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卷七 地天泰

第677章 旌旗盪野塞雲開(1)

卷七 地天泰

第677章 旌旗盪野塞雲開(1)

大明在地理上有些吃虧,北美西海岸多是森林地帶,再往東則是沙漠戈壁,最適宜農作生長的中西部其實更靠近東部。不過即便是美洲中西部農墾區也是在一百年多年後才被開發的,對大明而言還有時間。
朱慈烺很樂意看到有人願意去美洲探路,甚至已經為這支北美開拓船隊找好了航線。這幾年來往返歐洲和東亞的大明船隊也積累了遠洋經驗,有了一批可靠的遠洋人才。考慮到歐洲人都在北美東海岸以及南美開拓殖民地,大明正好填補美洲西海岸的空白。
朱和至連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無例外。」
三十年後的今天,大明在日本尋找當年的水手已經再不可得,不過總算日本也是個有文法的國家,還能找到足夠多的航海、船隻資料,為大明建造遠洋大船提供技術參考。
這個任務落在了仙台藩大名伊達政宗的頭上,伊達政宗又命令家臣支倉常長主領此任務。
支倉常長用了四十五天的時間,以幕府提供的八百名造船工匠,七百名鐵匠,三千名木匠,完成了日本人稱作「伊達村丸」遠洋大帆船。這艘船後由西班牙人改名為聖胡安?包蒂斯塔號,完成遠航任務之後被呂宋的西班牙軍隊徵召,用以對抗荷蘭人。
當年十一月二十九,雙方簽訂了一個條約。條約中約定西班牙人得以在日本東部建立工廠,並從新西班牙引進採礦專家,西班牙商船在必要時允許拜訪日本,而日本方面將會派遣一位使者出使西班牙王室。
誰都知道,好田能夠一畝頂生地十畝,誰都不希望拿著極高的厚賜,最後只剩下邊角廢地。
陳德面對這位親王只是微笑搖頭,道:「臣所得軍令僅限於此,其他事不敢過問。王爺且稍安勿躁,朝廷必有消息來的。」
因為西班牙商船經常會由於惡劣天氣在日本海岸附近失事,於是兩個國家開始接觸。西班牙人想在日本發展天主教信仰,但這種努力遭到了耶穌會的強烈抵制,這些人自一五四九年就開始在日本傳教。另外,葡萄牙和荷蘭也不希望西班牙參与對日貿易。
朱和至本來就不覺得皇帝「白拿」有什麼問題,對於日後自有分曉的事也沒甚好期待的。然而不過三日,他自己的行裝尚未整理好,朝中已經湧起了一股大潮,甚至有不少大臣親自上門,希望能夠為宗族親屬謀一張船票。
真正吸引他們的是亞美利加廣袤的無主土地。
馮師孔當年折辱皇太子殿下的事早就在坊間傳播,尤其是在陝西,他被人視作忠烈諍臣,沒有讓年輕的皇太子受小人蠱惑做出蠢事。雖然大家自覺地為尊者諱,不敢將皇太子放在馮師孔的對立面,但朝廷一直不給馮師孔賜下哀榮,總歸是表明了不喜歡此人的立場。
尤其是內閣傳出風聲,皇帝陛下希望用這塊新大陸來酬謝所有在國難中出力的文武官員,只要是參与探尋的人,都能無償得到土地。
「找這麼多造船匠,朝廷是要打造一艘新船么?」朱和至詢問陳德。他說是發起人,但更像是個跑腿的。更悲劇的是,皇室宗親提供給他的借款得由他獨立償還,所以他早就放棄了自己造船的想法,只希望皇帝陛下能借給他兩艘船。
隆景三年八月,朱和至到了對馬島。
得益於子承父業的社會制度,當年參与建造伊達村丸的日本工匠也找到不少,被陳德高價買下——共花費了兩門一七式火炮。
這當然與事實不符,對於理智的大明官宦和商人而言,決不至於被這種宣傳攻勢所蒙蔽。
「新世界發現的一切無主土地都歸大明皇帝,即朕所有。」朱慈烺先下了定論。
「謝陛下隆恩。」朱和至道。
最初的日本使者是在江戶傳教的方濟各教會修士索鐵羅,他代表幕府將軍前往新西班牙(墨西哥),見到了總督維拉科。新西班牙總督又派遣了探險家前往日本,並且尋找傳說中的「金銀島」。
連馮師孔都受到了這樣的待遇,那些真正為平息國變立功的文武大臣們難道會被虧待么?
之所以前往對馬島,是因為日本人有走太平洋航線前往美洲的經驗。
現在問題就來了。
武將之中滿桂、曹文詔、曹變蛟等名將也都賜以武敏、武惠、武順等良謚,各有數千畝的封土。
忠儆對文臣而言雖然不是很好的謚號,但也不算惡謚,最關鍵的還是朝廷對他表示認可。隨著謚號的頒賜,還賜下千畝土地,只需要馮家的人前往美洲接收,安置十餘人開墾就可以永世不易地傳承下去。
