「他不知道蕭陌。蕭陌的堅毅果決,即便面對絕世名將也不遑多讓。」
「所以我已經傳信秦督,讓他不可遽歸。又讓吳先生傳諭各路州府,朝廷的聖旨、塘報,兵部移文,必須先走汝州,然後方可送去秦督那邊。」朱慈烺道:「此舉便是為了穩住前線軍心,不讓秦督焦躁。」
「看看這些工事,還有這些夫役的調度。」朱慈烺被風吹得眯起了眼睛,好像有人在堵他的嘴。他讓過風頭,轉首道:「這些還是流寇么?」
「官兵自從崇禎八年之後,就極少敢與賊兵野戰的了。」陳德忍不住又道出了真相。他一直覺得自己少年老成,也算有些城府的人,但在太子面前,卻總是口無遮攔。細細想來這卻不是因為「皇太子」這個身份威壓,反倒是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親近感。
這和他過去的工作經驗不一樣。無論是他的嫡系手下,還是空降到了新企業,面對陌生的下屬,朱慈烺從不擔心「民意」。他從來都堅定地相信:要干就好好乾,不幹就快點滾,人才市場上絕不少你一個。
「進退失據,」朱慈烺溫和笑道,「是因為你被我的身份所障目,不見本質。這點上,劉宗敏卻要比你強。」
吳偉業則暗道:這話倒真是有些深山藏古寺的味道。惟見老僧舀水,不見黃牆香火,讓人浮想而不著泥……慢著!敵將若是如此英明,那我們這邊豈不是大大不好?
朱慈烺站在城頭,目力所及的範圍內就是闖賊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