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六八章 太史慈歸來

「嗨,別提這事兒了。」太史慈顯得十分懊惱:「出海之前,主公說的好不嚴重,某還以為能有多大兇險呢。結果一路上,航海有圖,有指南針,還有上好的海船,再加上三韓離得也近,路上不是一般的輕鬆,成山送行那股慷慨激昂的氣勢還沒過去呢,船就靠岸了……」
問完之後,發現眾人看過來的目光中,都帶了幾分戲謔之意,他微感愕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說錯了話。還沒等他想明白,太史慈已經一巴掌拍在了他的肩膀上,呵呵笑道:「這位兄弟問得好。其實這很簡單,他們不是戰鬥意志強,而是被嚇傻了,呵呵,沒想到吧?」
因為好奇,張遼顧不得避嫌,湊近聽了聽,結果發現就沒什麼人談正事。
付出微小代價將馬韓騎兵斬殺殆盡后,太史慈繞過王帳精銳,直接縱騎衝突兩翼的雜兵,珠簾倒卷,驅潰兵沖敵陣,這是騎兵破步兵的經典戰法。
馬韓王窩在半島的角落裡稱王稱霸,哪裡見過這個?根本沒來的及展開圍攻,陣勢就已經垮了。敗兵豕突狼奔,將他的中軍沖得七零八落,一塌糊塗,因為應變太慢,最後連他本人都被捲入了潰敗大潮,被亂軍踩成了肉醬。
趙雲眼露懷念神色,感慨道:「從前主公在高唐,大家倒是經常聚會,反正主公總會召集大家,也不用別人張羅。不過,這段時間主公不在,大家忙於公務,聚的就少了吧?」
趙雲好奇問道:「大哥你不是在三韓打了很多場嗎?聽說每一仗都是以少勝多,這麼多場打下來,還沒過足癮?」
太史慈拉著趙雲的手,不勝唏噓道:「就這種貨色,別說兩百對三萬,對上三十萬也照打啊?打贏了有啥稀奇?哪比得上你和文長啊,遇上的都是旗鼓相當的對手,就連曹豹那種草包,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呢,比俺強多了。」
太史慈咧嘴笑著,大咧咧擺擺手:「當然要快,俺事先囑咐過船上的那些小子,告訴他們,您的指令必須儘早送到俺手上,不然就讓他們好看!這不,您的消息一到,某立刻就回來了,現在風向、海流都搞清楚了,這點路程還不就是幾天的事兒?」
「某尋了個沒人的地方建港,過了十幾天,有個千人規模部落找上門,說某這塊地盤是他們的。他們自以為躲得隱秘,其實斥候早就發現他們在附近了,本以為他們發現咱們,隱忍不發是要等後援,實際接觸上才發現,他們原來是看中了咱們建的簡易港口和木屋……」
「等到弟兄們衝上來,兩三個照面,蠻子就被砍倒了一百多,結果你們知道嗎?仗打成這樣,他們愣是不退!」也不知是不是憋得太久,王羽感覺太史慈的口才也長進了不少,一場強弱懸殊的小規模戰鬥在他的渲染下,居然有點懸念叢生的味道。
說著,他嘆了口氣:「早知道主公要輕騎南下,轉戰幾千里,俺就不出海了。」
「子義,你回來的倒快。」
張遼愣了愣,這才恍然,難怪剛剛沒人接話,原來大家都知道說話這位的脾氣了啊。這一拍的手勁可當真不小,難怪此人在猛將如雲的驃騎軍中都被譽為頭號猛將——趙雲的武藝也許更高,但性格使然,卻少了點霸氣,斬將奪旗,振作士氣,還真就非此人不可。
「不在一起辦公?」張遼不放過任何一個增進了解的機會。
「打了第一仗,抓了好幾百俘虜,接下來就更簡單了……所謂三韓,根本就沒有朝廷,跟草原上那些部落是一回事。在後援到來之前,某先後打了十幾仗,掃平了幾十個部落,自家弟兄卻毫髮無損,那些人連木棍都準備不齊,打贏他們不奇怪,打輸了才真叫稀奇呢。」
「原來如此……」張遼聽得目瞪口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青州的奇怪事特別多,這難道就是青州軍隊強大,政務高效的秘訣么?
這些牢騷太史慈已經憋了快一年了,總算是有個宣洩的機會,正好大倒苦水。
這就是以高效、擅於創造奇迹聞名的驃騎將軍幕府?張遼為之訝然,怎麼看,也看不出這些官員有那種日以繼夜,嘔心瀝血的古之賢者的精神啊?
