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六 水地比

第655章 崢嶸巨浪高比山(7)

卷六 水地比

第655章 崢嶸巨浪高比山(7)

所以當永王要送來五百黑廝的消息傳到京師,立刻獲得了朝臣的眾口交贊。其實他們也希望因此能夠過上鮮婢、黑廝伺候的新鮮日子。
至於一些窮得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只要有個糊口的營生,花點小錢就可以娶個品貌端正的鮮女為妻。
段氏嘆了口氣,道:「別說這些人不肯入宮,入了宮的還要往外跑呢。」
第二軍上下都是在遼東有土地的,非田地則礦場,誰都知道人手不夠用。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益,就算上頭不下令,他們也不捨得亂殺人。
即便如此,大明本土各州縣,仍舊受困於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新興的蒸汽機還不足以大規模取代人力。於是,駐守在遼寧的近衛第二軍蕭東樓部,于隆景二年六月進入全軍動員,向北面的蒙古部落發起進攻。
「你怎麼了?」蕭東樓好奇問道。
曹家本就是地方大族,否則他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又安排族中子弟在遼寧經商,收益歸入族中。如今他可算是全族人的福星,逢年過節族長、耆老都要正式去家中拜會母親,然後才能安排族中大事。
這次進攻的目的不在於一城一寨,也不是單純地呼應漠南作戰,主要是為了東部蒙古的人力資源,用以支持整個遼寧,乃至海西的土地、礦產開發。
「放屁!」曹寧啐道:「這女人的主意也是能打的!你是越發膽大妄為了。」
許多朝鮮商人也樂於招這樣的明人當女婿,享受大明的國人待遇。起碼借用女婿的明人戶口,就可以在海西、河套等地大肆購買土地了。
「現在如何打整的?」朱慈烺問道。
這也算風光無限了,若是沒個嫡子得多遺憾!
「人家也得照顧家裡吧。」段氏道。
朱慈烺是見識過後世「二奶」、「小三」猖獗的人,相比之下「妾室制度」反倒要光明有序得多。這種完全出於市場需要的社會行為,朱慈烺實在沒有能力去改變,所以只能放任。
曹寧總覺得這樣的兒子到底是庶出,不是嫡親長子,日後家產給誰呢?他看看蕭東樓,老婆死後再沒續弦,倒是小妾從來沒少過,嫡子一個沒有,庶子倒是一幫。
至於朝鮮婢女的問題,早在英宗時候就有過禁令:嚴禁走私販賣朝鮮人到大明為奴。
然而現在在英明神武的隆景帝治下,鮮婢之風再次盛行起來。而且為了規避崇禎二十年的「奴自復良」詔令,許多人家都是以「納妾」為掩護收納朝鮮婢女。
朝鮮國王也曾多次上書懇請大明禁止這種不人道的人口買賣。
大明卻是只看父系。這些朝鮮下女成為權貴富有之家的「侍妾」之後,如果育有子女,子女的社會地位是隨其父親的。這樣非但子女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己也能母憑子貴,何樂而不為?
「不用宦官如何?」朱慈烺道:「三代時候肯定沒有宦官,就是先秦也未見全是宦官。」
曹寧想到這裏,心中略略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家產。除了遼東這邊論年增加的土地,他還將自己的軍餉拿出來買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又寄了五百兩給弟弟,讓他去河套買塊地租給別人種。
段氏點了點頭,道:「只有如此了。」
「這等離經叛道事臣妾實在說不出口。」段氏道。
方家鴻很快意識到自己暴殄天物,守著台灣竟然沒想到為皇帝家解憂。不過台灣土人已經有了文化的萌芽,不如澳洲土人那般好擺布。於是方家鴻用了另一個方法,將土人幼童凈身後豢養在營中,從一開始就教育他們服從和服務的美德。
「今日母后把我叫去,就是說的宮殿無人清掃的事。竟然有幾處屋舍的屋頂都漏了,久久沒人發現。」段氏小心抱怨著。
「這有什麼不能夠的?你沒聽說么?陛下是肯定不收她的,她自己私下裡都這麼說。」蕭東樓道:「你好歹也是從龍功臣,兩人正是匹配啊!」
朱慈烺搖了搖頭,道:「王承恩那邊回報,說現在寺廟裡的澡堂子都關了不少。無名白都跑山陝打工去了,沒什麼人肯入宮。」