這位探險家的外交工作並不順利,而且在尋找金銀島途中因為海難而帶著重傷回到日本。於是德川幕府決定建造一艘大船,將這位探險家送回西班牙。
「至於朕也不是白拿你的。」朱慈烺笑道:「你日後就曉得了。」
朱和至終究還是咬定自己與克里斯蒂娜女王之間沒有任何超越公務的關係,並且堅稱前往亞美利加是為了探尋新的世界,為大明開疆拓土。朱慈烺本來倒真的是擔心朱和至一時衝動,見他如此嘴硬,便也放開一旁,到底有個親王親自參与這個大項目總是更可靠些。
有這樣慷慨的好皇帝,當然得有吝嗇的閣臣在後面拖後腿。這道「賜土詔」終究被內閣阻止沒有發出來,但是一道奇怪的聖旨卻從禮部發到了馮師孔族中,為其在國變中殉難,謚忠儆。
「土地上的出產,爾藩可以分得十分一,帝室取十分之五,朝廷取十分之四。」朱慈烺做了分配:「你那十分之一可以任意處置,朕不做干涉。朝廷所取的十分之四,乃是因為出船出人本身就有成本在其中。」
朱和至也只能靜待消息,卻不知道大都督府已經提請兵部,請將王翊的坦克師調往莫溫河衛。
果不其然,在馮師孔之後,所有為大明殉難的文臣武將,都獲得了合適的哀榮,並且無一例外受到了千畝乃至數千畝的美洲土地。
從崇禎二年到十七年國變,這期間殉國死難的文武官員實在不少,禮部只能分批審核,商定謚號。即便如此還有遺漏,又要面對其遺族的哭訴,進度實在快不起來。不過眾人都相信,死者為大,等這些死人的事安置妥善,必然會輪到活人。
當然,日本人也不是平白無故就發現了前往美洲的航線。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安德烈斯·德·烏爾達內塔(Andres de Urdaneta)發現了由呂宋島至墨西哥的航線。從此之後西班牙便開始了橫越太平洋的航運,這也是呂宋歸於新西班牙總督治下的原因。
支倉常長出發時,德川幕府還沒有發布鎖國令,但是等他再次通過太平洋航線回到日本的時候,日本已經徹底變樣了。至於他最終是被處死,還是放棄了信仰,也成為一樁歷史迷案。
朱和至頗為疑惑,旁敲側擊之下才知道最近的大小報紙都在解密海貿白銀的來歷。在這些報紙上,白銀在故鄉亞美利加就跟鐵礦在大明一樣,遍地都是,隨便划塊地就能挖出一條礦脈。
拐點在於一六零九年,萬曆三十七年,西班牙大型帆船聖弗朗西斯科號在從馬尼拉至阿卡普爾科的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而在江戶附近的千葉失事。船員們被救起並受到熱情款待,船長受到了德川家康的接見。
尤為醒目的便是盧象升,謚文正,乃是文臣認為最好的算謚號。同時命族中為他過繼子嗣,承祧香火,受封美洲田土萬畝。
大明還沒有人去過美洲,甚至美洲這個名字也是新近才確定的。關於這個新大陸的一切信息都是從傳教士口中得知,誰都不知道哪裡的地好,哪裡的地劣。這動輒數千畝的封賜,給的是指標,沒有地號,都要等人實際過去了,劃定土地,由民政官審核,然後才會標上地號,算是永世之業。
所謂十室之內,必有忠勇之徒,只要不是全家殉難死光了的人家,誰找不到幾個忠僕義從?當然要先趕在第一批前往美洲,選取好地,把位置佔下來。
而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在移民開發方面比歐洲更具有優勢。
至於那些還沒輪到的功臣,肯定也都是會有賞賜,誰不想早點過去把地選了?
支倉常長帶了十名幕府武士、十二名仙台武士、一百二十名日本商人、船員和隨從,以及四十余名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開始了亞洲人首次橫跨太平洋的旅途。三個月後,他平安到達了新西班牙,隨後前往歐洲,出使了西班牙王室,甚至前往羅馬覲見了教皇,並且受洗。
朱和至看到這股大潮洶湧襲來,才明白皇帝陛下說的「沒有白拿」。
他們的引路人是西班牙人。
至於後世阿拉斯加、加拿大這些地方,起碼還有兩百年才會被歐洲移民設立居民點,現在扔塊石碑都有些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