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

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八八三章 風雨欲來

諸葛亮知道,除了月英那丫頭之外,馬鈞是名錄上唯一被提到有這方面專長的人,文和先生向來善解人意,知道主公對工藝製作的重視,在此人身上下了不少功夫,還真就將這人的信息逐步完善了起來。
疑似馬鈞的作品之中,有一樣東西令諸葛亮的印象極其深刻。那是一個叫做「水轉百戲」的東西,大致運行方式是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
馬鈞出身貧寒,為人木訥,還有口吃的毛病,即便是老家的親鄰也說不出太多有關於他的細節。只知道他幼年似乎拜了個師傅,教他做些打鐵、木工之類的活計。
待眾將退下,王羽看向諸葛亮,面色凝重,低聲說道:「孔明,你這便寫封信與文遠、漢升,著他二人要小心在意,謹防敵軍陣中會突然出現大量遠程器械……」
後來董卓入京,袁術隻身逃亡,那水轉百戲也失落了,情報司未能拿到實物,但見過的當事者卻很多,通過這些人的描述,倒也能推測出馬鈞的手藝來。
「確實如此。」諸葛亮眉宇深鎖,被這個意外搞得很是鬱悶。
徐州只有三萬兵馬,孫策吞併掉袁術后,兵力將會擴張近倍,萬一廣陵陳家再有異動,那就是兩面受敵加以寡敵眾啊!
當時馬鈞大概是沒了路費盤纏,故而前往後將軍袁術府上拜見。袁術是個公子哥的脾氣,對這些珍奇玩物最是感興趣不過,見到馬鈞獻上的水轉百戲,當下也是大喜,重重打賞了馬鈞,然後就帶著東西到處炫耀去了,全然沒想過要把這位高明的匠人留住。
當年墨翟止楚伐宋,在楚王面前和公輸班較量攻防手段,最後折服了公輸班。後者不服氣,私下裡對墨翟說,其實我還有辦法對付你,只是我不說。墨翟笑答道: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早就在宋國等著了,你即便唆使楚王殺我也是沒用。
馬父當然不願意,可經過了這幾年修鍊,馬鈞已經從只會唯唯諾諾的小孩子,變成很有主見的少年了。馬父苦勸無果,最後只能任其離去。
「這……」王羽也是相當遲疑,想了想,還是一擺手道:「算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將在外,沒必要多做干預。」
而東線戰場,張遼、黃忠的攻勢迅猛,郭貢完全是一觸即潰,急需對抗青州軍攻城器械的武器。
王異走了,軍帳內陷入了詭異的寂靜之中。
馬鈞製造水轉百戲,是在中平年間,當時他的年紀比月英大不了幾歲,可見此人也是個天才。到現在,又過去了六七年,此人的業藝又將達到了怎樣的水準呢?
這是中平年間的事,追查到這裏,線索就中斷了。中原處處烽煙,秩序不存,想追查一個人的行蹤又談何容易,而且馬鈞遊歷在外似乎也是隱姓埋名的,雖然偶爾能追查到,有高明的工匠製作了某些神乎其神的物件,卻全然無法以此為線索,追查馬鈞的行蹤。
這一裝就是快兩個月,在虎牢關遇險后,他終於成功的打動了馬鈞。這場大戰,又是平添變數啊。
「臣明白了,」諸葛亮點點頭,面露遲疑神色,但還是提醒道:「主公,軍師說的那件事,是不是也要做些布置?」
王羽的猜測就是,墨門和公輸班門下合流后的子弟,恐怕都已經聚集在了馬鈞身邊。若曹操與馬鈞取得聯繫足夠早,他大可以先製作大量零部件,只留著核心部件不動,等著馬鈞一干人親手完成。
一通百通,諸葛亮也明白了,為什麼明明被青州軍的床弩打得很慘,曹操卻遲遲不肯拿出壓箱底的手段了。想必他和馬鈞接觸了一段時間了,他故意不把劉曄獻上的那本兵器秘籍上的東西亮出來,純粹就是裝可憐呢。
唯一表現得不太一樣的,只有站在王羽身側的諸葛亮,少年謀士皺著眉頭,看樣子卻不是在思索,而是在苦惱著什麼。
月英那丫頭在荊州時,是怎樣的狀態?年輕俊彥們見了黃承彥就躲,壓根不敢和他單獨相處,生怕被拉去做女婿。現在呢?小丫頭已經是青州將作司的主事人,職位可以類比從前的九卿,還是排名在很前面的那種!
