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

第九卷 縱馬任西向,千軍破蒼穹

第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

「五萬具紙甲啊,還是人馬具裝的那種,即便是曹操,也不可能輕易拿出來吧?」太史慈的眼睛瞪得溜圓,咋舌不下:「難不成他戰前高價買去的紙和自己造出來的紙,都用在這上面了?」
「馬孟起麾下的騎兵,是清一色的長矛騎兵!」在所有人的關注之下,徐庶的陳述開始涉及軍報中沒有的細節。
歷史上曹操敗於馬超之手,也說過這樣的話:賊雖有長槍,安能便刺?諸公但堅壁觀之,賊自退矣。意思是說,西涼軍的槍矛厲害,但只要自己這邊深壕厚壘的守著,就不怕他能做出怪來。
王羽突然問道:「元直,你說大量有些模糊,再具體一點呢?」
「元直,你在軍情說那馬超很勇猛,他是親自帶隊沖陣了嗎?既然如此,你怎麼這麼笨,不調集弓弩手,集中攢射他呢?任他是鐵鑄銅澆的,身上又能打幾根釘。」
不能集中使用的話,少量的騎兵,在戰場造成的威脅極其有限。考慮到馬超逆襲之前,是先和韓遂戰過一輪,不考慮內訌中的傷亡和逃散著,馬超火併韓遂之後,麾下的騎兵頂多也只有萬五左右。
西涼的長矛輕騎戰術,應該是本來就有的。
徐庶默然不答。
「單就騎矛的長度來說,確實是一樣的。」
歷史上的西涼軍當然不可能有紙甲,但只要這種長矛輕騎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漫山遍野的發起亡命衝擊,再怎麼訓練有素的部隊驟然遇上了,肯定也難討好。
「軍中的弓弩呢?難道你們就這麼輕易的把西涼人放到跟前了?」呂綺玲全程經歷過巨馬水那一戰,對長矛騎兵的優缺點都知之甚詳。
此外,這些騎兵也不是集中使用的,而是作為親衛精銳,分散在各個頭領手中,其中最強的馬騰、韓遂,麾下的精騎也不足一萬。
西涼軍裝備大批量紙甲的情報,徐庶之前並未寫在軍報中,王羽也理解他這樣做的用意。青州紙大量外流,是在王羽的默許下發生的,青州因此獲利甚豐,但在某種意義上,也壯大了敵人的實力。
「馬超臨陣,的確喜歡衝鋒在先,不過他的戰法比較特殊,他不是始終沖在最前列。而是在戰事順利時隱藏在後,遇到僵持或是不利的局面,才率親衛突然殺出,打破僵局,待身後的部隊重整陣勢后,他就又退回去了,很難做出針對性的狙擊。」
于禁在馬蹄梁殲滅騫曼的那一仗,戰術執行的就相當標準。
中軍帳中,徐庶略顯低沉聲音在回蕩著。儘管茲縣之戰的相關情報已經先後送出了十余封,但當事人的親自述說,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徐庶提出來的這項重大威脅,聽起來像是廢話,但在座的都是在青州軍中具備相當地位的部將,當然能聽得出,徐庶說這些話是另有玄機的。
先是以強弓勁弩次第殺傷,破壞敵騎陣型,然後藉助盾陣和長矛陣列削弱敵軍的衝擊力,抵禦敵騎的衝鋒。待敵騎勢頭減緩,就輪到刀斧手表現了。失去了速度的騎兵在和手持長刀大斧的步卒面前,不具備任何優勢。
王羽敢這麼做,當然也有相應的把握,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曹操花了這麼大代價造出來的紙甲,竟然不留作自用,而是全數拿去武裝西涼軍了!
「看來就是這樣了……」
這一仗還真是有些麻煩了,難道要做放棄并州的打算?
徐庶的回答,卻否決了這個可能性。從他做出回答的速度來看,八成是在戰陣上嘗試過類似的方法,只是未曾奏效罷了。
「馬、韓兩部的騎兵,是全軍配備,其他各路人馬,至少也裝備了半數騎兵。」對此,徐庶早有成竹在胸,回答的極為迅速。
西涼軍中騎兵的比例雖然較高,但羌人的生活習慣其實和漢人更接近,沒辦法象鮮卑、匈奴那樣,全民皆兵,全軍皆騎。
但凡是喜歡親自帶兵沖陣的武將,都能極大的振作己方的戰意,同時也給對手提供了可以針對的弱點。當年徐榮破孫堅,用的就是這一招。王羽自己也是因為這樣,這兩年漸漸退居幕後,將沖陣的責任交給了麾下諸將。
後世有種說法,說馬超的羌兵用的是馬其頓方陣的長矛戰術。但就王羽的了解,結合徐庶所述,西涼的長矛其實是騎兵裝備的。
「紙甲?」眾將都是大吃一驚,趙雲確認似的問了一聲:「就是我軍從前用過的那種?」
三十萬西涼軍當中,騎兵的比例只佔了不到三成。雖然這個數字也不小了,但考慮到西涼軍裝備上的匱乏,這八、九萬的騎兵連輕騎兵都算不上,只能當成和斥候差不多的遊騎兵。
即便是上萬騎兵同時發動進攻,只要陣列中有五千以上的弓弩,也可以在衝鋒過程中,極大的削弱敵人。在正式發生接觸之前,將敵騎的陣型變得零零落落,不論拿著什麼武器,也無法造成威脅。
