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五卷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第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

第五卷 轉戰三千里,山海氣如虹

第二二四章 冀州兵鋒

袁紹大喜,連忙追問道:「哦?子遠果然不愧是吾的子房,既有良策,便請速速道來。」
王羽的成就好歹還是自己努力而來的,看看人家袁紹,憑著家世,就有人虛席以待,拱手將大漢最富庶的一州之地拱手相讓。
看著荀彧若有深意的笑容,李典心中忽然一動:「文若先生,您對主公說,有把握說服袁將軍,莫非就是……」
想到這裏,他狠狠的剜了一眼許攸,要不是這傢伙為了爭功,半道就跑回來了,青州的局勢未必會一泄千里,要不是看在舊日那點情分上,真應該把他給……
鄴城刺史府的議事廳確實很熱鬧,荀彧的到來更是火上澆油,爭吵變得更加激烈了。
對張頜下過命令,袁紹眉頭依然不展,他低語道:「豫州這樣就可以了,公孫瓚若逞凶,吾自提兵當之,可青州呢?」
「具體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點是確定的。」荀彧捻須笑道:「比起正面對抗,袁將軍更喜歡走捷徑。他在青州大概也隱伏了些後手,因此他認為青州有隙可乘,只要想辦法牽制住公孫將軍就可以了。」
城樓處滿布哨兵,劍拔弩張,如臨大敵;城門處也是崗哨森嚴,盤查的極其嚴密;城外駐紮了數萬兵馬,軍營延綿、旌旗似海,頗具懾人之勢。
「不錯,是青州。」荀彧笑著點頭。
得到了冀州,他的實力已經躍居諸侯之首,本以為登高一呼,虎軀一震,就能讓周邊幾路諸侯納頭便拜了,結果卻是處處烽煙。
如果不考慮用兵者的謀略,把雙方的兵馬拉出來對戰,冀州這邊只要出一萬甚或八千,就足以把兗州全軍打得滿地找牙了。
光是裝備好,還不能對戰力做定論,但城外的軍營旗號嚴明,極有法度,進出的軍士更是令行禁止,三萬大軍的連營,居然極少有噪音,一看就是精銳。
「曹孟德就是好相與的嗎?若沒有牽制之法,待他日後養成羽翼,主公又何以制之?還是任曹孟德攪亂兗州局勢,先取幽州為上上之策。只要袁術攻不下襄陽,他又能有何作為?」
這幫人沒一個好東西,偏偏自己還不能隨心所欲的說收拾誰,就收拾誰,真是讓人窩火。
在這個過程中,袁紹的實力到底膨脹了多少?看看集結在鄴城這幾部兵馬就知道了。
審配等冀州本地人主張先解決公孫瓚,穩定住後方才好對其他地方出手。
「幽州輕騎豈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王羽手上不過千余騎,縱橫捭闔起來,就已經讓人防不勝防,我冀州兵馬雖然也有騎兵,但主題還是以步兵為主,去幽州與公孫瓚作戰,虧你想得出來!」
荀彧撫掌而笑,很滿意的看著李典,低聲解釋道:「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袁將軍的眼中釘在豫州,所以他入主冀州后,第一時間調兵遣將增援周昂;僅次於袁公路的,則是青州,所以許子遠連入主冀州這樣的盛事都沒趕上。」
「從來只聽說過遠交近攻,哪有放著眼皮底下的敵人不理,大老遠的去攻打豫州的道理?曹孟德既然遣使來此,顯然是來表達臣服之意的,只消驅狼吞虎,有劉表的牽制,以及周將軍的配合,還怕解決不了區區袁術嗎?」
「主公放心。」許攸長揖領命,臉上露出了一絲混雜著得意和陰狠的笑意。
荀彧認得應命者乃是河間名將張頜,他心中鬆了口氣,有此人出手,因青州之戰而來的難關,總是有驚無險的渡過了。
數目似乎不比曹操的兗州軍多,但冀州軍是實打實的甲堅兵利,而除了少部分精銳外,兗州軍僅僅在黑山軍面前,才能找到點自尊。
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郭圖、逢紀等人主張南下,趁著王羽無暇旁顧,先滅掉與曹操戰得筋疲力盡的黑山賊,然後攻略潁川、汝南,與劉表前後夾擊,解決最大的敵人袁術,將袁閥重新整合。
「末將在!」
曹操不中用倒也罷了,偏偏心氣還挺高,讓他交人質都這麼費事;鼠首兩端的劉岱;軟硬不吃的公孫瓚;咋咋呼呼的袁術;還有那個最惹人厭的王羽。
護送荀彧出使的主將是李典,他從未見過這樣的大場面,一時間也是為之神奪氣沮。想到北方即將發生的這場曠世大戰,他更是感慨萬千。
開始僅僅是輕騎,待到得了鮑信的戰報后,重騎兵也被列入了日程,想到這些,李典就不由嘆息。主公的遠見和執行力都非同一般,只是時運不濟,為之奈何?
「傳言就是傳言,結果互相不差,但過程卻未必詳盡,曼成,你不會真的以為袁將軍是被迫抵抗吧?」聽了李典的感嘆,荀彧只是微微一笑。
許攸忽然閃身上前,稟道:「攸有一計,可收一箭雙鵰之效,不須大興兵戈,只需一紙政令,便可讓幽州、青州自亂陣腳。」
荀彧很快就出現在議事廳內,無視眾謀士犀利的目光,他從容向袁紹見禮,然後直入正題。
回望守門那名校尉緊張兮兮的神色,荀彧悠然笑道:「如我所料不差,此刻,袁將軍的幕府中,應該很熱鬧呢。」
