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五卷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第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

第五卷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第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

「那不是放虎歸山嗎?」王羽不說話,貂蟬耐不住驚訝,插了一句。
賈詡這番高論,讓王羽拍案叫絕,差點脫口喊出七擒孟獲的典故來。
「此外,對即將到來的那場大戰也有不少好處,方便主公運籌……總之,縱虎歸山,就眼前來說,是隱患更大,但就長遠來說,卻是利大於弊。」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在賈詡來說是很罕見的,做了總結髮言后,他拿起水杯一通猛灌,一口氣喝了個精光。
「末將在此,主公有何吩咐。」李十一等情報司的人一直侯在門外,當即應聲而入。
跟聰明人打交道,很省事,但也很累,說不準哪裡就是一個坑……王羽在肚裏腹誹了一番,繼續往下看。
看過太史慈轉述的朱虛之戰,王羽都微微有些驚嘆了,這個小說里的龍套角色確實不一般。
青州兵的特點就是,打仗勇猛,軍紀極差,曹操收編青州兵的時候,實力不算太強,很可能收編的時候,就是客強主弱的態勢,所以他也沒辦法約束得太嚴格。
他們只會搶劫殺人,讓他們老老實實的種田是不可能的事,別說徐庶,就算徐榮來了,他也不會把好心腸用在這些人身上,以殺止戈還差不多。
「可是,」貂蟬認真的想了想,反問道:「都昌的大多數人不是都安然無恙嗎?即便要招撫,留的也不是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悍匪吧?」
「錯綜複雜的青州,真不是一般的亂呢。」待李十一離去,王羽突然冷笑道:「不過,有些人似乎始終沒搞懂,光憑拳頭,或光憑陰謀,都是成不了大事的!」
人才可以培養,士兵可以訓練,糧食可以想辦法或買或借,錢也不是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有人!
南蠻的結構,跟青州黃巾差不多,有個名義上的蠻王,但大多數部落都是自行其是,頭人們彼此間平起平坐,就是一個大聯盟。
不是賈詡提醒,王羽還真未必能看出這一層意思,他的情商其實也不算高,要不是有了後世的見識,跟太史慈也就半斤八兩。
皇甫嵩等人大概是秉承了亂世用重典的理念,所以才對黃巾軍痛下殺手。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成功了,黃巾起義的鋒芒被他壓制了;但長遠來看,他的做法沒什麼積極作用,只是加深了黃巾軍對朝廷的不信任和仇視而已,對抗變得更加激烈和殘酷。
「那要怎麼把青州黃巾逼到窮途末路呢?」貂蟬明白,賈詡說了這麼多,主要是為了教自己,如果是提醒王羽,他根本沒必要長篇大論,點出關竅足矣。
諸葛亮之所以把孟獲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就是為了做給這些部落看:我軍是仁義之師,不亂殺人,而且不是殺不了,是不想殺。同樣的行為重複多次,就算是只猴子也明白這個道理了,南蠻們自然不敢再反。
和太史慈一樣,徐庶對這場突襲戰的過程著墨甚少,倒是詳細描述了一番太史慈的武藝,讓王羽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是暗自慶幸,幸好沒貿然跟這傢伙動手,萬一要是打輸了,那就真是雞飛蛋打,人財兩空了。
歷史上馬謖失街亭那場戰鬥,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沒有勇將的問題。
徐庶緊接著提起了對俘虜的處理,雖然孔融把這檔子事兒攬過去,但徐庶還是有些不放心,在信中提起,希望王羽早日明確態度,最好能確立個章程出來。
王羽看一眼貂蟬,女孩乖巧的湊了上去,提壺倒水,賈詡也不推辭,笑眯眯的道了聲謝,這才慢條斯理的喝了起來。
徐庶的做法,和王羽的思路相當一致。
王羽聽出了點什麼,狐疑問道:「那你的意思是……」
「黃巾軍中,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百姓不假,但掌控權力的,卻都是和管亥差不多的人,我們殺了管亥,他們會兔死狐悲,會頑抗到底,會拉著別人跟他們一起拚命。但若放了管亥,這些人就會心存僥倖,蛇鼠兩端了,至少不會散布我軍殺俘的流言,散布了也沒用。」
「那就放了吧,一個管亥而已,居然有這麼多好處,何樂而不放呢……」王羽不以為意的擺擺手,突然揚聲道:「李軍侯何在?」
勇將在戰爭中的作用,肯定不像小說里形容的那麼誇張,但在關鍵時刻,有猛將身先士卒,無論是對提升己方士氣,還是在敵人的陣列上打開突破口,都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那……」貂蟬大惑不解,蹙起了娥眉。她是個很聰慧的女子,但她哪裡猜得到老狐狸的心思?這不是聰明就行的,得有那份歷練,和洞徹人心的智慧才行。
「主公您若是要擴軍,這些人無疑是最好的兵源;如果繼續走精兵路線,那就不用多想了。可不管主公您怎麼選擇,都是戰後的事,這場突襲戰,不過是前哨戰罷了,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能將管亥的價值都榨出來,為後面的大戰做準備。」
「現在效果未必很大,但到了賊軍勢窮的時候,就會有人動搖,大多數人都不會有殊死一搏的念頭,賊酋們的權威是靠殺戮帶來的恐懼而來,當有更強大的人出現時,他們的威望就動搖。」
「放了管亥,還不僅可以做給青州黃巾看,還可以給將來鋪路……」說著,賈詡指指東南方,王羽心領神會,泰山郡的東南方是琅琊,那裡的佔領者也是冠著賊名的,泰山賊!