比如這位扶風馬德衡就是如此。在王羽手錄的名單中,對這位的記錄只有姓名和一小段關於特長的說明:馬鈞,擅長機巧製作。
匠人的社會地位很低,遠不能和讀書人相比,但馬家本來也是貧寒之家,根本沒指望過供孩子讀書,能做個工匠也算是有生存的本領了,未嘗不是好事,故而馬父對此也是聽之任之,並未橫加阻攔。
這種工藝分解在後世很常見,在漢朝來說還是過先進了些,不過那邊可是魯班、墨翟兩大神人的傳承組合在一起,未必不能實現這樣的工程。
再想深一層,如果將這樣的技藝,用在戰爭設施上,將會展現出來的又會是何種威力呢?沒人比諸葛亮更清楚,一個擅長工藝製造之人,一旦遇到知音明主后,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了。
東線如果提早分出勝負,那張遼和張頜的兩路兵馬就會完成合流,即便孫策完整的吞併掉袁術,要面對的也是互相應援的兩路兵馬,而非徐州的孤軍。曹操煞費苦心營造出來的有利局面,就再度不復存在了,他當然會著急。
「主公,那馬德衡或許技藝高超,但軍械製作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大量熟練工匠不說,組織生產也需要一定的精力和時間,曹軍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增強。如今曹操已經親率大軍來援,我軍或許……利在速戰?」
「……臣明白。」諸葛亮驚疑不定的答道,想了想,還是忍不住問道:「那馬德衡當真有這等本領?」
如今孫策正率軍兼程北上,袁術那個傻子還在獃獃的做夢,等到孫策成功火併掉袁術,接收了袁術的地盤和實力,徐州可就危險了。
諸葛亮捏了捏眉心,非常頭疼。他倒是不奇怪,馬鈞為何選擇幫助曹操,而不是有同門之誼的王羽。
諸葛亮聽說過這個名字。王羽的驃騎名錄在外界被傳得神乎其神,在青州內部的保密程度也很高,不過對諸葛亮這個參贊機要的錄事參軍來說,想看一眼也算不上什麼難事。
「這兩支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不對付的,說不定背後還有某些隱秘,比如對正統名義的爭奪之類……所以,我在青州治政數載,一支未見墨門之中擅長工藝之人前來投效。依那王異的言語來推測,在這兄妹二人身後的,未必沒有三百子弟啊!」
馬鈞在這方面的確也很有天賦,只學了兩三年,手藝已經超過了當地那些做了幾十年活的老工匠,名聲甚至傳到了長安城。
只有真正看到那封名錄,才知道傳說和現實有多大差距。那名錄比眾人想象中的簡陋得多,很多名字在列者都只有最基本的信息,有確切籍貫的不過一兩成,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大概的地點而已,甚至還有不少人連名字都不太齊全。
因為王羽一手拄著下巴,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眾將雖然疑惑,卻都不敢打擾,只能互相看著,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這扶風馬德衡到底是何來頭,竟然像是把主公給嚇到了一樣。
「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孔明,多想無益,且看曹操兵至后,到底會採取何種行動吧,諸位且各歸本營休整,以待來日大戰。」王羽看起來並未對這件事太過在意,揮揮手,遣散了眾將。
「遵令!」眾將轟然應諾,太史慈本還想多待一會兒,說點什麼,趙雲卻看出王羽還有事情要和諸葛亮私下商議,扯住太史慈,直接將他拉了出去。
至於為什麼推測曹操會首先將新兵器投入到東線,而非虎牢關。王羽是從戰略角度進行分析的,現在攻打虎牢關,關鍵不是虎牢關本身,而是外圍的防禦設施以及曹軍主力的牽制。
「嗯。」王羽點點頭,又搖搖頭:「事情可能不會那麼簡單,曹操收羅工匠還是去年夏秋之際,以他為此投入的力量而言,怎麼也該有些成果才對。可仗打到現在,曹軍卻什麼新鮮東西都沒亮出來,總不成他收羅了大量工匠,就那麼乾等著吧?」
「我也只是猜測……」王羽沉吟道:「孔明你有所不知,徐公卿當日言之未盡,直到見了公孫升濟,方才得知,早在漢武時代,墨門就已分裂為了兩支,一支遠遁塞外,繼承的是墨家的治世理念和兵法,另一支卻和舊日的仇敵魯班門下合流,隱於市井之間……」
大道理,剛剛王異說的已經很清楚了,墨門的宗旨就是止戈,這場中原大戰在戰略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表象來說,卻是青州軍主動向曹操軍發起了進攻。墨門的傳統就是幫助弱勢一邊,曹操現在看起來就相當弱勢。
馬父對此當然是喜出望外,以為家境終於有希望轉好了,結果出名沒幾天,馬鈞就和父母告別,說是要和師傅一道去中原遊歷,精進技藝。
裝備壓制,是青州軍能屢屢輕取對手,自身所受的損失很小的重大王牌之一。此番中原大戰,主攻的兗、豫戰場想要速勝,靠的就是攻城器械,一旦這方面的差距被拉平,想要速戰速決又談何容易?
諸葛亮不是讀死書之人,對工藝製造也有些研究,深知能製造出水轉百戲這種結構複雜的作品之人,在機械製造方面的技藝,將是如何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