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七卷 百戰強兵鑄,撥雲見彩虹

第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

第七卷 百戰強兵鑄,撥雲見彩虹

第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明日一早,就讓張頜啟程南下。」王羽擺擺手,給這項軍事行動定下了基調,但眉頭仍未舒展開,口中喃喃念叨著:「問題還是兗州,若能趁著這個機會,讓曹操無法翻身,那天下重歸一統的時間,就得以大大提前了,可惜,可惜啊。」
如果可以,單是離間王門這件事,已經足夠讓公孫瓚怒髮衝冠,把劉虞碎屍萬段了。陶謙的徐州,更是深受其苦,要不是薛禮、笮融接二連三的被人離間反叛,徐州這一年也不會搞得這麼狼狽。
「原來如此。」王羽的心胸其實挺豁達的,招攬張頜本就是要大用的,他之所以心存疑慮,主要就是因為張頜對家眷的安排。王羽猜不到張頜在想什麼,自然會有所疑慮。現在賈詡解釋得合情合理,這點疑慮頓時就煙消雲散了。
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計,青州的地盤也得擴大一倍多,人口暴增兩倍以上!
王羽想想也是,歷史上劉備、孫權每次聯手,都很理直氣壯,討伐國賊么。可現在曹操既沒挾天子以令諸侯,更談不上篡位什麼的,聯盟討伐的借口還真不怎麼好找。
賈詡除了洞悉人心的本事之外,分析複雜局面也很在行,這兩方面都是王羽的短板,正好作為補充。
但他得到的卻很多。
實際上,在河北大戰打到末期時,田豐就已經多次告急了,所以王羽才冒險發動了決戰。勝利后,兵甲器械繳獲了無數,降卒已經超過了己身的數倍,地盤的擴大同樣是可以預期的,獨獨沒繳獲到多少糧草。
高幹、張楊對王羽的忌憚自是不消說;而洛陽的呂布對王羽多少有些看不順眼,再考慮到呂布和張楊的良好關係,以及王羽取得東郡后,對洛陽的威脅,很難說呂布會做出什麼反應。
張頜叛變,是他對不起王羽,而不是王羽對叛將苛刻,影響不到河北的人心,反而會增強冀州降卒對王羽的信心;另外,剿滅叛將,王羽同樣多了一個攻入琅琊的借口,比追殺臧霸還給力;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曹操憑空的送上了一個大把柄,讓王羽可以義正言辭的號召各路諸侯討伐他。
「當然,名義這東西沒什麼大不了的,我軍強勢的話,隨便找一個也無所謂。問題是,如果郭嘉果然如主公所說的那麼高明,他不會想不到最簡單,也最實際性的辦法,那就是退避三舍。」
反正曹操斷腕,也算是受到損失,算是報了仇了,陶謙和袁術想必也不會不依不饒。至於河北的幾位,本來也頂多就是搖旗吶喊,壯壯聲勢罷了,還能指望他們千里迢迢的對曹操窮追猛打不成?
正如賈詡所說,這和董卓遷都是一個道理的,只要曹操果斷一點,放棄一部分領土,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聯盟就算結成了,也很難給他造成重大打擊。
「聯盟圍攻某一路諸侯,最大的前提是什麼?是他太強?亦或作惡多端?又或他結怨甚廣?不,都不是,而是要師出有名!曹操先擊袁術,后擾徐州,在河北大戰中,屢次為袁紹出力……」
別說打擊了,會不會有人進兵都是個問題,補給線被拉長,又不能因糧于敵,這種勞而無功的買賣,誰也不會做。
田豐的抱怨當然不是決定性因素,關鍵還是沒糧,沒糧還怎麼打仗?
離間張頜最大的好處就是削弱王羽的實力,如果能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那就更加理想了。可那是在兩軍對峙的時候,如果曹操果然退避三舍,以躲避盟軍的鋒芒,那兗州軍就會和青州拉開距離,別說接應叛將了,連最起碼的策應都做不到。
「那也未必。」賈詡突然笑了起來,笑容很是神秘:「任那郭嘉智比天高,只消主公一封書信,便足以讓他焦頭爛額了。」
王羽面對的袁紹,並不是歷史上那個統一河北,經營多年的最強版袁紹。在開戰之初,袁紹甚至連冀州都沒能完全控制住,特別是北方的三郡,幾乎在第一時間舉旗響應了公孫瓚,趙雲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慘烈的河北大戰,把袁紹轄下的郡縣幾乎榨乾了,王羽不但無法取得足夠的戰利品,如果明年要在新佔領區展開屯田的話,他還得往裡搭錢糧。
這個時代,最大的對手,非曹操莫屬。
