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

第六卷 烽煙蔽日處,且看馬如龍

第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

河北大戰到底要打多久,王羽也說不清,但他必須未雨綢繆。按照正常的歷史,曹操很快就會展開徐州攻略,與曹操的老爹死亡與否沒關係,這是形勢所決定的。
蔡邕負責的是學術、教育相關的內容,在與王羽探討過教育對於江山社稷的重要作用后,老人暫時撇下了念念不忘的修史,全心投入到編訂教材,教授課業這些教育相關的偉大事業當中去了。
「啊?」賈詡愕然。
這也是底氣足的表現,尋常之人,面對這樣的大陣仗——大半個中原的諸侯變成了敵人,圍攻而來!要麼不相信眼前的事實,要麼抓住根救命稻草不放,哪會這麼冷靜的思考分析啊?
這樣環環相扣的書信,讓王羽自己寫,是肯定寫不出的,但看懂其中含義卻沒問題。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用在賈詡身上也是一樣的,一封信中,大見學問。
如果用先賢來做比方,田豐就相當於蕭何,賈詡相當於張良。
所以,王羽放了劉備單飛,又把孫策這頭猛虎放出籠來。
雖然看不見什麼,但王羽知道賈詡指的是鄢城裡的張頜。先前顧忌損失,圍而不攻,但現在卻不好放著不管了,放虎歸山還是小事,最怕此人在關鍵時刻殺出來,策應主戰場就麻煩了。
搞定了袁術,然後是陶謙。
「但能多一分勝算,就應該試試,這次不用做到把握入微,只要控制個方向就可以了。」
好在有賈詡在。
看到這裏,王羽幾乎已經可以預見到,袁術進退兩難的心情了。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想試試,看能不能把孫策收歸麾下呢。當然,只是想想而已,無論見到哪位名人,王羽都會這麼想,跟有沒有成功的幾率完全沒有關係。
當然,這樣做也有風險,須得防著孫策圖謀徐州。但孫家父子的名聲,未必就比王羽強了,只要陶謙保持警惕,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王羽雖然有先見之明,但小說里的描述不足為憑,他對陶謙、袁術的確切了解,都是通過實際接觸而來。他面對的敵人當中,很多都是不出名,但很有實力的,比如劉岱、張楊,還有袁紹那個女婿高幹。
「如此甚好。」賈詡滿意的點點頭,這份冷靜從容,同樣是他最欣賞王羽的地方。
「那也是。」賈詡點點頭,指指帳外,「這邊呢,要怎麼解決,總不能放著不管吧?」
沒看賈詡寫的信之前,王羽肯定想不到,自己點將會引起袁術怎樣的聯想,此事最終會演變成怎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么,」王羽陪笑道:「多個助力,哪怕用不上,也是好的。」
另外,對內的公告,則由田豐全權負責;但凡是涉及到權謀戰略的文字,則統統由賈詡負責。
說服工作,一樣需要點技巧。
以此四人為主,構成了青州的文官系統。
「主公謬讚了。」面對王羽的誇讚,賈詡一點都高興不起來,能者多勞?自己這輩子就吃了這個虧了,元直啊,你快快長大吧,省得主公一直揪著咱不放啊!
在青州,禮節性的外交文書,一般由孔融負責,這位聖人之後通曉古往今來的各種禮節,無論對象是誰,都能針對性的以禮相待。
徐州,是他唯一,也是最佳的選擇。
袁術的脾氣跟袁紹其實很像,尤其在多疑這方面,因為自己好用陰謀,所以對其他人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不能說是壞事,但確實很容易壞事。
胖子對袁術心理的把握,可謂入木三分。
不過,袁術這人小心眼,而且肚子淺,若不這麼說,他心裏一口惡氣難平,很難說會不會搞鬼。也正因為他肚子淺,賈詡這一道歉,袁術自覺有了面子,怨氣也就平了,更重要的是,賈詡順便勾起了袁術對曹操的恐懼。
王羽笑笑,吐出四個字來:「空圍城計。」
王羽循聲看去,只見帳外黑沉沉一片,這番商議用時太長,已經入夜了。
然後,他又溫言致歉,表示因為界橋大戰,青州沒能在關鍵時刻牽制住曹操,坐視袁術慘敗。其實,以當時的形勢來說,青州本來也牽制不住曹操,誰能想到氣焰囂張的袁術敗的那麼快,那麼慘呢?曹操本來也不是全力以赴的作戰啊。
他沒急著向平時那樣叫苦,反而露出了深思的神情,好半晌,他才緩緩說道:「以此攪亂敵人部署,不失為良策,不過主公,對這些人,您掌握的情報可足備否?」
有了這個慘痛的經歷,面對曹操的時候,袁術心裏就只剩下恐懼了,同樣的經歷,他肯定不想再來一次。
王羽想到了孫策,想以他的勇武徹底扭轉徐州的局勢,所以點了這位正牌小霸王的將,不過,他卻沒考慮袁術會不會照做的問題。