「這些蒙古人除了勞力,也沒什麼對大明有用的地方了。」蕭東樓摸著眼罩:「大軍驅捕為主,不要亂殺人!」
「都是祖宗定下的制式,哪有說推就推的?再說,沒人住也沒空著,裏面堆著好些東西呢。」段氏道。
「民間的無名白還能招到么?」段氏問道。
事實上這種不願留在大明的女子才是真正的非主流。
在原歷史時空,某位「聖祖」說明宮中養了十萬宦官,每天都有人餓死。這種謊言要讓人相信並不容易,事實上明朝宦官加上宮女、女官,總數也不過兩到三萬人。國變之後,宮中服役宦官更是銳減,在光復神京之後一直處於一萬上下。
「一把年紀了,也該回去贍養老娘,傳宗接代了。」曹寧嘆了口氣。
「對了,聽說王翊那小子娶了個女官,丈人還是個封疆大吏,要不你也琢磨一個?」蕭東樓突然興奮道:「那個、那個、那個一直跟在陛下身邊的那個,雖然年紀大些,看那腰身屁股,有宜男之相啊!」
「沒人住的地方只有從宮外招人進來打掃,每回都弄得如臨大敵似的。」段氏今天在宮中走了大半天,輕輕捶著自己腫脹的腿,道:「請辭的宮人越來越多,這勢頭看上去止不住似的,怕是我家給的工錢少了?」
朱慈烺覺得在家政勞動上,男女的體能差異並不大,又不是行軍打仗,女人天生吃虧。就算有些沉重的東西要抬,宮中也不是找不到人。然而宦官經過兩千年的滋生,在時人眼中卻是必不可少的,似乎沒了他們整個大明就要垮了一般。
「沒人住的殿宇也太多了點,實在不行就推掉改成園子。」朱慈烺道。
現在大明有限地開放了路禁,百姓遷徙比過去三百年都要多。一方面保證了沿途經濟發展,一方面也有效地疏導了人口分布。帶來的新問題就是窮則思變,百姓的心思越發活泛,不安於現狀了。
曹寧將信將疑,心中暗暗打轉:若真能娶了那個女人,倒也不錯啊。說不定日後兒子從小就能跟皇家子弟一起玩了。
至於被販賣到大明的朝鮮女子,朱慈烺也只能責令大理寺和都察院進行甄別。只有非自願的朝鮮女子,才會被遣送回國。
拖了又拖,現在終於到了拖不下去的地步。
皇家當然不可能給的少,甚至比其他勛戚人家給的還多些呢。但是在皇宮裡做活的壓力也大,規矩又多,稍有不慎輕則挨打,重則發配流放,如果外面有更好的活計,員工流失也是很正常的事。
隆景二年,整個大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不說大明的生活水平遠超朝鮮,即便小康之家隔三岔五也能吃頓肉打打牙祭。其次是這些女子大多出身低微,在朝鮮屬於下等人。而朝鮮的從母制度決定她們的兒女也都是下等人——即便生父是貴族都不能改變。
當然,這種嫁給明人做正妻的鮮女,還要給人牙、媒婆一筆孝敬。
「這樣,宮中再清點一下,平日不常用的就送去圖書館、博物館放著。空出來的屋舍院落可以從外面招人按時進來掃除,宦官就負責監督吧。」朱慈烺道:「再有恐怕就只能讓宮女、女官成親之後繼續服役了。」
「那就只有多給銀子了。」朱慈烺道:「男人雇不到就只有雇傭健婦了。」
紫禁城鍾粹宮過了子時還亮著燈。
蕭東樓知道曹寧有個老母親,跟他弟弟一起住,不過說起傳宗接代……大約是自己前幾日新得了個兒子刺激到了這位老搭檔。
唉,也沒見他煩心,可見讀書少時煩惱少啊!
朱慈烺自從收復北京之後,就已經很少通宵達旦地工作了,今天卻毫無睡意。如今國家正蹣跚前行,只要假以時日,國力必然有一個突飛猛進的跨躍。然而變革帶來的影響卻讓人頭痛,譬如宮中宦官緊缺。
朱慈烺登基之後,這一萬的數目都難以維持了。太上皇崇禎建議朱慈烺廣募火者,但朱慈烺覺得這樣做對原本就很有壓力的大明人口是雪上加霜。沒有四、五億人口,根本無法保證大明全部國土的有效控制。
工部擔心這些人做工不精細,檢查日繁,標準更嚴苛。大明匠人們因為地位提升,成了監工,對各種瑕疵更加不肯放過,無意間也推動了工程質量的提升。
隨著地多人少的問題顯現,越來越多的大明百姓開始往西、北遷徙,或是往南出海,改變自己的生活境況。法制和教育的普及讓囚徒數量下降,使得大量朝鮮人、蒙古人成為了基礎建設的主力軍。
從周朝開始,華夏就是一夫一妻制度,對於妾沒有任何限制。理論上,只要你吃得消、養得起,納個三五百房都沒問題。
「遼東就沒個生兒子的女人?你現在孤身一人回去,嬸嬸得多不舒心?不如這裏先納一房……不,蒙古、朝鮮女人各納一房,抱著大胖小子回去得多讓老大人高興?」蕭東樓勸道。
曹寧對此卻是興趣缺缺,道:「隨你,我只想撈些功勞退役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