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第九卷 屠美

第五十九章 陸上戰事

第九卷 屠美

第五十九章 陸上戰事

「那很好啊!」辰天不慌不忙的說道,「就讓我們好好瞧一瞧美國大兵的實力吧!」
聽聞這個消息,貝特曼臉上沒有一絲慌亂,辰天則比他更加鎮定,其實這是最高統帥部早已考慮到的情況。
辰天和他的統帥部考慮到的不僅僅是智利的戰略地位,陸軍的戰後換裝已經基本完成,除了毛瑟1898步槍和長柄M10手榴彈,步兵配備的武器均已升級,現在就是通過實戰對它們進行檢驗的大好時機。
考慮到智利國土呈南北長、東西窄的狹長形狀,面對來自東面的進攻時顯得缺乏戰略縱深,智利政府的策略是北攻南守,首先集中全國軍力的一半以上進攻軍事實力較弱的秘魯和玻利維亞,爭取短時間內迫使這兩個國家退出戰爭,南面的則憑藉安第斯山脈和巴塔哥尼亞山脈的地形優勢輔以少量兵力防守。
「陛下,雖然有不少議員對於我們冒然插足南美戰事頗有微辭,但帝國國會和聯邦議會還是順利通過了戰時軍費特別預算案!」首相貝特曼的報告意味著德國參戰已無後顧之憂,9千萬歐洲馬克的追加預算雖然只佔到上年度帝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4%,卻也是一筆不小的款項了,要知道整個1919年德國政府的支出預算才7.5億歐洲馬克,其中陸、海、空軍的軍費預算為1.6億、1.5億和0.6億,這一次追加預算相當於德國全年軍費支出的四分之一。
儘管沒有白雪皚皚的景象出現,但每當入夜之後,萊托-福克貝爾准將和他的士兵們還是能感受到和非洲大不相同的深深涼意。這支「黑色閃電兵團」的正式番號為德國海外殖民軍東非第1步兵師,連同軍官和文職人員在內一共是12,000人,只是普通德國陸軍師人數的3/4,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部隊缺員嚴重,相反,作為德國海外殖民軍的示範部隊,他們的滿員編製就是1.2萬人,不出意外的話,這種編製也將成為德國海外殖民軍輕步兵師的標準編製。
這支部隊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非洲籍士兵陣亡之後並不需要很多的撫恤金,而且就算傷亡過於慘重也不會在德國國內惹來反戰抗議聲,所以這支來自東非的殖民軍之外,德國還準備動用一個阿爾及利亞師和一個喀麥隆師。
貝特曼當初聽到辰天的這個決定時也嚇了一跳,但和辰天進行了兩個小時的單獨交談之後,他成了德國參戰政策的忠實支持者,而外交大臣、財政大臣等內閣要員也有相似的經歷。倒是陸海軍大臣、最高統帥部的將領們從一開始就堅定不移的支持這個參戰政策,似乎所有的一切他們早已與德皇陛下商量好了一般。
自從抵達這個被成為佩卡三角的區域之後,萊托-福克貝爾准將就用他的雙腳走遍了方圓50公里內的每一處山巒和谷地,並將山路、溪流和樹林標註在他的地圖上。等到兩個星期之後阿根廷人的身影開始在防線前方出沒時,他已經將自己的部隊合理的部署到了29處制高點、7條線形防禦線、9處炮兵陣地和5個預備隊集結點中。
這時,施特雷澤曼在外面求見,在得到辰天允許之後,他神色匆匆的走進來。
施特雷澤曼點點頭,和絕大多數國人一樣,他相信德皇的判斷力,也相信軍隊的能力,有時候這種信任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辰天似乎並沒有因為追加預算的通過而增加額外的愉悅,相反,他此時顯得異常的冷靜,這種冷靜就像他作出參戰決定時的心態一樣。
黑色閃電軍團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部隊,將他們派遣到智利來一是考慮到智利的地形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動,經過數年的嚴格訓練之後,他們的戰鬥力絲毫不遜色于德國本土士兵組成的部隊,曾經在青島成功抵禦日軍進攻的「黑色風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這樣的編製既是為了顯示海外殖民軍與本土軍的不同,也是一種新的嘗試,但很難說萊托-福克貝爾准將的部隊就是一批試驗品,要知道這些士兵大多已經在他手下呆了3年以上的時間,一些骨幹的黑人士官甚至從1914年萊托-福克貝爾到任時就開始跟隨他,加上標準的德國陸軍裝備,這可是一支戰鬥力相當強悍的部隊。
