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三 水雷屯

第281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3)

卷三 水雷屯

第281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3)

「剛來就讓他們折返,太傷士氣。」朱慈烺搖頭道:「而且我還要看看燧發槍在戰場上的戰術效果。」
戚繼光的車營火器配備率是百分之四十三點六,步營配備率達百分之四十八,火器配置最高的是輜重營,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七,最終做到「炮聲不絕,即終日達夜不止,乃為萬全」。
「沒有足夠的火器配備,還是無法保證對滿洲人的打擊。」朱慈烺總結道。
有道是福無雙至,既然肖土庚帶來了火器方面的好消息,那麼行在的急報送來壞消息也就理所當然了。
「殿下不該這麼想。」尤世威認真道:「未來之事誰能確鑿知道?如今現狀就是東虜注重重甲。以前臣在遼東,見過他們的白甲巴牙喇,乃是東虜中最為勇悍者,常有身著兩套重甲的!簡直刀槍不入,就是火器也打不穿他。」
朱慈烺輕輕抿了抿嘴,決策道:「是我小家子氣了!就按照參謀部所議,配備重甲長槍兵營!」
清軍無論是單兵戰鬥素養還是整體戰鬥力,都要高過李自成許多。作為一個搶劫為生的漁獵民族,滿洲人從小就要學習從惡劣的自然環境或是其他部落手裡奪取生活資料,等於是在預備營中學習、實踐。成年之後披甲上陣,只要長官下令,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能夠成長為老兵。
朱慈烺很快將皇父前來的消息置諸腦後,與總參謀部、蕭陌第一營軍官研究方陣戰術。之前對付組織性較差,只會打「笨仗」的大順農民兵,其實與當年戚繼光對付倭寇頗有類似之處,主要的戰鬥目標其實是一小部分戰鬥素養較高的職業兵。
朱慈烺點了點頭,王世欽原本就是總兵銜,又授予了下將軍軍銜,足以擔當此任了。至於能否干好,在嚴密的監督和嚴格的考成法面前,總是能看出來的。
五分鐘之後,先行聯絡的塘馬從營中賓士而出。
「皇父陛下做親王的時候就常常微服出訪,現在做出這等事來,我能有什麼好驚訝的。」朱慈烺無奈道。
從歐洲戰場上也能看出,在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無論是西班牙方陣還是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方陣,都有著其所屬的時代意義。
「殿下,無論是遼金騎兵,還是如今的東虜騎兵,都有不沖陣列的規矩。」尤世威知道自己的角色,越來越注意看書,也好在宋人對軍事記錄頗為詳實,讓他大開眼界。尤其是宋金、宋夏戰爭,頗有值得借鑒之處。
朱慈烺面對一干參謀,問道:「現在大戰在即,哪裡可以抽兵?」
「孤零零一個營,又沒有重甲沒有火器,恐怕死傷太過慘重。」朱慈烺搖頭道:「這回敵方總共不過四千人,也難以測試出方陣的戰術效果。這樣,我打算新設一部為總裝備部,負責調配、籌集一應軍資,各位以為誰可出任?」
只從訓練速度而言,鴛鴦陣肯定比長槍陣難練,光是各種變陣就需要士兵有足夠的悟性,以及長時間的鍛煉。而長槍陣陣型簡單,戰術動作更少,相互間的戰術配合遠少於鴛鴦陣。
劉若愚第一時間送來了消息,但他也無力阻攔。而東宮系的文官對此也只能四處聯絡,找人護送,不敢追回,否則落個拘禁天子的罪名誰當得起?再加上姜曰廣與一干南方來的官員在一旁煽風點火,算是徹底坐實了皇帝陛下北狩的事實。
現在東宮還屬於冷兵器軍隊,如果除去營屬火炮,只有一些虎蹲炮和地雷,以及少量的一窩蜂,火器配備率不足百分之五。
