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

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

在這個時代,長江水系還很充沛,特別是在赤壁左近,可謂是水網縱橫,大河大湖不計其數,赤壁之所以為兵家必爭之地,就是因為這裡是很多江湖的匯流之處,得之便可任意向東南挺進,故而歷史上曹操攻江東之時,周瑜才率兵在此迎擊。
正如歷史上魯肅對孫權說的,別人要來奪基業,臣子們能降,孫策這個君主卻是不能降的。
蒯良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但南陽境內明明已經是曹操的地盤,他怎麼也想不到,居然會有敵對勢力存在。本就是長途追擊而來,士卒的體力、士氣都差不多到了極限,又被人打了個埋伏,三千追兵全軍覆沒,蒯良死於亂軍之中的這個結果,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
「但凡是大戰,總會有個匪夷所思的導火索,這莫非也是規律嗎?這場決定天下氣運的大戰,恐怕要提前了。」
甘寧引發的變亂,就是劉表苦等已久的機會!趁著蔡瑁忙於調遣兵馬追擊甘寧,向曹操傳訊,聯絡孫策阻攔,無暇旁顧的機會,劉表迅速展開行動,帶著數百護衛,和長子劉琦一道,連夜突出了襄陽城。
孫策聞訊大怒,可他得到消息已經是數日之後,怎麼也來不及追了,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留守江東的幾位老將身上,然後將這口悶氣發泄在了黃祖身上。
在劇烈動蕩時局中,首先發揮出重要作用的,是青州成熟完備的情報系統。雖然情報司沒辦法一一刺探出各方最高層的那些軍事機密,但卻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各地發生的大小事件,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匯向青州,使得王羽等青州高層在高唐城中安坐,也可以盡覽天下事。
對這場大戰的態度,諸侯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毫無疑問的是,各方都在盡著最大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來。
向朗率滿城官員出迎,被江東軍從長沙趕走,後撤到了武陵的劉磐也派出了使者,逃出了襄陽的劉表反而是整合起了一支頗具規模的戰力來。
如果讓劉表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荊州的大權遲早會徹底集中在他手上,可惜,他沒這麼多時間,天下大勢變化得太快,太急了。結果這些布置都變成了後路,擋住了蔡瑁的幾次追擊后,在十一月十一這一天,劉表安然進入了江陵城。
十月中旬,青州眾將結束了在高唐的覲見和軍議,各自返回駐地,隨即大軍開拔,以十萬計的將士持戈試馬,分赴各地。
兩大勢力的動員,將整個天下捲入了風起雲湧之中。
可在王羽看來,劉表這一招可謂妙至巔峰。
結果他萬萬沒想到,甘寧在入澤不久便轉了向,一路南行卻是到了陸口,也就是赤壁一帶。
黃祖死,江夏主力也是全盤崩潰,境內再無成規模的抵抗力量,江東軍席捲江夏之勢頓成。加上已經拿下的長沙、桂陽二郡,江東軍盡得荊州半壁江山,勢力暴漲,與歷史上最強時已是基本相當。
黃祖也算是倒霉,西陵城是江夏重鎮,城高池深,城內糧草充裕,兵力也很充沛,至少還能支撐上幾個月。但誰讓孫策被激怒了呢,這位小霸王平時倒是還能聽些勸說,但一怒起來肯定是不管不顧的,他這一爆發,黃祖自然招架不住。
事後才發現,這支奇兵不是什麼天降神兵,而是被圍在武關那支董軍殘部。這支兵馬由李儒、牛輔率領,在武關很是抵抗了些時日,後來得了張綉之助,冒死突圍出來。
知道事情緊急,蒯良親率一千私兵,兩千郡兵追擊,按說劉表拖家帶口的,怎麼也不可能逃出他的手掌心。出城不久,蒯良就發現劉表沒向南面跑,反是沿著沔水,往西面跑了,這雖然耽誤了他一點時間,但也就是僅此而已,結果不會有什麼改變。
江東軍當日攻克西陵,黃祖率殘兵決死突圍,在亂戰中竟是僥倖突出了城門,卻在城外三十里處,被同樣是一肚子悶氣的朱桓截住,一刀砍了腦袋。
「劉景升以宗室身份提出倡議,我軍自然不能不響應,如今各部兵馬都已經部署在了要害位置上,將士們枕戈待旦,蓄勢待發,一旦響應,形勢的緊張程度自然會升級。相形之下,劉景升現在只剩江陵一城,武陵、零陵兩郡而已,一時還有誰顧得上他?」
在十月十八那天,孫策率軍對西陵城發起了總攻。在這一戰中,他再次發揮出了江東小霸王的本色,親率死士攀城而上,第一個登上了城牆,一柄戰刀斬殺了數十名江夏將佐,最後竟是殺得半面城牆的守軍全面崩潰!
還沒等他想明白到底哪裡出了差錯,以及要如何向曹操交待,結果襄陽又出了新的亂子——劉表跑了!
