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

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

兩千水軍的潰滅,對江東軍來說算不上傷筋動骨,可這支海軍的存在,顯然令得孫策有所顧忌了,以至於他遲遲不敢渡江。
之所以沒提前通知,倒不是曹操打算坑隊友,只是在荊襄之變后,他和孫策在江夏、江陵等地的歸屬問題上鬧得不大愉快。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這一仗他沒動用關中降軍,他的嫡系部隊軍心畢竟更穩,即便慘敗若此,也不會發生動搖。可若是降軍就麻煩了,那可是一幫被蛇咬過,吃過虧的,一旦勾起他們在洛陽時的痛苦回憶,整支大軍都有可能士氣低迷,甚至崩潰啊。
李通伏地大哭,信誓旦旦的說道:「主公寬宏大量,末將慚愧無地,感激涕零,日後定當誓死報效,以報主公隆恩!」
兩路盟軍主事的都不是短視之人,不會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只要看到這封信,就明白兗州這邊是怎樣一個緊張的態勢了。即便孫策還有怨氣,也不可能罔顧大局。
「咚!」
騎兵可以在很大範圍上機動,即便青州方面動員主力部隊來追擊,也追不到,最適合沿途牽制,為整體戰局爭取時間了。
將大軍分別部署在滎陽和陳留是個破綻,可曹操也沒辦法,青州的騎兵太多,也太強,他若不這麼部署,很容易被王羽找到破綻,迂迴攻擊後方。
曹操的新式武器也都是緊趕慢趕的趕製出來的,哪裡肯輕易分給別人?他本想著自己這邊是主戰場,王羽會將新式武器集中在中原戰場,不會率先對江東下手,遇到了就算孫策倒霉,吃點苦頭,也省得這個後輩太囂張。
從青州軍的進軍路線上就能看出,王羽就是想搶先拿下浚儀和開封,分兵在原地構築防線,擋住洛陽方面的曹軍,專心對付陳留這邊的,分別予以擊破。
現在曹操自曝其丑,也算是變向的道歉了,周瑜那麼聰明的人,肯定會以此做解釋,來消除孫策心中的芥蒂。等到并州、江淮兩大戰場都發動起來,自己這邊的壓力自然銳減,再進行主力決戰,風險就沒那麼大了。
開戰之前,他也有所預計,知道青州兵強馬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戰事可能要相持,甚至被壓制一段時間,才會出現轉機。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開局竟是如此的不順利。
所以,令王羽和青州幕僚們苦思不解的戰略,其實就是曹操的緩兵之計,他不是想拖過一年半載,只是想等孫策趕緊想通,大軍渡江北上,與徐州軍交戰來分擔壓力呢。
在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中,四百騎兵微不足道,可這其中的意義卻非同尋常。八百豹騎伏擊五百疾風,結果卻是大敗虧輸,損失近百!這意味著什麼?如果參戰兩隊人馬的規模擴大十倍,結果也是一樣的話,那不就意味著虎豹騎在風火騎兵面前不堪一擊嗎?
荀彧在曹軍,差不多相當於田豐在青州的地位,純粹的軍務,他很少干預,但在政務、人事方面,卻隱隱為眾臣之首,他一開口,其他人自然也不能站著看戲,程昱、滿寵等人紛紛出列,齊聲附和道:「請主公三思!」
劉表是小麻煩,會牽扯一部分注意力,卻也無傷大雅,但提前開戰對曹操可沒什麼好處,他有很多項戰前準備還沒有完成呢。可沒辦法,王羽氣勢洶洶的殺過來了,他即便不想,也得迎戰才行。
曹營中戰將如雲,死一個李通倒是沒什麼。問題是,李通的身份不一般,他是率眾來投,家族在江汝一帶影響力很大。如果就這麼殺了,很可能會引起汝南人心動蕩,亂子倒是不會有,但再來投奔的豪族肯定會變得很少。
此外,若是能拖到春天進行大規模戰役,也能最大限度的消除青州民兵的威脅,民兵再怎麼精銳也是民兵,農忙時節肯定是集結不起來的。
眼看著帥印被主公用力擲在地上,將堅實的地面砸出了一個淺坑后,還翻滾了一段距離,這才停下,曹營眾文武都是噤若寒蟬,沒人敢抬頭于曹操對視,只是將憐憫的視線投向跪在地上請罪的李通父子。
「孤以腹心相待,以汝為肱骨,委重任於汝,即使前期戰局不利,孤也從未加以責難,文達,你自己說,你對得起吾嗎?伏擊,兵力也佔了上風,對手也非是趙雲、太史慈等青州名將,你要如何指揮,才能敗得如此之慘吶!」
且不說有沒有把握贏下這場會戰,關鍵的問題是,他明明有一群有力的盟友幫忙,何必孤注一擲呢?
本想著王羽分兵四處,開始的攻勢不會太兇猛,總得看看各處的動向再說。特別是江淮戰場,張頜的徐州軍兵力本來就少,面對的卻是三路敵軍,其中還包括了江東軍這路強軍,無論如何,王羽都應該留點餘力,隨時增援徐州才對。
曹操以頭搶地的心思都有了。
結果甘寧護送龐德公歸青州,引發了牛渚磯之戰,江東水軍損失慘重,竟是直接被打得沒脾氣了。曹操很後悔,早知如此,他提前將床弩的情報知會孫策一聲就好了。
孫策認為奪取荊州,江東軍是主力,曹操就是趁機撿便宜來著,根本出工沒出力,所以曹操取了南陽和襄陽已是足夠,江夏和南郡沿江地帶應該歸屬江東。
馬騰遲遲沒發動,是因為見識過青州的實力之後,擔心自己損失太大,等著曹操吸引王羽的火力呢。而孫策遲遲不肯北上,一方面是擔心青州的海船,同樣也是因為吃了敗仗,覺得丟臉,在生悶氣。
「奉孝有話不妨直說。」一聽這話,曹操當即勃然色變,但看到郭嘉,他還是勉力壓下怒火,但語氣中的怫然意味,也是不加掩飾了。
為了扭轉頹勢,他不但一直在調整戰術,而且還精心策劃了這樣一場伏擊戰,就指望著能把場面扳回來一些,結果居然是一場慘敗,一戰的傷亡超過了四百!這叫他如何能不發怒?