……
隨著王羽的聲名鵲起,幽州白馬義從的名聲也已名震天下,幾場大戰中,盡展輕騎兵之威。各路諸侯都為此愁白了頭,有人想法設法的研究破解之道,也有人打算效法其後,也組建一支輕騎出來對抗,主公曹操就是兩者兼而有之。
「吾與孟德是多年的交情了,孟德有難,自然不能不出手相助,儁乂……」
「袁將軍入主冀州的過程很順利,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城外的兵馬都是後來集結過來的。豫州之變乃是一個月前才發生的,周昂先前被孫文台打得只能龜縮,若不是得了冀州的援軍,又哪來的本事反攻?」
通過對旗號、營盤的觀察,李典大約估計出了鄴城外駐軍的數目,三萬!
許攸卻對王羽念念不忘,他主張不給王羽休養生息的機會,全力攻打青州,就算不能一舉解決王羽,也要給他製造足夠的麻煩才行。
「典愚魯,請文若先生指點。」李典看看左右,見無人注意,他虛心求教道。
養騎兵當然比較貴,曹操本來就很窘迫的經濟狀況,此刻更是雪上加霜。但本著宜早不宜遲的原則,他還是從牙縫裡擠出來了一部分資源,用於組建騎兵隊。
得了曹操的委任,荀彧日夜兼程趕往鄴城。
一路無話,一到鄴城,他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曹將軍的意思是,只要將軍提供助力,助我軍迅速攻破黑山賊,那麼,待穩定了東郡之後,我軍便移兵南下,與周將軍一道攻略豫州,攻略下的郡縣,盡歸周將軍所有。另外,曹將軍知道鄴城群英薈萃,故而願遣幼子丕來鄴城,向諸君朝夕請益,未知袁將軍意下如何?」
「各位,各位,請冷靜一些。古語有云:善用兵者,必先求諸己而後求諸人,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無論青州、幽州又或豫州,都不是短時間可以取勝的對手,莫不如先取守勢,立於不敗之地,徐圖并州,待敵人力竭,再乘隙攻之。」
「文若先生的意思是……」李典略一沉吟,驚疑道:「袁將軍入主冀州后,第一時間就做好了出兵的準備?目標是幽州?不對,他在鄴城集結兵馬,似乎有點遠了,難道……」
「青州!青州才是重點!公孫瓚不過一莽夫耳,更有劉使君從旁牽制,待北面有了消息,還怕他不束手就擒嗎?且讓他一時便是。王鵬舉才是最大的威脅,屯田強兵倒也罷了,他開館招賢,這是蔑視士族,蔑視朝廷的法統規矩啊!要是被他蠱惑了人心,誰能保證他不是第二個王莽?」
荀彧很欣賞這個年輕人,認為對方將會成為軍中的幹才,所以很耐心的為對方指點關竅。
爭吵的原因,和荀彧推斷的差不多,袁紹實力大漲之後,不是象王羽那樣選擇休養生息,而是要擴張,消滅敵人。
不過,對擴張的方向,眾人就各執一詞了。
「算了,請文若進來,聽聽他怎麼說。」
「孺子可教也。」
「喏!」
「呵呵,此計並不為難,」許攸捻須笑道:「主公,諸位,請問此二州急缺何物?我冀州又有何優勢?」
這就是大漢第一大州的實力,也是袁紹敢於與公孫瓚對抗的本錢。
在這方面,謀士們倒是達成了一致,冀州和青州不一樣,沒經受那麼大的破壞,有各地豪門世家的支持,現在的冀州正是最強勢的階段,不擴張才是錯失良機。
荀彧開出的條件,就是為袁紹量身定做的,後者當然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借力打力,才是袁紹最欣賞的方式,藉著曹操之力削弱袁術,替自己攻略豫州這樣的提議,他怎麼可能拒絕?
這幾項策略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優劣之處,袁紹不是個很果斷的人,局面就這麼僵住了。等到荀彧一到,局面就更加混亂了。
說話間,車駕已到了城門處,二人閉口不言,由李典出面與守門軍將交涉了片刻,這才得以通過。
「青州?他不怕被公孫將軍抄襲後路嗎?」李典大奇。
沮授的想法最特別,他認為冀州軍難以在正面勝過幽州軍,勞師遠征也不明智,在其他方向保持戰略守勢,以國力與其他諸侯抗衡,同時以部分兵力攻略并州。
袁紹陰沉著臉,捂著額頭,努力想將額角不安分的那幾條青筋按下去。
眾人嚷嚷得面紅耳赤,卻只是爭執不下,最後齊齊向袁紹一拱手,轟然道:「請主公明斷。」
一想到王羽,袁紹憤怒之餘,又是一陣心煩意亂。他不想承認,但他心底確實有一絲恐懼,如同毒蛇一般,噬咬著他的心,讓他心頭滴血。
「公孫將軍對袁將軍來說也是個威脅,但僅僅就是這樣罷了,他現在被牽制住了,無論青州、豫州都難以顧及,偏偏他又心繫於此。所以,只要我方展示出足夠的誠意和利用價值,他就不會過多計較。」
「帶你的部屬,與文若同返東郡,共破黑山,記得,一定要打出威風來,免得讓天下人小覷了我冀州。」
「哦?唔,原來如此!」袁紹略一思索,很快恍然大悟:「既然是子遠的提議,此事就交由你負責吧,切記,此番斷不可半途而止了,勿要除惡務盡放好。」
「外間風傳袁將軍殺了公孫將軍的弟弟,幽州兵馬即將南下,現在看來,傳言確是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