至於糜家那三位,基本上就是哥哥叮囑弟弟少喝酒多做事,妹妹叮囑哥哥天冷了,要多加幾件衣服,哥哥再叮囑妹妹,在衙門裡要小心,不要多操勞,注意保養身體,諸如此類。
王修和國淵正在討論時尚,哪裡的葡萄酒地道,哪裡的茶館有新評書或戲目出爐,並相約改日去某個新酒樓小酌一番;賈詡和田豐的話題相對正經一點,他們討論的是物價上漲問題,可他們並非從公務角度來討論的,而是在探討官俸與物價的關係,簡而言之,這二位就是在發牢騷,抱怨王羽給的薪俸太少,工作太多。
太史慈哂笑道:「不得不說,這些蠻子倒是挺識貨的,比冀州的那些所謂名士強,知道什麼是好東西。」
「文遠兄問這個啊。主公一直強調的是,工作時間不談私事,私人時間不談公事,這也是很正常的,而且諸君不常在一起辦公,雖然同在一城,但見面卻不多。」
他想不出所以然,乾脆又找上了趙雲這個包打聽。
「搞清楚他們是來搶劫的,那就簡單了,打唄,打服了不就老實了?結果還真別說,不怪他們敢來打劫,確實是有幾把刷子的。那一仗是二百對六百,對方的主將,也可以說是村長遠遠的躲在後面,沒什麼戰術可言,就是正面對沖……」
「後來驚動了馬韓的王帳,韓酋糾集了幾十個部落,一起殺過來,這次實力倒是強了不少,不光木棍竹竿,還有不少執刀槍,甚至披甲的。要是一開始就遇見他們,某就只能跑路了,可那時咱們已經有了準備,找了幾百匹馬,二百人都變成騎兵了。」
再後面就沒懸念了,馬韓王雖然也有一些騎兵,但他們的騎兵就是騎在馬上的兵,和太史慈帶領的騎兵根本沒法比。
趙雲耐心解釋道:「是這樣的。將軍府本部在內城,主要是執掌軍機要務的軍情司,轄下的各司,分管不同的事務,彼此之間沒太多交集,於是就根據各自的便利,在城區設立衙門。比如商業司在朝陽街,就是咱們路過的那個商業街,農業司在……因為城太大,所以下衙后,大家都各忙各的,走動就少了。」
「主公,子龍,你們可回來了,真是想死俺了!」
「上岸之後,某和宮天那廝分兵兩路,他繼續沿著海圖的路線南下,某在子義灣先找個地方建港口。那廝走的時候,也搞得好像天人永隔似的,反覆叮囑俺要隱忍,不要貿然和當地人衝突,等船隊回航,後援到了再說,結果呢?」
王修和國淵正親切的寒暄著,很有幾分他鄉遇故知的感覺;賈詡和田豐熱烈的討論著什麼,也像是很久沒說過話的樣子;最離譜的是糜家的兄妹三人,明明是一家人,偏偏趕在這個時候湊在一起敘話。
可再怎麼低調,他都是青州之主,離開大半年回來,官員們也不可能一點表示都沒有。歡迎儀式被放在了內城,內城現在只剩下了衙門和書院,地方相對寬敞,也沒有擾民之虞。
王羽向來不喜繁文縟節,對擺排場什麼的更是深惡痛絕,所以,他回師的消息雖然早就通報了將軍府,但並未出現有人夾道歡迎,掃地焚香的場面。
趙雲和太史慈是義兄弟,又隔了快一年沒見面,熱絡點倒是有情可原,魏延、諸葛亮也是同理,但這些本來就在高唐城內一起辦公的又算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異地他鄉遇到為數眾多的敵人,本來氣氛應該很凝重,但眾人已經知道了結果,太史慈的語氣也很有趣,大家聽了也都是笑。
高唐的木屋,已經成了高唐奇迹的象徵,從難民營到人人嚮往的大都會,這樣的轉變中,蘊含著的,是青州所有人的自豪。
「這可奇了?這麼弱的兵,戰鬥意志怎麼會這麼強?」張遼不是多嘴的人,但架不住太史慈太能說,驚異之下,他不由自主的插嘴問了一句。
被太史慈這麼一攪合,歡迎儀式的氣氛越發輕鬆隨意了。眾人向王羽行過禮后,各自找相熟的同僚攀談起來,看得張遼一陣納悶。
太史慈算不上有勇無謀之人,但骨子裡他就是個暴力分子,敵人才六百,又不是正規軍,他不可能對其用什麼計謀。事實上,他一人沖陣,槍戟隨便揮舞了幾下,就放倒了對面十幾個人,對方表現出來的戰力孱弱之極。
王羽對此倒也不在意,特權這東西泛濫了有問題,徹底消除也不可能,與其刻意強調,不如順其自然。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在迎接他的眾人之中,第一個跳出來的竟然是闊別已久的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