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七卷 百戰強兵鑄,撥雲見彩虹

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

第七卷 百戰強兵鑄,撥雲見彩虹

第四二六章 招降納叛

「小賊,我家主公是一時不小心才著了你的道。若不是你趁夜偷襲,卑鄙暗算,擺開了陣勢真刀真槍地打,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降不降?呸!要麼把我給放了,要麼趕緊給某一個痛快。別拿場面的話來惹人煩!」
「還有荀友若……」陰夔又道:「王君侯倒是沒招攬他,聽說就是問了些家事,然後就給放了,說是還讓他向家中的某些人致以問候。」
名聲這東西,壓根就不能信。
就這樣,逢紀慷慨赴死,辛評卻屈膝投降,王羽所知的名人們做著不同的選擇,青州的人才庫也得到了一次大大的擴充,倒讓他有了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這個啊,咱也沒法比……」淳于瓊再嘆一口氣,潁川荀家,還是很有幾個人才的,荀諶自己差了點,但荀攸、荀彧那對叔侄可是了不得,王君侯想藉機賣荀家一個人情,也是應有之義,運氣好,說不定還能給曹操添點堵呢。
淳于瓊想的沒錯,王羽確實不是故意擺什麼禮賢下士的風範的,審配是個特例。
沒人試著總結規律了,都以本色面對,求饒者有之,寧死不屈者有之,類似陳琳、荀諶那樣唯唯諾諾,降不降都在兩可之間的亦有之。
「喏!」張燕的親衛一聽廣宗,眼睛就紅了,惡狼一樣撲上來,拎著陰夔的脖頸就向外扯。
「多謝君侯!」張燕大喜起身,向王羽舉拳致謝,然後轉過身,殺氣騰騰的說道:「陰令君,還認得張燕否?」
張燕滿臉獰笑:「當日在廣宗,皇甫老賊攻城不下,就是你陰家人開的城門吧?皇甫老賊殺人盈城,也有你一份!來人,把他帶下去,剜了心肝,祭奠廣宗慘死的兄弟姐妹!」
讓此人執掌刑律,各方都能安心,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安撫人心,順利的話,甚至明年就可以在新占區全境推廣新政。
「將軍也知道,在下是個書生,聽說王君侯虎威驚人,實在沒什麼自信能抗得住,想著再多醞釀醞釀,在下的順序又比較靠前,審正南之後就輪到在下了,將軍乃是武勇之人,故而……」
他簡單的換了一下台詞,揣摩著審配的神態,倒是很有幾分視死如歸的氣勢。
左右看看,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連逢紀、辛評之流都出現在了隊伍之中,淳于瓊先是一陣悲涼,繼而更加憤怒了。這麼多人都沒逃掉,偏偏被那個卑鄙齷齪的許攸給跑掉了,這天底下還有沒有正義和公理啊!
「勸降?」淳于瓊眼睛一亮,語氣急促的問道:「不是說王君侯對世家出身的名士有偏見,統統不予招納的嗎?」
審配退下,陰夔被推進來了。
陰夔要和淳于瓊換位,主要還是想多觀望一會兒,看看怎麼表現,最容易保命。前面兩個都學不了,後面的審配看來命也保住了,但他的脫身方式風險卻有點大,所以……
陰夔是個純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被抓的時候也沒抵抗,身上倒是沒上綁,他一拱手,滿面懇切的說道:「湧泉相報倒也不必,其實眼前在下就有一事相求。」
「都誰啊?」任人唯才還是唯親,對淳于瓊來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王羽招降納叛的標準,好求個活命的機會。
殺了,也是成就其名聲。
審配死志本就不堅,夜襲那一戰中,他的兩個兒子被王羽生擒,之後袁紹對他就很疏遠了,所以袁紹逃跑時,他也沒跟著走。現在王羽把表面功夫做足,又有沮授的舉薦,他更沒了推卻的理由。
「正是,正是。」陰夔本還不知如何不著痕迹的開口,對方卻自己說出來了,當下也是大喜,忙不迭的稱謝:「將軍果信人也,他日夔必當厚報之……」
帳內,審配捧著故友的遺書,淚滿衣襟:「公與啊公與,我當日為了自保,視汝如陌路,你臨終之前,卻仍然以赤子之心待我,審配何德何能,能得你這般看重啊?你卻又讓我如何自處啊?」
「哼,那都是謠言!」陰夔鼻子里哼了一聲:「淳于將軍,你來的晚,可能還不知道,之前雖然被斬了幾個,但同樣也降了好幾個了。傳言不可信,王君侯並不算嗜殺,倒是有幾分任人唯才的意思。」
「第三個就是審正南了。」陰夔向帥府努努嘴,然後招招手,示意淳于瓊附耳過來,用微不可聞的聲音說道:「審正南一開始大罵不絕,但王君侯卻沒動怒,其他人一見面就乞降,卻……」
此人執掌刑律最大的特點就是鐵面無私,無論有無淵源嫌隙,都是一視同仁,在冀州享有很高的名望。
陰夔看了他一眼,本不待回答,可想了想,突然又改變了主意:「是審正南。裏面不是在審問,是在勸降呢。」
「陰兄,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是想讓某幫你試水吧?」淳于瓊一口道出了陰夔的目的。
「陳孔璋……據說王君侯請他去泰山書院講學。」陰夔輕聲道出一個名字,搞得淳于瓊很是頹喪。
