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第八卷 魔王

第三十三章 進退

第八卷 魔王

第三十三章 進退

達門有點意外的看著這個年輕人,似乎並未料到他會有這樣的看法。他一言不發的走向灑滿陽光的大陽台,格它毫不猶豫的緊跟在他後面。
戰爭還未結束,蘇克霍姆利諾夫就被丟臉的解除了職務,可命運似乎並不打算放棄這位有著良好人際關係的老將。隨著尼古拉二世遇難、阿格列尼登基,蘇克霍姆利諾夫被重新啟用,職務變成了帝國陸軍最高顧問,專門替阿格列尼籠絡、收買尼古拉二世的中高級將領,這份新工作很對蘇克霍姆利諾夫的胃口,而且他的成果也頗得阿格列尼讚賞。
格它想開口說什麼,但看看老者,還是忍住了。
這時,一個悅耳的女聲打斷了蘇克霍姆利諾夫的狂妄發言:
「謝謝!」格它以一副躬謙的姿態回應長者的稱讚。
「謝謝陛下讚賞!」索科洛夫依舊自信滿滿,甚至不用眼角餘光去瞟一眼周圍的人。
老者眺望著遠山,「是的,帝國當初之所以會合併,為的就是對抗東西兩面的強敵,現在強敵愈發強大,我們更加不能削弱自己,否則,我們只會成為德國或者俄國的附屬國!」
貴族們一個個讚許的鼓掌了,只是人數不多,加上他們從來都只是輕輕的鼓掌,掌聲顯得有些稀稀拉拉。
不過,雖說是三朝元老,可蘇克霍姆利諾夫的過去卻並不幾乎沒有什麼可贊之處。在尼古拉二世時期的1908年他就當上了陸軍大臣,然而這位將軍長於勾心鬥角、尋歡作樂和諂媚迎合是眾所皆知的。1877年的土耳其戰爭中,蘇克霍姆利諾夫作為騎兵軍官獲得了十字勳章,這不僅成為他後來炫耀的資本,也讓他將這次戰爭中學到的軍事知識當作了永恆的真理。馬刀、旗杆矛和白刃戰是他的信仰,火力要素之類的學說只是小把戲,軍備更是被拋在角落裡,這些間接導致了俄國陸軍在戰爭爆發時面對德奧軍隊處於極其不利的局面。
「要知道,如果我們俄國和奧匈帝國連為一體,那樣國土、人口、陸軍、海軍都將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第一!到時候,哼!就連德國人也不得不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蘇克霍姆利諾夫聲音洪亮的說到,在他的思維里,決定一場戰爭的主要因素是勇氣、士氣和人數,那樣俄國加奧匈帝國將成為無敵于歐洲乃至世界的恐怖力量。
「好了,蘇克霍姆利諾夫,我勇敢的將軍和禮儀大臣,我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可是,我現在想聽聽索科洛夫將軍的不同見解!」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和奧地利將各自獲得4-5票,現在的關鍵點不僅在於如何拉攏其他公國,更重要的是看德國和俄國的態度!」說這句話的時候,老者的目光始終放在格它那裡,這明顯是在告訴他政治並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他未來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
「其實你說的情況我也考慮到了,這並非沒有可能,但我們不能讓他們知道這一點,否則,皇儲爭奪剛剛開始他們就各懷心思了!」達門所說的「他們」,也就是剛才聚集在這裏的貴族們,有利可圖的時候他們自然一個個忠誠無比,但是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恐怕就會在第一時間尋求自保了!
「是,我尊敬的陛下!請原諒我發自內心的直率!」蘇克霍姆利諾夫朝琳達欠欠身,然後悻悻的坐下了。
長長的會議桌旁邊,只有先前那位年輕中將和少數幾個人臉色難看,大部分人似乎都持著一種觀望的中立態度。
說罷,格它用自己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了一圈周圍眾人的反應,他們看樣子非常贊成這個說法,事實也是如此,自從1699年開始,匈牙利全境就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200多年來,匈牙利的馬扎爾人貴族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不足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日耳曼人。格它、格它的爺爺達門以及在場的每一個貴族都擁有純正的日爾曼血統,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這樣一份優秀的閱歷足以讓匈牙利的貴族和民眾為之驕傲,格它也被公認為是百年來最有前途的家族繼承人。當卡爾在華盛頓遇難、帝國再一次面臨後繼無人的情況時,匈牙利的貴族重新燃起了角逐更高地位的野心,這位年輕人家族繼承人當仁不讓的作為匈牙利家族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
「進,他們將成為我們最強的競爭對手;退,他們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支持者!」老者頗有蘊意的說道,「只可惜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他們的真正態度,這也是我最為擔心的!」