雖然人數比普通的德國步兵師少,但萊托-福克貝爾這支部隊的營、連、排和班級編製與德國本土陸軍幾乎一模一樣。全師下轄4個步兵團、2個炮兵營、2個防空炮連和1個偵察騎兵連。步兵班是最為基本的戰鬥單位,編有1名士官和9名士兵,裝備1支MP16衝鋒槍、2支吉吉1917手槍、1支火鳥1917機槍、7支毛瑟1898步槍。其中MP16衝鋒槍又稱衝鋒者,由吉吉軍火生產,1917年開始裝備德國陸軍,發射9毫米手槍彈,由位於槍下部的可容納32發子彈的長直彈匣供彈,射速每分鐘300發;吉吉手槍實際上是勃朗寧M1911式手槍的改進型,由約翰·摩西·勃朗寧在德國的槍械公司生產,並冠以吉吉軍火的牌子對外銷售,口徑9毫米,與魯格08式手槍和衝鋒者使用相同的手槍彈,使用9發彈匣供彈,1918年列裝德國陸軍;火鳥1917式機槍式是火鳥系列機槍的第三代改進型,亦稱MG17,被設計作為陸軍型通用型機槍使用,目前尚未大規模列裝部隊,這次南美戰爭將是對這種武器的最佳實戰檢驗。作為德國先遣部隊,東非第1殖民師裝備了240挺這種機槍,而火鳥II和馬克沁重機槍也裝備了一些。按照德國陸軍的計劃,如果MG17順利通過實戰檢驗,那麼到1925年的時候,德國軍隊中的馬克沁大部分將向外國出售或是進入軍事博物館,只有少部分要塞守備部隊會繼續使用這種老舊的水冷機槍。
「就算以20萬對57萬,這……」施特雷澤曼繼續出汗,5月的天氣雖不至於達到酷熱的程度,但看樣子這位外交大臣在趕來的路上很是匆忙,而且對於目前的戰局缺乏實質性的了解。
「我們不可能等著每個人來理解我們的決策,時局是容不得遲疑的!既然預算已經通過,那我們就放手干吧!」
1919年5月1日,德國柏林。
此外,萊托-福克貝爾還得到了智利空軍一個飛行小隊的空中支援,他們將機場設置在距離防線12公里的一個小村莊附近,只要天氣允許就會越過邊界進行偵察,就在阿根廷軍隊發動進攻前兩天,阿根廷的飛機開始頻頻光臨這一區域。
到1919年4月南美戰爭爆發時,智利正規軍總人數為17萬,其中15萬為陸軍,2萬為海軍,另有空軍2000餘人。海軍編有兩支艦隊,即太平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其中以距離聖地亞哥十余公里的瓦爾帕萊索為基地的太平洋艦隊為主力艦隊,而大西洋艦隊僅為警戒艦隊。陸軍方面,15萬正規軍分為8個步兵師和16個地方守備團,1-5師編為第1集團軍並由參加過上一次南美戰爭的老帥喬格·加里多上將指揮,6-8師編為第2集團軍,由曾經留學德國的羅德里格·索托中將指揮,守備部隊由陸軍部直接指揮。此外,智利全國還有近20萬的民兵部隊,戰時可以協助守備部隊進行防守作戰。
說到智利的第1集團軍,就不得不從39年前的南美太平洋戰爭說起,當時智利軍隊先後擊敗了玻利維亞和秘魯軍隊,並一舉攻破秘魯首都利馬,然後通過安孔條約將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全部硝石產地據為己有。當時智利陸軍的主力,就是這支精銳的第1集團軍。
從4月中旬開始,喬格上將的智利第1集團軍就發動了旨在打垮秘魯的北部戰役,並於4月23日在秘魯南部的阿雷帕基附近擊敗了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組成的聯軍,取得了戰爭爆發以來首次大規模陸上戰役的勝利。根據隨行的德國軍事觀察員描述,儘管秘魯-玻利維亞聯軍在數量上稍稍佔據優勢,但是裝備和戰術思想卻停留在1900年左右的水平,沒有飛機,缺乏速射炮和重型火炮,更不懂得躲避飛機的轟炸和掃射,士兵們進攻時表現出來的勇氣令人敬佩,但在缺乏組織和火力掩護的情況下只能成為智利軍隊大炮和機槍的靶子,戰鬥持續了兩天,秘魯和玻利維亞至少損失了3萬部隊,士氣高漲的智利軍隊繼續向秘魯首都挺進,1881年的勝利將再次上演!
