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二八章 一起打架吧

高門子弟,特權階層,縱然表面上做出禮賢下士的模樣,骨子裡也是不把其他人當人看的,劉備尚且拋棄了張飛獨自逃生,何況袁術這個紈絝氣本來就很重的傢伙呢?
王羽需要操心的無非人選問題。
無獨有偶,另一方面,張飛為救義兄,全軍盡出,結果在彭城以東五十里的呂縣城外中了張頜的伏擊。
天亮后,王羽派人搜尋,泗水水流湍急,加上戰死者眾多,無論屍體還是活人,都一直沒能找到,只找到了關羽的青龍刀,他也只能期望對方吉人天相了。
王羽想想,也覺得有些無奈,就差那麼一點,這位少年豪傑就不用繞這麼個大彎了。
這些古之名將的武力或許有高下,但拼起命來,其實每個都很有威脅。
關張在河北的時候還是單身,都是在豫州成的親,關羽生了二子一女,張飛則生了一子二女,得知這情況后,王羽對這倆人的效率倒是非常羡慕。
打群架,趙雲這個頭號高手肯定是要帶在身邊的,萬一自己真的打不過孫策,也只有趙雲能救場了。
就這樣,王羽把關平的名字也加了上去,確認了這場高規格群架的最終陣容。
王羽自忖對孫策沒什麼殺意,頂多就是個爭天下的競爭對手,而孫策卻把自己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最壞的可能就是,他戰意不足,只發揮出了八九成的實力,而孫策這個和太史慈差不多的猛將全力爆發,直接爆出了十二分的戰力……
羽本想乾脆成全了他的忠誠算了,可趙雲卻不知怎麼看陳到看對了眼,竟然破天荒的為其求情。心腹愛將的面子當然不能不賣,王羽順勢就將陳到交給趙雲處理了。
聽關寧說,關老爹因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腸子都快悔青了,大病了好幾場,病中都在叫著「坦之」,並且向兒子道歉。
當然,到了青州,他的地位會有所下降——在淮南軍中,紀靈是袁術的親衛大將,和太史慈差不多,雖然平時沒多大權力,但必要的時候,可以代袁術出征,權力會瞬間膨脹。
王羽很清楚的記得,紀靈從閻象那裡得知噩耗時的模樣,哀大莫於心死,大抵如此了。
聽到這些,王羽也覺得心裏不是滋味,所以,即便他明知關平一度要在下邳城殉城,也沒責怪對方的意思,反倒是當眾向關平保證,會保障劉關張家人的安全,對關張的兒女皆視若己出。
說起來,王羽還真不知道江東現在有些什麼高手,除了孫策之外,武藝最高的應該就是甘寧。但甘寧現在肯定不在江東,王羽清楚的記得,甘寧是江州人。而江州,是淳于瓊巡遊團的行程中,為數不多的,事先就決定好了的必經之地。
張飛雖然勇武,王羽也提前告訴張頜,盡量留活口,但個人之力畢竟逆不了天。一番浴血苦戰後,張飛眼見大勢已去,婉言拒絕了張頜的再三勸說,同樣投了泗水……
陳到是和關羽一起斷後的,力竭之後,被趙雲生擒。王羽念在對方也是位名將,本想當面勸降,結果陳到比紀靈難對付多了,雖然沒有破口大罵,但無論王羽說什麼,他都一言不發,眼神也很獃滯。
王羽不怕拚命,但現在身家豐厚,為了賭口氣和孫策拚命,怎麼想都不划算啊。
到了王羽麾下,他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地位了。
這位淮南的頭號猛將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王羽偶爾想起對方的經歷,都覺得有些心酸。
能不能找到甘寧,把他拉到自己這邊來,王羽不知道,但他知道,甘寧現在怎麼也不可能出現在江東。就算有蝴蝶效應,此人提前出山,頂多也只能投靠劉表,江東實在太遠了。
諸葛亮之所以建議群毆,王羽也答應的痛快,無非是為了安全的保障。
泗水一戰,關羽給他上了一課。
王羽雖覺遺憾,但也沒想太多,或許這是最好的結果,至少沒看到他們死在自己面前,也沒確切的死訊。
泗水河畔,關羽拚死斷後,王羽斥退圍攻的兵卒,意欲獨戰關公,明言若自己勝出,就要關羽去青州安家,不出仕也無妨。結果關羽搖頭不答,只是揮刀來戰,一番惡戰之後,身披數創,終於落敗,含笑自稱甘拜下風之後,竟是連人帶刀投了泗水!
當然,和孫策這樣的名人對戰,他也不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只是為了求穩妥,還是混戰一場來得爽快,且安全也有保證。
王羽點將的時候,趙雲很遺憾的嘆息了一聲:「可惜大哥不在……」這一嘆也嘆到了王羽的心裏去,可不是么,太史慈那個暴力分子總是無法出現在最合適他的地方,難道,這也算是一種宿命?