緊接著,賈詡順勢點明:彭城的戲志才正是曹操的首席智囊,種種跡象表明,當初分別設計詐敗收拾黑山軍和袁術的,很可能就是此君!
袁術的心腹大多都是憑藉裙帶關係上位的,比勾心鬥角,一個可以頂兩個用,比對付外地,馳騁沙場,一百個也頂不了一個孫策用。
「還有……」見賈詡筆走龍蛇,王羽意猶未盡的又道:「乾脆,再多寫幾封,把潛在的對手和敵人都囊括進去,能讓他們跟著咱們的指揮走最好,就算不能,至少也能噁心他們一下。」
「情報不太多。」王羽搖搖頭。為君者多喜怒無常,或城府頗深,因為他們很忌諱讓別人了解自己。屬下擅長揣摩上意,就可以蒙蔽主君,什麼都挑主君喜歡的來;被敵人把握住了心思更慘,很容易被人針對性的設套算計。
陶謙是個忠厚長者,最能顧全大局,又不貪戀權勢,只要分析清楚利弊,說服他再容易不過了。
「張楊、劉岱那些人也就罷了,主公您連呂布、董卓、劉表都不肯放過,真不是一般的兇殘啊!更離譜的是,連遼東你都算計到了……」賈詡一臉鬱悶的甩著手,腹誹道:「誒,您這就是累死人不償命啊!」
在信中,他先是闡述了局勢的嚴重性,提醒袁術,王羽、公孫瓚兩家式微后,中原局勢將會如何演變,袁紹的勢力將如何一漲再漲。這裏用的筆墨不多,而且也是實話實說,卻徹底打消了袁術的僥倖心理,讓他無法置身事外,甚或坐山觀虎鬥。
當然,賈詡和張良相比,智慧可能相差彷彿,但論起勤勞敬業程度,他就差得多了。胖子一向好逸惡勞,對工作,尤其是繁重的工作,從來都是敬謝不敏的。但眼下事急,除了他,也沒人能擔當這件重任,所以他也只能勉為其難了。
「嗯,主公謀事深遠,這封信寫起來倒是容易。」賈詡點點頭,對王羽的分析表示認同。
於是,兩人一邊商量著,一邊定計,幾個時辰后,十幾封新鮮出爐的書信,擺在了案頭。
眼下戰火已經燃遍中原,與其一心想著壓制那幾大對頭,為未來平天下鋪路,還不如盡量發揮這些潛力巨大的盟友們的本領,渡過難關呢。
至於豫州,除了北邊的幾個郡國相對安定之外,豫州大部都亂成了一團,袁術、袁紹、曹操、黃巾,各方勢力犬牙交錯,亂得沒法再亂了。曹操如果全力攻略豫州,很容易讓袁紹跟著撿便宜,他這個聰明人,怎麼會行此不智之事呢?
「唔?」賈詡執筆之手一頓,猛地抬起頭來。
王羽的想法是,勸陶謙以大局為重,在彭城國西北部劃一塊地盤給孫策屯兵。
青州不用說,曹操想攻青州,必須想越過劉岱,然後通過黃忠的泰山防線。無論勝負,都不是短時間能解決得了的。
「這個嘛,好說,」王羽嘴角一挑,神秘兮兮的笑了:「山人自有妙計。」
和前世陶謙留劉備在小沛駐兵一樣,這樣做的好處非常多,填平滿足袁術的胃口只是其一,王羽深知,孫策跟袁術不是一條心的,藉由此策,說不定能將孫策拉攏過來。
至於細節上的把握,同樣不是為君者需要考慮的,如果君主什麼都會,那還要幕僚幹嘛?
曹操擴張的方向無非就那麼幾個,袁紹不倒,北邊肯定沒他什麼事,西邊是洛陽,過了洛陽是西涼軍。也許曹操會覷準時機算計呂布,但他肯定沒興趣去碰西涼軍,那可是個硬茬子。
那樣一來,說不定就壞事了。
徐州的形勢已經趨於穩定,一般來說,陶謙應該不希望讓袁術攪進來。請神容易送神難,援兵來過,想隨隨便便就打發了可不行,多少要意思意思。袁術這人出了名的沒臉沒皮,貪婪無度,等打完仗,還指不定他怎麼獅子大開口呢。
「計從何處?」賈詡追問。
經歷過多場內亂,陶謙肯定擋不住曹操,與其到時候再設法相救,還不如提前布置一道防線。為此,哪怕將彭城國讓給孫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私通,這將是袁術第一時間想到的,然後他會不著痕迹的對孫策反覆試探,最後不管孫策如何表現,他都無法消除疑慮,最後將孫策打入冷宮,委派其他心腹北上。
「能者多勞,文和的文采,果然了不起。」拿著賈詡寫好的信,王羽拍案叫絕。
他最欣賞王羽的,除了氣魄之外,就是這總是能先人一步的大局觀了。至於勇武什麼的,為人君者,用得著總是帶頭衝鋒陷陣么?勇武什麼的,根本沒必要嘛。
心理戰,最看重情報,戲志才就是因為不知道青州特戰隊的存在,所以一下就被徐庶給壓制住了。有詳細情報的話,以賈詡之謀,用計無有不中,但若情報不準,針對性不足,就算是賈詡,也不可能將人心算得絲絲入扣。
徐州只有曹操的一支偏師,但袁術當初與曹操在豫州交戰的時候,開始也沒把敵人放在眼裡,所以曹操詐敗時,他才從豫州一直追到了東郡邊上,被曹操痛扁。
於是,賈詡最後的暗示,就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了,以一支非嫡系的能戰之軍北上。勝,可全聯盟之誼,坐收功成之名;敗,亦不傷根本,同樣能全盟友之誼。正是兩全其美的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