「我們何不派特使到德國和俄國去呢?」一個中年男貴族提出自己的看法。
待其他人離去之後,格它走到老者身旁,臉上帶著幾分憂鬱之色,「祖父,恕我直言,我想德皇和俄皇不會如此輕易的放棄統治奧匈帝國的機會,兩國之間說不定還會因此引發一場嚴重的爭端,甚至是戰爭!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萬一他們之間不是戰爭而是合夥瓜分這個帝……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早作打算,或許主動派特使到柏林和聖彼得堡去會比較好,您說呢?」
這樣一個年輕人能夠作出如此冷靜而有遠見的分析,琳達不由得想起了他的出身。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時候,25歲的索科洛夫還只是一名中尉連長,他和他的部隊奉命從國內出發馳援前線。當時沙俄陸軍在遠東集結了上百萬軍隊,可是卻因為準備不足、指揮不利等原因敗給了兵力、火炮居於劣勢的日軍,特別是決定中國東北局勢的奉天會戰中,擁有近1500門大炮的30萬俄軍居然慘敗給了只有不足1000門大炮的25萬日軍,更是讓俄國丟盡顏面。不過就在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役中,索科洛夫和他的連隊表現得非常頑強,並機智的多次利用夜襲奪回了白天失去的陣地,而且還抓獲了100多名日軍俘虜,這在當時給了困境中的俄軍官兵一個不小的鼓舞。在持續了一年多的日俄戰爭中湧現出來的年輕軍官並不只有索科洛夫一個,但命運之神格外垂青這位有勇有謀的年輕人,因為當時的阿格列尼大公正好作為沙皇特使來到奉天為俄軍官兵打氣,聽聞索科洛夫的事迹之後,他親自接見了這位勇敢的年輕軍官。一番長談之後,阿格列尼意識到這是一塊難得的璞玉,於是在默默記下了他的部隊番號。
「我認為,合併只能讓我們的國家變得臃腫,各個民族、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將給敵人可乘之機。相反,分裂奧匈帝國並讓它成為歐洲中部的重要緩衝地帶乃是目前我們俄國的最佳策略!以我們目前的實力,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德國抗衡,留下這樣一個緩衝地帶,既削減了一個潛在的強敵,又能為我們爭取足夠的恢復和發展時間!憑藉我們廣袤的國土和豐富的資源,只要加以時日,我們一定能夠回到世界最強之列!」
「說得很好!」琳達讚許的輕輕鼓掌,這讓其他將領又羡慕又妒忌。
阿格列尼在華盛頓遇難之後,這位明智的老將第一時間向新主宣誓效忠,出於同樣的考慮,新女皇任命他為禮儀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的政治生涯也在這裏得到了延續。因為地位頗高,這次非常重要的御前會議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在所謂的禮儀大臣對前面的意見作出駁斥之後,好幾個陸軍將領紛紛表示贊成,這讓66歲的蘇克霍姆利諾夫臉上浮現出幾許得意之色。
說到這裏,格它顯得頗為得意,雖說在國際上默默無聞,但他的名字在匈牙利已經是人人皆知了。生在匈牙利最顯赫貴族世家的他幾乎從來到人世的第一天起就成為民眾關注的對象,他3歲能講流利的德語和匈牙利語,5歲進入布達佩斯貴族學校,10歲完成同齡人12-13歲才能完成的學業,此後成為布達佩斯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旁聽生,15歲從該大學畢業后考入德國柏林皇家陸軍學院,4年後以全校第9名的成績畢業,接著以少尉的身份進入匈牙利第3輕騎兵團服役,戰爭爆發時已經升任上尉副營長。戰爭中他隨同弗里德里希大公深入波蘭和俄國作戰,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戰爭結束時已經成為匈牙利軍隊中最年輕的少校軍官。
聖彼得堡,冬宮,一座蔚藍色與白色相間的宏大宮殿,自從18世紀中葉之後就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如今,它的主人是擁有奧地利血統的尊貴女皇黛安娜一世。
「分裂!」一個敏感的詞語,一副粗曠的嗓子,幸好會議室里在座每一位都是熟人,上位者也只是弱弱的看了這個人一眼。
「從目前帝國內部的勢力分佈情況來看,奧地利家族實力最為雄厚,他們向來以哈布斯堡正統傳人自居,實際上,我們匈牙利家族同樣擁有純正哈布斯堡家族血統!僅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就應該擁有與奧地利貴族平等的皇位繼承權!」
感覺到自己的發言有些冒失之後,那個人將腦袋縮了回去。如果說他的體型肥胖、滿臉鬍渣的話,人們或許不會對他感到奇怪,可是這樣一副破嗓子卻屬於一個皮膚白皙、長相文弱的人。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不過三十五、六歲,身上的軍服卻表明他擁有陸軍中將的軍銜,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自然而然的認為他出身皇室貴族之家並憑藉顯赫地位才登上這個位置。可是,他與俄國皇族沾不上半點血緣關係,和這位黛安娜女皇也沒有曖昧姿態,他的軍銜完全是憑藉戰功一步步積累起來的——放眼整個歐洲,目前也只有德國幾位哥尼斯堡派將領在這樣的年齡獲得如此功績。
