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

「憲和之言未必沒有道理,明公請寬心才好。」
孫乾攤攤手,問道:「既然守不住,還守來何益,徒損兵馬嗎?下邳城甚大,主公兵馬又少,全力守城尚且不足,哪有兵馬在這些地方損耗?」
「哪怕是袁術反覆?」
劉備接到許攸急信的時候,一些很奇怪的消息在江淮一帶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他一邊看信,一邊憂愁的聽著斥候們從外面打探回來的消息。
「可是,這樣一來……」
所以,不論守城戰會不會發生,他都不打算自己扛到底,能在這場戰爭中消耗陳家多少實力,決定了他將來是否能順利擺平陳家,入主廣陵。
「乾愚魯……」聽劉備這樣問,孫乾知道自己的首次出演算是演砸了,他的計策人家不是想不到,而是完全不需要。
孫乾身上的名士范兒很足,三縷長須當胸飄著,細長的眉毛修剪得整整齊齊,渾身上下沒一處不透著儒雅之風,他拱拱手,曼聲說道:「兵法有雲,不動如山,明公現在應的就是這句話。任敵人如何強猛,我軍只消鎮之以靜,穩守城池,就沒什麼可怕的。」
「兵不厭詐。孫乾乃是鄭玄的弟子,後者如今正在泰山書院擔任教授,他卻主動來投我,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他抬手阻住簡雍爭辯,道:「沒錯,他是元龍先生舉薦的,可你也應該明白,下邳兵力不足,其實正是針對廣陵方面設下的局……」
而劉備這邊呢?唯一能指望一下的許攸不在身邊,陳珪父子雖然智略高超,但這兩人卻沒什麼忠誠心,指望他們幫襯一下還行,把希望盡數寄托在他們身上,那純粹就是閑自己命長了。
孫乾慢條斯理的走到掛著的大幅輿圖旁,指點著說道:「明公進兵之處,做的就是堅守孤城的準備,如果青州大舉南下,主公只要守住了城,就是重銼了敵軍鋒芒,天下聞名,群雄聞風而動,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想必子遠先生獻計時,循的也是這個思路。」
孫乾來投也是做過功課的,他很清楚,劉備來下邳,不是僅僅為了圖謀徐州,他更看重的,是守下邳城的功績!
正面對敵,把徐州的所有反對勢力綁在一起,也不夠驃騎六軍打的,但守城就不一樣了。古往今來,強軍頓兵于堅城之下,久而困頓,乃至勝負之勢逆轉的例子不知有多少,王羽雖強,也未必能逃過這個規律。
一旦青州軍因攻城受挫而轉入頹勢,守城的劉備自然水漲船高,借勢成名。
因此他說,這是個局!
除此之外,他身邊能商量一下事情的,也只有老夥計簡雍,以及接手下邳后,提拔起來的孫乾了。連劉備自己都覺得寒酸,更別提和青州群英相比了。
「與鵬舉為敵,雖非備心中所願,可有一點是不會錯的。」劉備搖搖頭,感觸頗深的說道:「與他對陣時,一絲一毫的僥倖之心也不要存,否則,最後倒霉的肯定是我自己!」
「憲和,你為人就是太善了。」劉備答非所問,搞得簡雍直發愣
劉備霍然起身,三步並作兩步走到門前,與那密探低聲說了起來。由於他動作太猛,放在桌案上信紙被他帶起的風吹起,飄飄搖搖的落在地上,簡雍忍不住看了一眼,別的沒看清,只看到了開頭觸目驚心的四個字:不惜代價!
他走了,劉備還是那副愁眉不展的模樣,簡雍卻有了疑問:「主公,孫公佑的才華雖然沒有郭奉孝、周公瑾那般驚艷絕倫,但也是一時之才。我軍如今人才匱乏,就算不納其策,也可籠絡在身邊參贊軍機,您又何必……」
陳登介紹來的人,說不定就是陳家摻的沙子,劉備豈會輕易上當?
他和曹操的見地其實差不多,都知道自己處於弱勢,想翻盤,須得出奇兵。因此,他對孫乾看似大胆,其實求穩的提議不怎麼感興趣,他現在需要的也不是老成謀國的謀士,而是敢設奇謀,出奇兵的鬼才!
簡雍沒話說了。
劉備轉向孫乾,以手掩額,垂淚道:「公佑啊,你在危難之際來投備,足見盛情,備本想送一場富貴於你,至少讓你能一展所長。奈何時事難料,未曾想,轉眼間,備已是窮途末路,自身難保了。」
「昨天離開郯城的是臧洪,此人本在張邈兄弟身邊奔走效力,不知何故突然奉了驃騎將軍為主。他這一次的目的地應該是皖城。據可靠消息稱,青州方面似乎有意調停皖城戰事……」
一連串的消息搞得劉備暈頭轉向的同時,也讓他從骨子裡往外的發冷。
來下邳之前,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王羽的對手,雙方的實力差距太大了,不是智謀之類可以彌補的。何況,就算比智謀,他也沒什麼信心能超過王羽。王羽本人自不必提,他身邊匯聚著的那一眾英傑比他本人的威脅還要大!