5月的歐洲正逐漸進入夏季,此時南美的天氣卻正好是秋冬交替,在南美洲西部的智利氣溫只有10來度。這時,來自東非的士兵們終於明白他們為何要在攜帶厚毛毯和秋冬裝了。所幸的是,他們並不需要適應那種惡劣的嚴寒天氣,因為智利尤其是他們所處的智利北部即便是冬天也很少出現零度以下的天氣,以聖地亞哥為例,7月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但平均氣溫也有8度左右。
在這樣一種局面下,秘魯和玻利維亞頻頻向他們的巴西盟友求援,並要求阿根廷用進攻智利本土來緩解秘魯局勢。然而,巴西雖然是南美第一大國,但是國土龐大、動員體制落後,到4月底雖然動員了15萬軍隊,但他們直到5月4日才穿過亞馬遜平原抵達秘魯與巴西的交界處,這時智利第1集團軍已經將秘魯首都利馬置於自己的層層包圍之下。
「美國政府宣布向阿根廷派遣5萬志願軍!」
「放心好了,至少我們掌握著海上主動權!」穿著一身陸軍夏季軍服的辰天神態輕鬆的走到施特雷澤曼旁邊,伸出右手輕輕搭在他的肩膀上。
與德國陸軍的編製一樣,東非殖民軍中的一個步兵排包括4個步兵班、1個排部和1個迫擊炮組,排部由排長、3個傳令兵和一個醫務兵組成,而迫擊炮組通常擁有2-3門1910型50毫米迫擊炮,這樣一個步兵排人數通常在50人左右;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1個連部、1個狙擊小組和1個軍需單位,狙擊小組一般由3-8名訓練有素的狙擊手組成,軍需單位則負責彈藥運輸和炊事後勤,擁有5-6輛馬車或是2-3輛卡車;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和1個機炮連,機炮連由機槍排、迫擊炮排和77毫米步兵炮排組成,擁有迫擊炮和步兵炮各6門。
貝特曼倒是信心滿滿,「不要忘了我們的黑色閃電兵團已經抵達智利,從本土出發的遠征軍第一師也在路上了,再有兩個星期,我們在智利的作戰部隊也將達到5萬人,而且都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
南美洲西部連綿起伏的安第斯山脈景色優美,也是智利、秘魯與南美諸國之間的天然屏障,群山峻岭之中,人馬通行已經非常困難,更不用說車輛和大炮了。5月12日,作為先鋒部隊的阿根廷第17師經過長途跋涉之後終於抵達阿-智-玻三國邊境交界地區,這時萊托-福克貝爾和他的部隊已經在這裏駐紮了兩個星期。
在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港登陸之後,黑色閃電軍團奉命開赴智利東北部邊境並開始構築防線。根據可靠情報顯示,阿根廷人準備在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三國交界處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好從陸上截斷智利第1集團軍的運輸線,然後配合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來一個漂亮的兩面夾擊。
4月29日,也就是萊托-福克貝爾准將和他的黑色閃電軍團抵達智利的第三天,智利少壯派將領、德國柏林陸軍士官學院1901級畢業生帕布洛·托雷斯少將的指揮下,6000名智利士兵在秘魯的皮斯科登陸,從而打亂了秘魯與玻利維亞聯軍在秘魯中南部新構築防線抵擋智利軍隊向首都進軍的計劃。遭到智利軍隊的兩面夾擊以及海空軍的火力壓制下,秘魯-玻利維亞聯軍潰不成軍,再折萬餘人之後全力退守秘魯首都利馬。
更何況,智利已經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里讓世人見識到了他們的不凡實力,海軍順利取得海上主動權,陸軍更是一路長驅直入攻到了秘魯首都,空軍的表現也十分出色,開戰之初一致倒向反智聯盟一方的輿論漸漸開始看好智利。
施特雷澤曼掏出手帕擦擦額頭,「可是智利總共才有15萬陸軍,而阿根廷此前已經動員了18萬陸軍,巴西動員了15萬,秘魯動員了9萬,連玻利維亞各烏拉圭也各自動員了4萬,加上這支美國軍隊,反智聯盟已經能夠動用驚人的55萬兵力,是智利的近4倍!」