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

陶謙想了想,卻覺得頭顱微微發昏,想不得更深,只想到陳珪近年來幾次向青州示好,還有意推薦自己的兒子去青州出仕。後來雖然出爾反爾,將長子陳登換成了從子陳德,但巴結的意思還是很清楚的。
孫觀的腦袋耷拉下去了,昌豨卻意猶未盡,他反問道:「就算真的如你所想,你能確保在亂戰中盯住點子,把他拿下嗎?一個徐庶,帶著一群泥腿子,就在亂軍之中殺了孫大兄,王鵬舉、趙雲的武藝勝過徐庶何止十倍?」
睜著無神的雙眼,陶謙看著正在爭吵中的雙方,耳中卻什麼都沒聽到,只是靜靜的想著自己的心事。
最讓老陶謙驚訝的是,儘管自己只是讓那醫術精湛的小姑娘傳了個口信,對方卻一下就看穿了他的心思。這個時候解決琅琊問題,顯然是要為接收東海和徐州做準備了。
昌豨不肯接茬,搖頭不迭道:「那王鵬舉本身就是勇冠三軍的角色,他麾下眾將,也有萬夫不當之勇者也不是一兩個,雖然太史慈出了海,但他身邊還有趙雲!那可是個狠角色,聽說這兩年,他又很是招攬了一些少年俊彥,兵精將勇,縱有十倍之兵,又豈有必勝之理?」
「還不是他!」見是昌豨,吳敦一肚子不痛快算是有了宣洩處,他指著孫觀,氣哼哼,罵咧咧道:「當年大伙兒在蒙山聚義,為什麼會推舉宣高做頭把交椅而不是他們兄弟?還不就是他們兄弟沒有容人之量,也聽不進別人的說話,現在看來,還真是很有道理。」
陳珪輕聲提醒:「遣人接應驃騎將軍之事,您意下如何?」
東海郡,郯縣。
琅琊一帶的地形很適合打游擊,後世抗日戰爭時期的沂蒙山敵後根據地,就是琅琊一帶。先前被困在開陽一帶,是因為眾寇不捨得放棄經營許久的老巢,到了後來發現大局已定,沒有翻盤機會的時候,卻已經晚了。
「你打我?」吳敦不能置信的看著同伴,質問道:「老子拼著性命不要,跟你算計那王鵬舉,給你死了的大哥報仇,你居然打老子?」
要知道,在這之前,泰山眾寇打的主意可是隨時面對青州軍的大舉進攻,然後放棄包括開陽在內的所有城池,躲到山裡打游擊的。他們不求能對青州軍造成多大打擊,但只要他們這麼做了,就能對青州軍造成牽制。
吳敦越想越委屈,火頭也是越來越大,在地上狠捶兩下,一骨碌就要起身放狠話,與孫觀分道揚鑣。
由於昌豨說話的聲音太低,就算是貼身的近衛,也只是斷斷續續的聽到了幾個字。
只有身在局中,才能清晰的體會到,王羽這一招借道是多麼的致命,他把泰山賊逼到了死角上!
借,那就意味著投降,臧霸失去鬥志,不就是因為這樣嗎?
也不知是不是王羽算計好的,圍繞著戰降與否,泰山賊內部還起了爭議,差點起了內訌。要是真的內訌了,那就更簡單了,王羽唾手而得琅琊,與徐州之間再無阻礙。
「什麼成算不成算的?」孫觀老大不耐煩的揮揮手:「他敢從咱們的地頭上過,咱們就憑藉地利往死里打!他隨行的只有五百騎,咱們這邊,就算只有你我,也能湊出兩千悍卒來,如何就奈何不了他了?」
吳敦更是一臉頹喪,捶胸哀嘆道:「果然如此,果然如此,這仇是報不了了,琅琊的基業也保不住了。鵬舉小兒,你好狠吶!」
不然怎麼說這一手厲害呢?
「我……」孫觀有心解釋說是失手,可又拉不下顏面,場面一下子就僵住了。
終於能再次見到那個英姿勃發的少年了。老陶謙眼中忽然閃過一絲異樣的神采,帶著欣慰,帶著感慨,帶著歷經滄桑后留下的世事洞明。
「陶公……陶公?」
所以,開始臧霸等人害怕張頜大舉進攻,後來發現,張頜若大舉進攻,才有他們的出路。現在王羽突如其來的一手,卻讓他們連最後這點指望都失去了。
吳敦瘸了一條腿,孫觀惱怒之下,下手也沒輕重,這一下直接就讓吳敦失去了平衡,重重摔在地上,力道猶未盡消,滾地葫蘆般在地上打了幾個滾,這才停住。翻過身時,已是灰頭土臉了。
「人選,就都尉張闓可好?」陳珪又問:「為了取信於驃騎將軍,須得陶公您下一道手令!」
見孫觀還要爭辯,他緊接著說道:「仲台,你再想想,表面上雖然只有五百騎兵,但你知道他暗地裡有多少護衛?徐晃離得還遠,不足為懼,可張頜離得可近,他要增援還不快?就算藉助地勢攔他,可至少也得分一兩千人吧?伏擊的力量不就弱了?」
「你……」孫觀本來理虧,想著讓對方罵兩句,昌豨再打個圓場,事情就揭過去了,誰想吳敦不但罵他,連他死去的大哥一起罵上了,當下也是怒火上涌,惡狠狠的瞪向吳敦,嚇得後者向後急縮了幾步,躲到了昌豨身後。
的確是可有可無,現在的禮物,與其說是徐州牧,還不如說是東海相呢。接收后,還會伴有數不清的麻煩。若是易地而處,天下絕大多數的諸侯都會嗤之以鼻吧?誰會為了這樣的禮物而親身冒險呢?
