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

第八卷 鼙鼓動地起,塞上有青松

第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

西三郡敞開大門本身的意義就很重大,這標志著青州與黑山的關係,進入了新的階段。不過最讓人高興的還是黑山軍的合作態度。
「主公,亮有個疑問,不知道能不能……」
能在西三郡過路並就地籌集糧草,能極大的節省青州的開支。糧草運輸的損耗,比糧食本身要高出何止一兩倍?千里饋糧,士有飢色這句名言可不是空話。如果從魏郡運糧到中山、常山前線,花費何止要多出幾成?幾倍都擋不住!
「他回來了,數日前他來向末將告別,說是要回家一趟。」趙雲疑惑問道:「此人有何不妥么?」
王羽肅立校場旁的點將台上,臉色卻一點都不嚴肅。
「中山、常山一帶的豪強?」本以為王羽是要問練兵的情況和新陣型的進展,結果卻聽到了一個不沾邊的問題,趙雲愣了愣才答道:「有啊。不但有,其中一家在中山極具名望的家族,還派了人來青州,最後還參加了東渡的船隊,得到過您的接見呢。」
命令傳出,正在練兵的趙雲很快趕了過來。
「沒有,只是想找他了解點事情,做一筆交易罷了。」王羽微覺遺憾。
對青州來說,甄家也能起到這個作用,羊群效應,最重要的就是帶頭的,選好帶頭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可仔細想想,要是連這都能算計出來,那也太神了。
糧價漲起來,可能提高黑山那邊的售糧熱情,但也有可能引發惜售心理。特別是羽林軍過境之後,補給若主要依靠西三郡供應,很可能讓人覺得奇貨可居,無論什麼時代,羊群效應都是存在,此節確實不可不慮。
趙雲呵呵笑道:「難怪主公耳熟,甄家乃是河北望族,甄公逸任過上蔡令,官聲頗佳,素有名望……夫人張氏乃是常山真定人,與雲算是鄰居,年前主公掃平袁紹,有東渡之意,其子道以故舊上門拜訪,故知之。」
有了黑山軍的配合,羽林軍前期可以快速突進,也不用擔心中期的相持,無論進退,都從容了很多,王羽又豈能不喜?
諸葛亮搖搖頭,指出有可能的疏漏之處:「黑山那邊只要提高兩成,您卻主動幫他們提價,就有些不妥。聽說張燕本人是持反對意見的,只是拗不過眾人之意,勉強為之。提高價格固然能激發三郡百姓的售糧熱情,但若有人看到好處,囤積居奇,豈不壞事?」
「怎麼樣?孔明,西路的補給問題解決了!」
「這可難說,人心難測,黑山就算不偷襲我軍,卻可以切斷我軍的補給來源。」
而公孫瓚覆滅之後,張燕也沒有屈服的意思,一直不屈不撓的給袁紹添堵。可等到官渡之戰打完,張燕卻直接就降了曹操,完全沒表現出先前的頑強不屈。而降曹之後,這位名噪一時的宿將就那麼無聲無息的消失了,再沒有活躍的事迹見於經傳。
他提醒道:「您就這麼有信心,不怕張燕陽奉陰違,笑裡藏刀,重蹈觀澤之戰的覆轍?」
「能不能在中山、常山也想點辦法?」王羽突然問道。
平原城外,鼓聲隆隆,殺聲震天。
王羽高興的有些忘乎所以,不過諸葛亮也能理解。
「咳咳,沒事,可能最近有點累,走神了。」王羽回過神,連忙敷衍過這個話題,問道:「那位甄道先生如今何在?還在探險船隊之中,還是隨子義一同回來了?」
不過,想到從後方運糧,王羽又是一陣頭疼,出動大軍看似威風,但個中辛苦,真是誰當家誰知道哇。
「無極……甄氏?」王羽眨眨眼:「聽起來好像有點耳熟呢?」
張燕沒野心,這是歷史上驗證過的。
難怪兵聖他老人家說: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打仗,就是個無底洞,有多少錢都不夠填的。
倒不是遺憾見甄宓的問題,袁熙才十歲出頭,那位洛神想必也就是個蘿莉罷了,王羽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蘿莉,沒興趣再找個蘿莉在身邊放著,能看不能吃。
「就是收買些地方豪強什麼的?那裡應該有些富戶吧?也不用太多,只要給西三郡找點競爭對手就行了。」王羽自言自語似的念叨著,突然一拍腦門,恍然道:「錯了,這事兒不能問你,該問子龍才對,那裡是他的老家來著。來人……」
「哦?既有疑問,但說無妨。」王羽正在興頭上,自無不可之意。