「多少人都聽見了,焉能有假?」陰夔意味深長的說道:「王君侯是個極有氣魄的人,想來對慷慨豪壯之士也是另眼相看的,淳于將軍,你不妨仔細參詳參詳。」
有了前面的榜樣,處理俘虜的工作就變得簡單了很多。
「……說說看。」淳于瓊遲疑了,若過了今天這一關,以後怎麼報答都好說,可看陰夔這架勢,似乎有點不對勁啊。老子剛剛吃過壞書生的虧,這次可得驚醒點。
「你,你……」
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吶,要不是錯信了許子遠那廝的名聲,自己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
最後一個押上來的,又是個名人,淳于瓊,這貨一開口,王羽就樂了。
奈何現在是階下囚,身邊熟人雖多,但都是被人押著的,他的一腔怨憤卻也無從述說。憋了一陣,他突然發現,身邊的看守並沒怎麼嚴加看管,只要動作不太大,還是有和其他人交流的機會的。
「還有呢?」
當即一揖到地,口中已是換了稱呼:「審配參見主公。」
「你是想跟某換位置?」淳于瓊冷笑著介面道。
王羽本來對審配沒什麼想法,但沮授在遺書中力薦此人,認為此人能在戰後的安撫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真?」淳于瓊眼睛更亮了。
誰騙誰啊?越後面的,就越容易總結規律,特別是那些風險較大的應對方式,沒人試水,誰敢亂用啊?
「他啊……那咱還真比不了。」淳于瓊很失望,陳琳的詩文可是一絕,在朝中也是很有名的,而且還不算是袁紹的嫡系,屬於邊緣人物,和自己完全沒有可比性。難怪陰夔這廝看起來不急不躁的呢,原來他心裏有底啊。
「得了。」淳于瓊冷笑道:「你自己也說了,名聲這東西不可靠,再說,老子剛剛上過許攸那廝的當,哪能兩次都掉到一個坑裡。指點之恩,先行謝過,換位之說,再也休提,哼!」
又高又胖的淳于瓊被捆得跟肉粽似的,忿忿不平的想著。
一報名,見是個沒聽過的,王羽就不耐煩了,轉向公孫瓚和張燕看看,前者無動於衷,後者卻有些咬牙切齒的意思。王羽心中一動,指指陰夔,對張燕說道:「張將軍,此人就交給你處置可好?」
陰夔當即一滯,勉強笑道:「哪兒能呢,天地可鑒,我陰夔若是那種無良之人,士林中豈能有如今的微薄名聲?」
沮授的話,王羽多少還是往心裏去的,戰後又多方打探了一番,發現沮授說的的確有道理。審配之才,不在軍略,也不在政務、計略,他專精的領域是刑名律法。
沒等被推出中軍帳,陰夔先尿了褲子。兩腿拖在地面上,一邊奮力掙扎一邊喊道:「別殺我,別殺我。我願降,願降啊。我巨鹿陰家也是當地名門,可以出錢來贖命。我叔叔在朝為官,在天子面前也能說上幾句話,廣宗的事與我無關,你們別殺我,別殺我啊!」
「哈哈哈!」軍帳里的將領們被逗得哄堂大笑,目光中立刻充滿了鄙夷。開始還似模似樣,本來王羽還想勸勸張燕,別株連了無辜,可陰夔一露原形,王羽就徹底厭煩了,這種人,死了比活著強。
對於那些誓死不降的,則全部斬了事。高幹跑了,鄴城還有個袁譚,若把這批人放回去,難保袁、高二人不勵精圖治報仇。雖然算不上多大的麻煩,但又何必自己給自己找事兒呢?
在這裏候著的,都是被俘虜的名士,青州軍的看守也不怕他們鬧事,也不管他們是不是交頭接耳,私下串聯,就是順序不能動。排到第幾,就得按順序進去,規矩分明,井然有序。
「配不才,蒙君侯抬愛,公與看重,願為冀州百姓,君侯的大業盡一分心力。」
這對王羽來說很重要,故而他花了不少唇舌和精力勸降,最後連沮授遺書這個殺手鐧都亮出來了。
他往前拱了拱,湊到了陰夔身邊,低聲問道:「裏面正審著的是誰?好像已經很長時間了吧?」
王羽也不過分留難。將打算投降的名士、將領押入后營,暫時當客人軟禁。日後有了充足時間,再根據這些人的本領和身世逐個甄別,決定留用,還是放掉。
老實說,陰夔還沒最後想清楚,但三個先例,實在太少了,遠不足以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規律來。不過想想他和審配都是冀州本地的豪強,情況還是很相似的,事到臨頭,躲無可躲,他索性把心一橫,有樣學樣的罵上了。
但有了審配就不同了。
「正南先生,古語雖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說法,但也有良禽擇木而棲之說,公與先生舉薦與你,儘是出於公心,迅速安定河北人心,使得民樂其業,各司其職,確非先生不可。」
王羽擺擺手,面帶微笑:「好,正南先生不必多禮,且先去與二位公子相見吧。」
戰後的形勢雖然很複雜,全取冀州不太可能,但王羽轄下的領地肯定是要極大的擴張一次的。新佔領的地方,佔領軍和當地民眾的矛盾,是相當難處理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張燕態度曖昧,劉虞跑來撿便宜的時候,稍有不慎,就有生變之虞。
「嗯,嗯。」淳于瓊忙不迭的點頭,胸脯也挺起了幾分,有氣節就能得另眼相看,這個標準確實很合理。想到這裏,他又連忙向陰夔道謝:「危難之時見真情,陰兄今日一言之恩,瓊他日當湧泉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