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

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二七章 妙筆陳琳

「天子居然失蹤了?」王羽大吃一驚。
就說這個叫梅醉的,怎麼就敢說自己沒醉?沒醉怎麼會去干典韋喝醉了才幹的事?捨命守門,純粹是浪費人才啊,要是這個人和天子一起逃亡來青州,自己受傷的心靈多少還能得點安慰不是?
王羽不確定天子為什麼看不上曹操,但他知道,天子肯定不會想著在外面流浪,或者隱姓埋名的當個老百姓。他出逃,肯定有目標。
「李式等人就此消失,也不知是逃了,還是死於火海。天子也不見蹤影,但曹將軍時候詢問,從一些幸免於難的宮人口中得知,在李式放火之前,天子應該是逃出了宮的……」陳琳一邊講述,一邊觀察著王羽的神情變化。
自己那位老爹,可是天字型大小的第一漢室忠臣,天子在董卓手裡,自己在青州怎麼亂搞,老爹即使看不慣,也不會多說什麼。但若要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架空天子,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和董卓一樣弄權?
在加上王羽一直以忠臣標榜自己,還宣誓永不稱帝,天子不來投靠他,還能去投靠誰?
「主公是在擔心,天子來青州之後,引發事端吧?」王羽沒刻意收斂,陳琳自然能看出他的心結所在,試探著問道。
前期一切順利,曹操不愧是曹操,真正發起力來,一下就把董卓給逼進了死角,團團圍在了長安城。
這也算是作繭自縛了吧?王羽不無自嘲的想著。
所以,王羽根本就沒考慮天子會落到曹操以外的人手中的可能性。
要麼就是天子從出逃開始,就壓根沒打算回去。
袁術?袁家兄弟都不是好鳥,稱帝的事早就緊鑼密鼓的在籌劃了,天子就算真拿袁術當盤菜,認為他很有前途,也不可能大老遠的跑去壽春。
不得重用,陳琳倒是沒有因此生出怨氣來。青州的一切和他所知的都大為不同,讓他難以適應,而他身在局中,只要沉下心來觀察,也能發現青州無處不在的勃勃生機。
要說馬騰和曹操為此起一場爭端倒是有點可能,但想到歷史上楊奉等人一度和曹操共同把持天子,還佔了先手,最後依然被曹操玩得連命都沒了的故事。王羽還是覺得馬騰肯定搞不過曹操,就算一時將天子掌握在手,後面也得被曹操設計奪回。
當然了,長安城很大,光是城池的周長就有六十余里,曹操就算有真有一百萬兵,也不可能圍得水泄不通,董卓要是想帶著少量部隊挾裹天子突圍還是能做到的。
陳琳的分析很到位,所以,他都用不著太過深入的思考,就能很輕易得出結論。天子跑出了皇宮,在亂勢已平之後,還不回去,連曹操的大量游騎都找不到蹤影,真相也就呼之欲出了。
老爹手裡沒有什麼實權,倒是不用擔心內部產生太大的紛爭,但家庭矛盾也不好消受啊,總之是件麻煩事就對了。
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可是不得了,就算當年自己將董卓一刀結果了,效果也不可能這麼好。董卓死了,天子就是高興那麼一下,而胖子沒了耳朵,卻是長年累月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可以說,董卓活著一天,王羽的英雄事迹就會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他就是個活廣告。
陳才子可不像王羽以為的那麼簡單,至少他自己不覺得自己只是個只會玩筆杆子,賣弄嘴皮子的書生。
正如驃騎將軍常說的那樣:機會無處不在,關鍵看你能不能把握。雖然王羽說這句話是鼓勵海商的,但陳琳卻深以為然,並依照這句話在努力著。
王羽知道,從當年在洛陽開始,天子對自己的印象就特別好,認為自己是個大大的忠臣。可能是因為自己割了董卓一隻耳朵,而天子最恨的就是董卓,偏偏胖子不識趣,天天缺著一隻耳朵的在天子面前晃來晃去。
「曹將軍的行動很迅速,滅火、清掃董賊余部、安撫叛軍、撫恤災民……並派出了大量游騎,一面四下搜索,一面張榜安民,戰事已平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按說天子若只為避難,無論如何也該有所察覺,現身與曹將軍並百官相見了,可一連數日,卻始終沒有消息,這恐怕……」
問題是,董卓的老巢就在關中,在西涼人都被馬、韓誘惑了的時候,他逃出長安又能去哪兒?帶著天子就更純粹是累贅和禍根了。
在他的預想之中,早就為這位天子做好了安排。在曹操手中當幾年傀儡,習慣了被架空之後,自己打敗曹操,將其擺上神龕就不會遇到太多抵觸心理和反抗了。
歷史上,那位漢獻帝可不是個善茬,在曹操手裡的時候,他又是衣帶詔,又是血書的,很是搞出了一些事來。王羽本想著讓曹操負責打壓、磨練那孩子,最後自己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現,結果怎麼就搞成了這樣呢?
