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二 大君有命

第176章 吹沙走浪幾千里(9)

卷二 大君有命

第176章 吹沙走浪幾千里(9)

朱慈烺有正統大義,又有心理學洗腦的大殺器,就連劫匪都能做到的事,對他來說沒有絲毫挑戰性。這些人都是識文斷字的有用人才,正好用來處理往來文牘和普及軍中的文化教育。不過沒等他們看到自己的桃李開花結果,便先一步去了平陽。
雪白的河上果然浮現出十來個黑點,縱馬從堅冰上跑過,朝東衝來。
在黑火藥時代,配方就是威力的代名詞。好的配方能做成炮葯,不好的配方只能做出爆竹,兩者威力實在是天差地遠。東宮原本用的是火藥局造的火藥,這回從平陽臨時收羅,配方上首先就不如火藥局上百年的改進積累。其次是火藥成色,有些葯里的沙子甚至比有效成分還多,顯然是為了完成任務突擊出來的。
「點火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了,我們能否全身而退,就看你的了。還有什麼問題?」朱慈烺問道。
蕭陌落後朱慈烺一個馬頭,應道:「殿下,等會還是我去吧。」
李自成看著緩緩前進的皇家金龍旗,心中仍舊忍不住贊道:朱家還是有個不怕死的,比那些藩王卻強了許多。
山西這邊藉著寒冬低溫,在河道上築起不少一人高的冰柱、冰牆,又在沿河修築工事,也多是用冰凝固來防禦,每日里燒水耗去的煤炭就不知泛起,白色的水霧日日籠罩河津一帶。這顯然只是為了應對當前闖兵強行攻打過來,等到春暖冰化,這些工事也就沒用了。
黃河對岸也是旌旗飄動,打著新做的順字大旗,還有李自成的帥纛,間或雜著劉、李、張等大將將旗。
「我會讓徐惇先暫時收攏這些人。」朱慈烺略顯不負責任地解釋了一句,又道:「好了,現在河津城也騰空了,明天就要跟李自成見真章了,大家說說準備得如何了。」
朱慈烺的目光落在了肖土庚身上。
迎面衝來的馬兵很快注意到了侍衛營的動作,連忙在河道中央勒馬停步,揮動著手裡的杏黃旗。
正月十五乃是民間十分看重的上元節,過完這天才算是出了大年,真正開始一年的辛勤勞作。然而崇禎十七年的正月里卻是殺氣騰騰,起碼在秦晉兩省都是殺氣瀰漫。
兩邊馬兵隔開五六步吼了兩句話,旋即各自轉身返回陣列。很快,李自成的帥纛緩緩移動,在中權親衛的包裹之下緩緩向前移動。
「工兵營呢?進度如何?」朱慈烺問道。
「肖土庚。」
朱慈烺端著千里鏡看了一會兒,道:「果然是人一上萬,人山人海。這一眼都望不到頭。」
「已經完成甄別。」肖土庚道:「重要環節用的都是咱們京師帶出來的火藥,絕對沒有問題!」也幸虧從火藥廠熟練工里征了幾個兵,否則還真不好乾這活。
「火藥有些不夠用,有些不緊要的地方便只放了乾草。」陳德這些天工作量太大,人瘦了一圈,他爹給他的鎧甲收到最緊仍舊有些晃蕩。
朱慈烺又詢問了幾句,道:「吳先生,你與孫督散會之後隨隊撤往平陽。陳德。」
東宮侍衛營很快也飛出一隊馬兵,都是從秦兵中挑選出來的善騎之人。他們也是朱慈烺選中的騎兵種子,自然不能露怯。
「好了,既然大家都沒問題了,那就各自回去準備,明天給李自成一個新年賀禮!」朱慈烺站起身,旋即所有人都跟著站了起來。只聽朱慈烺又道:「吳先生,孫督,二位要儘快走,不要耽擱。」
「末將在。」陳德連忙起身道。
「絕無問題!」肖土庚堅定道:「我局已經做了各種條件下的點火實驗,即便明天傾盆大雨都保證能點火成功!」