在不明狀況的人看來,肯定會覺得劉表已經失心瘋了,明明曹操勢大,他小命都捏在人家手上的,竟然還敢這麼高調的傳檄天下。
兩下匯合,稍事商量,當即由劉表引路,數千殘兵一路急行,穿城過市,直奔江陵城而去。
蒯良一路追到了筑陽城下,遠遠的已經看見了劉表的隊伍,正待催動兵馬上前時,只聽得一陣鼓角聲昂揚,竟有數千伏兵殺了出來!
曹操沒將這支殘兵當回事,反正他們也沒地方跑,只會從一個包圍圈出來,然後落入更大的包圍圈而已,眼下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青州軍的動向上。
他的應對之策是傳檄天下,直斥曹操為國賊,號召天下,效法討董故例,騎兵共誅之。
他沒想到的是,張綉這個人很有義氣,不光冒死去救昔日的同僚,而且和已經失勢的劉表也一直保持著聯繫,於是便有了這場伏擊戰。如果劉表跑不出來,張綉甚至還打算去襄陽城救人呢。
然而,蒯良忘記了一件事,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青州軍的動向自然會引起各方勢力的重視,諸侯們或是調兵遣將,或是加速目前的攻略進度,即使是鄉野村夫都能感受得出,一場規模空前,數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戰,即將在中原大地上演。
甘寧是個很擅於製造驚喜的人,他在離開襄陽時,喊出了神擋殺神的豪壯口號,然後順流直下數百里,連續強行突破荊州水軍的阻截,他的行為很是迷惑了一些人,把他當做了有勇無謀的猛將之流,甚至連孫策都是這麼想的。
結果陳武、朱桓的三千水軍精銳在夏口傻傻的吹了半個月冷風,等到終於發現不對勁的時候,鄂縣已經燃起了烽火,示警說有一支掛著錦帆的船隊從河涇湖入大江,已經順流東去了。
王羽渾不在意的一笑道:「管他後世如何說法呢?總之,決勝中原的一刻,就在眼前了。」
劉表在權術上也很有兩把刷子,這幾年也沒閑著,他任由蔡、蒯兩家把持襄陽的軍政大權,將江夏全權委託給黃家,以此為代價,卻換來了調整那些相對偏遠之地人事的權力。
賈詡冷笑道:「此人眼光、手段俱是一流,只是不知兵事,否則據荊襄之地,又何愁沒有一番作為?若戰事真的就此展開,後世青史之上怎麼也會書上一筆,倒也不枉他這番苦心籌謀了。」
劉表這麼深諳權術的人,當然知道單憑這點力量無法抵擋曹操、孫策,甚至連全力以赴的蔡瑁、蒯越都擋不住。別看向家現在表現得知恩圖報,若是被大兵壓境了,也不會比蔡、蒯兩家強多少。
他任命向朗為江陵太守,拉攏了逐漸被排除出荊州權力核心的向家,任命從子劉磐為長沙太守,控制荊南,也算是個由外而內的反向滲透。
江夏西部本是蔡瑁預定的勢力範圍,可他先是被橫空出世的甘寧搞得灰頭土臉,折了幹將加小舅子張允,然後又措不及防的得到了西陵慘敗的消息,只驚得兩眼發直,暈頭轉向。
此外就是輕敵了,他根本沒想到,之前那麼囂張的甘寧,突然耍起了花槍,放著最快捷的道路不走,反而大費周章的兜了個圈子。
蔡瑁、蒯越兄弟大驚,連忙調遣兵馬追擊。他兩家雖然勢大,但還遠達不到全部掌控荊州的地步,要名正言順的將荊州獻給曹操,最大限度的減少曹操入主的阻力,劉表是必不可少的。
以孫策的心高氣傲,當然受不了這個,他與荊州沒什麼淵源,只有仇怨,想學曹操也學不了,只能以更快的速度進兵,趕在曹操前面,將該拿的拿到手再說。
劉表深知這個道理,而且他也比他那個沒什麼眼光,也沒什麼魄力的小兒子強得多。他不但知道自己不能降,而且在蔡、蒯兩家已經實際上背叛,將他軟禁在府中的不利處境中,依然不忘尋找機會。
為了阻截甘寧,孫策在夏口陳設重兵,就等著甘寧從雲夢澤里出來自投羅網。他自己則率領專心攻打西陵城,打算先將江夏徹底掌控在手裡再說。
甘寧虛晃一槍,遁入揚州境內,具體動向只能由江淮一帶的情報系統接手。不過荊州這邊的眼線們也沒閑著,因為荊州這邊遠還沒到塵埃落定的時候。
赤壁的重要性,孫策當然不會不知道,可江夏戰事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一旦曹操完成了對襄陽的攻略,以劉表的名義傳檄荊州各郡縣,大可不戰而定。荊州之戰就變成江東一家出力,曹操坐享其成了。
優先順序最高的情報中,甘寧船隊的動向是王羽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