張燕從前表現得沒多少野心,那是形勢使然,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山大王而已,要是整天做著爭鼎天下的美夢,就算他自己不羞,也別想說服其他人跟他一起瘋啊?有了三郡之地后,誰敢保證張燕就那麼老老實實的不動其他心思?
「的確有點想法,不過我也沒想到能這麼順利……」王羽隨口答道。
「也有道理。」王羽仔細想想,還真有這個可能。
袁熙貌似還沒成年,想必那位洛神現在年紀也不大……等等,自己這是在想什麼呢?糜府里還有一大堆未婚妻亟待解決呢,糜竺也沒少叫苦,這要是再來一個,那真是……
「無極甄氏。」趙雲回答。
只是甄家能被袁紹選作親家,想必在地方上的名望是很不錯的,袁紹與其聯姻,可以藉助甄家的影響力,安定地方。
除了沒野心之外,沒辦法解釋這一切,拿劉備一對比就很清楚了。
「您的意思是……」諸葛亮一下沒反應過來,除非是直接從敵人的糧倉中繳獲,否則自家主公打仗,似乎從來就沒搞過因糧于敵的勾當,這下是急眼了?
好么,讓自己給碰上了。
王羽微一皺眉:「應該不大可能,這對他能有什麼好處?總不成他希望胡虜入寇,把他辛苦經營的三郡踩成白地吧?」
「有這事兒?」王羽想了想,沒想到有什麼特別人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記憶力似乎也變差了啊,他搖搖頭,問道:「是哪一家?」
「主公您對此應該早有成算的吧?所以才料定,羽林軍可以後發先至,進抵拒馬河?」要不是看到王羽樂成那模樣,諸葛亮真有些懷疑,王羽是不是早就算計好了——從高唐會盟那時,他就算準了張燕的性格,為今天借道籌糧做好了伏筆。
在袁紹全據河北之前,張燕一直和公孫瓚聯手抗敵,直到公孫瓚覆滅的前夕,張燕還在努力營救。相比于受了公孫瓚大恩,佔據徐州之後卻只顧著擴大地盤,一點都沒有北上青州,打通和公孫瓚聯繫的意思的劉備,張燕簡直就是個聖人。
如果是,那就最好不過。如果不是,事情就有點棘手了。
箭已在弦,無論是誰也無法阻止!
校場四周都有傳令兵揮舞著各色旗幟來回跑動,大聲叱喝著,各種號令流水般傳出。
「所以,開始我也只是想試試,反正三郡無險可守,一馬平川,張燕若有異動,總比他們在黑山的時候容易對付。後來看他種田種得那麼認真,我才明白,他是個好人啊。」王羽這句話說得情真意切,但諸葛亮卻聽出了另一層意思。
王羽彈一下手中的信紙,眉飛色舞的說道:「黑山的各位真是通情達理啊,只要求糧價上浮兩成……嘖嘖,這怎麼行呢?太讓鄉親們吃虧了,孔明,回信給孫將軍,告訴他,兩成太少,至少也要五成往上才行!參与北征的將士,都是國之棟樑,支持北征的百姓,也是忠義之民,怎麼能讓他們吃虧呢?」
「主公?您在聽嗎?」見王羽神情變幻,時而咬牙切齒,時而眼神飄忽,趙雲不由擔心起來。
秦國強大起來之後,曾一度採取過遠攻近交的策略,於是有了借道韓魏伐齊的觀澤之戰。那一仗秦軍本來佔了上風,但打到一半,被韓魏突然從後背捅了一刀,結果就悲劇了,成了與假道伐虢寓意相反的借道典故。
而甄道參与了東渡船隊,無疑就是來示好的,結果卻當面錯過了,確實有些可惜。現在此人突然回家,會是與北征有關么?
至於張燕到底沒野心到什麼程度,王羽本也不是很確定,直到張燕開始在三郡悶頭種田之後,王羽才發現,這位飛燕將軍果然很有聖人的潛質,他這是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啊。
趙雲解釋的很詳細,王羽卻恍然未覺,直到聽到「其子」二字,才猛然驚覺,無極甄家,不就是那位美艷無雙的洛神甄宓的娘家嗎?
但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朝廷的特使已經到了魏郡,風聲更是早就傳到了幽州。情報顯示,劉虞完全沒有奉旨回京的意思,而是在積極的調動兵馬,傳檄各方,顯然是要針鋒相對的打一仗。
煙塵衝天,卻遮不住甲騎那渾身具甲耀目的光彩,高大健壯的戰馬排成整齊的隊列,在騎兵嫻熟的操控下,時而結成圓陣,時而化為三角錐,時而鏗鏘有力的吶喊著,縱馬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