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第十卷 按劍且四顧,舉世盡雍容

第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

第十卷 按劍且四顧,舉世盡雍容

第九七二章 席捲勢成

開元三年唯一的主題,唯有不盡的征戰和烽煙。
徐庶、徐晃的動作很快,在王羽南下七天之後,就完成了休整,于晉陽城誓師出征。
由於馬超和西涼諸將的降服,西線剩下的問題唯有益州而已。
事實上,冀州北部和幽州的戰爭動員早在數月之前就開始了。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田豐召集了人數高達五萬,經過一年以上民兵級別的軍事訓練的男丁做為預備役,為的就是隨時向前線補充增援。
比孫權、賀齊更倒霉的是孫策,他在冀北戰敗而歸,倒是沒有灰心喪氣,還想著和弟弟匯合后再重整旗鼓。卻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前腳才踏入沛縣,就得到了弟弟戰敗的消息,直接就是一口血噴出。
因為不需要騎馬作戰,所以就不需要節省馬力,這三千兵馬的行軍速度,比疾風軍還要快上三分,孫權麾下謀臣、武將雖多,卻沒一個人想到此節,竟是被龐統一擊得手。
留守關中的曹洪、鍾繇幾次接戰不利,又得了曹操的吩咐,乾脆搶在被青州軍徹底合圍之前,逃出了長安。
面對氣勢洶洶的驃騎軍,文聘根本沒做取勝的打算,只是在宛城虛應故事的對峙了半個多月,然後就搶在驃騎軍全力發動之前棄守而走。
一支在短時間內連續經歷了多場戰鬥,其中還包括了兩場慘烈的大型會戰的軍隊,能如此迅速的重整旗鼓,盡復舊觀,不得不讓人對青州的後勤系統發出驚嘆。
更加值得慶幸的是,攻佔朝陽之後,青州軍突然按兵不動了,彷彿不知道再前進百里,就是荊州的重鎮襄陽一樣。
這一輪攻勢中,率先建功的是在中原大戰中表現不多的徐州軍。
而天命……
隨著三萬預備役士兵的抵達,大量的糧草器械也隨之而來,徐庶要做的,只是制定總體戰略,其他人也是各司其職,很快就完成了出兵前的準備。
雖然心知龐統有備而來,不會很容易對付,但賀齊還是抱有一線希望——龐統來的太急,攜帶的輜重肯定不會太多,拼消耗還是有希望的。
唯一能改變這個悲慘事實的,就是儘早拿下鍾離,為此,賀齊、呂蒙可以付出所有能付出的代價。
幾乎就在王羽和曹操在河內展開決戰,孫策強渡黃河的同時,張頜採納龐統計策,使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自己帶著徐州軍主力與孫權的江東軍在沛國進行拉鋸戰,暗中由龐統、徐盛率領三千騎馬步兵長途奔襲,三日間迂迴八百里,奇襲鍾離,一舉奪城!
孫權能控制住自己人,卻防不住張頜天天派人在營外喊話,等到糧草供應跟不上,不得不削減軍中用度之時,流言也被徹底坐實。軍心動蕩之時,張頜又適時發動了強攻,崩潰當然是無可避免的。
鍾離失守,對江東軍而言,可說是個致命的打擊。
駐兵鄧縣,做為最後一道屏障的蔡瑁、蒯越很是鬆了口氣。雖然不太明白,曹公為什麼會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突然露出了將死般的神情,臉色灰暗之極,但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家族有保住的希望了。
準備充足,士氣高昂,勝利的前提應有盡有,進兵焉能不勢如破竹?
前後只用了一個多月,關中大部已然平定,只有陳倉、散關一帶還有曹洪、鍾繇殘兵活動,但于大局已經沒什麼妨礙了。
一場慘烈的攻防戰就此展開。
青州的騎兵之強,可不是開玩笑的,在平原地帶和驃騎軍會戰,別說取勝了,可能連投降的機會都找不到就直接被踩成肉醬了。
在這一戰展開之前,淮南、豫、兗二州大部都已淪陷,反青州聯軍甚至一度攻到了黃河南岸。而截至到這場浩大的攻勢到達極限,暫時告一段落的時候,青州軍已經盡數收復了失地,除了汝南西南地區之外,青州軍已經將整個中原切實的掌控在了手中。
相較於東西兩線,荊州戰場的進展稍微有些緩慢。
雖然這兩個月之中部隊的損失也很大,但總比被打得一敗塗地,全軍覆滅強得多。人和人就怕比,和倒霉的江東軍比一下,他們的戰績已經相當輝煌了。
十日平河東,然後兵分兩路,徐庶率軍攻陝縣,克弘農,切斷南陽與關中的聯繫,從正面壓迫;徐晃率兵由蒲坂津渡河,掃蕩關中以北。
徐庶部就是青州動員能力的第一個受惠者。
這場軍事行動一直進行了三個月,因為要集中人力秋收,影響到了補給的輸送,奮勇追擊的將士們這才停下腳步。兵鋒所至的終點,同樣也是之後南征的起點,就在九江郡的合肥。
結束了對夏侯淵軍的清剿,黃忠、魯肅急速西進,意圖救援高唐,結果走到半路就接到了捷報,於是再次轉向,與張遼在魯縣匯合,大舉南下追擊。