還沒等簡雍凝神細看,劉備已經轉過身來,眼中精光四射,大聲叫道:「擊鼓聚將!準備迎戰青州軍!」
聽他這般感嘆,孫乾愈發覺得沒有顏面繼續留下來了,禮貌上敷衍幾句,便告辭而去。
當然守不住,不然他發哪門子愁啊?
沉默間,門外突然傳來一陣輕微且急促的腳步聲,來人在門前停下,低聲稟報道:「主公,郯城有警……」
他知道這一年來,老夥計的變化很大,原來劉備雖然也喜歡動心眼,可並未如此熱衷於陰謀過,現在這樣,都是因為許攸的影響……他甚至能猜到許攸那封急信上說了什麼,他不喜歡這樣,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劉備眼中無法掩飾的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公佑過謙,是吾求全責備了,時局艱難若此,縱是管仲復生,田單再世,又豈有良法可想?」
劉備當然不會搞抑制豪強那一套,不過他也不想和陳家分享權力,甚至被人拒於廣陵的大門之外。現在的聯手抗敵,未嘗不是為將來翻臉埋下伏筆呢。
當然,守城也不是一點風險都沒有,但比起在正面戰場上爭雄,守城的風險已經小了很多了。特別是還有廣陵陳家的幫助,劉備只需集中精力打好守城戰,而不需要為了糧草供應之類煩瑣事而煩惱,形勢很有利。
「啟稟主公,廬江急報,劉勛雖然圍城不退,但已經停止繼續攻城了!」
現在不是初平元年那會兒了,群雄的勢力範圍基本劃定,就算有名聲,也不會憑空掉下塊土地來,徐州這塊無主之地,是最適合他的基業。要是把彭城和泗水以南的領土都放棄,就算王羽來了,他也守住了城池,豈不是也是為袁術做了嫁衣?
劉備皺眉不答。
孫乾提出了他的觀點:「既然方略已經確定,明公就不需要動搖。袁術鼠目寸光,反覆無常,或許會因為王驃騎許下的些許好處而毀盟出手,但這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大不了放棄彭城以及泗水以南的土地便是。」
「乾斗膽,敢問主公,就算您處處布防,袁術攻來時,您能守得住彭城嗎?」
「公佑既然極力主張收縮兵力,對戰後的形勢有何判斷?」劉備一臉期冀的看著孫乾。
「正是。」孫乾微微頷首,進一步解釋道:「兵力集中在下邳,其他地方只派遣部分官吏,配合地方郡兵和豪強維持秩序,無論是青州軍南下,還是淮南軍北上,隨時棄之即可。」
他苦笑搖頭,嘆道:「先是子猛慘敗於馬陵山,其後闕宣不戰而降,備在下邳,頓時變成了兩面受敵,雖然廣陵的陳先生父子幫了很多忙,可形勢依然不是很樂觀。現在,袁術也有所動搖,眼見著下邳就變成三面受敵了,這樣的形勢下,城池再怎麼堅固,又豈能久守?」
「哪怕是袁術反覆。」
他要的是徐州,而廣陵正是徐州最富庶的一個郡。王羽遲遲不肯南下,說不定已經看破了他的心思和許攸的布局,如果對方抽身而走,劉備就算是被晾在這兒了。
孫乾的提議遠談不上出神入化,只是將劉備原來的方針更徹底的貫徹下去罷了。但劉備卻不怎麼情願,他的主要目的的確是想藉著守城博名聲,但他同樣也想藉機擴大勢力。
劉備的思路很清晰,比起袁術,廣陵陳家才是真正沒有退路的了,他在下邳頂著,王羽就威脅不到廣陵。為了確保安全,陳珪就得出錢出糧,讓他在下邳站住腳,下邳兵力不足,陳珪就得想辦法給他補充。
簡雍一聽話頭不對,連忙勸道:「主公切不可失了信心,形勢未必如您所想,王羽一向詭計多端,說不定他是虛張聲勢呢。」
「只留下邳孤城?」劉備和簡雍面面相覷,不敢相信這樣瘋狂的提議,竟是出自儒風極濃的孫乾之口。
「那不一樣……」劉備搖搖頭,卻不肯再多做解說。孫乾初來,身份只能算是個客卿,他之所以敢以不足量的兵馬守城,則是有著很深的算計,豈能隨意說給孫乾聽?
「青州往壽春排出使者的消息已經確認,雖然有禰衡同行,但其卻罕有在議事之際列席,即便列席,席間也是不置一詞,魯肅與袁術則是相談甚歡……」
「備出兵之前,是準備聯合江淮群雄,共抗青州的強勢,維護地區和平的。想著雖然自己能力有限,但只要心存大意,不懼艱險,至少能將青州的兵鋒扼于下邳城下,誰想……」
若是那樣,他就只能打廣陵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