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二 大君有命

第161章 芭蕉心盡展新枝(3)

卷二 大君有命

第161章 芭蕉心盡展新枝(3)

張詩奇不知道皇太子感嘆什麼,小心問道:「殿下,此人可有不妥否?」
而且那篇「察察為明」的作文里,隱約還流露出黨爭的煙霧,這更讓朱慈烺不願看到侯方域參与到權力中樞來。
朱慈烺讓他在一邊坐了,又道:「當日在汝州時你要見孤,想來是有事求孤幫忙吧。」
朱慈烺揮了揮手,不耐煩道:「先不要哭!你可知道你父親關押在哪裡?」
到了皇太子臨時開闢的書房門口,內侍通報,很快就傳來清脆的「宣」字音。聽聲音尚未長成,但已有陽剛之氣,必然是皇太子無疑。
「報殿下!徐惇求見!」
彷彿一盆冷水當頭澆下,四周冒出無數陰惻惻的影子在嘲笑這位從不平面視人的侯公子,彷彿在說:「哈哈,你這白痴!機關算盡的白痴!」
在東宮的名單上,吳甡是第一類的代表,徐惇正是第二類的代表。
而且侯恂與左良玉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有傳說左良玉當初是侯恂的侍酒——等於禁孌,而這傳說正是眼前這位侯公子傳出來的。不管真假與否,左良玉如今擁兵十數萬,不聽朝廷調度,幾次想就食南京,彷彿一頭即將掙開鎖鏈餓狼,朝廷不將他的恩主侯恂系牢,難道放歸故里,讓左良玉再沒有牽挂?
「讓侯方域來見我吧。」朱慈烺對比了一下吳偉業。像吳偉業那樣屈從暴政,當了滿清國子監祭酒的變節分子,朱慈烺都不耐其煩地悉心矯正,雖然目前進入了一個低谷,但並沒貼上朽木不可雕的標籤——否則早就將他趕出官驛了。侯方域到底只是年輕氣盛,如果一直帶在身邊好好雕琢,至少可以用他的才氣做些更有利於國家民族的事。
侯方域心中驚喜交加:喜的自然是這篇大作果然入得太子法眼,否則張詩奇也沒必要特意再來核對作者;驚的是張詩奇一個小舉人,竟也不能小覷,不知道從來看出了端倪。
侯方域被嚇得噎住了。他從未站在皇太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此時聽太子說來,看來走東宮這條路從頭到尾就是錯的!
「確實沒有。」張詩奇額頭一陣冷汗:若是他考中了,我說不定還會去讀一遍。既然沒中,我怎能想到去看?
——唔,之前的吳庶子倒是其中之一。
「詔獄!」侯方域振聲道。
「只是,此子孟浪太甚,非但喜歡參与《留都防亂》這等閑事,連科場之中都不知道收斂。」朱慈烺頗有些失望道:「先生沒讀過他的試策吧?」
前者是永王、定王的老師,他身為太子,不方便太過靠近。讓有心人看到還以為自己想挖弟弟們的牆角。那才是黃泥甩在褲襠里,怎麼都說不清的事。至於侯方域,雖然沒有那麼多雜學,但是在文章上聲名極高,史可法致多爾袞的書信便是由他執筆起草,也算是江南文壇不可小覷的人物。
「且隨我進去,在太子面前不可浪對。」張詩奇轉身往裡走去。
「侯恂的兒子。」朱慈烺顯然對他十分有印象,介面道:「怎麼會去你手下的?」
「侯方域?」朱慈烺喚了一聲:「沒想到你對關學也有如此見識。」
「原來你知道啊。」朱慈烺撇了撇嘴:「既然知道是詔獄,還來我這兒求情?難道是要孤悖逆君父么!」朱慈烺好不容易鼓起的愛才之心又被打消了。
「如今還是外聘。」張詩奇連忙解釋一句,心道:難道皇太子與侯恂有什麼過節?怎麼聽著口吻不善啊?
若是再誅心地說:皇太子救侯恂,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湖廣左鎮也!
朱慈烺拿著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果然詳略得當。在世界本源到底是先「氣」后「理」,還是先「理」后「氣」,或是「理氣混一不分先後」,這個唯心唯物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文章完全沒有闡述!反倒強調了張載在從學之前,志心軍事的經歷,又寫了橫渠門下對於地理、農學的貢獻。這簡直就是朱慈烺的貼心小棉襖,完全將皇太子置於張橫渠先生同一條軌道上,理直氣壯告訴天下大儒:雖然如今的皇太子只是以知兵聞名,但看看太子殿下零星寫出來論著,誰知道未來不是一代承上啟下的大宗師呢!