雖然沒能拿下孫策,但這場被後人稱為「中原大逃殺」的軍事行動還是相當成功的。
要不是周瑜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的接過了指揮權,或許這支殘兵在沛國就徹底交待了。周瑜到底是周瑜,手段高強,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他硬是在張遼、黃忠、張頜、魯肅四大名將的圍追堵截下衝出了生天。
無奈之下,他只能暫緩對江陵的攻勢,一面走馬換將,將已經和他綁在一條繩上的蔡、蒯兩家推上前線,同時再從損失慘重的班底中,再挑出幾個勉強能用的出來,沿著淯水,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白河布下多重防線,準備死守到底。
得到疾風騎兵的配合后,關平在潁川打得很順手,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徹底肅清了殘敵,將主力集中在昆陽城,與魯陽的于禁軍對宛城的文聘形成了夾擊之勢。
留守淮南的賀齊、呂蒙聞訊大驚,立刻集結了短時間內能集結到所有的力量反攻鍾離。形勢危急,他二人甚至將壯女都編練入伍,然後也談不上什麼指揮,直接就把糾集起來的幾萬人往城牆下面堆。
在青州後勤系統充沛的供應之下,取得了中原大戰勝利的驃騎軍各部完全沒有收手的意思,在稍事休整補充之後,便馬不停蹄的發動了第二波狂猛攻勢。
蔡、蒯兩家的確對青州相關的方面出過手,卻沒能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只是成就了甘寧的名聲。這樣的罪過,還是可以用功勞來償還的。當然,這得有個溝通的過程才行,現在青州軍突然放緩攻勢,不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么?
私下裡商議一番,兩人派出了使者。
鍾離位於淮河中游,自古為通衢要地,是連接淮南和豫州的重要樞紐。佔據此地,等於是將江東軍攔腰截斷,正在沛國於張頜纏戰的孫權部一下子就陷在了死地。他們不但無法得到後方輸送的補給,連南歸的路也被斷掉了。
蔡瑁、蒯越心裏後悔得不得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但現在他們也沒退路了,就算明知前途一片黑暗,也只能拚命死撐。
東線打得暢快淋漓,西線戰場同樣高歌猛進。
守軍的物資異常充沛,完全看不出是一支輕兵遠襲的部隊。從攻城戰一開始,城頭的箭雨就沒中斷過,打到最激烈的時候,城頭上竟然傳來了床弩和投石機特有的聲響!
當年秦趙的長平之戰,趙軍最後崩潰的唯一原因,就是後路被斷,軍心崩潰。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青州軍進兵速度不算快,育陽、新野、朝陽一路且戰且退下來,居然讓他們撐過了六月。
直到這時,賀齊才恍惚記起,鍾離一帶,貌似也是屬於睢安所轄,青州軍在這一帶有著相當牢固的根基!
仗打到這個份兒上,賀齊已經絕望了。接下來幾天的圍攻,與其說是在努力奮戰,還不如說只是麻木的履行職責,盡一份人事而已。
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讓他大失所望。
這二位都不是無謀之人,但這種時候他們實在也想不出其他辦法了,糧道被截,後路被斷,別說是沒有孫策主持大局,群龍無首,就算孫策插翅飛回來,也不可能扭轉乾坤。
曹操沒想到文聘這麼不中用。他原本還指望著靠文聘撐一段時間,好趁機騰出手來擺平身後的劉表呢,結果文聘的一萬五千荊州精銳竟是連一個月都沒撐到就退下來了,根本沒給他留出足夠的時間來。
夏侯淵沒能完成突襲臨淄的目標,他在東平陵就遇到了魯肅和黃忠的前後夾擊,一場激戰,他和黃忠宿命般的遭遇在戰場上,經過了一場龍爭虎鬥之後,被老將斬于馬下。
從王羽的角度來說,接連擊潰曹、孫兩大強敵的主力部隊后,當世已經再無抗手,多少有些按劍四顧,心生茫然的感覺。然而,時代的大勢卻不會因為他的意興闌珊而終止,亦或放緩腳步。
攻城戰進行到第五天,前方終於有消息傳回來了,在隱瞞了三天之後,孫權最終還是沒能保守住秘密,全軍崩潰。賀齊能做的,只有設法接應孫權,一起逃回江東了。
其實他們不是特別怕王羽,雖然是敵人,但他們對王羽的名聲多少有些了解。這位少將軍雖然善戰,卻不是一味求戰之人,殺戮最盛的都是對外,對異族,對中原的諸侯、世家,他其實還是有些人情味的。
文聘其實是個很圓滑的人,他才不會為了一個連面都沒見過幾次的主君,或是被人捧起來當傀儡的皇帝效忠死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