這就是沙俄的御前會議,面無表情的琳達心中滿是失望,唯一讓她感到欣慰的便是那一聲與眾不同的「分裂」。
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格它才沒有在剛才的家族會議上將這個看法講出來。
「胡說!你可知道將奧匈帝國納入版圖之下對於俄國有多麼大的意義嗎?」說話者是一位白鬍子老頭,他一身金色的騎兵上將軍服,胸前掛滿了閃亮的勳章。現在整個俄國能夠稱得上三朝元老的恐怕沒有多少了,這位蘇克霍姆利諾夫就是其中一個。
從眾人的反應中,琳達輕易看出了這位自傲的將軍在同僚中的處境,看得出來,他遭到多數老將的孤立,這種情況一旦帶入戰爭中,對於俄國來說恐怕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這對琳達來說並不是一個完全的壞消息,因為在她腦海里,一個徹底改革陸軍的計劃正在逐漸形成。
格它臉上的表情愈發的謙遜,貴族們則大多在琢磨老者的這句話。
說完這些之後,格它向眾人微微欠身,然後看著自己的爺爺,表示自己的發言已經結束了。
老者看著那個提出建議的人,「不,我們現在還不急於行動。不管是出於何種態度,我想他們都會派遣特使前來,所以我們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確保我們目前所能夠得到的支持票,然後靜觀其變,這才是上策!」
那人恭敬的退到一旁,其他人也不再多問。
剛才那個年輕將軍信心十足的站起來,鄙夷的看了蘇克霍姆利諾夫一眼,然後朝女皇欠身致禮,接著開口說道:
「我們不能容許這種局面出現!」達門加重語氣說道,「是否會有戰爭我不在乎,但是奧匈帝國絕不能被分裂!」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阿格列尼親自將當時已經升任上尉副營長的索科洛夫調入他的近衛軍,次年將他送到俄國最好的聖彼得堡陸軍學院進修。到大戰爆發的時候,35歲的索科洛夫已經成為近衛軍第2步兵軍的上校團長,此後跟隨阿格列尼轉戰波蘭,在後來的白俄羅斯一戰中,他的團屢戰屢捷總共俘獲了多達1萬人的奧匈聯軍,因而得到當時已經成為新沙皇的阿格列尼親自嘉獎,晉陞准將的同時也正式成為阿格列尼的一員得力幹將。俄國與德奧休戰之後,索科洛夫率部進入俄國腹地,清掃革命武裝、收服地方割據勢力,數十場大小戰鬥下來積累了赫赫戰功。俄國局勢初定的時候,這位剛剛36歲的年輕將領已經成為俄國陸軍中享有盛名的強將。
在老者看來,格它的分析雖然頭頭是道,可難免因為經驗而遺漏一些東西,但他還是很給面子的評價道:「很不錯!
「奧地利和匈牙利之後,其他公國和自治省在皇位繼承權上基本沒有發言權,所以,除了奧地利貴族推舉出的候選人阿達馬斯之外,只有德皇威廉三世和俄皇黛安娜一世真正有實力能夠和我們競爭!阿達馬斯是前皇儲的叔叔,名義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此人在家族中的地位向來不高,而且品格、名聲也不怎麼樣,據說時常留戀于維也納的煙花之地!這樣一個人,恐怕奧地利人自己也不願意將這樣的人奉為君主吧!」
冬日和煦的陽光似乎給了格它超越年齡的智慧,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您的意思是……分裂之後的局面對我們非常不利,即便是我們獲得了獨立?所以,我們只有獲取帝國皇儲之位這一條出路?」
對於這樣一個「前朝餘孽」,琳達非但沒有將他打入冷宮,反而繼續委以重任,這不僅僅是她不計前嫌的緣故,更重要的是陸軍中真正有能力的將領實在太少。在一支官僚主義嚴重的軍隊中,能夠像索科洛夫一樣遇到「伯樂」的年輕軍官少之又少。雖然阿格列尼在登基之後對軍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俄國陸軍的晉陞體制,有背景的貴族將領佔據著軍隊的中高層,阿諛奉承仍比訓練演習和擺沙盤更為實用,有能力的年輕軍官不得不在底層慢慢磨練,營、團級以上軍官相當多是中庸無能之輩。
「雖說各個王國、公國和侯國推薦出來的候選人不足為慮,但據我所知仍有這麼一些自不量力的人物,其中就有施蒂利亞的弗雷德、波希米亞的卡里尼和卡林西亞的安德萊斯。施蒂利亞和波希米亞的實力和影響里不容小視,只可惜格拉茨和布拉格的盟友太少,能夠多拉一票都顯得非常困難!至於卡林西亞,我覺得他們只是在提高自己家族贊成票的價格而已!所以,綜合來說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三世和俄羅斯的女皇黛安娜一世,他們的優勢在於目前已有的地位——德皇可以利用德國的強大國力對我們國家施加影響,而俄國女皇在血緣和人脈上的威脅又要比德國皇帝大一些!以上這5個將是我們的對手,其他家族大都持觀望態度,他們在等待足以讓他們投出支持票的價碼出現!」
這一切讓年輕的格它羡慕不已,他雖然是匈牙利的希望之星,但在家族會議上還遠沒有祖父那種威信,大家對於他的尊敬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他的地位而不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