管亥及其黨羽,和普通嘍啰,以及剛挾裹進去不久的百姓都不一樣,這些人是積年盜匪。
管亥的黨羽也不差,都是亡命徒,只看管亥在夜襲那麼不利的局勢下,還能集結出一支近千人的部隊就知道,這支賊軍的戰鬥力和鬥志相當強悍。
王羽不會對自家百姓展開殺戮,無論用什麼理由,刀口對準自家百姓的人,都是沒人性的。從功利的角度來講,人口的重要性也是無以倫比的。
賈詡搖搖頭:「我軍知道,北海軍民也知道,殺管亥等人,存良善百姓,是活人無數的善舉,但黃巾那邊未必知道。他們不僅不知道,而且,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可能會把主公和皇甫將軍聯繫起來,管亥等人也是俘虜,殺一個,和殺一萬個,並沒多大不同,都是殺俘。」
王羽不確定太史慈有沒有拆徐庶台的意思,但他說的的確有道理。管亥很能打,儘管比不上太史慈、黃忠這些超一流的名將,但放在二流裏面,那也是頂尖的猛人。
「喏!」李十一心領神會,他跟王羽的時間比較長,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多,其中他最拿手的就是刑訊逼供,嗯,不留痕迹的那種。
「當然不會。」賈詡自問自答道:「他當年先後坑殺幾十萬黃巾,把河水都給染紅了,就算是三歲孩童,也知道投降不投降,都是死路一條。」
「那就要看主公您對青州的規劃了。」賈詡回答的很流利,顯然已是成竹在胸了。
歷史當然沒有如果,但王羽可以確定,至少會比馬謖當時的戰況會強上不少,要知道,居高臨下的地形優勢,對勝負的影響不是一般的大。
王羽吩咐道:「你去北海走一趟,將本侯的命令送給太史將軍和徐校尉,然後,你親自動手,看看能不能從管亥嘴裏再問出點什麼。用心點,別留下太多痕迹,本侯要讓青州黃巾上下都看到一個完好無缺的管渠帥。」
拳頭大就是真理,這沒錯,但拳頭不夠大的時候,就得用計謀輔助。情報顯示,青州黃巾同樣是個大聯盟,擁眾好幾十萬,王羽只有八千兵馬,自然不能光憑武力。
「這個我可管不著,也管不了。」賈詡一攤手,目視王羽,呵呵笑道:「怎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那是主公的事,換了詡的話,才不會考慮怎麼用八千兵打贏幾十萬眾呢。」
無論和平盛世,還是烽煙亂世,人都是最重要的財富,想增加錢糧不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劫或者勒索;想訓練士兵也不難,只要營養跟得上,訓練一個精銳出來,有一兩年怎麼也夠了;培養人才麻煩點,但也比增加人口耗時短。
此外,徐庶還問及對管亥及其黨羽的處理,以及此次青州黃巾掀起大規模行動的相關情報。
徐庶的意見是問完口供就都殺了,順勢還能賣給青州名士們一個人情,尤其是那些和管亥有血仇的。
相反,如果諸葛亮一上手就幹掉了孟獲,那他想平定南疆,就只能打一場征服戰爭了。
王羽比太史慈對這些人的了解更深,沒猜錯的話,這些人就是後世名震天下的青州兵了。
對這個問題,王羽有些拿捏不定,他乾脆向賈詡問計:「文和,你怎麼想?這個管亥是殺還是留?」
王羽跟他們不一樣,他之所以選擇青州,就是因為這裏的地勢夠好,可以保障後方的安全,安心建設一個亂世中的桃源出來,沒有人,還稱什麼桃源?
「放了他。」賈詡乾脆利落的說出了第三個選擇,想了想,他又補充道:「當然得是問完口供的。」
王羽眉頭微皺,凝神思考,這個提議看似荒謬,但既然出於賈詡之口,肯定是有深意的。
「說是這麼說,但人心比這複雜得多,謠言這東西傳播起來也會很離譜。」
「此話怎講?」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確實是放虎歸山,有不少後患。」令貂蟬更加驚訝的是,賈詡居然點了點頭,坦然承認了。
轉頭看看王羽,見他眼神中已經露出了恍然之色,賈詡笑笑,詳細解釋起來:「主公的戰略是收服青州黃巾,既然要收服,就得做出姿態來。如果換了皇甫將軍來,就算他的軍隊比主公多十倍,青州黃巾會投降嗎?」
歷史上的宛城之戰,曹操被賈詡暗算,全軍潰退。于禁領著數百泰山兵且戰且退,順便還扎了個營盤來收拾潰兵,結果發現幾個帶傷裸奔的,一問,被青州兵給搶了,褲頭都沒留……
馬謖的軍隊在山上,居高臨下的衝鋒,卻在魏軍的陣列前碰了個頭破血流,最終全面失敗。馬謖自己只能站在後面督戰,干著急,如果當時他軍中有趙雲或者魏延在,又會如何?
不過,太史慈卻提出了意義,他的意見是收編這些人。
賈詡總結道:「如果殺了管亥,結果也許不會有多大區別,但也可能會大不一樣。」
公孫瓚不太在意這些小節,又長期和外族作戰,導致白馬義從的殺性也重。
所以,儘管青州兵很強,但王羽卻沒多大興緻,用這種軍隊打仗,會壞名聲的。當然,擇選精銳,嚴加操練也許能糾正過來,但那恐怕不是一年半載能做得到的。
徐庶提到太史慈的武藝,不是無的放矢,依照賈詡的說法,徐庶這是在表明,自己不會和太史慈爭功爭權,會好好彌補先前的裂痕,可以繼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