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六 水地比

第554章 銜枚夜度五千兵(6)

卷六 水地比

第554章 銜枚夜度五千兵(6)

因為擔心水泥黏度不夠,仍舊用的老法子,以糯米汁和糖水勾兌水泥,增加黏度,確保瓷磚不會脫落。
關於「偉男子」這一問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贊同陸素瑤的看法。
整個工程看似不大,但考慮到只能在皇太子妃出去散步的時候才能動工,又都是精密的手藝活,所以工期實在不短。
「喏,他要打下這裏。」崇禎指著大陸之外的一片樹葉形狀的島嶼,正是台灣。
陸素瑤如同置身於和煦的陽光之下,忽然之間騰起一股感動,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熱淚:皇太子殿下真是耿然如寒水皎日,不負其志,所謂偉男子者也!
產房裡採用玻璃窗,保證採光。同時為了防止皇太子妃夜晚分娩,所以還特意備下了鯨油。雖然這種油料效果不錯,但鯨作為海中巨獸,並不在華夏傳統捕獵範圍之內,所以使用鯨油只是權宜之計。
「我大明有兩個衛在這島上。」崇禎道:「乃羈縻之地。」
整個水泥屋子外麵包磚,內部六面黏了瓷磚。這些瓷磚都是官窯特別燒制,牆面瓷磚胎薄釉滑,地上的用厚胎磨砂面,防止滑倒。
頂上瓷磚拼出觀音送子的圖案,地上是玉蓮托舉,四壁則是百子千孫圖,取的都是極好的兆頭。
崇禎仍舊氣哼哼地站起身,轉眼看到經世大學進貢的一座玻璃地球儀,真想舉起來砸在地上,卻又從心底里捨不得。
原本宮中有專門的婆子負責接生,但杏林大學有獨立的婦產科,最早一批教授、教員就是用的這些人。
比如崇禎皇帝和中宮周皇后就不這麼認為。
儘管朱慈烺知道這種生物油支持美國走過了工業時代,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漸漸被石油取代。然而華夏的「敬天」不是說說的,即便大胆前衛的心學儒生,對大自然也是抱有極深的敬畏。
「軍中用此法活人無數,定然是可靠的。」喻昌補充道:「此法也是皇太子殿下所創。」
這事是兒子說的,絕對不會錯。
「娘娘請放心,從產科醫師到護士,皆是經驗豐富,頗有令名之人。」喻昌道。
「如此甚是周到。」周后欣慰道。
「或許是有極好的機會吧。」崇禎頓了頓:「我大明也已經太久沒有開疆拓土了,既然春哥兒鐵了心要打,就打下來吧。據說島上不過數千紅毛番,應該是手到擒來。」
「有三位國醫聖手坐鎮,本宮也就安心了。」周后頻頻頜首。
「當年他出生的時候,朕還不是自始至終等在外面!」崇禎得到朱慈烺明說回不來的家書之後,氣得鬍子都亂了。
朱慈烺這樣的「返祖」現象讓崇禎既驕傲又難熬。從泰昌帝開始,帝系明明已經洗盡了太祖成祖的遺留,成功轉型為溫情居家型了呀!
朱慈烺輕輕點了點太陽穴,又道:「人與人在頭腦上的差距是極小的,尤其是在成年之後。差距在哪裡?就在控制情緒的能力。許多狀元在風光一時后漸漸悄無聲息,泯然眾人,正是因為缺乏這種能力。」
周后硬擠出了一個笑容,點了點頭。
「不行,我得去鍾粹宮看看。」周後起身道:「也不知道產房布置好了沒有,這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周皇后已經知道很多婦科病都因為細菌那種小蟲子作祟,尤其是分娩大事,很多新生兒夭折就是著了細菌的道。
「第一大島在哪?」周后的好奇心被激了起來。
這座地球儀的主體是玻璃吹出來的,內部塗以瀝青,然後由工匠用小刀鏤去「大陸」、「島嶼」,一如萬國地域圖的形狀。然後再用宋應星最新合成的螢酸進行腐蝕,穩固其形狀,最後將瀝青去除乾淨,就得到了這尊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崇禎輕輕轉動地球儀,指著極北之處,道:「這兒,苦兀島。」
「非但特備了縫合針線,由手藝高明的護士行針。而且還請了皇太子妃的身血,尋得血型相符者十餘人,萬一產後出血不止,立刻便能以輸血術救治。」喻昌道。
「看著倒是挺長的,這是奴兒干都司的地界?」周后突然有些害怕:「春哥兒不會要一路打去這苦兀島吧?那裡有人煙么?」
周后聽得心驚膽顫,但因為涉及到自己孫兒安危,仍問道:「輸血術可牢靠么?」