誰不討厭這種沒事就離間別人屬下的陰謀家啊?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和郭嘉只要沒發瘋,就不會貿然與張頜接觸,更別提綁架人質,逼其就範了。他們要真的那麼做了,不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送上一個大大的把柄給主公,最終自取滅亡。」
可以想象,田豐拿到捷報的一刻,心情會是多麼的複雜。王羽相信,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如果要再次興兵攻伐強敵,展開一場連綿戰事的話,田豐能用吐沫星子把自己給淹死。
「如今的曹操雖然也是一方強豪,但無論實力還是地位,又哪裡能和董卓相比?攻曹聯盟一成,其內部的隱患必然爆發,曹家親族再多,又豈能將偌大的領地盡數守護其下的道理?」
賈詡扳著手指,開始一一計數:「為劉岱報仇?我軍似乎沒這個立場;討伐袁紹的餘孽?這就把張楊、高幹那些人和曹操混為一談了,討伐的目標擴大化,對營造聲勢可沒什麼好處……除了這些之外,似乎也就是為了他以陰謀攪亂泰山、徐州局勢,攻打袁術的讎隙可以拿來說一說了。」
王羽點點頭,認可了這個說法。
不過,這一招也不是無解。
郭嘉的提前出山,實在不是個好消息啊。
「若那郭嘉果然如主公所說,有破局之力,但他的破局之計,終歸也脫不出這個框架。最佳的策略就是不讓聯盟有結成的機會,至少不能讓咱們順順噹噹的把矛頭指向曹操。以此而論,那就要數數咱們伐曹到底有多少名目了……」
王羽有點迷糊,這計策本來就是他和賈詡商議出來的,有沒有破綻,賈詡還不心知肚明?不過他也知道賈詡不會無的放矢,於是便耐著性子往下聽。
「最關鍵的是,儁乂沒有背叛的意圖和理由。」最後,賈詡如是總結道:「當日他將家眷送到兗州,不是存心投靠曹操,當時劉岱還在,又有張邈,兗州的勢力相對最為駁雜,最適合隱藏行跡,算是個進退自如的安排。」
「若是做得果斷點,曹操甚至連東郡都可以放棄,只要將存糧集中在少數幾個重要據點之中,派遣一員大將留守,我軍攻打東郡,就會得不償失。此外,我軍對兗州的進攻,也會顯得咄咄逼人,說不定還會引起各路諸侯的警惕。」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王羽才想到了搞個聯盟,對曹操施以威壓。沒記錯的話,歷史上官渡之戰那時,曹操手下的幕僚就有許多人都產生了動搖,通過威壓和少量軍事行動,削弱,甚至瓦解曹操勢力,並不是難以想象的事。
「確實……」王羽咂咂嘴,也很無奈,眼下限制他繼續征戰,全面擴大戰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後勤供應。
劉備雖然也是個人物,但畢竟起點太低,沒有足夠的亂勢給他借力的話,他怎麼也撲騰不起來。若是在河北大戰後,順勢給曹操也來一記重的,在孫策還沒有發展起來,劉備被打回原形的階段,天下諸侯雖眾,還有誰能正面抵擋自己的鋒芒?
賈詡兩眼微眯,沉聲說道:「如此一來,河北、中原的七路諸侯當中,就有了六家與其有隙,只消主公登高一呼,各路諸侯豈有不響應之理?以董卓當初的囂張,面對天下共討的局面,哪怕是沒幾個人真刀真槍的出力攻打,他依然惶惶不安,早早的就制定了遷都之計。」
賈詡不急著正面回答王羽的問題,反是不緊不慢的分析起了王羽的攻曹之策。
王羽如果真的攻打東郡,己方的助力八成指望不上,倒有可能激出一個反青州聯盟來。
「一封……書信?」王羽十分茫然,他自己都不相信,什麼書信能有這麼大威力?
「主公您的圖曹之策,本不存在破綻,以堂堂之勢壓之,擴大其內部矛盾,最後因戰或和的異議起了爭執乃至衝突,我軍大可以收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效。」
再考慮遠點,以曹操的手段,和董卓、劉表對王羽的忌憚,說不定曹操可以把這兩路諸侯全都拉上,一起對抗王羽的侵攻。這樣一來,事情可就大條了。
賈詡也不拿輿圖,就是用手指憑空指點:「他只消讓出濟北國和魯國,就可以暫時與我軍脫離接觸;如果放棄沛國,與徐州就沒了接壤之虞;退出還沒佔下來的譙郡、汝南,和袁術之間就有了緩衝區,這樣一來,就算聯盟結成,想做出實質性的攻擊,也很難了。」
就算張頜真的叛變,頂多也就是給臧霸一個喘息的機會罷了,但王羽本來也沒打算把臧霸一下子滅掉,張頜的叛軍也只能孤零零呆在的四面楚歌的琅琊,活活被餓死了。對王羽來說,唯一的損失,就是少了一名大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