曹操越想越氣,看著李通更是惱火,他揮揮手,冷喝一聲:「來人……」就打算讓人把這個廢物拖出去砍了。什麼江汝豪傑?自己真是瞎了眼啊!
就在這時,有人語出驚人,連跪在地上,心如死灰的李通都抬頭去看,想知道是哪個愣頭青大放厥詞,打算和自己同赴黃泉,一起上路么?結果這一看,他愣住了,發話的是軍師郭嘉,怎麼也不可能用愣頭青來形容的一個人。
曹操當然不願意,江夏倒還罷了,江陵那片可是荊州的菁華地帶,這場大戰也不知要打多久,關中殘破,兗州變成了戰場,肯定是指望不上了,不在荊州盡量撈取實惠的話,萬一打成了持久戰,他根本堅持不下去。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只要兩路大軍提前集結,在酸棗、匡城建立陣地就可以了。可那樣做的後果,就是一場主力會戰。
曹操不確定,孫策會不會是有了怨氣,故意拖延渡江時間做為報復,反正結果就是王羽無所顧忌,直接發動全軍南下,氣勢洶洶的要將自己的大軍攔腰截斷,然後分別攻取。
想達到這個目的,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分兵于各處險要關隘,讓敵軍逐個攻打,以消耗對方的銳氣和時間,但兗州這地方一馬平川的,哪裡有什麼地勢可資利用?想來想去,曹操也只能主動發起騎兵戰了。
主公心裏面肯定還是會不爽,畢竟他精心練就,做為針鋒相對的殺手鐧——虎豹騎,遠未能達到他的期望,還是沒能找到克制青州鐵騎的有效辦法。但青州的騎兵再多,也就一萬多人,在這種席捲天下,參戰人數高達百萬的大戰中,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嗎?
當然,這麼做很丟臉,但當年韓信尚且能受胯下之辱,主公乃是一代梟雄,豈會糾結于這點小節?這還不算,郭嘉還把孫策和馬騰的性格給算進去了。
特別還是在這個時節,若是王羽輸了,他大可以放棄兗州,退回河北,發動民兵,拒險以守。可曹操若是敗了,那就是全面潰敗,在後方保留的那點力量,在席捲而來的青州鐵騎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轉眼間就會被打爆。
反青州聯盟的中心就是曹操,他若崩潰,孫策、馬騰離得太遠,想取得聯繫都難,更別提相互呼應,分進合擊了,只有被各個擊破的份兒。
曹操當然知道青州的騎兵更強,但他練兵練了這麼久,也不覺得虎豹騎的差距太大,即便得知前方戰況不利后,他也很能沉得住氣,做出了承受一定損失的心理準備。
荊州出了意外,劉表居然和李儒等人合流,死中求生的跑去了江陵,隱隱和青州勢力形成了呼應。要不是這個意外,戰事也不會突然提前爆發——劉表既然表明了立場,王羽當然會有意讓這顆釘子發揮作用,所以他必須出兵牽制曹操,不能讓他如願得全取南郡。
曹操當然知道殺了李通會引起不良後果,可他這口惡氣著實咽不下去,況且這一場敗仗的影響很大,使得他挑起騎兵戰這個舉動籠罩上了一層螂臂擋車,可笑不自量的意味,不是一般的窩火啊。
只要仗最終打贏了,還怕史家粉飾不了今天的窘態么?這是詐敗么,是誘敵啊,是為了最終獲勝付出的些許代價而已!
「奉孝至於不無道理。」曹操微微頷首,幕僚們也是互相對著眼色,都在同伴眼中看到了激賞神色。
幸好劉表詐了屍,不然談判就那麼僵住了。這個時候提新式武器的事,很容易被江東人順桿爬上來,詢問對策,進而討要一部分新兵器走。
「也罷。」曹操當然不會這麼簡單就被說迷糊了,但他需要的也就是有個台階下,不至於面子上太難看:「至於文達你……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拉下去打二十軍棍,以正吾軍中法度,你可服氣?」
但眾臣的面子也不能不給,他鐵青著臉不說話,荀彧眾人也不好再說,一時間,場面卻是僵住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王羽居然調遣了海軍入長江,出其不意的給了孫策一記重擊。
郭嘉從容答道:「主公不妨將開戰到今日的經過詳細記錄,一式兩份分送西河、宛陵,且看馬、孫二位將軍如何判斷。馬將軍思慮周全,孫將軍豪勇無雙,想必不會令主公失望的。」
隨著青州軍投入的力量越來越大,虎豹騎的損失也是越來越讓曹操難以承受。
「此敗倒也未必是壞事……」
這些話當然不能攤開來說,但曹營眾幕僚也都是名動一方的名士、智者,用暗示的方式勸慰主公哪還算什麼難事?一時間眾說紛紛,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一仗是打贏了,而非大敗虧輸呢。
「主公息怒!」荀彧見勢不妙,趕忙出聲求情:「如今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際,斬殺大將,恐非吉兆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