每戶權貴豪族的門房都有一份名單,上面羅列著各類客人。有的客人可以先迎進來再通報,所謂通家之好;有的客人可以看到就通報;也有的客人一露臉,主人就正好出門去了。
侯方域一手掩胸,按住幾乎要跳出胸腔的心臟,一步步挪了進去。
朱慈烺並不滿意崇禎的執政能力和治國手段,也無意替崇禎掩飾。但崇禎好歹是他這個身體的生身之父,是個寧可縮減自己伙食、衣物也不虧待孩子的好父親。無論從外在名義,還是內中相處日久產生的情感,朱慈烺都不會因此原諒侯方域。
「學生只得一二淺見,不敢當殿下誇讚。」侯方域行了禮,垂首案下。
張詩奇雖然仍被人以「知府」稱呼,也時常去西安府府衙走動,代表皇太子轉達一些切實的需要。但他只是河南府的知府,而河南府府治都洛陽已經淪陷,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秦王府,跟在朱慈烺左右。
朱慈烺在侯方域進門的瞬間就將他打量了個透。用後世的審美而言,侯方域過於文弱,不過照當前晚明幾乎病態的審美,這就叫做溫文爾雅。
張詩奇突然有了些許聯想,再將吳偉業曾經的奏疏、啟本回憶起來,竟有六七分像。有了這份聯想,原本有著濃郁關中氣息的文章,漸漸展露出一兩分江南水鄉的秀氣。
朱慈烺又重頭看了一遍,道:「寫得的確不錯。唉……」可惜亡國之後終於還是踏進了滿清科場,更讓人見笑的是,竟然還沒有考中。
侯方域只覺得天旋地轉,耳邊突然響起一聲暴喝,將他嚇醒。
就連皇太子本人都沒想到徐惇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為了面見太子,援救父親,侯方域定了定神,朗聲道:「正是學生有感而得。」
——但是這篇文章實在太合心意了。
他為了吳甡已經去崇禎帝那邊求過一次情,哪有再求的道理大?這種事可一不可再。當時父皇陛下是願意看到兒子身邊有人輔助的,如今太子手上有龍節、尚方,又有侍衛精銳,擊敗李自成,生擒劉宗敏,誰知道皇帝是不是願意看到太子的羽翼更加豐滿?
侯方域心中大喜,連忙跟著張詩奇往裡走去。他還是第一次進秦王府,只覺得此間景色果然是有北方園林的特色,處處以豪邁大氣為要,講究的是一覽無遺,高屋建瓴,與江南秀色可餐,小橋流水大相徑庭。
侯方域與復社其他才子一樣,喜歡針砭時弊,討論天子得失。考試之時,侯方域得了題目,又想到自己父親被囚獄中,腦子一熱就寫下了「天子察察為明」的作文,公然指摘崇禎帝不能明辨賢愚。作為一個孝子,有這樣的情緒並不是過錯。可這能解決什麼問題?原本到手的舉人功名也因此飛走。四年過去了,侯方域仍舊是個生員,為救父親亟亟奔走,甚至急病亂投醫。
張詩奇上前看了一眼,道:「殿下,這是侯方域所作,他是前戶部……」
「你是孝子,難道就要孤做不孝之子么!」朱慈烺冷聲道。
張詩奇又看了侯方域一眼,心中暗道:我這問得很有辱他的意思。他這副鎮定自若,是心闊容恥?還是貪人之功?
「他那試策寫得倒好,南省許多制藝教材之中都有收錄。」朱慈烺冷哼一聲:「只是他一個小小生員,竟然指摘聖天子的不是!這豈不是狂妄得沒形沒狀了!」
朱慈烺絕非虛言。明末四公子之中,他留心的只有兩位:百科全書一般的方以智,以及與李香君留下《桃花扇》故事的侯方域。
「是學生之父!」侯方域語帶哭腔,重又拜倒在地:「家父乃是前戶部尚書侯公諱恂,自崇禎九年得罪,至今羈押獄中。恨學生體弱文黯,不能為國家立功,無法以功贖罪,感請殿下……」
侯方域心下一跳,暗道:這位殿下還真是快人快語!也罷,直截了當說出來最好,慢著……是不是要先哭兩聲?
侯方域見到張詩奇的時候,畢恭畢敬行禮作揖。張詩奇卻沒了往日給他的優待,板著面孔問道:「日前你交來的作文,是出自何人之手?」他這麼問話,已經不信原作者是侯方域了。
朱慈烺搖頭道:「此子乃復社中人,古文名稱一時,以此文看來的確不負其盛名。更難得他肯學實務,當年隨侯恂在京時曾寫過屯田策,我在宮中也是看過的。」
侯方域為了在知府衙門被這位張知府「抓住」,著實下了一番力氣。
「這篇文章不錯。」朱慈烺從一應文士的作文中挑出一篇。
到那時,朱慈烺又該如何自處?
張詩奇只看了一遍就將侯方域的文章印在了腦子裡,心中卻有些疑惑:這文風頗有沉穩氣象,與侯方域往日跳脫的行文頗有不符。難道侯方域真能隨心而發,落筆成文,作文之道已入化境?這份功力,放眼天下也沒幾人能夠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