張頜命徐盛統領騎兵迂迴包抄,自己親率五千丹陽兵正面強攻。劉備軍本來就不是什麼精銳部隊,中了埋伏后就開始混亂了,在張頜的精良戰術和精準指揮下,很快就潰不成軍。
被自己生擒后,雖然沒受什麼折磨,但表現得還是很堅定,很忠誠的,結果,就因為袁術覺得丟臉,被人當垃圾一樣的給拋棄了。
前面劉備都死的那麼難看了,袁胤還存了僥倖心理,派他帶著一半精銳,一般雜兵的陣容來偷襲。憑著一腔熱血,紀靈領下了這個難度五星級的任務,一頭撞在了鐵板上,雖然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可畢竟回天乏術。
這些因素,並非王羽一開始就想到的,但諸葛亮既然想的這麼周全,麾下眾將也都躍躍欲試,他自然不好拂了眾人之意,於是便順水推舟了。
下戰書沒什麼可說的,諸葛亮獻計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快,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孫策帶來的麻煩。所以,挑釁、暗示、誤導之類的手段都沒必要,就是中規中矩的擺明車馬,告訴孫策,冠軍侯劃下道了,問他接不接招。
再有,就是紀靈了。
就算是小說里,呂布襲取徐州的時候,張飛拚命突圍,呂布也沒硬擋。真要開打,呂布的武藝應該能佔得上風,但張飛拚命也不好惹,就算是呂布,也不能保證必勝,就算贏了,也難保不受傷。他要的是徐州,費這麼大力氣攔下張飛,卻又圖個啥呢?
至於關平……
當然,徐州之戰也不是沒有收穫,除了劉關張三人的家眷之外,王羽還抓到了陳到,收降了關平。
就算他們還活著,再得到劉備的消息,去匯合的幾率也很低了。畢竟二人的傷都很重,想養好傷就得很長時間之後了,劉備這下是完全的孤家寡人了,在找到靠山之前,他隱姓埋名還來不及,想東山再起又談何容易?
魏延和張頜的武藝稍遜,但也是一流水準,王羽估計江東除了孫策之外,最強的幾個人也差不多就這樣了。
前世他也是兵王,敵人眼裡的殺神,恨不得處之而後快,對自己的國家也是赤膽忠心。但也就是用的時候,會得些笑臉,等到不需要了,還不是一句:按照組織需要,服從組織安排就給打發了?
提起降將,王羽也有些黯然,徐州之戰雖然成功的覆滅了劉備集團,但卻沒能成功收服關、張,不然和孫策的這場群架就一點懸念都沒有了。
要不是那時積下的怨氣,自己後來也不至於跑去路見不平,結果撞上了個人力量如螞蟻,背後的力量如山嶽的對手。
這麼封信,讓諸葛亮捉刀,龐統校對,無疑是對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可沒辦法,誰讓他倆積極性高,王羽又用他們用得就手呢?
好在經歷了這麼多事,紀靈也想得開了,在袁術那裡當親衛大將,也就是威風幾年,在青州卻可以成為終身的事業。
總之,信很快完成,快馬送出,不出意外的話,就等著孫策的迴音就好了。後者一口惡氣憋了這麼久,想必也不會有玩花招的心思,這場群毆算是板上釘釘了。
好歹是個名人,既然袁術棄如敝履,王羽也就欣然笑納了。
收降紀靈的過程很簡單。
和關羽打過那一場之後,王羽確認自己已經躋身於超一流的行列了,但孫策也不是好惹的。孫策的武藝,可以直接用太史慈來代入,這倆人歷史上是打成平手的。
除了這三人之外,徐盛也可以幫把手,他的武藝稍遜,但力量很足,群毆的時候,有這麼個純憑力量和勇氣衝鋒陷陣的,其他人策應,倒也不錯。
不是為了收服大將,只是作為三國迷,不願意這位極具代表性的將星就這麼隕落吧。
天下群雄之中,袁術怎麼看都是最沒前途的——別人的地盤都是自己精心挑選,能發揮自身優勢,迴避劣勢的,只有袁術是被人趕到淮南的,單從這一點來說,袁術的前途就很灰暗了。
身為武將,他總是要找個地方落腳的,王羽親自接見,很是勉勵了他幾句,對紀靈來說,這就足夠他感激涕零,誓死效力了。
其實,某種意義上,王羽和紀靈也有些同病相憐。
若是兩軍廝殺,雙方都是精銳,贏了的一方也會死傷不少人,王羽捨不得。可單挑的話,王羽確實也沒十足的把握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