「嗯?」王羽聽出了陳琳的言外之意,反問一句:「孔璋有辦法?」
要麼,天子在逃難的路上出事了,衛士們不敢承擔責任,隨便找個地方把人埋了,然後做了鳥獸散,歷史上再多一起無頭公案。
至於孫策,兩邊似乎壓根就沒有過交集,天子會千里迢迢的去江東嗎?
「當晚亂軍圍攻皇宮,宮中倒是有些忠心侍衛,拚死力戰……其中有一名叫梅醉的校尉,武藝精強,膽大忠心,在部屬盡皆戰死之際,竟是單人獨戟,死守宮門,上下被數十槍,兀自死戰,群賊懼其勇,不敢稍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最後梅校尉竟是生生血盡而死了。」
但教育那邊有蔡邕父女主持,孔融、管寧、邴原,在王羽解決徐州問題之後,更是多了鄭玄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加入,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陳琳打心底里不想硬往裡面湊。
當然,王羽對他的評價也不能算錯,陳琳是個相對傳統的士人,以他的本領,在青州新政中,除了教育和宣傳兩個領域之外,他確實找不到其他可以發揮的地方。
拋開這些不切實際的,設身處地的從天子角度來思考,他能做出的選擇無非只有一個——青州!
陳琳相信,那個青州最富智計,對驃騎將軍最為了解的人,肯定看出了驃騎將軍的為難之處,並認為自己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在路上,陳琳就一直在思考,整件事當中,到底哪一點會對驃騎將軍造成困擾,現在,他終於找到了答案。當然,這個答案還需要最後的確認。
「琳思得一計,或可為主公分憂。」
關中周圍,只有那麼幾個去處,益州劉焉,但入蜀道路艱難,途中還有漢中的張魯擋路。去荊州只能走武關,曹操拿下了關中,幹掉了董卓,但武關還有個李儒在,沒那麼容易拿下,兩邊還會有一場爭鬥,此路不通。
至於宣傳,老實說,陳琳不是很適應將軍府直截了當的宣傳模式,但也沒辦法,過去的宣傳,都是針對士族階層的,所以會很講究文辭和含蓄。而青州的宣傳針對的直接就是社會最底層的民眾,肯定是越直接,越淺白越好。
天子若是死了倒還不怕,靈帝雖然只有兩個兒子,但漢室宗親多得是,族譜也好查,隨便抓一個來當皇帝也就是了。王羽比較擔心的是,萬一歷史上的那位漢獻帝運氣逆天,跑到青州了可怎麼辦?
又多一員猛將啊!
王羽真是忍不住要吐槽啊,黑燈瞎火的,你自己怎麼還不能跑?抓天子干毛線啊!對沒有實力的人來說,天子,那就是個禍根吶。
聽著陳琳條理分明的解說,王羽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王羽覺得賈詡選使者選的也很有講究,陳琳這人不擅長政務,對軍務上也沒多少造詣,就是一支妙筆生花,現在看看,他的口才也很了得。若是賈詡來信,這場長安之戰的很多細節,肯定都是一筆帶過了,現在陳琳娓娓道來,抑揚頓挫,輕重分明,簡直就像是在聽評書……
但問題是,自家也有麻煩呦。
但人算不如天算,王羽千算萬算,也算不到關中之變中發生了這麼多變故,李傕本人很精明,但他卻生了個愣頭青的兒子,在那種時候竟然還想著抓天子做人質。
這次報信,應該就是個機會,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離開高唐之前,賈文和若有深意的臨別贈言。
「李式等人攻破皇宮,搜索不到天子,更有朱儁等人打開城門,接應城外兵馬入城,李式驚懼之下,竟是喪心病狂的放起火來!時逢春日,關中正是風乾物燥之時,火勢一起,便一發不可收拾,未等曹將軍等人採取措施,火勢已經擴散到了半個長安城……」
後面不用說了,歷史上典韋守門,硬是擋住了張綉軍的全力圍攻,曹操趁機跑了。現在這個叫梅醉的傢伙死守宮門,天子不笨,自然知道該怎麼辦。
權力,肯定不能還給皇帝,自己不稱帝可不是為了捧別人當皇帝掌權,何況,一個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小屁孩懂得什麼國家大事?還不是被那些皇親國戚,名士大儒們隨意擺布?
陳琳的語聲中滿是悲痛之氣,王羽也收起了吐槽的戲謔心態,靜靜的聽著陳琳沉痛的訴說,感受著千年古城付之一炬的遺憾和悲傷。
陳琳嘗試過,但始終不得要領,根本沒辦法將長處發揮出來。但陳琳骨子裡,又是個頗為功利的人,其實不單是他,這時代大多數讀書人都一樣,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