吳甡也只得道:「殿下,還是派兵接應吧?」
「這種陣型的話,其實就是以人為城。」朱慈烺當初的確描述過西班牙方陣到莫里斯橫列,乃至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方陣。而且這些並不算是穿越者的特權,因為大明早就有人從荷蘭人、葡萄牙人口中了解到了三十年戰爭的故事——雖然現在這場戰場才打了二十六年。
東宮武裝系統原本的裝備供應全靠地方徵集,然後由財務科造冊,分配到各營。在規模小的時候問題並不大,而現在財務科基本併入了戶部,履行戶部職能,再加上東宮武力越來越強大,姚桃估計也已經精疲力竭了。隨著鑄炮廠、兵器廠、火藥廠的增加,獨立的裝備部門勢在必行。
那時候明軍的鳥銃質量不好,士兵不敢放足量的火藥,生怕炸膛,射程和威力自然都要大打折扣。不過滿洲人著重甲衝殺,的確給缺乏重甲的明兵造成了極大的陰影。
「火器大行之後,即便重甲也沒有意義,註定是要淘汰的。」朱慈烺有些遲疑。
「臣以為,」尤世威道,「效仿宋人以重甲裝配步兵,持以長槍,列成方陣,徐徐推進。方陣之間輔以火炮、鴛鴦陣、弓弩手,以及我們自己的騎兵陣列,足以擊潰東虜的馬步甲兵。」
朱慈烺也考慮過增強車營,用戰車、偏廂組成可以移動的「車城」,同時用大火力進行防禦。從戚繼光的戰績來看,只要火器配備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就足夠對敵人進行毀滅性打擊。
十五分鐘之後,預備營戰兵第一司整裝完畢,踏著整齊的步伐出了轅門。
「也好,抽調個戰兵預備司,權當拉練。」朱慈烺喚過閔子若,讓他傳令。
「沒有足夠的火器,是肯定不能用車城的。」尤世威道:「如戚繼光所言,其所憑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廢,車何能御?當日孫督的火車營在郟縣敗績,也是因為天雨連綿,廢了火器。殿下曾說過的長槍方陣,倒是個不錯的主意。」
「而且訓練更快。」蕭陌補充了一句。
「那預備營抽調一個司?」尤世威又道:「雖然都是些沒經歷戰陣的新兵,但只要人數夠多,誰也不敢惹他們。」
「我軍可以先配上重甲,就算日後沒用了,再行裁汰也無非損失點銀兩。」李昌齡道。
總裝備部肯定是要填充東宮系統的文職人員,而且還要從火藥廠和鑄炮廠徵調熟練的辦事人員。派一員老將出任長官,無非將架子先搭起來,規格定上去。同時若是能給這個新部門帶去一些英勇之氣,那就更好了。
「臣請殿下,從預備營中選出一個新兵營,組建方陣營。」尤世威道。
好在這個消息也並不算壞得徹底,只是一個小小的麻煩:崇禎皇帝下令起駕前往兗州,一如皇太子當日的計劃,但在大隊人馬剛出泰安州之後,這位不肯安分的皇帝陛下就領著一幫內侍奪馬北上,徑自往束鹿縣趕來。
尤世威提出重裝步兵的時候,參謀部里李昌齡、王世欽、王世國等老將也紛紛頜首,看來早就私下討論過了。
後人常因為兩宋的歲幣、求和、天子北狩,以為宋朝的軍力衰弱,而稱之為「弱宋」。其實仔細算算對外戰爭的勝率,北宋比大唐甚至還要高一些。
這種情況下,戚繼光早期的鴛鴦陣就暴露出了力不能及的一面。事實上,戚繼光調到薊州之後,面對蒙古韃子的騎兵,也對鴛鴦陣做出了整改,除了擴大編製,更著重於車營和大火力的輜重營建設。
預備營的編製比尋常營頭都要大,除了一個常備教導部,還有三到五個不等的新兵部。這次作為總預備隊,主要是讓新兵見識一下戰場,體驗一下氣氛,並沒有指望他們能夠增加多大的戰鬥力。
李自成不過就是比倭寇多了一些流民兵而已。
「臣願往。」王世欽毛遂自薦道:「臣在遼東時,也督辦過兵器。」
「火器司可否?」尤世威進言道:「原本這次作戰就沒有計算火器司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