「弓箭!預~備!」蕭陌拖了預備音,很快就更多的命令聲想起。步營是沒有專業弓箭手的,除了藤牌手之外的所有人都要佩戴雙插——弓插和箭插,在敵軍進入射程之後首先進行遠程打擊。
「咱們也進。」朱慈烺揮了揮手。
兩個主帥方陣很快上了河面,踩得堅冰發出嘎嘎聲響。
朱慈烺這才點了點頭,示意他坐下。
朱慈烺朝這年輕人笑了笑,算是認可了他的工作成效。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冰筍就是陳德的手筆,讓對面的闖賊想來不敢來,實在是立了一樁大功。
「卑職在!」肖土庚立刻站了起來,行了個軍禮,總算平靜了些。
李自成著力準備進攻山西的兵員糧草,委派的地方官整日里就是追贓索要兵餉。從他在龍門設立糧台就能看出他的戰略意圖,肯定是要在黃河解凍之前將兵鋒推進到太原府。
肖土庚十分緊張,這回出征以來,他一直沒有打過仗。所有分配到的任務都是防禦城池,然而真正等闖賊到了城下,大軍又要撤退了。不過好在他的人總算收攏回來,再次歸於中軍部下轄。作為一個參与此次重要會議的上尉百總,肖土庚內心中的激動實在難以言表。
崇禎十七年正月十五,兩支人馬列陣黃河兩岸。打著皇明旗號,身穿大紅胖襖的東宮侍衛營,只有區區一千人,分成三陣,每陣前後空出約三十步,方便增援,又不會影響前軍撤退。
相比之下,蕭陌就沒什麼可彙報的了。東宮侍衛營右千總部一直在進行冬季訓練,增加了每日的跑步距離和負重重量,讓兵士們十分期待能夠打起來,好結束這些無聊的訓練。
吳甡見在座的有文有武,該是戰前最後一次議事了。見朱慈烺看他,吳甡連忙道:「侍從室三百四十二人已經盡數撤離。」侍從室的膨脹還是因為那兩千學子,短短旬日便有上百人被「馴化」成功,隨後有更多的人站到了東宮陣營,很多人都主動寫信給家中,表達了留在皇太子身邊效力。
吳甡孫傳庭二人知道這是朱慈烺的照顧,連忙躬身行禮,表示遵命。
蕭陌反倒比朱慈烺還緊張,傳下命令的時候聲音都在發顫。他知道朱慈烺肯定不會聽從他的建議,但更害怕看到皇太子有個三長兩短。死者已矣,生者卻會生不如死。
朱慈烺像是沒聽到一般,口中只道:「來了,有十來騎。」
「遵命!」陳德乾淨利落地領命道。
「徹底辦完之後,你就帶工兵營和勞改營撤去平陽,等候命令。」朱慈烺道。
「火藥配比呢?這邊火藥可比較複雜。」朱慈烺又問道。
朱慈烺只得強征了一些土地,出具文書,以山東三倍土地折抵,同時還免糧三年,第四年也只按照十稅一的稅率完稅。即便如此,這些農民也像是被人洗白一般,哭天愴地拿著救濟銀,跟著山西布政司衙門的人一路往山東去了。蔡懋德只以為皇太子自有安排,大大方方地以布政司的名義出頭。他卻不知道,現在整個山東地界都不知道皇太子在打著他們的主意呢。
……
蕭東樓卻沒有出席會議,也沒人問他,乃是因為他身負絕密任務,已經帶著兩個精銳局出發了,就連左千總部內部都沒人知道這兩個局去了哪裡。
河津城裡原本不多的百姓已經被遷徙去了平陽府安置。城裡的手工業者還好,官府只要肯給他們安排個住處或鋪面,他們便心滿意足了。為難的是那些農民,一旦離開了自家土地,他們就等於失去了立身之本。然而大明人口發展至今,凡是能種糧的土地早就有人佔了。即便是再霸道的官府,也不能強迫自耕農淪為佃農,乃至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