輕騎兵持長矛就是累贅,更別說還是那種超長的長矛了。
王羽長嘆一聲,接過話頭:「不愧是曹操啊,單憑這非同尋常的魄力,就足以配得上他的名聲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元直這一仗明裡是敗給馬超,其實是敗給馬超、曹操的聯手,確實不算冤。要深究的話,這未嘗不是本將的失誤啊。」
只要戰術執行的夠徹底,至少在正面對抗當中,青州步卒是不怕騎兵的。
「這廝真不是一般的狡猾啊。」太史慈鬱悶道:「這樣說來,要破西涼軍,豈不是只能硬碰硬了?」
從實用角度出發,曹操的做法是性價比最高的。西涼軍裝備簡陋,兵力卻多,用造價最為低廉的紙甲武裝西涼軍,對實力的提升將是非常明顯的。但西涼軍不是曹操的下屬,只是盟友,支援個幾千具就是很大的人情了,一口氣數萬具……
戰力對比是這樣,就一般性的常識而言,馬超的逆襲,別說逆轉乾坤,本應連潘璋、馬忠都拿不下才對。即便擊破了潘璋部,也是強弩之末了,不可能再對徐庶的本隊造成重大威脅。
「嗯。」徐庶點點頭。
眾皆愕然,齊齊的看向王羽,後者在說完這句話之後,卻並沒有解釋的意思,配合著他臉上那一絲莫名的笑意,怎麼看怎麼高深莫測。
以弱勝強,總是要有些契機。馬超不分兵,只肯打正面會戰,戰術中也沒有明顯的弱點,這樣的仗要怎麼打?
正躊躇間,王羽突然聽到太史慈的聲音,抬眼一看,後者正和徐庶咬耳朵呢。
王羽雖然有辦法破紙甲,可現在馬超已經將西涼軍整合起來了,就算沒有紙甲,那數量高達八萬的長矛輕騎也不是好對付的,何況還有十多萬步卒助戰呢?
「嗯。」對於太史慈的疑問,徐庶給出了肯定的答覆:「應該就是曹操支援的了。」
既然最後是馬超勝了,其中肯定有些說法才對。
眾將也都是沉默。
一片靜寂之中,王羽突然開口,一開口就是語出驚人:「硬碰硬是肯定的,不過,子義,這一仗未必像你想象的那麼艱難。」
長矛並不適合輕騎兵使用,輕騎兵用的比較多的,除了戰刀之外,就是丈六纓槍和馬槊了。長矛的作用主要是在接戰之初的衝擊上,要格鬥可不夠看。
「西涼軍最大的威脅是騎兵……」
除了王羽之外,喜歡自己帶隊衝鋒的諸侯,也只有呂布、孫策和現在要面對的馬超了。因為不具備普遍性,王羽一時都沒轉過這個念頭來。
「長矛騎兵?就是巨馬水之戰中,鐵騎用的那種?」呂綺玲驚訝問道。
當然,以西涼軍在兵力上的優勢,倒是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拼消耗。不過,青州軍中裝備率極高的弓弩可不是擺設,輕騎兵最怕的就是弓弩的密集攢射。
戰後這麼多天,他一直在反思,籌謀反擊之策,但始終不得其所。除非王羽下令,在冀州進行大規模動員,同樣集結一支大軍出來,否則很難正面擊敗西涼軍。
徐庶嘴角溢出一絲苦笑,頗為艱難的給出了答案:「弓弩造成的殺傷很有限,因為西涼軍的騎兵……裝備了大量紙甲。」
「這麼多?」太史慈一臉驚疑不定的神情,「那豈不就是說,西涼軍中,至少囤有五萬具紙甲?他們哪來的這麼多紙?要是說曹操還差不多,西涼軍怎麼……咦?莫非是……」
青州軍可不光是騎兵強大,在王羽正式建立驃騎六軍之前,青州的騎兵一直是居於輔助地位,真正的決勝之兵是步兵。在掃平袁紹之後,騎兵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青州步卒也沒拉下,不論對抗敵人的步騎兵,都有著相當的心得。
太史慈嗓門很大,偏偏又沒自覺,他的竊竊低語,其實和別人正式發言也差不多了。不過這一次他問的問題倒是問在點子上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與其苦苦琢磨如何擊破二十幾萬大軍,還不如專註于如何對付馬超。
輕騎兵身上沒有甲胄防護,目標卻很大,如果用長矛沖陣,在第一下衝撞中減緩了速度,後面就要乏力了。就算是不得已要用輕騎兵沖陣,主要的方式也不是衝撞,而是在敵人的身側如風般掠過去,人馬交錯的同時,發動進攻,即所謂的過馬一刀了。
徐庶點點頭,肯定了呂綺玲的說法:「他們手中持的也是二丈四尺的長矛,沖陣之時,可以藉助長矛的長度來摧毀我軍的長矛陣和盾陣。步卒的長矛雖然長度差不多,卻只能被動承受衝擊,雖不至於被敵騎無損殺傷,對敵騎衝擊造成削弱效果卻下降了不少。」
「嘖嘖……究其根源,是本將輕敵了啊。」王羽擺擺手,攔住徐庶,不讓他為自己開釋,迅速在心中評估起眼下的局勢來。
而青州軍這邊,潘璋雖然輕敵冒進,卻並未被立功心切的心情沖昏頭腦。他自己沖得比較靠前,但後面有馬忠壓陣,所以在攻擊諸羌大營的時候,大軍的陣列一直保持得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