崇禎對這晶瑩剔透的地球儀愛不釋手,如果不是因為工藝太過複雜,他甚至希望在武英殿和乾清宮各放一個。現在因為獨此一尊,只好讓內侍捧著跟人走。
周皇後到產房的時候,正巧碰到身穿戎裝的喻昌與一個中年文士從產房出來,身後還跟著一個道士。這個組合實在過於醒目,一下子就被周皇后收入眼中。
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異常英明。
周后總算對兒子的安危放下了心,但對於兒子不來迎接孫子出世,卻仍舊耿耿於懷。如果是個女兒也就罷了,如果是個兒子,那照規矩就是大明的皇太孫了。
「這位郭真人才是大明真正的婦科聖手。」喻昌先介紹了那個道士,正是皇太子的方外至交,傅山的師父郭靜中。
周後知道羈縻之地都是人家過來請封,不用兒子自己過去,總算略略放心,又道:「台灣島上有什麼好處?」
在此之前,先要由靈台選址,在鍾粹宮後殿左近尋了一塊地方。按照設計規範,這座三丈長寬的「小屋子」徹底由煅燒出來的水泥混和鐵筋,澆築而成,沒有用到一磚一木。
「我對你的期望不低,對我身邊所有的侍從、舍人、文臣、武將的期望都不低。我由衷希望你們能夠獨立成熟,做一個不被情緒左右的能人,而非庸庸碌碌混吃等死的庸人。」
周后仔細看了一眼,道:「看上去倒是不小。」
「在看空調的降溫成效如何。」喻昌道:「恐怕分娩時暑熱尚未退盡,殘留熱毒。」
崇禎一時語噎。他並不知道台灣的好處,而且以他的戰略眼光並不能明白「瀕臨太平洋」到底有多麼重要。至於「上承日本,下啟呂宋」之類的話,一樣讓崇禎無法理解:那兩個島國可都是以貧瘠聞名的——哦,日本聽說有很多銀子……不過仍舊是個貧瘠的化外之地。
他將手按在了地球儀上,輕輕轉動,尋找著代表大明的大塊陸地。雖然地球儀上沒有顏色,沒有國界劃分,但崇禎已經能夠通過海岸線來辨識大明的位置了。
因為這些御用穩婆缺乏接生經驗,實務操作根本比不上明間名氣大的穩婆,留在宮中實在是草菅人命。另一方面,她們規矩多,理論足,有些傳統還暗合細菌之說,所以正好用來做教員。
……
喻昌也十分欣慰。
皇太子妃的產房從診斷出懷有身孕之後,就由太醫院和軍醫少將喻昌一起進行設計,最終由朱慈烺親自定稿。
因為皇太子殿下說過,日後手術室與診室的設計就參照這座產房來。
「殿下應當留下!」陸素瑤堅定道。
陸素瑤聽得如痴如醉,醍醐灌頂一般。
周后眉頭緊蹙,道:「如今疆域也都恢復了,為何還要在福建呆那麼久?竟然連元子出世這樣的大事都要擱置一旁?」
周皇后雖然心中更相信佛菩薩,但因為丈夫兒子都通道,這道長也是仙風道骨的模樣,故而好感叢生。只是暗中好奇,為何一個道士會成為婦科聖手。
「即便產後不順,我等也已經做足了準備。」喻昌是個直性子,整個中國歷史上醫術高明卻不為人所喜的就是他了,實在是「口不擇言」。
「據說是我朝第二大島。」崇禎用了「據說」,不由嘴角上揚,想起了兒子對這片「華夏故土」的堅持。
「現在我的情緒告訴我,應該回去守在門口當個閑人。我的理智告訴我,應該做好自己應該做,且能夠做的事。這種情況下,你說我該做何選擇?」朱慈烺如同良師一般,循循善誘道。
朱慈烺用略帶讚賞的笑容點了點頭。
只是如今因為工藝問題,還做不到封閉球體,所以南北兩極正好用來安裝支架。
三人上前見禮,其中喻昌已經是宮中的熟人了,原本精通傷寒論的名醫,硬生生被逼成了婦科聖手。
為何又會出現一個和太祖一樣工作狂呢!
「因為人總會被各種情緒所左右,消耗精神,懶惰肢體,忘記自己的目標,混淆當下的任務。這就是絕大多數人庸庸碌碌的原因。他們以為自己儘力了,其實不過是在受到情緒左右之後給自己找了借口而已。」
朱慈烺繼續道:「我只是個普通人,沒有過人的智力,沒有心想事成的運氣。如果想在有生之年為大明,為華夏盡忠,為父母盡孝,為子女打下一片天地,就只有『儘力』二字。這兩個字誰都會說,但為何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
——兒子弄出來的東西必然沒問題。
「這位是杏林大學教授吳有性。」喻昌又介紹道:「吳教授于細菌、防疫之術深有造詣。」
「豈敢。」吳有性謙虛道:「微臣也是讀了皇太子殿下的著作,略有所得罷了。」
周后總算放心了許多,又指向產房問道:「他們還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