「說是這麼說……」吳敦縮縮脖子,不吱聲了,但閃爍的眼神告訴了孫觀,他怕了,怕得不得了。
孫觀張口結舌,不能回答。
不借,就得動武,可野地浪戰,山賊哪是青州精銳的對手?
孫觀呸一聲,一把將吳敦推開,嚷嚷道:「你不敢去就算了,老子一個也能拉出一千多人來,一千打五百,一樣能拚死他!」
或許,他已經明白大勢所趨了?嗯,陳漢瑜畢竟是個聰明人……陶謙如是想著,點了點頭:「也好。」
「好了,好了。」昌豨難得的收起了身上的陰森之氣,很努力的打著圓場:「都是陳年舊事了,連孫大兄都被人害了,現在還提他作甚?現在最重要的是一致對外,解決了王鵬舉,仇不就報了?出路不也有了?還有什麼可吵的?」
「哦?」陶謙有些意外的睜開了眼睛,看向陳珪。
欣慰的是,對方聞訊后,不避兇險,立刻就動身南下,自己從前的看顧總算是沒有白費,對方還是那個重情重義的泰山小霸王。
歸根結底,鵬舉的心情和自己應該是一樣的,千里迢迢而來,只是為了見上最後一面。沒有禮物,也沒有其他的幫助,就讓這個璞玉般完美的少年,將自己的理想繼承下去吧。
孫觀惱羞成怒,大叫道:「他在青州擁眾百萬,能有個兩千打五百的機會已經不得了了,你還想怎樣?」
張頜的八千兵馬扼守住了所有出琅琊的道路,把泰山賊牢牢的困在了其中,要突圍,只能化整為零,可那樣做了之後,再想收攏起來可就難了,不是每個嘍啰都死心塌地,願意當一輩子賊的。
感慨的是,少年的眼光還是那樣的獨到,謀略依然是那樣的深遠,行事依然是那樣的霸氣。先前留著琅琊不動,避免泰山賊寇四下流竄,為害鄉里,現在卻一舉兩得,用這麼漂亮的一手,要來解決琅琊問題。
王羽一路疾行,有意取道琅琊,在徐州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反對,有人期待,無論如何作態,無疑都與立場和站隊有關。陳珪雖然沒發表太多意見,但他的立場……
「力量不夠就……外援……裡應外合……出其不意……只要聽我的,就萬無一失!」
「談何容易,談何容易啊。」吳敦只是搖頭,孫觀卻聽出了昌豨的言外之意:「昌兄,你有辦法?加上你的部眾,咱們的把握的確更大了,四、五千人,三千精銳對上王鵬舉的五百騎兵,他的兵當真能以一當十不成?」
「仲台,兄弟我捨命陪君子,可你也得給我交個底,你到底有沒有成算啊?那可是天下無敵的王鵬舉!咱們……」兩個殘疾人聚在一起,吳敦這個瘸子顯得弱勢了很多,最初的激憤過後,他心裏突然有些沒底了。
對此,陶謙除了欣慰還是欣慰,那個少年,本來就是他早就選好的接班人,只是沒想到,對方的實力膨脹得這麼快,原本的一份重禮,現在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
「就這麼辦吧。」
……
「棋到絕處便逢生……」幾句話的工夫,昌豨已經把主導權拿到手裡了,用高深莫測的一句話,引起二人的注意力,他輕輕在二人耳邊說了一番話,很快就讓吳敦破涕為笑,孫觀臉上的晦氣一掃而空了。
「……就這樣?仲台,你就是打算拚命,硬拼?」吳敦心下越發的虛了,有些後悔一時衝動,可現在回去找臧霸,他又覺得丟不起臉面。
「孫兄弟,你這就太過高看我了。」
沒有牽制青州軍的功勞,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算投靠其他勢力,又豈能受到重視?吳敦很絕望。
臆想被打斷了,陶謙皺起了眉頭,有些惱火,可看到叫他的是陳珪,老人也沒多說什麼,只是眯著眼睛,看向對方,意存問詢。
就在這時,一雙手扶在了他腋下,一把有些陰森的聲音隨之響起:「都是自家兄弟,仲台放了那種狠話,宣高都立誓不給自家兄弟拆台了,二位本就志同道合,怎麼鬧得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